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煉《黃帝内經》中醫藥知識、文化、技藝等深層次的哲學内涵,體現中醫藥在解決健康問題中的理念、優勢、特色。同時引導民衆形成《黃帝内經》健康養生的正确理念,加強對《黃帝内經》健康思想的認識和接受度。應象健康特邀請專家、年輕學者開設健康系列音頻欄目《解密<黃帝内經>中的智慧》。今天開講第三十八篇《咳論篇》。
本篇主講人: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級碩士
曾瑜
本期摘要: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咳嗽,其病程較長,病因病機也較複雜。内傷咳嗽證候甚多,除肺髒自病外,與肝膽、腎髒、脾胃均有密切關系。本篇詳細論述了咳嗽的病因,如何分辨咳嗽、咳嗽發生在五髒時的症狀,以及咳嗽和五髒之間的聯系。
正文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帝曰:願聞其狀。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治時,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洩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帝曰:何以異之?
岐伯曰:肺咳之狀,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帝曰: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