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上熱下寒的症狀。
最近接診的時候,有患者問我,總是感覺上熱下寒,該怎麼辦?
陳先生,45歲。常感覺腰部以上出汗嚴重,但腰部以下是截然相反的情況,容易上火,失眠,煩躁,還有遺精,陰莖起立困難,大便溏薄,舌質暗紅,脈沉滑。
辯證屬于陰陽不和,就是上熱下寒的症狀。治療應當是交通心腎,清陰陽水火。開方藥用:制附子、大黃、黃連、黃芩。
患者服用之後呢?大便正常,心煩失眠也減輕了,宗筋也容易起立了,夢遺也沒有了。
如何辯證上熱下寒的症狀:
上熱:容易上火、口腔潰瘍、牙龈腫痛、睡眠困難、心悸失眠、耳鳴等症狀
下寒:手腳冰涼、大便不成型、下肢經常感覺發涼、喜溫等症狀
為什麼會出現上熱下寒情況呢?
是因現在的很多人不喜歡運動,長時間久坐,熬夜飲食不規律,喜歡辛辣食物等等,這樣就導緻我們身體中焦運化不通,從而造成陰陽相隔,形成了“水火兩重天”的現象。早在幾千年前,“醫聖”張仲景就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也有個效果甚佳的方子——甘草瀉心湯:黃連,大棗,半夏,幹姜,黃芩,炙甘草。
方中半夏可去除寒痰濕痰阻塞,打通中焦之路;炙甘草、感覺有穩固脾胃之氣功效;大棗藥性緩和,有溫補脾胃的作用;黃岑清火。
這樣上焦火不旺盛了,中焦的路也通了,火自然而然就下來了,陰陽平衡了,自然身體就好了。
很多人都有上熱下寒的表現,下肢老是冰涼,特别是睡覺的時候,很是影響入睡,我們腹股溝有個打通上下氣血的開關,把這裡疏通開了,氣血就可很好的往下循行,對上熱下寒的調節,有很好的幫助,這個開關就叫氣沖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