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胡希恕傷寒論講座1~48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這一段,後世說是叫提綱啊,什麼叫提綱,提綱兩個字提的對,就是太陽病的綱領。我們具體的來說,對于這個太陽病啊,它是一個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陽病它必須有這個特征,那麼也就是說太陽病啊,不是一個個别的病,象咱們說的那個現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個個别的病,它是專有一個緻病的因素,一個病變所在的地方,這種現在西醫的病名一個病一個病的病名。這個雖然叫太陽病,它不是單獨對一個病說的,這個太陽病啊,凡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有這一系列的症候反映,那麼它就叫太陽病,太陽病它就是一般的證,無論什麼病。象我們平常見的感冒啊,流感啊,傷寒啊,瘟疹啊等等的吧,它一開始發作都有着種情形,這是我們臨床常見的東西了,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那麼具備這種特征就叫太陽病,你就根據治療太陽病的方法治療,那是不會錯的,這太陽病頭一節說的就是這個。我們再深研究,那麼根據這些征候,我們來更深入的認識太陽病。那這個脈浮說明什麼問題呢?這個脈浮就是脈出來了,往外出來了,它怎麼出來的呢?就是血管裡頭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它脈浮。血液多了就上它理由水份多了,他不是說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脈浮啊,就是我們身上外面這些淺表的動脈,有高度充血的這麼一種情況,脈才出來了,尤其頭項這個部位充血更加的厲害,所以在上邊特别疼,而且強,這個強啊,就是強直的樣子,這個在書的注裡呀給該作僵,這也通。這個強啊,現在河南人說身上哪個地方闆(音)啊,他就說強。張仲景是河南人嗎,可見這個強是河南的一個語言,還是對的。那麼這個充血,是上半身厲害,越往上越厲害,這個我們在一般的感冒啊都知道啊,一得感冒這個腦袋的血管都蹦起來了,越往上越厲害。那麼這說明什麼呢?…靠着外面淺在動脈都充血,而上體部尤其厲害。而惡寒,這個惡寒就是體表熱,我們平時的溫度啊,他與外面的空氣接觸有一定的差距他習慣了,忽然高起來了,與外面差距驟然間加大了,就感覺外面的空氣很緊“音,疑是冷”,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内外的差距了嗎,它就惡寒。那麼根據這樣的分析,想一想,那麼是怎麼一個情況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擴張,大量的體液他往外來,這個時候呢,脈就浮了。而要出汗那,都在上體部,上體部面大嗎,那麼這種情形,就把體液大量輸送的上體部來了,所以脈也浮了,尤其上邊更厲害頭項強痛。那麼液體随着熱一起來吧,西醫也是這麼說法,液體和熱一起來,外面的體溫就增加,就感覺外面冷了。那麼我們根據這些症狀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個症候,要出汗而沒能出汗,它就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是怎麼樣一個病呢,根據這個症候我們就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它是要出汗而達不到出汗,這麼一種病理現象。這個中醫有個傳統的看法,這個看法還是對的,中醫說正邪交争。所以說如果我們有了病了,我們的機體對這個疾病是要鬥争的,它不等着,所以正邪交争,這是在中醫中挺要緊的一句話。那麼這個太陽病它為什麼要出汗呢?就是機體要通過出汗而解除疾病。可見這個表證啊,就是這太陽病是正與邪鬥争,在哪呢?在表。這個機體利用發汗的機能,打算把這個疾病排除體外。假如要是排除去了,那就好了,可是人這種能力是有限度的,他有時候達不到,達不到就出現太陽病這種情況了,要出汗不能出汗,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這個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音頻缺失很多聽不到)。這個水分從外邊多了,裡頭就有空氣,所以他容易放屁,這是咱們那個平人都能觀察出來的,可見人的身體有所刺激它就适應它,就與它鬥争。那麼有的疾病的這種刺激是相當劇烈的……。假如人身體沒有這種衛外的機能的話,就活不了了,怎麼樣的衛生也不行,這空氣中的病菌有得是,人遇到這種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他都起來鬥争,所以古人在長久的經驗中他說正邪交争,在内經中講的很多了,這一節先講到這。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這個太陽病就是指第一條的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樣的太陽病的證。那麼假如它又發熱汗出,這個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現這個,身上潮乎乎的出汗并不太多,而且這個汗啊,覺着有鏽(音)味,發熱,不但惡寒而且還惡風,這個惡寒比惡風厲害。脈緩,這個緩是相對着緊說的,這個緊脈就象煙卷一樣,裹的很緊,你要是倒出去一半,就是緩了,就不是那麼硬了,這叫緩。為什麼脈緩呢?就是因為出汗了,出來了,水份喪失一部分了,所以這個脈一按就緩了。那麼後面要講的傷害,它就一點汗都不出,它的脈就特别緊。那麼這一段它說太陽病裡頭有這麼一種太陽證,發熱,汗出,不但惡寒還惡風,這類的太陽病就叫做中風,這個風在古人的意思就是風邪了,就是中于風邪,這是錯的,它是因為怕風所以古人給它起名叫中風,其實它就是個類型的問題,我們前面講的太陽病要出汗達不到出汗,才有太陽病這麼一種情況,這會它見汗了,應該好了,但它沒好,就是出汗的機能的關系了,這個汗達不到驅除病邪質和量的問題,雖然出汗但不能接觸疾病,而下面的傷寒幹脆就達不到出汗的目的,就這麼兩種情形。那麼古人說中風,那就是拿現象當本質,這是古人的一個錯誤,古人嗎,象仲景的時候,兩千來年科學水平在那呢,現在咱們不能這麼說了,現在把中風當一個證名看就是了,并不是真有風邪在這裡,可是因為這個名字的關系這個解釋就成問題了,我們過後再談,現在先不說這個。那麼說這個中風,這個中字上有用意的,這個中就是拿箭射東西謂之中,中者中于内,這就說明出點汗而邪卻留到裡面去了,你出汗表就虛呀,…………………………(音頻缺失)。這個部位,所以古人叫中風,中風者言其邪深也,這個邪就是病邪了,在表的部位呀,較傷寒要深,所以用這個中字,這個中字是很有意義的,但這個風邪的說法,先在不要這麼信了,不要說惡風就是風邪,這個惡風它是以為出汗,身上有熱又有汗非惡風不可,這個洗澡大家都知道,從熱水裡出來,出一身汗那就是怕風,你非披上點衣服不可。它這個身上熱又有汗那就要惡風了,不但惡寒還惡風,所以惡風比惡寒厲害。由于惡風,有人說是風邪,這風邪是不對的,它是一種證。另外我們治療,假如太陽病就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它有脈緩,發熱汗出這一類的太陽病,就是中風證,這個病邪比較深,不在皮膚這一層,在肌肉那一層…………。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于外表出汗了,皮膚疏松,所以這個邪呀,它就往裡面去,去哪呢?它進不到太裡面,就在肌肉這一層,後面我們要講了,桂枝本為解肌,不要發表了,這是第而條。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這太陽病證啊是表陽證,是遲早要發熱的,不過開始得的時候,或者已經發熱或者還沒發熱,有的人一有病了頭疼等等的看病的時候還沒發熱呢,可它轉手就要發熱,無論已發熱還是未發熱,必惡寒呐,一定是怕冷的,所以這個惡寒是表證的一個特征,它一定怕冷,而且不汗出的這個怕冷特别厲害,在臨床上也是,麻黃湯證比桂枝湯證的怕冷要重的多,尤其是大青龍湯證冷的更厲害。體痛嘔逆,他一點也不出汗,人的氣體(音)不得旁達,你象桂枝湯證他不是不往上撞他也撞,但輕,所以也有幹嘔啊。而麻黃湯證他一點汗也不出,氣體一點也不往旁走,他都往上撞,所以它嘔逆。那桂枝湯證身體不是不疼,也疼,但它疼的輕,那血管不是緩了嗎,這個傷寒是無汗,他這個充血不光往上面沖,他哪面充血都比中風沖的多,所以身體都疼,不光頭項,這就是有汗無汗的關系,有汗脈緩無汗脈緊。這個陰陽俱緊就是上下脈全緊,這個緊啊,你拿手一按非常的界限分明。這類太陽病就叫傷寒,就是太陽傷寒,那麼古人取這個名字跟中風一樣,也是由于這一類的太陽病必惡寒,惡寒比中風明顯顯著………………………………張仲景他起名字中風與傷寒,這也是很有味道的。中,這個邪深,傷者傷于外,咱們擦傷、碰傷都是傷于表皮,傷寒是皮表不開,汗不得出,所以一小發汗就好了,病邪淺,這就是傷寒。頭一條講的是太陽病的提綱,也就是概括的特征,那麼在這種太陽病再細分,有兩種,一種太陽傷寒,一種太陽中風,主要的差别,一個是無汗,一個是汗出。由于這個汗出和無汗着症狀就出來了。

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傷寒病,一開始的時候全發生太陽病,所以說太陽受之…………如果脈平靜,平靜是怎麼的呢?就是不特别大,不特别快,着都說明病輕,這樣的病是不會傳的。什麼是傳呢?仲景的書是這麼講的,開始病在外,它往裡邊傳,傳入半表半裡,傳入裡。雖然開始在太陽病,一看這個脈象平、靜,這個病不要緊,吃點藥就會好的。假設說頗欲吐,若躁煩。頗欲吐就是欲傳少陽病的情況,這個少陽病,尤其柴胡證是心煩喜嘔,頗欲吐這個頗字很有意思,不是說這個人,有點感冒,稍稍的有點吐的意思,頗就是很的意思,心理鬧的慌要吐;若躁煩,這個躁煩那,陽明病,這個熱在裡頭人就發煩躁,煩躁的厲害,這個躁擱到上面,躁者亂也,煩是個熱象,發煩熱,這是有内傳陽明的一個征候。脈數急,數就是快,急更快,就是脈快的意思,這說明這個病與上面的病差太多了,這個病必傳,來勢挺兇。所以我們遇到這種病,你必須在這個病的一開始就應該知道它的輕重傳與不傳,這個要傳的你就是你就是治的對,治的正确,依法來治的也不會馬上就好的,所以對這個病要重視了,這個病是在急劇變化之中的,臨床上一定要注意,有脈數等症狀了,說明這個病是往前進展的,它沒停止。

