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素問·宣明五氣論》的養生要點

《素問·宣明五氣論》的養生要點

《素問·宣明五氣論》的養生要點

  文章分别闡述了“五味所入”、“五氣所病”、“五精所并、“五藏所惡”、“五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發”、“五邪所亂”、“五邪所見”等内容,意在強調五髒之氣對于人體的重要憊義和作用,從而使人們能夠有據可循地調養髒腑,實現真正的養生效果。

【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賢,甘入脾,是謂五入。

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哕為恐,大腸小腸為洩,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謂五病。

五精所并:精氣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憂,并于脾則畏,并于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

五藏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五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病所發:陰病發于骨,陽病發于血,陰病發于肉,陽病發于冬,陰病發于夏,是謂五發。

五邪所亂:邪人于陽則狂,邪人于陰則痹,搏陽則癫疾,搏陰則為瘖,陽人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藏所藏。

五藏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鈎,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是謂五藏之脈。

【白話文】

五種不同味道的藥食吃進胃後,先進入它所應歸屬的髒腑:酸味歸屬肝髒,辛昧歸屬肺髒,苦味歸屬心髒,鹹味歸屬腎髒,甜味歸屬脾髒,這就是五味所歸入的髒俯。

五髒之氣容易引發的疾病:心氣失常就容易發生嗳氣;肺氣失常就容易發生咳嗽;肝氣失常容易發生多言;脾氣失常容易出現吞酸;腎氣失常容易出現呵欠、噴嚏;胃氣失常容易出現氣機上逆、呃逆或恐懼;大腸、小腸之氣功能失常後會出現洩瀉;下焦水氣泛溢容易出現水腫;膀胱氣化失常容易出現小便不利;膀胱失去約束,就會出現遺尿;膽氣失常則容易發怒,這些就是五髒之氣容易引發的疾病。

五髒、精氣相互合并所形成的疾病:精氣與心髒相合并就會喜笑失常;精氣與肺髒相合并就容易悲傷;精氣與肝髒相合并就容揚優慮過度;精氣與脾髒相合并即會出現畏懼;與腎髒相合并就容易發生恐懼,這就是五髒、精氣相合并所形成的疾病,是由于髒氣乘虛相并所導緻的。

五髒各有所厭惡;心髒厭惡熱;肺髒厭惡寒;肝髒厭惡風;脾髒厭惡濕;腎髒厭惡燥,這就是五髒所厭惡的。

五髒能夠生化五液:心髒的津液可化為汗液;肺髒的津液可化為涕;肝髒的律液可化為淚;脾髒津液可化為涎;腎髒津液可化為唾液,這即是五髒所生化的五液。

五味各有所禁忌:辛味入氣,氣病患者不可多食;鹹味入血,血病患者不可多食;苦味入骨,骨病患者不可多食;甜味入肉,肉病患者不可多食;酸味能入筋,筋病患者不可多食,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讓病人過多食用。

五種疾病的發生:陰性的疾病多發于骨,陽性的疾病多發于血.陰性的疾病多發于肉,陽性的疾病多發于冬季,陰性的疾病多發于夏季,這就是五種疾病的發生。

五種病邪所傷人的病症:病邪侵入陽分就會發生狂亂,病邪侵入陰分就會發生痹症,病邪搏于陽分就會發生頭部疾病,病邪搏于陰分就會導緻聲音嘶啞,病邪由陽分入陰分那麼病人就比較安靜,但病邪由陰分出于陽分那麼病人大多容易發怒,這就是五邪傷人的病症。

五邪所見的脈象;春天出現秋天的脈象,夏天出現冬天的脈象,長夏出現春天的脈象,秋天出現夏天的脈象,冬天出現長夏的脈象,這就是五邪所見的脈象。這些脈象的預後是相同的,都是不治之症。

五髒各有所藏:心髒藏神,肺髒藏魄,肝髒藏魂,脾髒藏意,腎髒藏志,這就是五髒所藏的精神活動。

五髒各有其主管的五體:心髒主管血脈,肺髒主管皮毛,肝髒主管筋膜,脾髒主管肌肉,背髒主管骨髓,這就是五髒所主管的五體。

五種過度疲勞對人體造成的損傷:長時間用眼會傷血,長時間睡卧則傷氣,長時間靜坐則傷肌肉,長時間站立則傷骨髓,長時間行走則傷筋,這就是五種過度疲勞對人體的損傷。

五髒脈象與四時相應的關系:肝髒脈象與春季相應為弦脈,心髒脈象應于夏季為鈎脈,脾髒脈象應于長夏為代脈,肺髒脈象應于秋季為毛脈,腎髒脈象應于冬季為石脈,這就是五髒的正常脈象。

【養生要點】

本篇分别闡述了“五味所入”、“五氣所病”、“五精所并、“五藏所惡”、“五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發”、“五邪所亂”、“五邪所見”、“五藏所藏”、“五藏所主”、“五勞所傷”、“五脈應象”等内容,意在強調五髒之氣對于人體的重要憊義和作用,從而使人們能夠有據可循地調養髒腑,實現真正的養生效果。在此,我們挑選三條與現代人們養生關系最為實際而密切的内容,向讀者進行介紹。

1.“五味所入”分别闡明了酸、辛、苦、鹹、甘五味所歸屬的五髒。意在提示人們适量進食五味有益于其對應的五髒的養護和正常功能的保持。例如,适當食用含有味酸的食物或藥物,能夠養護肝髒、促進肝髒功能。但是,如果過多食用五味,則有害于五味相對應的髒器。

2.“五味所禁”向人們分别闡述了人體在患病狀态下,進食五味所可能加重的疾病。例如,血虛、血瘀、血熱等血病患者,應禁止食用鹹味食物或藥物,以免加重病情。因此,日常生活中,患有疾病的患者對于藥物或食物的五味應謹慎選用。否則,不僅會加重原有病情,還與養生之道悖逆而馳。

3.“五勞所傷”所提示的内容與現代人們的身體健康關系非常密切。無論是工作之人,還是休養之人,都應領會“五勞所傷”所提示的内容,以免因為生活工作中某一方面行之過度,而損傷自身的氣、血、肉、骨、筋。



信息導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