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無力、陽虛怕冷
血虛發燥、陰虛發熱
1.氣虛
①共性:全身無力、極易疲乏,呼吸氣短、說話聲低、懶言少語,平日汗多、勞累加重。
②肺氣虛:咳嗽聲低、咳痰無力,易感冒。
③心氣虛:面白,健忘、心悸。
④腎氣虛:腰酸腳軟,夜尿多。
⑤脾氣虛:食欲不振、飯後服脹,便不成形。
2.陽虛
①共性:怕冷、手足末端涼,口中無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夜尿多,渾身無力易疲乏,冬季加重、多伴氣虛。
②脾陽虛:面白,食欲減退,甚至胃痛,喜溫熱、按壓後舒适,口淡無味、喜熱飲,大便稀,伴有水腫。
③腎陽虛:腰膝酸冷,小便清長,浮腫下部為甚,陽痿遺精,黎明腹瀉。
④心陽虛:心慌氣短、胸悶胸痛,易受驚吓。
3.血虛
①共性:面黃或面白、皮膚沒有色澤,口唇色淡、指甲蒼白,頭暈心悸失眠,女性月經量少。可有氣虛。
②心血虛:心慌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唇舌色淡。
③肝血虛:眼睛幹澀、視物模糊,耳鳴、手指麻木,指甲色淡無光澤色淡,月經色淡量少,失眠多夢、易驚醒。
4.陰虛
①共性:體形消瘦、口鼻咽幹、午後發熱、手足心熱。
②肺陰虛:幹咳少痰、痰黏或帶血、聲音嘶啞、盜汗。
③脾陰虛:不思飲食、不易消化,口幹口渴、大便幹結,消瘦。
④腎陰虛:腰酸腿軟足跟痛,手足心熱、失眠盜汗,脫發齒松。
⑤肝陰虛:頭暈頭痛,眼幹怕光、視力減退,失眠多夢,指甲光澤度差。
五髒調養
1.肝
①補肝陰: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阿膠、白芍。
②斂肝氣:棗仁、烏梅、木瓜、龍骨。
③疏肝氣: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④破肝氣:枳實、青皮。
⑤散肝風:鈎藤、桑葉、菊花、薄荷。
⑥瀉濕熱:龍膽草。
⑦散肝熱: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⑧涼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丹皮。
2.心
①補心氣:炙甘草、五味子。
②補心血:龍眼肉、當歸、丹參、柏子仁、五味子、棗仁。
③瀉心火:黃連、木通、燈心草、連翹、竹葉。
④涼心血:犀角(水牛角)、生地。
⑤通心氣:菖蒲、遠志。
⑥祛心寒:桂心。
⑦鎮心怯:朱砂、珍珠。
⑧安心神:龍齒、茯神。
3.脾
①補脾:白術、大棗、山藥、黨參、炙草。
②健脾:白豆寇、肉豆蔻、砂仁。
③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砂仁。
④溫脾:幹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⑤消脾氣:山楂、神曲、枳殼、陳皮。
⑥散脾濕:防風、蒼術、厚樸。
⑦燥脾濕:白術、蒼術、川椒、陳皮。
⑧滲脾濕:茯苓、芡實、扁豆、山藥。
⑨提中氣:升麻、柴胡、葛根。
4.肺
①補肺陰:北沙參、麥冬、百合。
②補肺氣:人參、黃芪、山藥。
③降肺氣:旋複花、杏仁、蘇子、葶苈子。
④斂肺氣:五味子、烏梅、诃子、粟殼。
⑤散肺寒:麻黃、紫蘇、生姜、蔥白。
⑥清肺熱:石膏、貝母、知母、黃芩、地骨皮。
5.腎
①滋腎陰:熟地、阿膠、龜闆、女貞子、枸杞子、首烏、桑椹。
②溫腎陽:菟絲子、巴戟天、肉苁蓉、鎖陽。
③補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蘆巴、淫羊霍、補骨脂。
④固腎精:覆盆子、金櫻子、桑螵蛸、诃子、五味子、龍骨。
⑤瀉腎火:知母、黃柏、丹皮。
6.三焦
①補上虛:人參、黃芪、龍眼。
②補中虛:白術、山藥、炙草、大棗。
③補下虛:附子、肉桂、地黃、枸杞。
④瀉上火:連翹、黃芩、栀子。
⑤瀉中火:石膏、青黛、龍膽草。
⑥瀉下火:黃柏、知母、丹皮。
7.膽
①瀉膽火:龍膽草、青黛。
②溫膽:棗仁、山萸、半夏。
③鎮膽:龍骨。
8.胃
①補胃氣:大棗、黃芪、山藥。
②養胃陰:玉竹、沙參、麥冬、石斛。
③升胃氣:葛根、升麻。
④降胃氣:枳殼、半夏、瓜蒌。
⑤溫胃陽:高良姜、益智仁、砂仁、丁香。
⑥清胃熱:石膏、石斛、天花粉、蘆根、蒲公英、大黃。
⑦瀉濕熱:扁蓄、木瓜、茵陳。
9.大腸
①溫大腸:補骨脂、胡椒。
②清腸熱:黃柏、知母、生地、地榆、白頭翁、連翹。
③潤腸燥:當歸、桃仁、胡麻仁、肉苁蓉、郁李仁、蜂蜜。
④澀大腸:诃子、赤石脂。
10.小腸
瀉濕熱:木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