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腰背 承山 求,2 、肚腹 公孫 留,3 、頭頂尋 風池 ,
4 、面口 地倉 收,5 、咳喘取 二定 ,6 、夜啼 二柱 謀,
7 、小腹 三陰 交,8 、轉胎 至陰 灸,9 、 二溝 通便秘,
10 、隐白 停崩漏,11 、鼻衄 當泉 止,12 、心胃 内關 疏,
13 、腿痛刺 重海 ,14 、目疾透 攢竹 ,15 、 大椎 解癇熱,
16 、 少商 利咽喉,17 、 阿是 蠲酸痛,18 、 人中 善急救,
19 、眩暈 絕骨 覓,20 、失眠 安神 搜,21 、疳積 四縫 妙,
22 、補虛 關元 優,23 、心疾針 通裡 ,24 、肝腎調 蠡溝 ,
25 、遺尿 縮泉 求,26 、胃痛 二脘 留,27 、腸癰尋 闌尾 ,
2 8 、尿頻 二溪 收。
1 、腰背 承山 求
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轉筋及便秘,痔瘡脫肛諸症。筆者認為腰背疼痛是足太陽膀胱經的主要經脈病,腎與膀胱相表裡,腰為腎之腑,腰痛為腎病之外候,實證腰痛宜配腰部阿是、 昆侖 、志室諸穴,針刺為主,或取三棱針點刺出血。虛證腰痛則宜配腎俞、命門、關元宜艾灸為主。《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載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難……”。
針灸方:( 1 )急性腰部肌肉扭傷:承山,外關加耳針:腰椎、神門。( 2 )肩背酸痛:承山、天宗、或針或灸,其效俱佳。
2 、肚腹 公孫 留
公孫歸屬足太陰脾經,為其絡穴,能聯絡脾胃二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通調腸腑,消食化滞,清熱利濕,主治胃痛,嘔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脹、急慢性腸炎、痢疾,婦科疾病及頭痛諸疾。
有資料載:“針刺正常人的公孫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阈顯著提高。”
針灸方:腹痛胃脹取穴:公孫,内關,足三裡,配合中藥内服療效更佳。《席弘賦》“肚疼須是公孫妙、内關相應必然瘳”,《攔江賦》載:“胸中之病内關擔,臍下公孫用法攔。”
3 、頭項尋 風池
風池屬足少陽膽經,具有清頭明目,疏風解熱、通利官竅等功能。肝膽相表裡,肝為風水之髒。易化火生風,上擾清竅,膽附于肝,肝膽之火易循經上擾,古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凡眩暈中風及外感風邪皆可用之。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風池,陽維脈又通督脈,督脈入絡于腦,“腦為元神之府”,又按循行可治療頸項、耳、目、側頭部及腦部諸種疾病。
針灸方:( 1 )偏頭痛:風池、内關、豐隆、百會。( 2 )頸項強痛:風池、天柱、陽陵泉、懸鐘。
4 、面口 地倉 收
地倉屬足陽明胃經,乃手、足陽明經與陽跷脈之會,穴有疏風通絡,調和氣血的功效。面口部位的病症,均能治之。
針灸方:顔面神經麻痹取地倉、頰車、合谷、豐隆、風池。
《百症賦》:“頰車地倉,正口 口 呙 于片時”。
針灸方:小兒流涎:地倉、合谷,承漿,足三裡。《龍光賦》:“地倉能止兩流涎”。
此外:地倉對三叉神經痛及顔面神經麻痹,有一定療效,針灸美容時亦常用,乃治療口紋之要穴。
5 、咳喘取 二定
“二定”即定喘與定咳之縮稱,定喘為經外奇穴位于頸後部。
主治:哮喘,咳嗽,背痛及頸椎病。
定咳為筆者經驗用穴、穴位于厥陰俞旁開 1 寸,即第 4 胸椎棘突下旁開 2.5 寸。
主治咳嗽,多痰,哮喘,胸滿煩悶及背部脹痛等症。
針灸方:二定穴配大椎(灸)、足三裡(灸)可防治小兒感冒。
6 、夜啼 二柱 謀:
身柱與天柱合稱“二柱”。