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上面說的是開始,一日。這個說過了兩天三天的時間。那麼如果這個病傳,一定是有征兆的,傳哪去呀,它由表往裡傳,或者傳陽明,或者傳少陽,而陽明少陽證一點都不見,肯定它不傳。那麼這兩段我們看的是太陽表證,那麼你對這個病的輕重緩急,傳與不傳,要心裡有數。怎麼來觀察呢?開始,二三天,不傳,那它肯定是不會傳了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這個病形似太陽病,也頭項強痛,脈浮,很象太陽病,但主要的是它渴,這個渴是内熱的一種表現,象陽明病白虎湯證就渴呀,它裡頭有熱。裡熱的這種病啊,它不惡寒,這是什麼道理呢?它也是熱身上不是不熱,象前面講的太陽病,身上熱,……這是惡寒。這裡熱是很強烈呀,人身上的這個條件反射啊,……這種刺激過于興奮,那一種刺激就被抑制,有個實驗很有意思,有人用很熱的電線燙一條狗,把夠燙得直叫甚至咬他,他喂狗什麼它也不吃,過後他每見到這條狗就給它好吃的,過了一段時間,狗再見到他拿電線,老老實實的,為什麼,因為食欲過于亢奮了,把燙的這種疼的刺激抑制了。這裡熱啊刺激相當厲害,陽明病的人說胡話,谵語煩亂…………就是惡熱的這種刺激過于亢奮,而惡寒的刺激被抑制了,所以就不惡寒了。這溫病就是這樣,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裡熱,這說的很清楚了。這一條還這樣,與上面的幾條的文法就不一樣了,上面的是名為傷寒,名為中風,這個是為溫病。那個中風傷寒是太陽病的一種證,這個是溫病,是對着太陽病說的,太陽病才叫病,這個溫病不是太陽病的一種證,是另一種病叫溫病。傷寒論的文章就是這樣,要細心讀啊就能夠知道了。那麼這溫病就不能向太陽病那麼治療了,太陽病治療是發汗,溫病不屬于太陽病就不能發汗了,裡熱是不能發汗的,這個千萬要注意。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假若發汗的話,這個發汗最傷人津液,這個裡頭有熱,就怕發汗。你越發汗,他越熱,象我們這個壺在爐子上坐着似的,火蒸着它,你再一撤這水,這壺熱的更快。這個溫病就是如此的,它是熱病,裡頭有熱,不能發汗,假若發汗之後,若發汗已,就是發汗之後,假若這個你當着太陽病了,而誤發其汗之後,那不是一般的熱了,身灼熱,身上幹熱幹熱的,灼熱,那火烤的那樣子。這就是由溫病變成風溫了,這個風溫這個字怎麼起的,它就是根據底下這個征候,我們頭前不是有個太陽中風嗎?發熱汗出,它這個也汗出,也發熱,但是它不惡風也不惡寒,它是熱證嗎,類似中風的那種情況,這麼一種溫病,它的意思是這個意思,所以它叫風溫。那麼,它的征候是什麼樣的呢?底下就解釋了,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就是上下的脈全浮,這個浮呀,也主表也主熱,這就主熱。自汗出,那麼這個身灼熱自汗出,我們講陽明病就有了,它這個熱由裡往外蒸的,裡熱往外出的這個熱就是蒸蒸,身上熱而汗出,它是這麼一種汗出,不象頭前那個中風證,那個汗出的有限,它并沒透,所以肌肉還是不解。這個不是,它是由裡往外出汗。身重,這個身重也很重要,說明身體有濕,皮膚肌肉裡頭濕挺重的。這這說明什麼問題呀,雖然裡頭熱,身上還這麼大的濕,說明裡面不實,這個在陽明病裡頭就有了,凡事陽明病的裡熱最傷人津液,熱實到極點了,津液也沽燥了,所以大便也幹了,水火這兩個東西互相排斥的,火盛了,水就少了,水多火就要熄。所以從這個裡熱程度上看,身還重,裡還不實。由于這個熱往上湧,鼻息必鼾,出氣呼吃呼吃的,有聲,語言難出,這都是熱往上湧的反應。這就是說這個溫病就是加重了,假若要是發汗,吳鞠通《溫病條辯》還說用桂枝湯,這個用不得。溫病裡頭有熱用桂枝湯是絕對不行的,不但這個桂枝湯不能用,就是銀翹散、桑菊飲也不可以用。這個咱們要注意了,要記得。這個病就是白虎湯,它裡頭熱,不是表熱,解表沒用,越解表越壞。桂枝湯更不能用,那是甘溫的藥。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上面隐付這個身重,就告訴你辯證了,中醫就這個東西,不辯證不行。直視,失溲,下後傷津液,吃瀉藥、發汗藥,都傷人津液,傷血液。而且裡頭不實,身還重嘛,濕還盛嘛,為何給他吃瀉藥。

一吃瀉藥,更傷津液了,小便沒有了,小便不利,這就是津液喪失太盛。吃瀉藥為何也傷津液?

瀉藥這個東西就是把胃腸裡頭原來給消化吸收的東西都給催下去了,可不就是喪失津液了。所以下藥、發汗都是亡津液亡血液的。津液亡失多了,小便也就少了,同時眼睛也發直,眼睛失去血液的融養,就發直。同時這個下藥傷髒氣,如果裡頭是熱實的,象陽明病大便秘,下而不傷人的。裡頭不實,下的髒氣虛了,不但小便不利,由于精虛,膀胱有點尿還瞥不住,還就拉了,失溲。這個病就比上面那個風溫就更重了,失溲者,腎功能失去收攝作用了。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痫

若被火者就更不行了,它是溫病是熱病,以火濟火,如抱柴救火,這火燒的更厲害了。微,發黃色,微,有點,這個人臉上身上都是黃的,這個黃不是發黃膽,就是微黃的樣子,一點血色都沒有。那麼要是劇呢,劇就是厲害。

那麼要是劇呢?劇就是厲害的,劇則如驚痫,時瘛

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這個沒有什麼理性,這個巳啊,巳時到未,正是天中的時候,午時嘛這個正當中,那麼午時的前邊就是巳時,午時的後邊就是未時,在這個期間呢陽氣最盛,在這個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來看的,這個太陽病,他是旺于那個時候,熱得最厲害呀,那麼就在這個從巳至午,這個時候正在這個旺時的時候要好了,要好就在這個時候,這也靠不住,那麼這是一個大概,我想仲景就是出仲景手,這也根據他内經上的一個照例的文字,也沒有什麼解釋的必要,事實也不一定,可也沒人體會這個病是不是準在這個時候好,據我看也不一定的,這也沒有什麼意思,他這個中醫啊,什麼他都要解釋,可是往往呢,他不是拿這個五行啊,拿這個臆測啊,再嘛拿現象解釋,你看我這随便舉個例子吧,你看就像這個六七天這個好,那麼在西醫不算什麼,西醫他什麼病都有個周期性,這什麼時候要減輕,什麼時候要好了,這個病啊大概的意思,他就是一個病他這個本質上的一種這個進退的變化,沒有什麼可解釋的,中醫不然,古人他非要解釋不可,他解釋不出來道理啊,他就那像五行什麼都上來了,他就是這個事,這個用不着解釋的,啊,那麼這個病必好于什麼時辰,用這個時辰正他旺的時候,這哪對啊,這個就不合理是吧,還有這個,你像這個幾日傳變他都要解釋,傷寒裡頭是不對的多,那麼這個巳至未上,這個東西這個靠不住的。

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這個風家就指的太陽中風的,表已經解了,那麼有些淤症,有不了了啊,大概這在十二日可愈,這也是藥可不用吃了,有的樣子呢,那麼這個病都好了,身上老有些酸痛,當然他在自己消淤,他自己就好了,不用吃藥了,但是一般說來呢,大概十二天他就可以好了,這都是就一般說的,實質上這個病,傷寒病病多少日的都有啊,那麼後頭就有了,這都是就一般。

11、病人身太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他有些病是這樣的,看着外邊是熱,而裡是真寒,看着外邊是寒,而裡是真熱,這得舉個例子,也不是每一種病這樣的,有的時候遭遇到這個可能,你看頭一個嘛,他說這個病啊大寒,手足厥冷啊,這是裡頭是真熱,所以他不欲近衣啊,那麼這一類呢,白虎湯症就有這個情形,這不是厥身熱身嘛,外邊哪手腳都涼,可這個人呢他是啊,方渴飲飲啊,不願衣被啊,正是大熱,他這個寒是個假象,這人是吃了白虎湯他沒有厥逆是有多好啊,還有一種病裡頭是大寒,這個人這點浮熱啊都跑到外頭來了,這也了不起這都是大病,你像這個四逆湯就有這個情形,通脈四逆湯也有,那麼這裡頭那麼樣的虛寒,外邊呢反不惡寒,臉還有時候發紅,這像是外邊有熱的,其實一點也沒有,他就裡頭大寒哪,他把人的一點虛熱啊反倒都跑到外頭來了,所以這個大夫也知道,也應該知道,我們在臨症哪,不能夠隻就表面上看我們就來确定寒熱了這也不行,他這也是舉個例子,後邊這個具體的情形有的是呢,今天咱們就講到這了,這就是說上邊的一個,然後說是你看太陽病的時候,你要啊,這個詳細觀察,那麼然後他就看出形似太陽病而實際不是太陽病的一種溫病,這個呢不要錯當了太陽病來治療,那樣治療就壞了,不能發汗,發汗不行吃瀉藥,這是一般大夫常幹的事啊,那麼先汗後下,這是庸俗的一種套法,這更不行,他裡熱沒到那個時候不能下,這個溫熱的病更不能用火攻,要火攻就可以死人,卒死啊,那麼然後他又說這個疾病在太陽病的時候假想為少陰病,有兩種表病,看着都是身疼痛啊,你要是試驗體溫哪都有體溫,不是少陰病沒體溫哪也有體溫,可是他這個症候的反映上啊,他又不發熱但惡寒,這個發熱就人感覺熱,那麼這個要注意,陽外的少陰病有少陰病的治療方法,就在這裡就提醒了,他單有一篇就單講少陰病的,那麼然後呢,他又說一般的情形,他說太陽病一般好啊?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啬啬而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這條啊,就是承太陽中風那一條開始,不是太陽中風嘛,就是承那一條而深明其症和治,太陽中風咱們從前有一個概要的認識了,那麼這個詳細的症候和他的治療,這一節啊,就是接着那個來談的。

陽浮而陰弱,指着脈說的。外為陽,内為陰。陽浮而陰弱呢,就是指着這個脈呀,有浮于外而弱于内的這個形狀。實在說起來呀就是浮弱。脈,我意思說這個脈呀,輕按浮,那再使勁一按呀,不禁按,弱,非常地軟弱無力。仲景這個脈呀,有的指上下尺寸說的陰陽,上為陽,下為陰了。也有的指着這個浮沉說的,就是外為陽,内為陰,指着這個脈的外内上說的。這一節說的陽浮陰弱呀,我方才講了,就是外和内。脈是浮舒在外,但不禁按,軟弱無力。這個弱脈同這個弦脈是對待的,比如說我們這個琴弦喜丁丁給它上上,一按這個弦呢,上下端直,這叫做弦。你這個弦上得不緊,拿手一按,軟弱無力,這個叫做弱。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這個說陽浮之脈,那麼為有熱之應,就是發熱之應。陰弱之脈呢,就是汗出之脈,就是由于汗出,脈就弱,脈與證相應。

底下這個啬啬惡寒,這個啬,就是嗦,嗦嗦的意思,冷了,人就聚蜷,就是嗦嗦然而惡寒,就形容惡寒這個狀貌。

淅淅惡風,淅淅這兩個字,本來是風的聲音,微風的聲音,淅淅。也有這個淅呀,指着咱們這個淘米的水,叫做淅。所以當水講也行,當風聲講也行。那麼這一段應該當風聲講,本來沒有風,太陽中風這類病呀,老感覺有微風淅淅然來襲的可證,老覺得有微風吹得上,其實沒有,就是因為出汗那,感覺外面有風,有風刺激。

翕翕發熱,這個翕,你看這個字,一個“合”字,底下擱一個“羽”字,就是合而不開的意思,這個翕當合,當閉,關閉的閉講。翕翕發熱這個意思,就是表證這個時候這個熱,彌漫全身那,合而不開,感覺着悶熱這個意思,合而不開。

那麼總起來,上面就是發熱、惡寒和這個惡風,用一些狀詞,形容詞,啬啬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這個表證啊,這個氣不得旁達,我們平時這個人啊,皮膚感覺不出透氣,其實是透氣的,要不然我們衣服怎麼要髒,我們老洗澡,它也往外排出廢物,也通透氣息。那麼這個表證呢,就是不透,不透這個氣就不得旁達,那就往上,密于上,就鼻鳴幹嘔,這都是氣往上壅的一種反應。那麼這一節說的是太陽中風的症候,比以前說的太陽中風的症候詳細多了,那麼至于治療呢,他用桂枝湯,桂枝湯主治之這種病。

桂枝湯這個藥物啊,桂枝三兩,我們現在不要去皮,這個去皮呀恐怕是個錯誤。現在幹脆有的就把這個去皮去掉,不要了。這個桂枝呀,能夠有點發汗作用,就依賴這層皮,這層皮有一種揮發油這種成分。

這就是十六兩一斤的,它一兩合這個三錢,三兩不就是九錢嗎?那麼可是古人的一付藥開的一付單子,它一煎就是三付藥。我們現在看這個量呢,要拿三除,比如這個三兩,拿三除才一兩,那麼一兩不就是三錢嗎,那麼現在拿“克”計算就是9克,這個也是約略數,古人的一兩合現在的三錢,也是個約略數,也不是絕對準确,但是一般應用啊都根據這個分量差不多,有的說是二錢八九這個樣子,也有的說就是三錢,或者還多一點,那麼這個也沒有一定的考據。曆來的習慣呢,就是古人的一兩合現在三錢。我們現在呢,又把它變成公制了,就是克了。克呢就是9克,那麼其他的分量也都是一樣。它這個在漢的時候,度量衡特别小。

