(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簡明中醫皮膚病學》、《中醫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關于夜間皮膚瘙癢的事兒。
這是一個常見現象。不少上了年紀的人,每到夜晚來臨之際,都會覺得皮膚癢。
中醫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我給你講個小醫案故事。你看完,就知道了。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年64歲,醫案記載姓王。
他這個人,早在一年前,就有皮膚瘙癢的毛病。時輕時重,時斷時續。白天輕一點,晚上重一點。
後來,他的問題開始加重了。晚上瘙癢令他難以入睡不說,還出現盜汗現象,皮膚十分幹燥,心态煩躁不安。
此人經過多方醫治無效之後,決定投中醫治療。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數,舌苔薄黃,舌紅。
當時,醫家經過一番揣摩,書方一首。但見——
當歸15克,生地黃30克,制首烏20克,胡麻仁15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白蒺藜10克,白芍10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怎麼樣?患者服用5劑之後,瘙癢之感就大大減輕了。接着,原方保持不變,繼續投用5劑。
最終,患者諸證悉平,完全恢複正常。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非常簡單、明了。它就記載于1987年的《山東中醫雜志》。
這裡頭的道理,不算深,容易理解,但是頗有實用價值。
我們從患者的舌脈角度入手來分析。
你看,此人脈象細數,舌紅,苔薄黃。這是非常典型的陰血虧虛,虛熱内生的舌脈。
陰血不足,患者脈象就細。陰血虛,不能制陽,産生虛熱,所以患者就脈象偏數,舌紅,苔薄黃。
陰血不足,有了虛熱。虛熱迫津外出,所以患者晚上就盜汗。
另外,我們的皮膚,是必須由陰血來滋養的。陰血不足,患者皮膚失養,好比良田變成荒漠,于是就會生風、化燥。風邪一起來,人就會渾身瘙癢。
而這個瘙癢現象,在夜裡是尤為突出的。中醫有這個規律,凡血瘀緻病的,陰虛緻病的,都是晚上症狀明顯。
所以,綜合來看,上文醫案裡的患者,他的主要問題就在于陰血虧虛,化燥生風。所以,要想調治,就務必滋補陰血,祛風止癢。
來看看當時候醫家用的配伍吧。它很好地體現了上述思路:
當歸15克,生地黃30克,制首烏20克,胡麻仁15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白蒺藜10克,白芍10克。
這裡頭,當歸、生地黃、制首烏、胡麻仁、白芍,都是用于滋陰養血的。荊芥、防風、白蒺藜,三味藥是用于祛風止癢的。大體上,就分這麼兩隊藥,特别簡單。
在這裡,我誠摯地希望,你能夠将這張配伍記下來。我個人認為,它是以消風散為底子進行加減,來治療陰虛血燥生風型皮膚瘙癢的案例。我們通過對它的反複琢磨,可以掌握治療此類疾病的門徑。
當然,對非專業讀者而言,務必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進行。因為就皮膚瘙癢來說,它的類型有很多。根據需要,我們還可能得涼血,得清心火,有的還可能需要清熱燥濕。總之,這就需要我們辨證施治,實事求是,不能盲目為之。
好了,關于夜間皮膚瘙癢的事兒,我就給大家說這麼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上一篇
累了的時候,請轉身!
下一篇
走進西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