身柱:為督脈之要穴,有止咳平喘,強身益智,甯心鎮痛等功效。日本著名針灸醫家代田文 誌 指出小兒常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氣,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能通治小兒的多種疾病。
天柱屬足太陽膀胱經,餘多年的經驗證實:其穴在頭項又循經于頭,對失眠、夜啼、神經衰弱、感冒、頸椎病療效較好,亦可治療癫狂痫諸症。
吾恩師兒科專家彭子玉老先生善用“二柱”治療兒科疾患,多用于夜寐,小兒體虛易于外感,咳喘諸症配合服用中藥者,其效更佳。
7 、小腹 三陰 交
三陰交穴乃足太陰、厥陰、少陰三陰經在此交會,故名。
本穴治療範圍較廣泛,有本經所過的肢體病症,如中風半身不遂,小兒麻痹後遺症等,有消化系統病症如腹脹、腹痛、痢疾,消化不良腹瀉等,有泌尿生殖系病症如五淋、遺尿遺精、陽痿。女子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不孕及産後尿潴留等。
針灸方:( 1 )女子崩漏:三陰交、中極。《針灸大成》載:“中極治血崩漏下”。( 2 )月經不調:三陰交、地機、血海。《百症賦》雲:“婦人經事改常,自有地機,血海。”
8 、轉胎 至陰 灸
至陰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要穴,五輸穴之一,本經井穴,至陰上治頭痛,下調胎産。
針灸方:胎位不正兼體虛者艾灸至陰穴同時選配三陰交或足三裡穴。
9 、 二溝 通便秘
二溝即支溝及經驗用穴橫溝,支溝為手少陽三焦經火穴,有利三焦,調氣機,理胸脅,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瀉熱通腑之功效,主治,脅肋痛、嘔吐、便秘等症。
“橫溝”在大橫穴外一寸再下五分處左右計兩穴為祖輩治便秘的經驗用穴之一。
針灸方:( 1 )便秘兼嘔吐者:二溝配内關。( 2 )長期便秘且腹痛者:二溝配長谷穴。
10 、 隐白 停崩漏
隐白屬足太陰脾經井穴,長于健脾益氣攝血。為出血性疾病常用要穴,大凡崩漏之疾,采用艾灸療法,多能獲效。有人用艾炷灸擇時節施術療效非常。餘四十年來,常取艾灸法為主治療女子崩漏,月經過多其療效可靠,加用中藥内服者十有九驗。
11 、鼻衄 當孔 止
當孔實為當泉及孔最二穴的簡稱。
“當泉”穴為日本針灸醫師齊藤安世用治鼻衄的經驗用穴,孔最穴為手太陰肺經之郄穴,多用于咳嗽氣喘,咯血,胸痛、咽痛聲嘶諸症,穴有調理肺氣、清熱止血之功,餘臨床四十多年來針刺本穴有明顯止衄作用。近年來配合指壓當泉穴則可提高治療效果。若隻施以指壓法亦可獲效。
針灸方:鼻衄兼頭昏頭痛者:當泉、孔最、配印堂、風池。
12 、心胃 内關 疏
内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有甯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靜止痛等功效。
應強調說明的是,内關通于陰維,而陰維脈與足三陰經并會于任脈,還與足陽明胃經相合,這些經脈均循行于胸脘脅腹,故“陰維為病苦心痛”,此處之心痛實指心、胸、胃、脅肋、腹部的内髒疾患。總而言之,内關治療心、胸、胃、脅肋、腹部諸病症療效确切。十餘年前,餘曾上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研所進修,有幸得到 程莘農老 教授的親自指點,他認為内關是治療胃部疾患,及心神疾患的重要穴道,大凡胃痛腹脹、程老常取内關、足三裡、中脘、公孫諸穴其效頗佳。
針灸方:( 1 )胃痛胸悶:取内關、建裡、上脘。( 2 )心悸失眠:内關、神門、膻中。《攔江賦》:“胸中之痛内關擔”。
13 、腿痛刺 重海
重海穴在環跳上兩寸向後橫開一寸之處。
吾診餘喜歡畫畫寫寫,對畫竹情有獨鐘,這方面我有幸拜識了大畫 家王文農 先生,他老人家三過 虁 門(白帝城),曾向我推介過關公竹(即竹畫藏詩圖),不久吾上白帝城學習臨摹石碑上的關公竹後去重慶,又有幸向 萬雲程老 先生(群衆尊稱為“萬神針”)學習了解治療下肢癱瘓、風濕腿痛的奇穴——重海,吾開業二十餘載,大凡下肢疾患常用此穴,治療腰腿疼痛嚴重者,多取腎俞,重海、懸鐘三穴再選配風市、殷門、承山諸穴體會到自從加用重海穴後其療效則增強。
針灸方:腰酸腿痛,取重海配腎俞、足三裡,或針或灸。