芍藥也三兩,甘草二兩,炙,這個三兩,因為它是三劑,都要拿三除的。生姜也是三兩,都要切成片。大棗12枚,把它掰開。

那麼桂枝湯根據這個方劑的組成,對于上面這個中風證的治療,我們要分析分析它。我們還要借助内經上有這麼一段說得非常的好,能幫着我們解決這個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藥。内經上有個《評熱病論》,這是《素問》裡的,首先研究這個汗的問題,《評熱病論》上說“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它意思什麼意思呢?是人所以出汗,就由于飲食,這個谷氣,古人說的“谷”就是五谷的谷啊,主要的是飲食所化生的,那麼這個谷氣不能直接為汗啊,它得在胃經過消化之後,變成養人之精氣,這個精就是精氣,所以它又說“谷生于精”,就是谷氣變成精氣之後才能為汗。而拿到現在的生理學上來把它解釋,就是說我們飲食經過消化,吸取的營養成分,血管吸收進來的營養成分供給周身。那麼這種營養成分那,經過吸收這個時候,古人叫做精氣,這個精氣也是養人那,養人之精氣,就是精真之氣,古人這麼樣子來說的。在《評熱病論》那,它是陰陽交頭一節把這個汗(講了),因為陰陽交它也出汗。第二節它又說了,夫邪氣交争于骨肉,說這個太陽病這個階段,就是在表時候這個階段。這個邪,就指着外邪了,咱們現在說病邪都可以的,

與氣、邪、氣,氣就指的精氣,交争于骨肉,這個骨肉就是說的體表了,他是一個約略言之。我們這個體表是由皮膚、肌肉、筋、骨所組成的,外在的七竅嘛,就是人身的外在的七竅。内經上說是交争于骨肉,那他是概舉的,意思就是在體表來這一塊兒,來相交争,就是互相來這一塊鬥争;那麼就與我們頭前講的太陽病一樣的,太陽病的時候,就是人身上的正與邪是□□,發生鬥争,汗出者,幹什麼呢?怎麼個鬥争的方式呢?就是這患病的肌體呀,打算要出汗,把這個病邪解除體外,就是為這個。那麼交争的結果出汗了,出汗就是精勝也,就是精氣勝了,精氣勝了邪就解了。這根據這個内經上這幾句話,但是精要如果勝,起碼這個人能吃東西,為什麼呢?他根據頭前那個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他是胃消化水谷啊,如果精氣能把邪祛除出去而勝了邪了,這個胃氣一定旺盛,胃氣旺盛人能吃東西,□□□,這個邪要是解除了,不複熱也,人應該吃東西而不複,不再熱了,這就是說肌體的肌能啊,完全勝利的一個結果。□□□□不是這樣的,而複熱者,又還是發燒,這個邪盛也看來,這是這個發燒還是邪在那兒,那麼那個汗呐是精氣也,這會兒提出精氣來了,那個外邊出去的汗呐出去的精氣跑到外頭去了,那麼如果再不能吃,不能食者筋骨疲也,他說如果人再不能吃,這個精氣來源斷絕了,唯獨吃東西他才能夠化水谷為精氣呢,如果不能吃東西,隻是邪留在人的體内,而邪留着,那樣的人活不了了,其壽可立而傾也,這是内經上評熱病論有這麼一節。為什麼講這個呢,我們看看桂枝湯,桂枝湯症啊就這個中風症啊,他并不是陰陽交,很能吃啊,沒到那個程度,可但是他也是汗出而複熱呀,你看看這一段就看出來了:翕翕發熱,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他也是汗出,一般這個說法,汗出就不應該有熱,這個也是汗出但還有熱,那麼說明這個精氣也是打敗仗,他不足以驅邪,他這個力量不足以驅邪,但是胃可不是衰,還能吃,所以不到陰陽交,那麼對這個汗出呢?這個精氣不足以驅邪,所以雖然汗出,而邪不去,這麼一種病。這麼一種病怎麼治療呢?我們根據内經上的幾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的,第一個,我們必須要促進胃氣,增強精氣,再有汗病就能解了,因為這個精氣并不足以驅邪嘛,所以他出其微汗,可是邪還留着,那麼這樣咱們研究桂枝湯就好研究了,你看看這桂枝湯,桂枝湯的發汗,主要在桂枝和生姜這兩味藥,這都是辛溫嘛,這兩味藥合起來足以使人發汗的,可是這兩味藥我們分析分析,這個桂枝湯,桂枝這個藥,我們後頭也有,他主要治氣上沖,氣往上沖逆,他能治。那麼後邊那個奔豚氣,所以他能洩奔豚氣,這個生姜治嘔逆,那麼根據這兩個藥,一個治氣沖,一個治嘔逆的那種性能上看,他都有下達之性,都有外下的力量,而生發的力量不強,就這兩個藥合到一起固然能使人出汗,但是不至于大出汗。凡是大出汗的藥都往上生發的力量非常強,旁的咱們沒吃過,大蔥就吃過,大蔥往上生發的力量就強,所以容易出汗,而是容易出大汗。這個麻黃也是,這個藥非常的輕,往上生發的力量非常的強,這個桂枝和生姜啊,他都有下達之性,往上生發的力量不強。咱們講太陽病,他這個汗要出,全是從上□□,越生發的藥使汗越容易出,他為什麼摘取這兩個藥呢?□□這個病,陽浮而陰弱,就是津液有所損傷的,你再大發汗,那更損傷津液,所以不要大發汗。采取這麼兩個發汗的藥,而不采取麻黃。那麼另外這兩個藥啊,都有健胃作用,桂枝也是揮發性的藥,辛,有點稍甘,那麼他刺激胃,也能健胃,這個生姜也是,生姜咱們都知道,古人食不離姜,就是起健胃作用。這兩個藥啊,又都有健胃作用,同時配合甘草大棗,這都是純甘之品,甜藥,是甜能補脾,補脾就是健胃。所以這個桂枝生姜,再配合甘草大棗,他就有補益胃氣的作用。那麼這四個藥,甘、溫,這個甘溫擱到一起他又怕出汗出多了,那麼這個病,它既是發汗解熱,同時又是安中建胃,增加養液,安中養液,滋液的一種藥。所以對于上面由于精氣虛,力不足以驅邪,随汗出而邪不去者,用這個正好。□□衛氣,增強精氣,使邪不得以伏留于肌肉,後面要講的,這叫解肌。這才能解除這個疾病,這是根據這個藥物分析,對這個病的治療的作用。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藥,根據它的煎服法來說,七升水,我們現在不要擱這麼多水,他是三服藥,他一堆兒煎。取三升,古人的升也小的多,要是大升,一回吃一升,那還了得!他的一升就是現在一茶杯,他每服一升,就象我們現在吃一服藥一的量,沒有我們的飯碗大,就象小茶杯那麼一杯……所以我們現在呢,就是一茶杯,那麼這個水就擱三茶杯,你看他七升煮取三升,我們要三杯煮取一杯那是蠻好的,不過這點我們還是要考據,就是煎藥的問題,古人他用微火煎,這個微火呀,它慢慢的使藥的成份溶解到水裡。我們現在這個竈不行,都是用這個汽油,煤氣,這火暴,這樣子水要多擱點,按理應該是要用微火,早些時候這個柴火,而且不要讓它大,慢慢慢慢煎,所以這個煎藥于治療的作用都有關系。我們要炒個菜,火候不對還不好吃,你吃這個藥,更厲害了,要治病的。我們應該遵照古法,應該用微火,但是現在一般生活條件變了,這個微火也是比較□□,要是用那個風窩煤火行,小一點呀,慢慢減,那水就可以少擱。否則,這水就要多擱,時間就要□。

那麼這個藥呀,他一回吃一升,就是一小碗,而且吃完這個藥,你看看他要喝稀粥,要服稀粥一升餘,比服這個吃藥的量要大點,藥僅喝一升,這要一升餘,以助藥力。你看看這個全書呀,隻是喝桂枝湯有喝稀粥,再沒有喝稀粥的辦法了,什麼道理呀,這就是增強精氣。它有了甘溫的藥來鼓舞胃氣,在這期間再喝點稀粥,這個精氣是要能盛,這些都是挺要緊的,這才足以驅邪再一有汗,這個邪就解了。不要發大汗,溫覆令一時許,溫覆就是也蓋一蓋,不蓋也不會發汗的,雖然這個藥是發汗藥,你吃完藥,跑外頭逛去,也不會發汗的。溫覆就是多蓋點,差不多一時許,就是兩鐘頭,古人一時辰合現在兩鐘頭。遍身執執,執執就是微汗,微似有汗者益佳,頂好,要出汗而不出汗才好,微似有汗,身上潮糊糊的,那最好。不可令如水流漓,大汗汪洋那就壞了,病必不除。所以這個發汗也要告訴患者。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這也要緊,這個發汗傷人津液的,如果吃一服,汗出,病也好了,那後頭那個藥就不要吃了,不必盡劑,它盡劑是三服藥,一服藥就是吃一回。假若,頭一回藥吃下去,不出汗,更服,依前法。更服,還無汗,方法該變變了。後服小促役其間,這時候再給他吃呀,這個時間要縮短,半日許,就半天,要三服盡,那麼現在呢,就是半天内兩個鐘頭吃一回。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如果這個病比較重,白天晚上一起吃,周時觀之,就是24小時,古人就是12個時辰。白天晚上一起吃,經過24小時,好好觀察。服一劑盡,病沒萬全好,病證猶在者,更作服,給他吃第二回,一劑就是三劑呀。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如果汗還不出,可以吃兩三劑,三劑就是現在的九劑呀。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這是一般服藥應該戒口的地方,按理這都是對的,真要是得熱病呀,他也不想吃。尤其這個五辛、生冷,它與吃藥是有妨礙的,你看這個藥吧,它不要發大汗,你要真吃辣的東西,它就要發大汗了,那就不對了。所以該戒口的還是要戒口。為什麼這一段我要這麼詳細的說呢?這就證明桂枝湯不是個了不起的藥。因為現在呀,把這個桂枝看的都是熱的不得了。就我們這裡也是,你開桂枝呀,這個病發燒怎麼還吃桂枝呀?你看看,是次桂枝沒有不發燒的,這個書就這樣的,你一看就知道了,而且它非常平穩,不會發大汗的。這是發汗之中講養胃增液的一種辦法,不傷人,所以這個藥最平穩不過了,所以告你,吃了不發汗再吃不發汗再吃,就是發汗病沒完全好也可以再吃。那麼以後,□□不沒一個方劑都這麼說了。因為這個桂枝湯呀現在也有這個陋習,都不敢用。在崔永年那時候就有過這個情形,福建,崔永年是福建人,福建就怕桂枝,那也是南方,崔永年(?)用過之後,大家一看用桂枝挺好,後來那個地方後來也用到四錢五錢也不咱的,大家還敢用。崔永年在閩候,閩候那個地方要有熟人可以打聽,他那邊對桂枝後來不怕了。這是頭一節,太陽中風,發熱汗出,惡寒惡風,那麼這個一定,不一定幹嘔,這種太陽中風證,可以用桂枝湯,道理咱們都講過了。底下這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那麼這一條有什麼意思呢,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和上頭差不多呀,他有用意,這個仲景的書就這樣,他還怕着你呀桂枝湯就是(用于)中風,中風證,離開這個就不能用了。這段不是了,這段他說凡是太陽病,隻要是太陽病,屬于這一類的病,他要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就用桂枝湯,沒問題的,你不必管他中風不中風。這是中醫辯證的精神,從這書上也看出來了。所以這個桂枝湯的主要應用呀就是在表征的時候發熱汗出惡風,他一汗出沒有不惡風的,所以這個時候用是沒有錯的。他這段的意思呀就是怕你由于前一條太陽中風,必須是中風才用,但是後世呀,這條還沒人注意。

