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病的臨床表現是:身熱不揚,多見矛盾症狀;脾胃運化功能障礙;水液代謝失常;病程長,纏綿難愈。
濕熱病為什麼會出現身熱不揚、多見矛盾症狀的特點呢?因為濕熱病是濕與熱兩種邪氣同時侵襲人體而導緻的溫病,濕與熱兩種邪氣是以濕熱裹結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濕與熱包裏在一起。熱為無形之氣,濕乃有形之邪,有形之濕包裹了無形之熱,從而形成了裹結狀态,也稱為“熱蘊濕中”,所以濕熱病初起往往是濕邪的表現突出而熱象不明顯。濕熱病就如同一塊粘糕一樣,粘糕出鍋以後,一會兒表面上的熱氣就發散了,用手摸它的表面是涼的,但是你把手指插進去裡面是熱的,甚至能把手指燙出泡來。再比如說,雲南的過橋米線,上面是一層雞油,表面并不冒熱氣,但是它裡面的湯很熱,很長時間都不涼,這是因為表面的雞油有保溫作用,熱都在油裡面捂着呢。濕熱病就有這麼一個特點,表面看熱并不明顯,但是裡面熱,這就是熱蘊濕中的表現,從其熱型來說,就稱為身熱不揚。身熱不揚,是指體溫雖高但外在的熱象并不明顯,切診病人的皮膚,初扪之并不灼手,甚至反而是涼的,特别是膝以下的小腿部,可以岀現胫冷。然而久扪之則熱,用手多扪一會兒,逐漸地就感覺裡面的熱開始蒸出來了,手下就感覺有熱了。這是因為熱邪蘊藏在濕裡,表面上看不出來,扪的時間長了,熱氣就逐漸蒸出來了,由于手扪在皮膚上,熱發散不出去,所以手下就感覺熱了,從熱型來說,這種表現就稱為身熱不揚。但是身熱不揚并不僅局限于體溫方面,這個概念比較廣泛,除了體溫之外,還有其他各方面的表現。比如說,發熱的病人随着體濕的升高,脈搏的跳動當然也要加快,應該為數脈,但是濕熱病的病人脈不僅不數,反而遲緩。這是因為熱蘊濕中,熱被濕裹住了,發揚不出來,不僅不能鼓動血液運行使之加快,反而由于濕邪阻滞氣機而緻血液運行遲緩,這也是熱不能發揚的表現。再比如,體溫雖高,大便雖然數日不下,但不僅不幹燥,反而稀溏。這種大便數日不下,不是因為熱傷津液,而是濕邪下注大腸,阻滞氣機,導緻腑氣不通的結果,因其濕邪重,所以大便稀溏。再從面色上看,這種病人面色不紅,反而淡黃。這是因為,熱蘊濕中不能發揚,濕邪困阻氣機,以緻血液運行受阻,面部供血不足,所以面色因缺血而淡黃。另外,體溫高的病人應該見口渴,而這種病人卻口不渴。這是因為,熱蘊濕中津液未傷,而體内又有多餘的水濕,所以不需要飲水。以上這些症狀,都屬于身熱不揚的表現。病人體溫高而其它方面都沒有熱的表現,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矛盾,所以說濕熱病多見矛盾症狀。但是實際上并不矛盾,因為濕為陰邪,熱為陽邪,兩種性質不同的邪氣本身就是對矛盾,這兩種邪氣同時侵襲人體,當然會各有各的反映,所以從表面上看,它們反映出來的症狀是矛盾的。但是它們反映出來的卻是濕與熱兩種邪氣的本質以及熱蘊濕中兩種邪氣共存的病理狀态,所以說實際上并不矛盾。
濕熱病的第二個臨床特點是脾胃運化功能的障礙。從生理功能來說,脾主運化水濕,但是它又惡濕。就是說,體内的水濕要靠脾來運化,但是它運化的水濕是有一定限度的,是人體正常代謝的水液,如果超過了正常的量,它就不能運化了。就像清潔工清理垃圾一樣,他每天可以清運兩噸垃圾,如果某天突然增加到二十噸,他不僅不能運走,反而把他給埋到垃圾堆裡了。脾主運化水濕運行的是人體正常的水液,如果外來的濕邪太多,加重了脾的負擔,它運化不出去了,反過來水濕就困脾,這就是“脾主濕而惡濕”的道理。脾被濕困就不能升清,胃也就不能降濁,所以脾濕下注大腸就大便溏洩,胃氣上逆就惡心嘔吐,這都是濕熱病中脾胃運化功能障礙的常見表現。
濕熱病的第三個臨床特點是水液代謝失常。脾主運化水濕的功能障礙,水濕不能正常運化,水液代謝當然就失常,小便不利、大便溏洩這些濕熱病的常見症狀都是水液代謝失常的表現。
濕熱病的第四個臨床特點是病程長,纏綿難愈。這個特點是由濕邪的特性決定的。濕邪粘滞而有形,難以速除,它既不同于外感寒邪一汗可散,也不同于外感熱邪清透可解,而是像粘糕一樣粘滞在體內,祛除濕邪就需要一點點慢慢刮除,因為濕邪祛除得很慢,也就決定了它病程長,纏綿難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