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胡希恕經方醫學系列學習醫論L015——經方的表陰證(少陰病)

正文:

第一節 怎樣判定少陰病

少陰病概念已于太陽病篇說明,少陰病與太陽病是同屬表證,但有陰陽之别,故前于太陽篇則有“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的說明,不過此僅就發熱與否以示二者之辨還不夠完善,因于少陰病篇又提出:“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以是少陰病的特征,不但無熱而惡寒,與太陽病發熱惡寒者有别,而且津血俱不足,脈亦微細,并其人困倦少神,與太陽病有着明顯區别,故不論太陽傷寒或中風,若脈微細、但欲寐、無熱惡寒者,即可辨證為少陰病證。這裡亦告訴我們,判定少陰病主要依據少陰病提綱、輔助提綱,更重要的是遇到表證,排除太陽病即是少陰病。今結合《傷寒論》中有關論述,簡括如下:

主提綱:《傷寒論》第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這是說,少陰病的主要特征,除無熱惡寒與太陽病發熱惡寒顯然不同外,并由于虛衰,脈浮之中而有微細之象,而且精神不振,故其人但欲寐也。

輔助提綱:《傷寒論》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

是說表證有兩類,一者為“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為太陽病,已在前述。二者為無熱惡寒者,發于陰為表陰證少陰病。即少陰病的第二重要特征,為無熱惡寒。

由這兩個特征根據臨床判定少陰病多無錯誤,是很簡單的事。這裡要說明的是,要明了少陰病為表證的陰性病。依據八綱的分析,同-病位均有陰陽兩種不同的病證,表證當然亦不例外。驗之臨床,老年或體質素虛之人,若患外感,往往表現為少陰病這樣的表證,而且《傷寒論》的少陰病篇,自證治論述開始,即首先提出麻黃附子細辛湯和麻黃附子甘草湯等發汗證。尤其于麻黃附子甘草湯條(第302條),更明确指出:“以二三日無裡證,故微發汗也”。可見少陰病二三日之前,純屬表證甚明。唯以少陰病本來正氣虛衰,維持在表的時間甚短暫,二三日後即常傳裡、半表半裡,而并發嘔吐、下利的太陰病(胃腸型感冒是其一)。

篇中有關四逆輩諸證治,大都屬于并病和合病之類,而非單純的少陰病。凡諸病死,概在胃氣衰敗之後,亦即太陰病的末期階段,少陰病死證諸條,亦多系二陰的并病,仲景不于太陰病篇提出,而特出示于少陰病篇者,實亦大有深意,這就是,病之初作,即見少陰病這種表證,萬不可等閑視之,因其二三日之間即有并發太陰死證的風險,必須抓緊時機及時治療乃可救兇險于未萌。

太陽與少陰均屬表證,故均有傳裡或傳半表半裡的變化。但太陽以傳陽明、少陽為常,而間有傳太陰、厥陰者,故少陰病篇亦夾有大承氣湯和四逆湯等證治的出現。少陰篇本就難讀,如用經絡髒腑解釋則難得頭緒,如用八綱分析之,尚易明了。

第二節 少陰病治則

《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緻津液通氣也”。腎苦燥,當是指全身津液虛少,體表皮膚幹燥少津,正是少陰病的病證。急食辛以潤之,是指用辛藥開腠理、緻津液實即指發汗。急者,是因正氣虛衰,邪在表停留的時間很短暫,不抓緊治療将很快傳裡,這正是說明了少陰病的治療原則。

體現這一治法的是第302條,即:“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三日無裡證,故微發汗也”得之二三日,是說時間不長,邪尚可在表。強調無裡證則更證實邪在表,也同時說明少陰主表不主裡。

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是治療單純少陰病的方法和方藥。用麻黃或桂枝發汗解表,這一點與太陽病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太陽病因氣血津液俱盛,用麻黃、桂枝、杏仁等發汗解表即可,而少陰病因氣血津液俱衰,治雖須發汗解表,但發汗不得太過,而且必須配加附子細辛等溫性亢奮、強壯沉衰之藥以助正氣驅邪外出,這也即少陰病的治療原則。

少陰病又常出現合病、并病,其治療又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仍以微發汗為原則,如第314條: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這是少陰太陰合病,即表裡合病,治療唯發其汗,則表裡皆治;又如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金匮要略·水氣病曰:脈得諸沉,當責有水。可知這裡的脈沉主水飲,即此條是說少陰病合并痰飲之證,或素有痰飲者出現表邪為水飲所郁而化熱的少陰證時,治療在微發汗的同時加入強壯亢奮、溫化痰飲的細辛。再如第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是因誤治由表陽證(太陽病)陷入表陰證(少陰病),用桂枝加附子湯強壯發汗解表。還有第22條:“若(脈)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也是少陰病的治療,仍屬強壯發汗解表。這些方證,說明了少陰病的治療原則。

與太陽病相同,少陰病常合并痰飲、瘀血等,治療時當随證治之。

第三節 少陰病常見方證:略(詳見《解讀張仲景醫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