14、太陽病,項背強幾幾者,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這個項背強幾幾啊,幾幾這兩個字是象形字,這個本來是,從脊柱伸脖子的這麼一種形狀,伸頸狀。實質這個字你查字典沒有,是說小鳥學飛的時候,它這個羽毛不豐啊,飛不起來,腦袋往前伸伸的樣子,叫做幾幾。那麼由于這個項背特别強,強就是拘緊呐,這個脖子啊萎軟不自如,就叫做幾幾。伸着脖子,左右的運轉不自如。那麼這個太陽病,限于這個項背強幾幾的這種情況,反汗出惡風者,這擱個反字,它後頭有這麼一段,它說太陽病,項背強幾幾者,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它沖這一段來的。它說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全是由于無汗而惡風,用葛根湯。那麼現在呢,擱個反汗出,與那個就不一樣了,那個無汗,而這個是反汗出。這個字用的有用意呀,特意擱個反,幹什麼呢,讓你對這兩個方劑作個鑒别,全是項背強幾幾,無汗者是葛根湯,有汗者是桂枝加葛根湯,這擱個反字啊,就把這個内容給揭示開了,擱個反字讓你比較,讓你斷,那麼後頭就快講到了,這兩個方劑應用的主要鑒别點,葛根湯和桂枝加葛根湯。那麼這個項背強,就是項背這個地方肌肉發痙攣,它痙攣的厲害,就是痙病了,就要背弓反張了,輕者就是幾幾然,就是腦袋别扭,脖子運轉不自然。這是肌肉的關系,肌肉發痙攣。這個葛根湯,葛根湯這個要,在本草上說是,主消渴,身大熱,是個清涼性的解肌藥,而有作用這個項背強幾幾,就是項背肌肉拘急呀,葛根湯有這個作用,有這個醫療上的作用。那麼就是桂枝湯證,别看他沒寫,這個太陽病就貫穿了,然後太陽病汗出惡風,就概括頭前那兩段了,太陽病,頭項強痛,怕冷啊,同時再有汗出惡風呢,這就是桂枝湯證。但是項背強幾幾桂枝湯治不了,所以他加一味葛根,這個葛根呐,有治項背拘急的特能,所以加入到桂枝湯裡頭,它就治桂枝湯證而項背強急的這麼一種症候。那麼這個方劑呢,這個書上是錯的,麻黃不應該有,有麻黃就是葛根湯喽,後頭單有一個葛根湯,這個版本他擱個麻黃,你們把它勾掉。而且這個藥物的分量也不對,這個芍藥、桂枝也都應該三兩,他是桂枝湯的加味,就是桂枝湯加上四兩葛根就對了,旁的應該照舊就對了。那個葛根湯啊,桂枝和芍藥都減量了,這個書啊把葛根湯擱這個地方了,不叫桂枝加葛根湯了,所以這個是錯的。在書上應該把它改了,麻黃去掉,芍藥擱三兩,桂枝還是擱三兩,那麼這個方子的煎服法和桂枝湯一樣,但是不必喝稀粥。我們在臨床上應用呢,就是桂枝湯證,一切合乎桂枝湯,同時項背強幾幾。太陽病隻是項強啊,這個牽連到背了,非加葛根不可。

15、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可與之。

這一段也挺有意思,太陽病啊,依法當發汗,吃下藥是錯誤的,誤治。那麼誤治後這個變證是多端呐。如果這個患者呀,感覺有氣上沖,從哪往上沖啊,從小腹往胸上沖。這是一種自覺症狀,所以我們要問病人。這個時候啊,表未解,可與桂枝湯,和前面的服法一樣,也喝了桂枝湯之後,要喝一碗稀粥。那麼這個氣上沖是怎麼回事啊,這個我們就是要看以前太陽病是怎麼的一種病了。這個太陽病我們開始講了,這就是機體對外邪它要鬥争,它想怎麼的呢?我們方才還講呢,内經上也是這樣,邪氣交争于骨肉嗎,想要把這個病邪呀從上半身,一發汗的這種作用解除到肌表,沒解出去,解除不了,限于自然的量能啊,他就發現太陽病的這種症候,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就發現這種症候。那麼這個時候這個大夫呢,你得幫助機體驅除病邪就對了。你再治理以下,它這機體這個機能啊,由裡往外往上,想要發汗,這大夫給吃瀉藥了,這不正給生理機能一個相反的打擊嗎。那麼這時候就看這個患病的人體呀機能的強弱了,如果機能強,亢盛,它不但沒使這病有變化,而反到給下藥以微(音)劑,這個病人就感覺有氣上沖,這是個神經的症候。那麼如果不氣上沖呢,這個機能就受不了下藥的打擊,那這個病就變了,就餡于裡了,離開表了你就别給吃桂枝湯了。所以這個氣上沖在這塊的反映啊,正反映這個病機(疑應為機體)保持了保持不了原理的抗病的機制。所以中醫這點的觀察是很寶貴的,永遠是正邪交争。那麼我們治病啊,把正鬥争邪的這個機制,濟以相反的阻礙,這個病是要壞的。

那麼這個應發汗幫助機體解除疾病就對了,你吃瀉藥,正與這種機制一個相反的作用,那麼機體反倒反抗這個,這說明它這個證象還沒變,還是那個機制,所以還可以給桂枝湯。為什麼吃桂枝湯呢?這個也要注意,它本來太陽病,下之後,這沒提自汗啊,為什麼使桂枝湯呢?它這個下傷津液,桂枝湯,這個就看出來了,汗吐下這種治療,這都是攻啊,都是治實證的辦法呀,全足以亡津液亡血液,所以經過這一種治療而有表證,決不能再發汗了,不能用麻黃湯了,必須用桂枝湯。為什麼?桂枝湯,它是安中養液而來解除疾病的。所以凡是津液有所損傷之後,有表證,用桂枝湯,不能用麻黃湯,不管他有汗沒汗。這個凡是太陽病,下之後而表不解,這還得使桂枝湯。表不解,有什麼征候呢?這是一個,一種,他氣上沖,那說明表沒解。那麼可以與桂枝湯,根據前邊,還得喝稀粥的方法。

若不上沖者,這個病就已經變成壞病了,那就随症治之了,你不能再給吃桂枝湯,不是說下後,就得吃桂枝湯,也不是的,得辨證。

16、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随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随證治之。到這是一段,底下這個是另一段,桂枝本為解肌呀,應該另一段,這個擱一段是錯了,成無己本呀就是分為兩段。那麼這段說的呀,太陽病将三天,經過發汗,發汗是對的,太陽病當發汗嗎。發汗沒好,如果表不解,你還得想法子服桂枝湯。那麼這個大夫啊,就是三天的功夫,發汗他還沒好,他就是若吐若下若溫針,亂來一陣,這些治療都是錯誤的,所以這個病仍不解,這個病不會好的,此為壞病。這個不解呀,就是治壞之病呀,他這麼樣子又吐又下又溫針,這個病決不會再在表了,它是逆治而成的壞病,這一段它也跟上邊有關系,說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但不能說是你經過治完了這個病不解,就吃桂枝湯,這也是不對的。他這是僅舉一個例子,這都在桂枝湯的基礎上,而來論述的,哪個應該用,哪個不應該用。如果治壞的病了,那可就不能用了,所以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那桂枝(湯)不是一個萬能的藥啊。那得怎麼辦呢?詳審其脈症,那麼他這個書啊,就是辨脈辨證,看其結果知犯何逆,這個知犯何逆面很廣,不是光問他是怎麼治壞的,那個是可以問的,不是不可以問的,主要的還是在這個結果,他是津液亡失太厲害變化裡虛證啊,或者由于這種錯誤而邪入内呀,是發生陷胸湯證了,是發生陽明證了,或者發生陰寒重症,這都不一定的,這都是治逆的結果,知犯何逆,讓你考察這些東西,随症治之,這是中醫辨證的主要精神,這句話不要把它輕易放過了,中醫治病就是随症治之,不是你拿腦瓜想,那麼有什麼證,你就應該怎麼治,現桂枝湯證用桂枝湯,現承氣湯證用承氣湯,這叫随症治之,随所現之證而來治療,不是你那麼想,那不是中醫辨證,這很重要這句話,它是一貫全書這句話。所以剛才講這個桂枝湯,在臨床上你遇到桂枝湯(證),這個征候合适,你就用你的,什麼病都治,随症治之嗎。

底下,這是又一段了,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這也是圍繞着桂枝湯來論說的,他說還有一個同是太陽病,到這一點啊,他說的是桂枝湯的醫療作用了,那麼桂枝湯本為解肌而設,什麼叫做解肌呀?中風,頭一段我就給講了,這個病邪深,就是這個精氣不足以驅邪,他反倒出汗了,可是這個邪呀,趁着出汗之虛,而入肌肉之内啊,它離開表皮了,表皮虛了,這個病整個在肌肉這個階段,桂枝湯就是解肌肉那塊的不和,去那塊的病,怎麼去呀?就頭前講的這個,安中養液,增強精氣。這不虛呀,邪在這呆不住,這個精氣充實于肌肉了,再一出汗,邪就跑了,它在那呆不住了。它是解肌,主要的目的就是我們方才講的,它是安中養液,充實精氣,這個力量足以驅邪了,那麼再一汗,邪就走了,它謂之解肌,與專門來發表的,讓他出汗的那種方劑,麻黃湯,是大有區别,是不同的。所以他底下接着,若脈浮緊。×××,在桂枝湯,浮之中,按着沒力量。脈浮而緊,這個脈呀緊聚有力,這個緊啊,我上頭說了,就脈的寬度上來看的,它這個脈道是緊束有力,那裡頭充血的情形是相當嚴重了,就像一個膠皮管子,你灌得溜緊,就是打氣它緊,咱們都騎自行車呀,自行車轱辘氣打得蹦蹦的,拿手一按緊啊,你把氣放了一半,一按就是緩弱。這個緊說明裡頭血液充實。發熱汗不出啊,它也像桂枝湯證發熱,但是呢就是汗不得出,汗不出不是說不出汗,是汗不得出,他這個精氣充實在體表,所以血管裡充滿液體,它就是體表不開,出不來汗,一出汗馬上就能好,他這個精氣不是虛,一點都不虛,反倒實,由于這個實,造成汗不出。這時再給吃桂枝湯,那了不得了,桂枝湯它是增益體液的,就是精氣呀,這就變成實實之禍了,本來就實,你還讓他增加津液,增加精氣,那就實上加實了,這個在内經上就是實實嗎,實證,又當虛證治,再讓它實,這就是實實之弊也!這個病隻能夠是更加惡化,而不會好。所以他就再三叮咛,常須識此,勿令誤也。這都是這個感冒,外感,該要用麻黃湯的用桂枝湯不行,反過來呢,應該用桂枝湯的用麻黃湯也不行。後邊就要講了,那麼桂枝湯這個作用啊,不是單純的發汗藥,本為解肌,所以到這個地方把這個醫療作用啊,他才點出來。那麼解肌的方法呢,他就要安中養液,增強精氣,而來達到解肌的目的,那與單獨發汗的藥是不同的。

17、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這個酒客病啊,就是病酒,病酒的人。這個過瘾的人常得酒病啊,我們那邊就有老喝酒就得酒寒。酒寒,這個人就大便不通了,那麼人也是汗出。那麼這一類的病,它是因為酒這個東西蘊濕蘊熱,它由裡往外蒸,也出汗,你這個你拿它當桂枝證可不行,所以病酒的人,他是老喝酒呀是吧,他是蘊濕蘊熱而汗出,這個它是在裡呀,桂枝湯它是解熱,它是解外熱,裡熱千萬不能用,得之則嘔,裡頭有熱,這個病酒的人他喜清涼啊,他裡頭有熱嗎,有濕有熱,而不喜甘溫。這個桂枝湯是甘溫藥啊,甘溫除熱,除表熱除外熱。而且還得精氣虛,精氣不虛用着都不行。要用它呢,怎麼樣子,反倒覆熱(?),壅逆于上啊,一定要嘔的,這個甘藥多壅,壅者往上壅啊,這再加上溫,裡頭還有熱,那以熱及熱,非吐不可。所以這個桂枝湯啊,應該戒之用這個地方,第一個提出來,就同是表證,脈浮緊,無汗,那麼汗不出這種發熱,那是表實證,那是麻黃湯證,不能用,雖然在表有熱也不能用,因為這個脈浮緊而無汗,無汗不能用。這一節呢,雖然汗出,裡熱也不能用,他擱個酒客病,來說裡熱也不能用。你要用了吧,用了非吐不可,所以這個桂枝,我們這個裡熱的病,你千萬不要用,所以他頭前明說嗎,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必須有個太陽病在那,這個可是一個主要條件。裡熱不行,裡熱有汗也是不行,這就說明咱們要是平時看病啊,也不能片面看問題,哎呀說一出汗就是精氣虛,看着出汗了就用桂枝湯,這可不行啊,那可是出錯誤的,是必須要全面觀察,第一個确定它是太陽病,太陽病發熱汗出,那你可以用桂枝湯。沒有,不是太陽病,裡熱的問題,那用它壞了,一定要嘔的。

18、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喘家,平時就有喘的人叫喘家。那麼他患了桂枝湯證,你打算也給他作桂枝湯服之啊,可他平時就喘,當然他得外感還是喘,這你對這個喘也得照顧,所以用桂枝湯那是必然的了,你還要加厚樸杏子才好呢——————

————————

————你方子還是得加減變化呀,他這也舉個例子,他比方說吧這個喘家,那麼他外感了,是桂枝湯證,就像我們頭前那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這類的情況,肯定是桂枝湯證了,但他喘,那再加厚樸、杏子較比好。