14 、目疾透 拈竹
拈竹乃是太陽膀胱經要穴,善治目疾。
針灸方:( 1 )頭目疼痛:取拈竹,合谷,風池針之。
( 2 )雙目紅腫:拈竹,太陽(三棱針點刺出血),合谷,耳尖(三棱針點刺出血)。
《百症賦》雲“目中漠漠,急尋攢竹三間”。
15 、 大椎 解癇熱
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之下凹陷中,先平肩取之,再令患者緩緩搖頭,第七頸椎可随之而動(再下一椎體即第一胸椎則不會随之轉動),此法定取大椎較為便捷,大椎穴為手足太陽經及督脈交會穴、為諸陽交會之所、統領周身之陽氣,本穴是瀉陽邪、調陽氣的要穴,有疏風清熱、甯心止痫的良好功能。
“督脈為病,脊強反折”,大凡腦病、癫痫所緻抽搐為首選穴之一。
針灸方:( 1 )感冒發熱:大椎、合谷、内關、曲池。
( 2 )癫 癇 :大椎、身柱、豐隆、合谷、太沖。
16 、 少商 利咽喉
少商屬手太陰肺經,主要功效有清熱解表,通利咽喉。本穴内可清洩肺熱,外可宣散風熱為治療咽喉腫痛之要穴,對感冒、咳喘、鼻衄、腮腺炎、聲音嘶啞均有一定療效。
少商為肺經井穴,又有開竅醒神,舒筋活絡,清熱止疼之功,如《時後歌》曰:“……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刺少商”。
吾父親治急性咽喉腫痛常以三棱針點刺少商,出血少許,第一天效果不顯者則次日加針合谷,效果良好。
針灸方:( 1 )急性喉炎取少商(點刺出血)合谷,照海。( 2 )慢性咽炎:取少商(點刺出血)、天突、太溪皆有效。
17 、 阿是 蠲酸痛
阿是穴——亦名天應穴。機體有病變,即會在人體某處按壓疼痛加劇,或脹或麻明顯,某一點即為阿是穴,故又稱不定穴。
阿是穴亦痛亦脹之處,亦是經絡不通之處,通過按壓探尋方有“快然”之所,即通過阿是穴的治療,調節機體,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止痛治病的目的。《玉龍歌》雲“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
針灸方:( 1 )頭痛:阿是、風池、百會、合谷、外關、太陽。( 2 )坐骨 N 痛:阿是、環跳、承扶、陰陵泉、承山。
18 、 人中 善急救
人中全身之要穴也,督脈,手足陽明之會。擅長醫治精神、神志方面病症,如:昏迷,癫狂,痫症,小兒急慢驚風,中暑,癔病,三叉神經痛,其他如挫閃腰痛,暈車暈船等亦有效。
針灸方:( 1 )昏迷:人中加針十宣(點刺放血)
( 2 )小兒急驚風:人中加針印堂,内關,足三裡。
( 3 )癔病:人中加針合谷,内關,豐隆。
據報道,針刺本穴對呼吸功能的調整有相對特異性,其針灸效應與呼吸中樞功能狀态密切相關,尤在對呼吸中樞衰竭時療效更顯。對實驗性休克動物具有明顯的抗休克作用,當血壓降到( 10~40 毫米汞柱)、呼吸暫停時,針刺“人中”,絕大多數可以恢複。
19 、眩暈 絕骨 覓
懸鐘屬膽經,膽為木之性,主疏洩條達,肝腎同源,肝膽又為表裡,可見膽與腎有關,腎主藏精,精又生水,《内經》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論述,張景嶽曾提出:“無虛不作眩”,《直指方》亦雲:“瘀滞不行皆可眩暈”針懸鐘可舒肝理氣,益髓生血,補腎健腦,舒筋活絡故能改善高血壓眩暈等有關病症。
針灸本穴可充養髓海,治療頭暈目眩耳鳴,血虛失眠,記憶力減退,諸症均有良好效果。
研究表明:本穴對高血壓有降壓作用,尤其是 III 期高血壓效果較好。
針灸方:高血壓、頭暈目眩:絕骨、風池、三陰交、豐隆、合谷、太沖。
20 、失眠 安神 搜
安神穴為餘常用之經驗穴
針灸方:( 1 )頑固失眠:安神、三陰膠、足三裡。《甲乙經》載:“驚不得眠,三陰交主之”。( 2 )失眠日久,脾虛食滞者:安神、公孫、内關諸穴有效,加中藥更妙。
21 、疳積 四縫 妙
四縫為經外奇穴,始載于《奇效良方》一書。在掌面示、中、環、小四指第 1 、 2 指關節橫紋縫中。
針灸方:( 1 )嘔吐明顯者加針内關,承滿。
( 2 )腹瀉明顯者加針長谷、中脘。
( 3 )便秘明顯者加針支溝、橫溝。
( 4 )赢瘦虛弱者加針足三裡、大椎。
四縫穴健脾和胃,止瀉止咳,除擅治疳積厭食外,醫治百日咳其效亦佳。
