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兩味藥調理

現在上火的人很多,很多人也覺得自己是易上火體質,甚至沒事搞點菊花、金銀花來泡水喝,但是一問卻沒有什麼症狀,搞不懂為什麼要泡涼茶喝?
上火分虛火和實火,怎麼判斷呢?人體内陰是正常的但是陽過亢就是實火,陽是正常的而陰偏少就是虛火,一般來說實火起病急,病程短,虛火起病緩,病程長。
實火治療可以清熱瀉火,虛火治療可以滋陰降火,兩者用藥不同。
現在很多人的情況往往比較複雜,最典型的就是寒熱錯雜的上火,表現為上熱下寒症狀: 上熱的症狀:潰瘍、牙痛、冒痘、失眠、口臭、喉嚨痛等;下寒症狀:比如腿腳冰涼、尿多、便溏、白帶清稀等。
早前在診所聽患者說這種症狀,完全不知道怎麼調,有上火就用降火藥吧,但是降火藥又寒涼傷脾胃;有寒就用溫熱藥吧,但是又會加重上火。
舉個例子,長痘是很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女孩子又愛美又愛喝冰飲,還容易手腳冰涼。 長痘就認為是上火了,那就用降火藥吧,黃連上清片、清火片或者牛黃解毒片吃下去,但是痘痘沒治好,反而出現了大便不成形或者拉肚子的情況。
這種情況怎麼辦?之前看過一個案例用附子理中丸,用附子幹姜這樣的溫熱藥來溫暖脾胃,用意在于寒邪過多就表現為上火的症狀,但這種火不是實火而是虛火,本質上還是寒邪多,也就是陰盛。
現在很多人有上熱下寒的症狀,原因在于上面動得太多,下面動得太少,怎麼說呢?
上面動得多,眼睛看手機電腦,嘴巴吃東西,腦袋想事情;下面動得少,能坐着就不站着,能叫外賣就不出門,至于鍛煉身體就更少了。
另外就是飲食,現在很多人飲食貪涼喜冷,各色各樣的零食也很多,就容易損傷脾胃引起濕熱,導緻中焦擁堵。
上熱下寒用什麼藥調理呢?既要清熱去火,又要溫裡散寒,一個簡單的方子出自《傷寒論》,那就是栀子幹姜湯。
栀子幹姜湯的組成是栀子十四個、幹姜二兩,現在用藥可以參考栀子9克、幹姜6克。 栀子歸心、肺、三焦經,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心肺屬于上焦,上熱更多的就是表現為心火和肺火,心火比如心煩失眠、牙龈腫痛、口腔潰瘍;肺火比如咳嗽痰黃、咽喉腫痛,大便幹結等。 另外,栀子還走三焦經,三焦也就是上中下三焦,能把三焦的熱邪通過小便排出去,身體有熱的人吃了栀子後尿液會變黃,就是栀子把熱邪通過尿排出去了。 還有一味幹姜,幹姜和生姜是不一樣的,幹姜是母姜的幹燥根莖,生姜是姜的新鮮根莖,也就是說生姜是從幹姜上長出來的,幹姜溫裡散寒好,生姜解表散寒好。 幹姜味辛性熱,不僅能溫裡散寒,還能通脈助陽。幹姜不管是飲食生冷的外寒還是陽虛導緻的内寒都可以散,還能助長脾胃陽氣,陽氣就相當于動力,脾胃幹起活來就更有勁了。 栀子幹姜湯,簡單的兩味藥,一個清熱瀉火,一個溫裡散寒,寒熱并用,上下同治。 主要用于寒熱錯雜的人,比如心煩失眠,煩躁不安又有手腳發涼;肝火犯胃導緻的口幹口苦,嘔吐酸水,小便黃等;胸悶煩躁,喉嚨痛又有大便不成形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單純的陽虛,四肢冰冷、便溏、小便清長等不适合;單純的脾胃陰虛, 口燥咽幹,饑不欲食,或胃院嘈雜,幹嘔呃逆等不适合;感冒期間表現為鼻塞流涕、發熱惡寒的人更是禁用。 還有一個更好的藥同樣是調理上熱下寒的症狀,也是出自《傷寒論》,那就是有名的甘草瀉心湯,不僅能調理上熱下寒,還能打通中焦脾胃這條路,且聽下回分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