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它是警戒,裡熱吃桂枝湯,一定吐,這個發汗啊,傷津液,裡熱反倒更助熱。你們看這個《金匮要略?肺痿肺癰》那節就知道了,他說熱在上焦為肺痿,這個肺痿怎麼來的,就是熱在上焦,那麼底下他又說了,肺痿之病從何得之?他說頭一個從發汗,或從發汗,或從消渴,或從快藥下之啊,都是傷津液。裡熱,你再助其熱,再使他傷其津液,這個沒有不傷害肺的,這個肺為嫩髒,也容易傷,而且熱傷血脈,那麼血氣凝滞,它就要為癰膿之變,這個你們回頭看看那個《金匮要略?肺痿肺癰》那一篇就知道了,這個就是在這,内熱的,你要拿那個甘溫藥,讓它溫勝呢,壅于上,準傷肺。這不是說吃一回了,那麼如果他吐了,說明這個熱往上壅的相當嚴重了。那麼如果這個熱久久不去,其後必吐膿血,所以這個應該戒甚啊,這個危害呀相當嚴重啊。這個不能治裡熱,裡熱攻表,這根本就不行的,況且桂枝這種甘溫藥更不行。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這個與桂枝本為解肌那節正是相反的,那個是桂枝湯不能用于麻黃湯證,脈浮緊,發熱汗不出那個麻黃湯證。這個呢,它是桂枝湯證誤用了麻黃湯,它這裡含義是這樣的,它這個書上倒沒明寫啊,它是太陽病桂枝湯證,而用麻黃湯發其汗,遂漏不止,怎麼知道它是這個意思,就從一個“遂”字,這個“遂”字是一個baobian組詞法,古人用字他淨在字上琢磨,遂發汗遂就汗漏不止,這個發汗是錯誤的呀。太陽病不應該發汗嗎,但桂枝症用麻黃湯發汗是錯誤的,所以發汗遂就而汗漏不止,大汗亡陽,其人惡風,這個惡風就根據頭前那個,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wa惡風寒了,他不發熱,這就說是現陰症,表當然也沒解,大汗流離,病必不除。由于津液喪失太多,小便難,沒有這個體液大量亡失,小便沒有,所以說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四支微有些拘急,就是痙攣。而屈伸費勁,難以屈伸,就是彎回來,伸出去,一曲一伸嘛,這都是由于津液喪失太多了,組織夠燥才有這個情況,這個肌肉馬上就有拘攣這種情況。這就由于這個病發汗過,應該用桂枝湯,用了麻黃湯了,虛極就變成陰症了。那麼這個汗多□□□□□當然也是多了,所以亡津液同時也能亡陽。那麼這個時候用桂枝湯就不行,得加附子。這個附子這個藥啊,他是個辛溫,是個熱藥,他有亢奮作用,同時這個藥在臨床上體會,他能夠複興這個代謝機能。是生物老在新陳代謝,這種機能要是陳衰,附子很有恢複他的力量。如果這種機能陳衰,反映在裡,就說下利清谷,四肢逆絕,反映于裡,你要用附子配合幹姜這個藥,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都是。那麼如果這種陳衰的機能反映于表,這就是反映于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黃桂枝這類的藥。如少陰病?

也就是桂枝湯症,而現陰虛症的話,加附子。陰虛症表症陰虛還是一種少陰,這個表症有兩種:一種是太陽,表陽症;一種是少陰,表陰症。那麼這個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症而現陰症,就是少陰病現桂枝湯症,就是這麼一個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湯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惡寒而不發熱,當然也怕風。他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兇了。那麼我們來應用呢,比方少陰病,他有自汗,脈微細,但欲寐,這些情況,那你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雖然無裡症,也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你得用桂枝湯加附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對這個方劑的這個應用的标準,就是桂枝湯症而現少陰病。但本段的說法也可以作參考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難以屈伸,惡風的厲害,不發燒。發燒也不一定不發燒,但人不發熱。

咱們多講兩段:

21、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這個脈促,這個各家的注解我認為都有問題,都根據王叔和的說法,說是數中一止,謂之促脈。就是快脈,有時候一止,我認為欠通,這個不對。凡是一止,脈跳跳一止,就叫作結。無論數中見之,或遲中見之,都叫作結脈。結脈有數有遲,那麼這個促,咱們平時說短促,急,促急,就是靠近,這個促脈,就是出與上,就是靠近于上,靠近于外。靠近于外,就是隻見到上頭,上頭就是寸位。所以隻是促,關以上浮,關以下沉,這麼一段。尤其這一段,更注明說明這個問題,你們看看這一段,他說下之後,我們頭前講的桂枝湯,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如前法,也是今天講的,那麼這一段胸滿是什麼東西?就是氣上沖啊。他吃了瀉藥了,下之後,太陽病,不應該下,吃了瀉藥了,就氣上沖,氣上沖可表沒解呢,氣上沖以至于胸滿,沖的挺厲害。氣沖于上,同時他由于吃下藥,虛其裡,那麼可見上實,氣沖的關系,下虛。脈也應tou,浮見上頭下邊沉。所以脈與症是相應的,絕不象他們說的數中一止,沒有那麼大的熱,那麼大的熱他不燒起來了,不是,促,都是熱,他這個不是,他由于氣上沖,那麼上邊,所以這個脈,他浮在關以上,叫寸。而由于瀉下的關系,浮氣ju,所以這個下脈沉,關以下沉,應該是那個脈,那麼由于表沒解,還用桂枝湯,同上邊桂枝湯一樣,由于這個浮,虛了,我們後頭就有了,桂枝加芍藥,腹滿時痛者,桂枝加芍藥,他把芍藥三錢增到六錢,腹滿時痛要加芍藥,在這把他去了你想什麼道理?腹虛,不但不滿,而腹氣虛了,所以他把芍藥不要了,這個我們在臨床上用芍藥的确是治腹滿,我常治肝病啊,常治肝病把芍藥大量用,這個下腹滿他就起作用,

那麼滿的反面就是不滿,虛的厲害了反倒,那就要退燒藥,這不就這個道理。那麼底下虛,上頭實,所以脈也應之上浮而下沉,這不很對嗎?決不是….那麼這個桂枝去勺藥,就是這個桂枝湯證氣沖的更厲害,我們剛才講芍藥桂枝湯,這個芍藥這個藥呀,能制桂枝的辛散,那麼氣沖的厲害,這個桂枝要發揮作用,桂枝制氣上沖,所以芍藥在裡頭有礙于桂枝,同時,腹氣虛,它也不應該要,所以把它取掉了。那麼這個方劑的體會呀,就是桂枝湯證氣沖較厲害些,而胸滿脈。。。我們根據這個來用它的。這是桂枝湯的一個變化,桂枝湯去芍藥,這個方子加減也挺管用,以這個方子為基礎。另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桂枝湯把這個大棗生姜也去掉了,就是桂枝甘草湯,這是桂枝湯又一個變化,桂枝湯有這麼三個大階段。這是一個,這個就是胸比較滿,桂枝治氣上沖,那麼他又是腹氣比較虛,所以把芍藥去掉。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底下這段應該是一段,這個書擱成兩段了。成無己本為一段,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湯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它是一段,這個書它擱成兩段。兩段這個前後就是不對頭了,而且成無己他給改了,他改成微惡寒,微惡寒不對,他不是惡寒,假設是微微惡寒,那正是表不解嘛,加那門子附子呀?微寒對了,這個微寒是接着上面這段,就是脈促胸滿,如果微陷于陰寒證,微寒,沒有那個惡字。。。就是微陷于陰寒證。那要加附子,那根桂枝加附子是一樣的。桂枝去芍藥加附子這個方子的運用很多,後頭的風濕相搏裡就着個方子起作用了。桂枝湯證胸滿上沖比較劇勝一些,而滿脈促,他要用桂枝去芍藥。這個方證,如果陷于陰寒證的話,要加附子。

2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

這是一節,這一大條分成三節。頭一節,他說太陽病呀,在八九天的時候,真正的傷寒病在八九天的時候就是一個關口。這個病好就在這個時候,危險期過去了。可是病的惡化也在這個時候,這個八九天是這麼一個階段,在傷寒病裡。假如這個病有了這麼一種變化,如瘧狀,發瘧疾大家都知道,定時發作。發熱惡寒,有定時的發熱惡寒,而且熱多寒少。這個表證呀以惡寒為主的,所以我們以後有很多的這個解(釋)的段落,惡寒者表未解。如果這個病要是去表,這個惡寒就要少,沒有表證的就不惡寒。所以每每的這個表證呀,我們以惡寒的輕重多少而來驗證表證之進退有無。那麼這一節就說明這個,這個人變成現在這麼一個情形,定時發寒熱,可是熱多寒少,是不是這個病轉變了呢?他底下又接着說了,其人不嘔。他要轉變這個少陽病呀,心煩喜嘔,他非要嘔不可,這個人不嘔,證明他沒傳少陽。清便欲自可,清便欲自可就是大小便正常,二便正常了,也沒傳陽明。陽明,大便燥結,小便黃赤,也沒有。所以這個病即沒傳少陽,又沒傳陽明,隻是一天二三度發,二三次發寒熱,而且熱多寒少,這麼一個病。看看脈吧,脈微緩者。這個微緩不是又微又緩,微見其緩,微微的緩。脈不數急,脈也不緊,見着他緩弱,這個緩弱說明這個病現在平靜。咱們開始就講脈若靜者為不傳也,脈若數急者為傳也。脈數急說明這個病正在發展變化,脈微見其緩弱,說明這個邪已經衰了。可是這個現在來說是沒好的,他還是發熱惡寒如瘧狀,而且熱還偏多一點,但是這個熱多脈應該快呀,應該數急,脈反倒微緩,挺緩弱,意思也就是當然不是快了。那麼根據這個脈根這個熱多寒少比較看,這個熱不要緊的,不久将好了,因為這個脈見到緩弱,邪衰的一種反應。是呀,尤其這個急性病,一來這個脈來都數急呀,而且應手代緊,這個緊脈不是好現象。假若這個脈也不緊了,緩弱了,也不快了,那麼這個病也就停止了往前進展。尤其這個緩弱,邪氣已衰了,這個病就不了了了,言外就是說這個病不治也可以放心自愈。這是頭一段。

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這又是一段。他說這個太陽病得個八九日,雖然是如瘧狀,一天兩天都發,那麼他不是熱多寒少,他是寡惡寒,一味的惡寒。而脈微,脈微是不足的脈了,所以脈微者為亡陽,他是沒津液呀,這是表裡具衰。這段也可以這麼講,就是太陽病得之八九日,沒有如瘧狀以下這些情況,太陽病得之八九日,這個人是寡惡寒而脈微,這是表裡具虛,陷于陰寒症狀。那麼這個時候是不能夠再發汗,再吐再下了。這麼講也可以,沒有這個如瘧狀,不擱到上頭。總而言之,他這第二段不是這一段所論述要說的,主題在下面。頭一段所說的,如瘧狀,一日二三度,發寒熱,熱多寒少,而且脈微見其緩弱,這是邪衰病欲愈之兆,言外不治也可以。這一段說到八九日的時候,脈微而惡寒。無熱而惡寒,這脈已深陷于裡,陰寒的一種征候,所以他叫着表裡俱虛,不可再發汗、再吐再下了,怎麼辦呢,隻能用溫補的法子了,用什麼藥呀?随證治之,後頭他有,後頭有的是,治這個病,現在不是主要治這個。那麼底下就是第三段了。

