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有一句話叫,萬病皆損于一元陽氣。
可見,陽氣對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據調查顯示,80%的現代人都陽氣不足。那麼,怎麼把陽氣補回來呢?
重點來了。
補陽第一招是勤曬太陽,借太陽的火力來溫暖周身。
補陽第二招是遠寒涼,多吃溫熱的食物,像生姜、肉桂就很好。
補陽第三招是多運動,動則生陽,運動産生的陽氣也能幫助到我們。
不過,對于絕大多數陽虛的朋友來說,僅憑前三招是遠遠不夠的,那麼這第四招就要借助藥物了,有理中丸,有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了一味附子,作用要更迅猛一些,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理中丸的大哥。
到這裡還不夠怎麼辦?
那就要請出我們中醫界元老級别的“人物”了,它就是四逆湯。
四逆湯比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都要厲害。要不怎麼能稱之為回陽救逆第一方呢。
四逆湯也是張仲景的方子,四指的是四肢,逆是逆冷的意思,四肢逆冷,言外之意也就是陽氣衰微,陰寒内盛。
所以名字雖然叫四逆湯,實際上隻用到了三味藥材:制附子、幹姜、炙甘草。
很多朋友一看到附子就開始擔心了,擔心附子的毒性,擔心用不好反傷身。這種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現在能買到的基本上都是制附子,經過炮制以後的附子,毒性已經大大降低了。當然,毒性降低的同時藥性也降低了,這是不能否認的。
附子可以補全身的陽氣,它進到體内以後不喜歡待在一個地方,喜歡走來走去。四逆湯之所以能回陽救逆,靠的就是附子。所謂回陽救逆,就是說陽氣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那個冷汗啊一直往外冒,收不住,整個人快要虛脫掉了,附子用上,可以把人救回來。
除了附子,還有人參,陽氣已經很虛很虛了,像燭火一樣微弱了,看那燭火,哪怕你人隻是從旁邊經過一下,它也要左搖右晃,已經虛弱到這種地步了,怎麼辦呢?人參、附子一起用,合起來叫參附湯,也是回陽救逆的湯方。
好,再說回四逆湯。
附子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張仲景呢又加了幹姜進去,為什麼要加幹姜?
陽虛之人,體内是一派陰寒之象,陰寒會把陽氣遮擋住,把陽氣隔絕開來。就像人坐在飛機上,透過窗戶向外望,烏雲密布,烏雲之下是陰暗的,而烏雲之上呢陽光燦爛。這烏雲就好比是陰寒邪氣。
幹姜它是辛散的,可以把寒邪散開,讓陽光透下來。幹姜和生姜比起來,藥性更深入,可以一直往裡走,走到髒腑經絡,把潛藏在裡面的寒邪散掉,為附子開路。附子有了幹姜的幫助,如虎添翼啊,那陽氣輸布的道路豈不是更加通暢?
有了附子,有了幹姜,還不夠完美,張仲景又加了炙甘草。我們知道甘草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脾益氣,性格非常好,好像跟誰都能和得來,它和寒藥放到一起就清熱,和熱藥放到一起就溫補。
但是它炙過以後,清熱的作用就被削弱了,補益的作用就更突出了,而且它主要是補脾,脾在中醫五行中屬土,土能幹嘛,能伏火。
過去家裡面沒有暖氣,冬天天氣特别冷的時候,就在屋裡備一個火盆,靠火盆來取暖。但是火盆是不能燒一個晚上的,這是很危險的,但是也不想白白浪費掉,怎麼辦呢?智慧的古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在臨睡覺的時候把火種挑出來,再把木炭燒出來的灰蓋在上面,火藏在裡面是不會熄滅的,第二天隻要撥開灰,添點柴,很快它就燒起來了。這叫以土伏火。所以中醫其實并沒有多麼高深莫測,它是很貼近生活的。
幹姜把陰寒散開,附子把陽氣補進來,就像在體内點了一把火,炙甘草的加入,是讓這把火燒得更持久,又不至于說燒得過旺,否則那身體也是受不了的。同時甘草在這裡還能牽制附子的毒性。
這就是張仲景的四逆湯,大家看,這樣的組合是不是非常的巧妙?
四逆湯:幹姜9克、制附子12克、炙甘草6克,附子先煎40分鐘。
簡單說說陽虛有哪些表現。
陽虛之人不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怕冷,總覺得寒氣和風一個勁兒地往身體裡鑽,好像要鑽到骨頭縫兒裡去,手腳是冰涼的,膝蓋、胳膊還有後背也是涼飕飕的。
小便是清長的,尿液一排出來像水一樣,淅淅瀝瀝的好像總也排不幹淨。小便次數也多,這邊一杯水才剛下肚,那邊可能立馬就要跑廁所了。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瀉,不敢吃水果,不敢吃生冷的。
早上起來容易打噴嚏,流鼻涕,就是陽氣被寒邪困住了,陽氣升不起來。
從舌象上來看,舌質淡,苔薄白。
最後幫大家捋一下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四逆湯,它們三個之間究竟是怎樣一個次序:排在前面的是理中丸,然後是附子理中丸,它們兩個搞不定的,四逆湯來搞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