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金匮要略》中的溫法如何應用??

《金匮要略》中的溫法如何應用??

中醫治病所用之溫法,即是用溫性、熱性藥物,振奮人體陽氣,驅除寒邪以治療寒證的治療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回陽救逆和溫中祛寒。

《内經》雲“寒者熱之”“治寒以熱”,即是指溫法而言。《金匮要略》對此運用十分廣泛。其中論述有關溫法的原文約50餘條,方劑亦達50首之多,筆者現将《金匮要略》有關溫法的主要運用作一簡述,請同仁參閱斧正。

回陽救逆

《金匮要略》嘔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四條:“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四逆湯方:附子一枚(生用)、幹姜一兩半,甘草二兩(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故,幹姜三兩。”

本條原文是論述虛寒性嘔吐,并見陰盛格陽的證治,嘔而脈弱,是胃氣大虛,嘔吐必耗損津液,小便應少,現小便複利,是腎氣不固,腎虛不能利水所緻,所有微熱,是陰盛于裡,格陽于外的假熱,由于陽微承盛,陽虛不能溫達,所以四肢厥冷,此時宜用四逆湯回陽救逆,由于病情危重,所以條文說:“難治。”四逆湯方中,附子大熱,其性剽悍,取其壯元陽而回厥;幹姜大辛,其性味辛溫,取其溫胃陽而止嘔;炙甘草緩中而和内外。方後雲“強人可大附子一枚”,目的在于挽回陽亡的局勢。

《金匮要略》嘔吐哕下利病篇第四十五條:“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方,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幹姜三兩(強人可用四兩),甘草二兩(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下利清谷而見“裡寒外熱”,是陰盛于内,格陽于外的現象,裡寒是病的本質,外熱是病的假象。即所謂真寒假熱之證,更見“汗出而厥”者,是陰從利而下竭,陽從汗出外脫,陰陽氣不相順接,所以四肢厥逆,這種病情,非常危急,治以通脈四逆湯,急以回陽救逆,通脈四逆湯方即四逆湯倍幹姜而增附子組成,其溫經回陽之力較四逆湯更強,使陰寒去而真陽複。外越的陽自然内返而愈。“人常禀氣于胃,脈以胃氣為本”。尤在泾認為“通脈四逆,即四逆瘦身加幹姜一倍,所謂進而求陰,以收散亡之氣也”。衛源于胃,營源于脾,而“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由于倍用幹姜,中陽大振,而達脈通厥回之效。

溫中袪寒

《金匮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篇第十四條:“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中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大建中湯方:蜀椒二合(去汗)、幹姜四兩、人參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膠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複之。”

本文是論述虛寒性腹痛的證治。所謂“心胸中大寒痛”是言其痛勢十分劇烈。“腹中寒”是本證的病機,意味着脾胃陽衰中焦寒甚,陰寒之氣肆行于腹中而為病,當腹部寒氣攻沖,則腹皮突起,似有頭足的塊狀物。向上向下沖動作痛,且不可以手觸近。又因寒氣上沖,寒甚格拒于中,故嘔吐不能飲食。病由脾胃陽衰,中焦寒盛所引起,故用大建中湯主之。大建中湯方中用蜀椒、幹姜溫中散寒以治标,其中幹姜用四兩,比四逆湯裡的幹姜用一兩半,用量尤重,并且與蜀椒同用,可知急于溫陽散寒,使中焦陽氣恢複,自然可以祛除因寒而痛的症狀,同時,又用人參、饴糖溫補脾胃以治本,大建中氣,使中陽得運,則陰寒自散,諸證可愈,故具有溫中祛寒之效。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篇第五條:“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協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本條以一證而出兩方,說明胸痹病證當有虛實之辨,胸痹而又見“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的證候,說明本條陰寒内結較甚,其病勢已由胸膺部向下擴散到胃脘和兩脅之間,且協下之氣又逆而上沖,形成胸胃合并證候,若其人形盛氣實,上述病情表現較急,脈象沉弦有力者,為陰寒邪氣較著,偏于實者,應急速治其标實,法宜通陽開結,洩滿降逆。方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方中枳實消滿,厚樸寬胸下氣,桂枝、薤白通陽宣痹,瓜蒌開胸中痰結,諸藥同用,則痞結之氣可開,痰濁之邪得祛,胸胃之陽可複。中焦陽氣衰微,偏于虛的,當從緩救其本虛,法宜補中助陽,方用人參湯即理中湯。方中人參、白術、炙甘草補益中氣,幹姜溫中助陽,諸藥同用,則陽氣振奮,陰寒自消。

《金匮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第五條:“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幹姜湯以溫之。”

本條是論述虛寒肺痿的證治,病為肺痿,證見吐涎沫,不咳不渴,遺尿,小便數,可知此因上焦陽虛,肺氣冷沮而痿,陽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攝津,所以頻吐涎沫,上焦虛寒無熱,所以不咳不渴。肺主治節,上虛不能制下,氣不攝水故遺尿。遺尿,一般指睡眠小便自遺,此處應作小便失禁解。小便頻數,肺中清陽不能上升,故而頭眩,屬虛寒之象。故治療宜用甘草幹姜湯培土生金以收溫肺複氣之功,方中甘草益氣,幹姜辛溫散寒,甘與辛合則生陽,以溫膈寒,肺陽恢複,肺氣充足,治節有權,氣化功能恢複正常則諸證可愈。

其他

血痹虛勞病篇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以溫陽行痹;痙濕暍病篇之用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和甘草附子湯以溫陽逐濕;胸痹心痛短氣病篇之用薏苡附子散以救急止痛(胸痹痛勢急迫),是陽虛邪閉屬胸痹病中的危重證候,當用救急止痛的薏苡仁除濕宣痹。更能緩解筋脈痛之效,又因痛勢急迫,故用散劑,以增強藥效。腹滿寒疝宿食病篇之附子粳米湯以散寒降逆,溫經止痛,皆屬溫法範疇。

本文來自:朱文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