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這個又反過來到頭前了,把他太陽病八九日…

那麼那個郁郁(或為欲愈)不會顔面赤紅啊。他說如果這個人面色反有熱色,熱色就是紅啊,面色緣緣正赤啊,要是這樣的話這個并還不是要好的,為什麼呢,這位置古人有個名稱,叫做浮郁在面,陽氣浮郁在表嗎,所以這還是表沒解的一種症候,表熱它出不來,所以人這個臉發紅。人不得小汗出,要一得小汗出就好了。而且病人的身體呀,要出汗它出不來,那麼水份含在皮膚裡頭,人發癢,你問問他準癢。那麼這樣子所以他用小發汗藥,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為什麼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呢?你看看啊,這是桂枝麻黃湯的合方,各取小量,都是各取1/3,量極小。為什麼呢?你看那個症候我給你們分析分析你們就明白了。所以這個合方啊,是兩個病合并到一起,一得有個認識,你看這段說的很好,如瘧狀,那就是定時發寒熱,這個他寫到頭前了,後頭有這個,說是啊,人髒無他病,時發熱汗出者桂枝湯主之,時發熱汗出,時發熱就是定時發熱,而汗出,這就是桂枝湯證。那麼這一段你們看一看,如瘧狀,就是定時發寒熱了,定時發寒熱他象桂枝湯證又不是整個桂枝湯證,定時發熱汗出才是桂枝湯證,他這個雖然定時發熱多,發寒少,但是他不汗出,桂枝湯證有一半,那一半不汗出是什麼呀,不得小汗出,出不來汗,麻黃湯證的一半嗎,是不是。所以我們對于這個合方啊,你對這個方證不熟啊,你就是搞不清楚。他這個即有桂枝湯證時發熱這麼一個問題在裡頭,可是不完全是桂枝湯證,完全是桂枝湯證就不用麻黃湯了,他又有不得小汗出這麼一種麻黃湯證,可是麻黃湯他隻能夠發汗,它不能夠治時發熱,如瘧狀它不能治。所以這兩個方證啊都具備都不全,所以他是合方治療。但是這個病非常的輕,一日二三度發寒熱而且脈微緩,這是欲愈的一種情況,就由于浮郁在表,表還沒完全解,得個小汗就能解,所以這個方劑要用的非常的輕。你們看一看桂枝一兩十六株(去皮),一兩十六株啊再拿三除,才多點啊,這都是古制啊,一兩是二十四株,六株是一分,一兩是四分,這是古時候度量衡的制度。不到二兩,二十四株一兩,十六株。底下都一樣了芍藥、生姜、甘草、麻黃各一兩,你看一兩拿三除,古制才三錢挂點零,古制一兩合現在三錢,那很輕了,才幾分的藥,很輕很輕了。再看看底下的煎服法,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這是一個定則,煎藥的法則,麻黃這個藥啊,它這個沫子纏腦袋,所以煎麻黃都要先煮一兩開,把沫子撇一撇,這現在還是應該遵守的,把那沫子撇了。内諸藥,再把其他的要擱裡頭,煮取一升八合,他古人呐,他是量病用藥,他不但藥量輕,吃的也輕,一升八合他均了三次吃,每次吃六合,不象咱們頭前吃桂枝湯,一回吃一升,這地方咱們在臨床上都要注意了,這個輕病不但藥量輕,而且每次也得少,所以這是個方法在這個方子上要注意了。病重,量重,要多吃;病輕量小,要少用。溫服六合,本雲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這個方子本來是這麼說的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并為六合,他把桂枝湯也煎出來,麻黃湯也煎出來,這個裡頭倒三合,那個裡頭倒三合,三合就是1/3了,一升拿出三合不就是1/3嗎,然後兩個擱到一起,不就是六合了嗎,十合為一升,頓服,源起呀這個方劑呀是這麼注明的,那麼現在呢?張仲景就把它放到一個方子裡了,它就是這個分量了。那麼這個方子是小發汗的藥,這個發汗很輕很輕的。底下……(人名)他們給算這個分量,根據源起是怎麼擱的,但是這兩個方子的比例數,還是擱1/3,兩個都是各半,等量,各取本方的多少。我們現在來用呢,也就是把桂枝湯取1/3,麻黃湯取1/3,但是相重的藥不要加在一起,你象甘草吧,桂枝湯有甘草,麻黃湯也有甘草,把兩個藥加起來也不行,合到一起,這個共有的藥味呀,就根據大量的用,那不同的呢,就按前面的合法,如果1/3取1/3的量,你象桂枝、麻黃原先都是三錢呐,各取一錢就行了,再少你還可以再輕取,那也不是固定的,研究這個東西也是,它不是固定的。我們在臨床是呢,根據病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少取,就是麻黃一錢,也沒有大發汗的

24、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這種事情不常遭遇的,本來他是桂枝湯證,開始吃桂枝湯的時侯啊,不但病沒好,反煩不解...................,服了桂枝湯反煩而表又不解,這個不是桂枝湯有了毛病,是邪盛氣滞,咱們是肌不和了,再就是肌肉這一層啊比較實,所以這個藥力受阻,那麼這個時侯呢可以用針灸刺風池風府,用輔助治療的這個方法,這也不可不知的,本來這個病人他是桂枝湯證,我們也給他用的桂枝湯,........你要不知道這個作用的就不好解決了,知道這個問題,哎.用針灸,刺完風池風府再用桂枝湯那就得好了,那麼這種事我一生都沒遭遇到,但是可能會有這種情形,咱們也不可不知的。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H:小發汗)  

桂枝一兩十七铢(去皮) 芍藥一兩六铢 

麻黃十六铢(去節) 生姜一兩六铢(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铢(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雲: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合為二升,分再用。今合為一方。将息如前法。

這個頭一節啊,“脈洪大”是錯的,這個講到後頭就知道了,他這應該是脈浮,洪大呀改個脈浮就對了,後頭有,桂枝湯發汗後外不解,脈浮者還用桂枝湯,這個洪大是錯的.這個洪大是個實熱之像,白虎湯證下邊有啊,恐怕草寫的時侯他把下面那個脈寫到這裡了,這是錯的,脈浮,脈浮他病在表嘛.那麼已經服過桂枝湯了,服的不合法,我們從前講桂枝湯啊,就是微服執執汗出,要是是汗出者更愈佳,大汗淋漓病病必不除嘛,這個就是...,那麼吃了桂枝湯,大捂大蓋啊,人出了一身大汗,這個表是不會解的,如果脈浮者可以吃桂枝湯如前方,好像以前服用桂枝湯的方法.那麼這一段,這裡頭也說明一個定法啊,如果是表證我們發汗後,就是桂枝湯發汗後表不解還用桂枝湯,那麼麻黃湯發汗後表不解呢可不能用麻黃湯了,也是用桂枝湯,這也是一種定法,所以桂枝湯看起來是一個平穩的藥啊,它這個傷津液不重的,那麼下之後也是,太陽病不可下之,要是下之後表不解呢,也可以用桂枝湯,下也傷津液啊,津液有傷而表不解,那隻能用桂枝湯,這桂枝湯既是一個解表去熱,同時呢它也是安中養液,所以那個大汗出之後而表不解脈浮,而仍然可以服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他如果定時發寒熱,就是瘧疾了,一陣冷一陣熱的,一天啊再發兩次,那麼這個是需要桂枝二麻黃一湯,為什麼呢?他這個地方啊說如果吃完桂枝湯之後大汗出之後,他不出汗了,而是變成瘧疾似的,一日兩次發寒熱,這個定時發熱這是桂枝湯證,咱們沒講到這個地方,從前也有了,桂枝麻黃各半湯也說了,可是他沒有汗,這就是麻黃湯證.但是他這一段啊桂枝湯證多,上面那個是身必癢,那個汗啊吃藥出不來那個樣子,而且面有熱色,那個麻黃湯證啊就要比這個湯證多一點,所以古人這個用藥嚴的很呐.

那麼這個形似瘧,他也沒有汗,可是麻黃湯證呢上面那個對着一看就知道了,他比那個少,沒有身必癢不得小汗出,那個沒有,其它要出汗的情形沒有,所以這樣子麻黃更少了,所以中醫這個辨證呐,要拿着這個書看呐嚴的很,所以這樣才能好病,可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這桂枝二麻黃一這個方劑啊也是一個極輕極輕的,你看看後頭它那個方子的解釋就知道,本雲: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合為二升,分再用。他說本來啊,他是這麼一個對藥物的用法,桂枝湯用二份,麻黃湯用一份,共計喝多少呢,共計喝兩升,這個合法呀他古人是這麼個辦法.麻黃湯也煎好了,桂枝湯也煎好了,那麼随便拿一個東西也行啊,拿一個池匙子也行納,你搖二匙子桂枝湯,搖一匙子麻黃湯,往另一個器皿搖,共計搖兩碗,那麼湯藥還是二比一之比,所以呀原來的本雲,就是這個方子仲景以前呐,是這麼個辦法,就是把這兩個藥,桂枝湯取二麻黃湯取一,取到二升,然後分成兩份,那麼現在張仲景呢,他就把這個方子啊,藥物合成一方了,将息如前法,.......,但是這個不要喝稀粥了,根據藥物的分析啊,他這說桂枝湯取5/12,桂枝湯份量根據原方的服法啊取5/12,麻黃湯他取的是這底下也有,取的是2/9,這2/9和5/12比啊,也正是2比1,他這個取法呐藥量更輕了,輕的很了,所以這個方子吃下去并不大出汗,稍捂一捂蓋一蓋隻是微微的透表而已,所以桂枝湯,得的桂枝湯證服用不合法呀,容易造成大汗出而病不解,如果這個脈還浮,不是洪大啊,洪大要改它,那麼還可以用桂枝湯,像以前的那個飲服法,如果病變成這麼一個病,就像瘧疾似的,定時發寒熱,一天發兩次,那麼這個時侯啊應該少發汗,它用桂枝二麻黃一湯,這一節的意思是這個意思。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二十六啊,這一段,就從着這一節說的,那麼服桂枝湯大汗出之後,這個變症多端啊。那麼由于喪失津液,最容易,津液喪失,陽明内結,也是常有的事情。二十六呢就說這個,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你看這才是脈洪大呢,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它還由于服桂枝湯,這個都是不是錯藥啊,不是誤治啊,這就說明,這個表證這個期間是桂枝湯證,那麼服桂枝湯,服桂枝湯不應該大出汗,就是這個護理人呐沒搞好,大捂大蓋,他是大汗出。這個大汗出啊,這個病絕對不好的,由于喪失津液太厲害,那麼反倒造成胃不和這個裡熱,所以大煩渴不解。這個大煩渴不解,不是表不解了,那麼服桂枝湯大汗出後,表沒有了,可這個由于津液喪失,它就動了裡熱了,大煩渴不解,煩躁也厲害,渴得也厲害,這時候脈呢洪大,脈洪大是裡熱的情形,所以上邊那個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是錯的,那麼這也看出來了,那個應該是脈浮。這個裡熱大煩渴,這是白虎加人參湯證。這個白虎湯證啊,不一定渴。脈洪大,身熱有汗,口舌幹燥,這就可以是白虎湯證。但是津液太傷,他就要渴了。津液傷他渴的時候啊,你必須加人參兼宜健胃。這個要是熱,津液傷了,咱們後世就不這麼治了,後世認為這個呀,都得滋陰。究竟是胃氣不複,你這個津液不生,尤其它是在白虎湯這個基礎上大量用石膏,更容易影響胃,所以必須加健胃的東西。咱們現在也說呀,這個人參是補氣的,補氣就生津液,它就是起,人參這個主治呀,它治心下痞硬啊,就是治這個胃,胃虛有心下痞硬的這種情況,你吃人參就對頭了,後面有的是加人參的這種方劑,那好理解的。一般對這個白虎湯啊,大家都知道這個石膏是個解渴藥,其實它是除熱藥,它不一定渴,主要的這個(治)渴是人參,這個我們在這個書上就可以看出來,凡是白虎湯沒有一個說渴的,你們看一看就知道了,連《金匮要略》帶這個《傷寒論》,是加人參都是渴,欲陰水速生啊,渴欲飲水啊,象這個大煩渴啊,全要加人參,可見這個人參啊,它是有健胃生津的作用,也就後世說的補氣呀,古人這個氣分,在他的書上就是津液。這是這一段,他把服桂枝湯,由于大汗出,那麼上邊說呢,要是脈浮,還在表,可以與桂枝湯,如果形自熱,這個也在表,也在表不過它是桂枝(湯)麻黃(湯)共有的症候,那麼定時發寒熱,這是桂枝湯證,可桂枝湯證呢,它要有汗出的,時發熱汗出者桂枝湯主之,那後頭就有的,這個他不汗出,不汗出呢當然有麻黃湯證,由于桂枝湯證明顯,麻黃湯證不明顯,所以它這個麻黃湯少擱,桂枝湯多擱,那麼桂枝二麻黃一湯這個方劑,我們要用它,怎麼用呢?我們遇到一個病,是桂枝湯證比較多,麻黃湯證比較少,也需要解表,讓他微汗,可以用這個方子,他隻能夠得小汗啊。可是服桂枝湯大汗出,還能夠由于津液喪失太多,動了裡熱,而為白虎加人參湯證,就是大煩渴,脈洪大,就是我們方才講的這一節,這個白虎加人參湯這個方劑呢,看後頭就行了,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那麼這個要确實還有××,煩躁,這個知母去煩躁,那麼知母配合石膏,苦寒,加這個石膏更寒了,那麼這個胃受不了,所以他要擱粳米、甘草,這兩個藥啊,它都是一個甘藥啊,咱們說甘藥補脾嗎,其實那也不光補脾,它這種甘藥啊,尤其這個粳米,咱們這個一般拿這個大米熬粥呢就知道了,它粘得很,它生一種膠粘質,那麼西醫說它這個是種粘滑藥了,甘草也是,這個擱到一起煎,我們吃下去,它能把這個胃使它不吸收,在胃裡頭,它能夠挂一層,粘滑藥就起這個作用的,它能保護胃,它對這個知母石膏這麼個大苦寒的對胃沒什麼毛病,所以古人這個藥配伍得非常有意思,他擱大量的甘藥。那麼如果他渴,那麼你光用甘草粳米這個藥,也不足以濟事了,你非擱人參。這個人參它是健胃的,那麼它配合甘草、粳米,那麼這個胃氣才能夠,能夠複健起來。這兩個藥去熱,這三個藥健胃生津嗎,所以這個大煩渴,這個津液虧到這麼一個份子上了,你非加人參不可。我們一般用呢,當然是,要是不煩渴,隻是口舌幹燥,人煩躁,脈洪大,也可以使白虎湯,他不渴也可以使,但是那不必加人參。這個藥的這個煎服法,這個書說的還挺好,那麼這五味藥,煮米熟,這個米熟了,這個湯也好了。那麼這個是這種藥它煎的時間都長,它以水一鬥啊,你看那旁的,六七味藥它都是七升,或者六升,唯獨這白虎湯它擱一鬥,它就煮長時間。那麼米熟了,這個湯也成了,這時候把渣子去了,溫服一升,日三服。所以咱們要是對有石膏配伍的這種方劑,那麼也要多用點水,時間要它長一點,咱們現在也常常地把這個石膏單煎,也可以的,先下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這一節,一般的也都是,講的也都是錯的多。

