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靜六穴”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高立山老師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一組具有鎮靜安神作用的處方。它由足三裡、神門、迎香和耳穴的心、肺、神門六個穴位組成,通過和胃、養心、清肺而達到鎮靜安神的臨床效果。這組穴在臨床上有其獨特的效用,茲就個人體會介紹如下:
治療痛證
“鎮靜六穴”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尤其是對頭面部的疼痛效果更佳。如西醫所謂的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以及神經衰弱性頭痛,用“鎮靜六穴”治療均可獲得較好療效。
曾治陶某,男,34歲,患左側三叉神經痛一個半月,經北京各大醫院治療無效。來診時因劇烈疼痛已一周不能吃飯、飲水,不敢說話、洗臉,服大量卡馬西平亦不能止痛,疼痛部位以左鼻翼處最明顯,觸痛明顯,舌淡、苔薄黃,脈沉細數。辨證為陽明有熱,治以“鎮靜六穴”,留針30分鐘後疼痛即明顯減輕。當時可以大聲說話,可以飲水。至第二診時已能進食,洗臉漱口均不痛,至第四診疼痛即基本消失,共治療7次不疼而愈。
治療風證
風性主動,這裡所指的風證,多是指中醫辨證為心脾兩虛或血虛或陽亢或内熱而引起的内風。它包括西醫的面肌痙攣、錐體外系症狀、舞蹈病和小兒多動症。
曾用“鎮靜六穴”治愈一例面肌痙攣17年的病人。患者女性,44歲,17年前因受風寒後出現右面癱,用針刺治療2月餘,面癱基本恢複時出現右側面肌痙攣。因其居住鄉村治療不及時一直延續至今。來診時右側面肌抽搐明顯,尤以下眼睑及右口角最重,精力集中時抽搐加重,伴心煩易怒,脾氣急躁。舌質偏紅、苔薄黃,脈弦數。證屬肝陽化風。治以“鎮靜六穴”加太沖。本例病人共治療12次(一個療程),諸症消失。
治療神志病
本組穴有鎮靜安神作用,故可用來治療神志病。中醫神志病的病因有脾胃聚濕成痰,痰阻心竅;情志刺激、肝郁不舒;内傷心脾,心神失養;心火獨熾、神志不甯;飲食不節、脾胃不和。這些病因均可導緻中醫的神志病。就其臨床表現相當于西醫的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以及抑郁症和焦慮症。這些症狀都與心主神明有關。心喜靜,靜則心神内守而神藏,故可用“鎮靜六穴”來鎮靜安神。
曾治呂某,一月前因生氣後胸悶不舒,寡言少語,有時出現身體不自主運動,夜寐差,惡夢紛纭,納呆,乏力,精神萎靡不振,頭暈,時嘔惡。舌淡、苔白微膩,脈滑。證屬痰濁中阻。針“鎮靜六穴”加豐隆。經治四次配服逍遙丸一月而愈。
治療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動異常,心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類疾病,相當于西醫的功能性心律失常。
曾治療一例,楊某,男,28歲,因勞傷心脾又居住潮濕而出現心悸(功能性室性早搏)經治療2個月,服西藥無效,而用“鎮靜六穴”治療7次,基本控制臨床症狀。(高立山、高峰)
附圖:
耳穴的心穴
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處。
應用:神經衰弱;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癔病。
耳穴的肺穴
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圍。
應用:聲音嘶啞,咽喉炎;皮膚瘙癢,荨麻疹,痤瘡,扁平疣;便秘。
耳穴的神門
定位:三角窩内,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
應用:失眠,多夢,心煩,疲憊;頭痛、面痛、齒痛;荨麻疹,濕疹,瘙癢;戒斷綜合征。
下一篇
養生之道-秘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