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夠号稱“哲學企業家”的人不多,華為任正非和海爾張瑞敏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說張瑞敏先生的管理之道的底層邏輯是遵循“量子理論”,那麼任正非先生的管理之道的底層邏輯應該是打破“熵增定律”!
一、熵為何物?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稱熵增定律: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熱量;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做功。這個過程叫熵增,最終會達到最無序的平衡态或稱最後狀态就是熵死,也稱熱寂。熵就是無序的混亂程度,熵增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即從井然有序走向混亂無序,最終死亡。
*任正非的思考:
(1)企業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于是誕生了華為的“厚積薄發”理念);
(2)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這樣企業是無法發展的(于是誕生了華為的“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理念);
(3)用金錢把人的貪婪轉化為動力,從而驅趕走懶惰的魔鬼(華為“全民持股”理念和做法)。
二、熵減的核心之道: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就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産生負熵,原來的無序狀态轉化為有序狀态,這種新的有序結構就是耗散結構。耗散結構的三個特征:開放性、遠離平衡、非線性。
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結構。企業要想長時間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結構,對内激發活力,對外開放,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不斷提升企業發展勢能,不斷拓展業務發展的作戰空間。
*任正非的思考:
(1)批評“自主創新”,因為自主創新就把華為變成了一個封閉系統;
(2)相對于理論,任正非似乎更喜歡探索實踐,不斷進化。
三、華為的熵減實踐
1、華為的“宏觀熵減戰略”:厚積薄發、開放合作
這是華為打造負熵流的主要方法:通過逆向做功,一方面消耗了多餘的物質财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過多導緻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為長遠發展積聚能量。
勢能包括:技術研發、組織管理能力、人才資源、思想戰略、品牌聲譽等的儲備,是形成進入無人區、構築世界級競争力的綜合能力。
*厚積薄發的華為實踐:科技研發領域的“多路徑、多梯隊、飽和攻擊”地密集投資,積累科學技術方面的勢能;不斷引進管理經驗、推動管理變革,積累組織能力方面的勢能。
*開放合作的華為實踐:反對自主創新(這樣會形成封閉系統);反對戰略聯盟甚至并購合作(這就會失去選擇權);“深淘灘,低做堰”----把主航道修得寬到你不可想象,積極開展業界合作,構建日益高效的産業鍊和生态系統。
2、華為的“微觀熵減戰術”:組織熵減之道和個體熵減之道
1)組織熵減之道
a.簡化流程:每增加一個流程節點,要減少兩個流程節點;
b.多路徑、多梯次、飽和攻擊;
*多路徑是指朝着一個方向走多條路,而不是僵化走一條路;多梯次可以阻止組織性惰性,做到團隊梯次跟進;飽和攻擊就是密集彈藥長期聚焦投入。
c.自我批判:是一種糾偏機制,我們要經常看到問題、面對挑戰,然後主動變革;
d.戰略預備隊:隊員在訓戰中完成知識結構轉變、技能提升、擴大視野、增加見識,組成一支擁有全新能力、鋼鐵般意志的新軍。
2)組織中,個體的熵減之道
(1)人力資源的水泵: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
*華為克服人性中的“貪婪、懶惰、安逸享樂”的具體做法:用合理的價值分配撬動更大的價值創造----包括:百分百員工持股(TUP)、讓勞動者獲得更多價值分配(勞動所得與資本所得的比例大緻保持在3:1)
(2)人力資源的開放性:
a.炸開人才金字塔尖,實現全球能力中心的人才布局;
炸開人才金字塔,平台大了,塔尖的人就多了----領袖多了、專家多了。
*華為具體做法:在俄羅斯研究數學算法、在法國研究美學、在日本研究材料應用、在德國研究工程制造、在美國研究軟件結構……全球16個城市成立了研發機構,幾十個能力中心,外籍專家占比90%。
b.華為幹部流動和賦能機制制度化,培養未來領袖;
*華為具體做法:多次大辭職、上千人破格提拔、研發人員出征市場。
c.吐故納新,淘汰懶惰員工
激發人的精氣神,激發正能量、責任感,去克服人性另一面。
*華為具體做法:2015年,淘汰10000多名主管和員工。
*本文整理自華為大學出版的《熵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