這個太陽病啊,發熱惡寒說明還在表了,但是熱多寒少,這個熱多寒少啊,它是沖着這個發熱惡寒說的,不是這個病特别的有壯熱,不是那個樣子,它把這個發熱惡寒,那麼在這個發熱惡寒的這個情況,熱較比多而寒較比少,不是在這個發熱惡寒之後另有大熱而惡寒少,不是那個意思。那麼這個寒少啊,我們講太陽病,太陽病的惡寒是一個主要的症候啊。這個寒少說明這個表啊,要罷,就要解了。那麼這個病呢雖然發熱惡寒,但是由于熱多寒少,那麼這個病啊表欲解,熱不退,恐怕要轉成陽明裡熱的病,它是這麼個意思。可是轉成陽明裡熱呢,你看前面白虎湯(26條白虎加人參湯),脈洪大,這個脈微弱。微弱在這也是有兩個意思,一方面沖上面說的,雖然發熱惡寒,但是它寒少,表證欲去了,雖然這個熱較比多,但是脈微弱,這個外邪已去啊,所以沒有多大裡熱;這個脈微弱還有一個意思,底下他注了,“此無陽也”,這個無陽就是津液,就指津液說的。他這個書上啊,尤其在表證的時候,他常說的無陽都是指着津液,脈微者為亡陽嗎。脈弱,咱們頭前講了,陽浮而陰弱,那個弱就是血少了。總而言之就是氣血俱虛呀,就是津液血液都少啊,所以他說此無陽也。此無陽也,不指着熱說的,上面明明說的發熱惡寒,熱多寒少,還此無陽也,還沒有熱,這不是瞎扯嗎。這一句真就有這麼注的,這麼注就是錯的。這個此無陽也,沒有津液,就是亡失津液。“不可發汗”,這個發汗啊,最耗傷津液了,那麼唯獨這個津液虛,所以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那麼這個表不解怎麼辦呢?還發熱惡寒嗎,那麼就稍稍地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清肅其表裡。這也是個發汗藥啊,發汗藥呢但是它不大發汗。這個越婢湯啊,在這個《傷寒論》裡沒有,在《金匮要略》裡頭有,它就是麻黃、甘草、大棗、生姜、石膏,這幾個藥就叫越婢湯,那麼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就是桂枝湯了,它是桂枝二越婢一。這個越婢湯治什麼呢?在《金匮》裡頭啊水氣篇裡頭有,它治風水。所謂風水啊就是全身腫了,脈浮,出汗,身上沒大熱,同那個麻杏石甘湯差不多。麻杏石甘湯不也是嗎,喘而汗出,身無大熱,它這個熱半陷于裡了。它這個汗出與桂枝湯的汗出是不一樣的,它這個由裡往外,就是蒸而汗出,但是不到陽明病蒸蒸發熱汗出,不到那個,所以無大熱呢。無大熱啊就是沖着陽明裡實說的,真正裡實那蒸蒸發熱啊,那身上熱得很。它這個無大熱,不到那個程度,但是裡頭也有熱,所以擱石膏,但是表也有,他擱麻黃。越婢湯這個麻黃用的量大呀,他用六錢。我們要治這個表有水氣,你要是發水氣,麻黃非重用不可。那麼在這個方子裡麻黃用量相當輕啊,他把這個越婢湯用八分之一。源起這個麻黃用六兩,我們現在用就是六錢,18克,要拿8除呢,不到一錢了,那很輕很輕的了。這個桂枝湯啊,用的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也是二倍嗎,所以用桂枝湯用的比較多,但是也特别少。他把這兩個方子合起來用了,合起來用了,失去越婢湯的作用,我方才講了,想要發水氣,麻黃必須重用,那麼連一錢也不到,它就不能去水氣了。那麼桂枝配伍麻黃啊,我們在臨床上這個藥物配伍的規律要知道,桂枝配合麻黃出大汗,而石膏配合麻黃呢反倒治汗出。你看這個方子呢,既有桂枝湯加麻黃,可以出點汗,但是又配伍石膏,出汗也不大,所以這個方子它清肅表裡啊,它能夠去裡熱,因為有石膏的關系,也能稍稍解外,有微量的麻黃,那麼大部分呢還是桂枝湯證。我們結合這一段就可以看出,桂枝湯證比較多。由于桂枝湯證主要就是津液虛,脈微弱,要有表不解,還現桂枝湯證,但又不完全是桂枝湯證,沒有汗出,你看這一段裡頭啊,他說“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并沒有汗出。可是沒有汗出,又不能大發汗,因為脈微弱,桂枝湯證明顯,但是麻黃湯證不明顯,所以這個麻黃量特别小,而且他不擱桂枝二麻黃一湯,那個麻黃湯裡沒有石膏啊,因為還有熱,所以稍用點石膏,這個石膏量也不重。我們再看看這個分量,擱到一起呀,每一個藥隻十八铢,古人這個度量衡啊二十四铢是一兩。那麼古人的一兩呢,我們現在開方子就是一錢,古人都是一煎煎三付藥嗎。這個十八铢不到一兩啊,一兩的四分之三,所以這個藥啊,藥量非常的輕。那麼吃了這個藥啊,要是表裡都見熱,可以用,但是在這個發汗藥之中是最輕最輕不過的藥了,所以他擱個不可發汗,這個專指的是麻黃湯了。你說太陽病發熱惡寒,真正的表證無汗,我們一般常打算用麻黃湯。所以這個病啊,“脈微弱,此無陽也”,是萬不能發汗,不能用麻黃湯。我記得有一個人問過我這一段,說此無陽不可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是不是發汗藥?我說這個不一樣,它有所指,這個書說不可發汗,都是指着麻黃湯。那麼這個地方用麻黃湯就了不得了,那非壞不可。所以說脈微弱者,就是亡失津液,這個不能用麻黃湯來大發汗來,根據這種病情啊隻能夠稍稍地清肅其表裡而已,所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湯。

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啊,咱們講的這幾個方劑都是小發汗法。咱們頭前講的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和這個桂枝二越婢一湯,這幾個方劑也各有不同。桂枝麻黃各半湯就是桂枝湯與麻黃湯,這兩個症狀相合,大緻差不了什麼,但是不可大發汗,全是小發汗法,藥量都特别輕。桂枝二麻黃一湯呢,是桂枝湯證多,而麻黃湯證少,也是小發汗法,這個方子尤其是小發汗。不但有表證,裡頭也有熱,所以熱多寒少,你在這個地方就看出來了,這個表證要罷了,熱多寒少,有入裡之勢,但是這個病非常地輕,脈微弱也是邪輕的一個問題了,同時啊這個人津液也虛,這個不但麻黃湯用不得,用桂枝湯也是不行的。所以他是用,一方面用桂枝麻黃稍解其表,用石膏開始清其裡的,這麼一個方劑。

28、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這個桂枝去桂呀,這個桂也可疑,在《醫宗金鑒》他改芍藥了,我認為這是對的。因為他這個表還不解嘛,你把桂枝去了,拿什麼解表?所以應該桂枝去芍藥,我們經常用也是桂枝去芍藥。我認為《醫宗金鑒》還是對的,這個書錯字有的是。象頭前那個脈洪大,那肯定是錯的。這段書主要注重這個仍字,他這個病呀,根本就不是桂枝湯證。他根本就是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根本就有這個病,就有這個征候。這個大夫呀看到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這個象表征,就給吃了桂枝湯了。這個就是藥不對證了,所以這個病不會解的。他又看到心下滿,微痛,心下指着胃說的。又滿脹又疼,象裡實,他又給吃瀉藥了。也不對頭,所以他這個服桂枝湯,或又吃了瀉藥了,他這個症狀一點變,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他才用這個方劑。這個我們在臨床上常遭遇,他如果裡有停水,就是小便不利呀,影響表不解,那麼裡頭脹滿呢,你瀉下也行,非利小尿不可。這一段就說明這個問題,他由于小便不利,水不下行,他這個裡邊呀,他這個古人臨床經驗看出來,裡細閉賽,他表不會通透的。所以非利小便不可,你無論是發汗,你越發汗越壞,發汗激動裡邊的水,那辯證多端呀,那麼下也不行。所以發汗呀或者下之呀,他這個病是永遠不變的。那麼怎麼辦呢,有表征是有表征,你要兼利小便。他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他肯定這是表征。所以他用這個桂枝湯去芍藥。

這個芍藥這個藥呀,我們頭前講這個桂枝去芍藥,他脈促胸滿,他氣上沖的厲害,這個芍藥不對頭的,他要去芍藥。那麼這個小便不利呀,常由氣上沖造成的。這個氣往上沖,它誘導這個小便不往下行,随意利尿藥裡常擱桂枝。你要把桂枝去了,這個五苓散都有桂枝,什麼苓桂術甘湯呀。那麼去芍藥是對的,因為他這個還有表征,所以還用桂枝湯。本來是個中風證,所以不汗出,就是因為要通小便,是小便不利的關系。如果這個人小便要是利,肯定他上邊這個不會心下滿,微痛,他就是桂枝湯證,由于小便不利,影響汗,不出,那麼他氣上沖的厲害,所以心下滿,微痛,他這個水往上不往下,那麼表證亦然存在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主要原因就是小便不利。所以他把芍藥去了加白術茯苓已利小便。小便一利,這個桂枝湯就發生作用了,這個表就解了,他是這麼一個情形。我們在臨床上要注意這一點,比如說一個感冒,那随便吃點發汗藥就可以,但是他要是明顯的小便不利,身上發燒等等的,你要不利小便,他這個表絕對不會解的。那麼他該用那個解表藥還要用,但是非加利尿藥不可,治愈小便不利才行,這個很重要很重要的。這個書裡頭後頭有的是,就由于裡有停飲,不兼去飲,這個表是解不了。下更不行了,後頭很多,我們随時解釋這個例子。那麼這個方子呢,就是桂枝湯去芍藥加白術茯苓,白術茯苓這兩個藥都是利小便,利小便,這個利尿藥呀也不都是一樣。你象這個白術呀、蒼術也是一樣的,這個藥他是溫性藥,偏于治胃停水,所以心下滿,微痛。這個茯苓這個藥呀性最平,那麼他這個也是胃有停水,但是他是利小便的,很有力量。胃要是沒有停水,這個術要少用。他這個溫性,咱們後世也說這個白術也建脾嗎。他是建脾,胃有停水時他有好處。要是胃沒有停水呀,是有壞處,沒有好處。他這個性溫,他這個刺激這個胃呀還容易出血,騎馬要達到發炎呀沖血這種情況。所以咱們看見這個胃虛呀,就用點術吧,可是胃要是沒有停水,這個術是不要用的。他主要是要利小便,這個臨床應用上有,我們随時解釋。這個茯苓這個藥呀,在水氣裡有個一種神經官能證用的機會多,象心跳呀,或者是煩燥呀,所以也治失眠。失眠咱們不是這個酸棗仁湯,擱茯神,茯神茯苓這個作用是一樣的。總而言之,茯苓在利尿的過程中,他有治神經官能證的機會多。這個白術呀也是利尿藥,但是他建胃的作用多,建胃的作用限制于胃有停水。所以我們平時用藥呀也不要把他搞錯了,這個人小便不利,他胃不但沒有停水,上邊還有熱,這個白術這個藥是不能用的,你看豬苓湯就沒有的。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