22 、補虛 關元 優
關元亦大中極,丹田,與足三裡,氣海并稱,為人體三大強壯穴(又雲是關元,足三裡,大椎三穴者),稱大椎有補養腎氣,培元固本,強身健體的補益要穴。
針灸方:不孕症:關元透中極、子宮、太溪、太沖、三陰交。
在男科的應用也廣泛,對陽痿、早洩、男子不育及前列腺炎症均可有效。亦可用于遺尿症,慢性腸炎等疾患。
針灸方:陽萎:關元透、中極、内關、足三裡、太溪、志室,此乃吾父親常用之針灸方。
23 、心疾針 通裡
通裡擅治心悸,同時對精神情志病常作為主穴,臨床證實,大凡心律失常,神經衰弱,癔病、憂郁症、失眠,均有尚佳療效。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中便有“三裡内庭穴,曲池合谷接……環跳與陽陵,通裡并列缺……”。可見針灸家對其重視之程度。
針灸方:心律失常:通裡、神門、内關、膻中、三陰交、足三裡。
24 、肝腎調 蠡溝
蠡溝者,足厥陰肝經絡穴,有聯絡肝膽兩經、調節兩經氣的作用,從臨床上看,對肝、腎、脾均有調治作用,即側重調肝、次之調腎,再次之為調脾。
實踐得知:痛經者在蠡溝穴有明顯壓痛。
針灸方:( 1 )痛經:蠡溝、三陰交、太溪、歸來。
( 2 )陰癢:蠡溝、關元、血海、三陰交。
( 3 )慢性前列腺炎:蠡溝、關元透中極、太溪、會陰。
25 、遺尿 縮泉 求
“ 遺尿縮泉求”一句中的縮泉穴即縮泉四穴的簡稱,縮泉四穴系先父之好友武漢杏林老前輩 鄧直哉 先生親授,為鄧老經驗用穴亦奇穴也,鄧老與先父高少臣共事于漢口康爾衆國藥号中醫門診部,鄧老善用奇穴,學醫之初,先父令吾虛心求教,後知鄧老治遺尿或單針灸縮泉四穴,症狀嚴重者再加十七椎、氣中、氣門三奇穴。鄧老稱此法治遺尿效如桴鼓,吾 30 餘年曾有鄧老的這組奇穴加外敷家傳靈仙保元膏治療遺尿症其效确鑿,此法患兒樂于接受,深受家長們贊許。
針灸方:小兒遺尿多年不愈:縮泉四穴,關元透中極,三陰交,針灸并施,效亦佳。
26 、胃痛 二脘 留
上脘、中脘均在人體之胃脘部,治療胃痛、胃脹及肝炎諸症,先父 高少臣 先生常用之,合稱之“二脘”。
“二脘”并用具有和胃健脾,清熱化痰、養心安神、清熱除煩、定驚醒神之功能
《玉龍賦》雲“上脘、中脘治九種之心痛”。《玉龍歌》亦雲“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針,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針灸方:( 1 )胃動力障礙,厭食症:二脘,足三裡。( 2 )癌症化療中胃腸反應:取二脘、下食關、大椎、足三裡、内關酌情針灸之。
27 、腸癰尋 闌尾
闌尾穴屬奇穴,當在足三裡再下兩寸許,因是此穴是足三裡下兩寸再上下尋探按壓一明顯的壓痛點,此點才可定為準确的闌尾穴,針此穴(左右計兩穴)時宜配合上巨虛、長谷(針灸宜刺向麥氏點)公孫及曲池諸穴。
針灸方:闌尾包塊(阿是穴)二脘、上巨虛、下巨虛。
28 、尿頻 二溪 收
本穴為足少陰腎經輸穴,陰經無原,以輸代之,故又為腎經原穴,亦為回陽九針穴之一,主治範疇為因腎虛所緻的多種病症。臨床上多用于遺精、陽痿、腎虛腰痛、小便頻數,月經不調、帶下、不孕、咳喘、咯血諸疾。
研究證實:針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酚紅排出量也較針前增高,尿蛋白減少,高血壓也下降……浮腫也減輕,對腎炎病人有一定治療效果。
後溪:本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之輸穴,臨床多循經選穴,多用于治療後頭、項部、肩背部、疼痛脹麻手指攣急等病症,雖然小腸經不行腰部,但本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能通督脈,醫治腰脊酸痛,尿頻諸症,小便赤澀效尚稱滿意,餘臨症體會“二溪”合用,其補腎壯腰、通督活絡之功尤著,治療尿頻及急性腰痛,屢試屢驗。
針灸方:
( 1 )腎虛尿頻、腰痛乏力:“二溪”配腎俞,志室,足三裡,十七椎。
( 2 )急性前列腺炎:中極透曲骨、二溪、陰陵泉加針耳穴: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