這段是個大段。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這是頭一段,你看他開始就擱個傷寒,傷寒他應該脈浮緊,無汗,反自汗出,這說明他是亡津液了,小便又數,即自汗出小便又數,他這個書說小便數就是小便吃緊呀,就是頻數,這個可以與上邊參着看,小便不利影響自汗出,本來是桂枝湯證,他變成無汗了。那麼這個小便數,它影響自汗出,雖然是傷寒,他小便數,他也汗出,他有這麼一個意思在内,這個書上沒有明說。這個小便數說明什麼問題呢,大概是胃虛。咱們後世這個醫書裡有呀,所謂上虛不能治下,這是用五行的方法解釋了,胃屬土嘛,土虛不能治水,其實這個有道理,這個胃氣虛衰,人身上哪裡都虛衰。就是虛脫那個樣子,脫水那個樣子,小便失去收攝,那主要是因為上邊胃虛,他這個傷汗本來是應該無汗,由于津液大量亡失,即自汗出又小便數,所以津液竭于内,後邊講陽明病就知道了。所以自汗出,汗出多為太過。傷寒沒有汗,發汗,發汗使汗出多也為太過。太過者陽竭于裡,陽也指着津液了,那大便要幹,咱們說的脾約證就是這類的。他這個脾約他不要緊,他是虛證,就是雖然十日無大便,無所苦也。所以這個脾約證你不能吃承氣湯了,隻能吃些麻仁實脾什麼的。他這個病呀就類似這個情況,他的津液不守,一方面汗自出,一方面小便頻數。心煩呀有點胃不和的情景了。微惡寒,你看他擱個微惡寒,這個微惡寒呀,他說明這個,他雖然冠個傷寒,這個表要解,我們剛才講了,這個惡寒是太陽病的一個主要征候,所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而惡寒要加重這個惡寒。如果這個表征,這個惡寒很輕很輕的了,這個表要罷。但是這個心煩,這個裡熱要升,什麼道理呢?就是因為津液喪失。或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這個更不可發汗,所以他說,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這時候你再攻表,再讓它喪失津液,此誤也,這是治療的錯誤啊,這是頭一段。還有一個問題我們要重視,這個小便數啊,凡是應該發汗的病,小便數決不可以發汗。這個在《金匮要略》裡頭啊,水氣篇他講過。象我們方才講越婢湯中的那個風水,是水氣在表,都可汗出,惟獨小便數者,他有這麼一段,他說渴而下利,小便數者決不可發汗,這個要注意。這個小便數呀,大概都是裡即虛而津液不守,你再發汗再亡失津液,這個發汗最亡失津液了,這是逆治。那麼他這段也就是說明這一點。自汗出雖然象桂枝湯證,脈又浮,但是小便數,這個津液亡失以至腳攣急,而且表證輕微之極了,微惡寒而已呀,這個病在這個時候啊,這個書上後面有,就應該這個時候吃芍藥甘草湯,先治腳攣急觀察觀察,你看看這裡頭一點熱都沒提,他也不發熱不五的,你吃哪路桂枝湯啊,所以根本就是錯誤。所以底下他又說了,得之便厥,嚴重的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湯與之,以複其陽,這是第二段。這個藥用對了病人好的挺慢,用錯了他立竿見影,馬上就給你個樣看看,不應該吃桂枝湯給吃了桂枝湯,吃了桂枝湯馬上四肢逆冷,這是什麼道理呀,津液再亡失,同時這個胃也虛,這個津液達不到四末,這個手腳離心髒都遠呐,所以血液、津液達不到這個地方了,他就涼,這個在内經上有了,脾為胃行津液,到腳上腳上能行,到手上手上能握。那麼這個因為發汗津液亡失的太厲害了,遠處的地方啊,達不到,所以他厥冷。那麼在上邊也失去潤澤,所以嗓子也幹,煩燥,吐逆,胃也不和。煩躁,比心煩還加重了,原病隻是心煩而已啊,這是又煩又躁,他不能安靜,這都是胃不和的一種表現。而吐逆,這都是胃的關系了,這吐逆呀,這個病根本一開始胃就虛,胃虛不能治水嗎,所以小便數,那麼這種錯誤的治療,更喪失津液,胃既有熱,虛呀他胃裡頭還有些停水,所以為發汗藥所刺激,他反倒吐逆,而且這個病還相當急迫,手腳逆冷,得之便劂嗎,把這桂枝湯吃了馬上這種情況,所以他說甘草幹姜湯與之。這個甘草幹姜湯以甘草為主了,這個甘草這味藥頭前咱們講過了,它也能夠養液,也能緩急迫,這個病相當急迫了,這個幹姜呢,幹姜甘草擱到一起,就是健胃,治嘔,它這不是吐逆嗎。我們這個理中湯什麼的都是由這個甘草幹姜湯上來的,甘草、幹姜再加人參、白術就是理中湯啊,四逆湯也是啊甘草、幹姜加附子就是四逆湯。那麼吃甘草幹姜湯幹什麼呢?以複其陽,這個以複其陽啊複津液,這個不是讓他再發熱,他根本就熱了,他這個時候胃太虛又有熱,你主要得恢複胃氣,他這個甘草、幹姜啊他是溫中、健胃緩緊迫的這麼一種藥,但是幹姜用的量非常輕,這跟我們頭前白虎加人參中講的人參健胃生津液是一個道理,這個時候胃要是不恢複,這個津液是不會恢複的,所以他用甘草幹姜來治療,這個病我想要擱專講滋陰救逆的這種辦法一吃一個死,一看這個人,咽比較幹,就是津液太虛了,用點滋陰藥,這個不行,他這個胃根本是不好的,也隻能夠恢複胃氣才能夠生津嗎,同時用大量的甘草是大有道理的。以複其陽不是複其熱,這個陽和我們頭前說的津液是一緻的,胃氣恢複,津液充暢,這個四肢自然就溫了。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他說吃了甘草幹姜湯,當然嘔逆、煩躁都止了,那麼厥愈、足溫,四肢也不厥了,他津液一達到四肢他自然就不厥了,也不涼了。

這個時候啊,腳攣急沒好啊,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這個芍藥啊它是個治攣急的,肚子急痛,小建中湯就是加芍藥了,在桂枝湯裡都是大量的用芍藥再加上饴糖啊。這個芍藥就治攣急,拘急痛,咱們說少腹急痛,那也是芍藥證,那麼其他的部位發拘攣呢,芍藥也治。那麼再給他芍藥甘草湯,緩他這個攣急,其叫即伸。我說開始就應該吃這個藥,開始他這個就是亡失津液,那麼由于已經到了腳攣急的這個情形,芍藥甘草湯這芍藥這個藥啊,它是苦而微寒的這麼一味藥,它也能夠對這個,我們桂枝湯裡擱芍藥,它與甘藥合之它也是養液的。那麼開始用這個藥就沒有這個爛子了,這個時候啊更作芍藥甘草湯,吃這個藥他腳就好了。底下這個看出這個病是有熱了,若胃氣不和,谵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他這個裡邊的胃不和不是個重要的,實際上開始心煩,他就是小便數,他是虛,這個不是陽明實結的那個厲害,經過上邊的這種治療,甘草幹姜湯、芍藥甘草湯之後一切病都好了,這個人呐還有說胡話,胃氣不和,谵語,這個你也不要多用調胃承氣湯,隻能少少用,以調其胃氣就好了,所以少與調胃承氣湯。這個用藥啊,不是說一個方子怎麼樣,以量來調治這也是一個方法。比如我們遇到一個病,頭前那幾個方子都是啊,你象麻黃各半湯啊,才剛講的桂枝二越婢一湯啊,這種表邪非常輕,你不要用大劑藥,少少給一點。那麼這個調胃承氣湯,雖然是個整個方子,要少少給他一點就行,就是調其量以适應這個疾病,這也是一個方法,不能說我們開個調胃承氣湯讓你整個還是一回吃那些,那他人就受不了了,他這裡頭不是那個實法,雖然谵語,谵語大便就幹了,這個大便幹是由于亡津液,不要那麼攻,所以他說少于調胃承氣湯。底下這個他是反過來說的,他說重發汗,就是說咱們給吃這個桂枝湯了,這是假若,沒有這麼糊塗的大夫,又自汗出,又小便數,還給人吃麻黃湯,他是假設說的,假設這個病,他是亡失津液,這是個主要的,你還大發其汗,而又加燒針迫急其汗,這個出汗也最輕了,拿燒針刺激他發大汗,要是這麼來呀,這個病它也要四肢逆厥的,但是那不是甘草幹姜湯能治療的了,那非陷于陰證不可,這個虛極呀,就要從陽證轉變為陰證了,陰寒重證了,那你非用四逆湯才能治療呢。這個是個假設,後面這一段比這解釋得好,我們把方劑先看一看,然後咱們再研究下面這一段。

你們看看這個甘草幹姜湯,甘草是四兩,幹姜才二兩啊,這個幹姜大概都用炮姜。這個四兩啊,拿着這個十六兩的枰,應該是四錢,啊,這個多了,這個藥分一煎兩劑,他煮取一升五合嗎,分溫再服,勻兩次,勻兩次這個量就大了,古人一兩合現在三錢,十六兩秤,三四一十二,拿二除呢,還六錢啊,所以這甘草,拿十六兩的枰啊就是六錢。那麼幹姜呢,它是為它(甘草)的一半了,那個六錢,幹姜就是三錢了,他以甘草為君藥,為主藥的。這個甘草又緩急迫,配合這個(幹姜),所以辛甘并用啊,它配合幹姜又是溫中健胃,所以是主要地扶胃氣,養津液,治這個四肢厥逆。四肢厥逆,沒陷入陰證,陷入陰證非用附子不可,沒到那個程度,所以用甘草幹姜湯就可以了。如果你再使他大虛,非陷于陰證不可,隻是用甘草幹姜湯還不行,你還得加附子,他說這個四逆湯啊就是這個。這個甘草幹姜湯應用的機會也挺多,它也治小便數,你可知道,所以這個小便數呀,遺尿呀有用甘草幹姜湯的機會,這就是說胃虛不能治下嗎,就是方才所說的這種情況。這是個溫中養液的藥。

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各四兩,這個也是大量用甘草。芍藥甘草湯應用的機會也挺多,它不止治腳攣急了,也治肚子疼,那麼對于這個下肢軟,它也治,所以古人把這個方劑啊又叫做去杖湯,去杖就是拐杖那個杖,腳,下肢軟而無力,這個芍藥甘草湯有治療的機會,拘攣,我們這段講的拘攣,拘攣更得用它了,下肢拘急可以用芍藥甘草湯。芍藥主要是緩攣的,緩這個拘攣。

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你們看這個地方甘草的作用就知道了。咱們這三個承氣湯啊,大承氣湯是大黃、芒硝、厚樸、枳實,小承氣湯沒有芒硝,就是大黃、厚樸、枳實,調胃承氣湯有大黃、芒硝,擱個甘草,所以甘草這個藥對胃是有好處的,大黃、芒硝本來是瀉下非常有力了,那麼擱上甘草叫調胃,所以這個甘草看起來呀,起碼有護胃的作用,保護胃的作用,就像我們講的白虎湯(的粳米)是一樣的,它是甘味的一種粘滑藥,所以這個瀉下不重,你要配合厚樸、枳實呀,就是不擱芒硝,這個瀉下也挺重,小承氣湯也比調胃承氣湯重,因為什麼呢?你看它(小承氣湯)沒有甘草,所以古人這個配伍啊從這個方劑中咱們也可以看出來。甘草呢據說也沒有那麼大作用,但在臨床上确實(作用很大),所以咱們少氣呀什麼都要用甘草,也許與它這種緩急迫作用也有關系,從急迫症候也可以解釋得通的,你看攣急也是的,腳,本來平常沒有這個病啊,冷丁就是由于喪失津液,腳發攣急,這也是一種急迫症候,所以擱個芍藥甘草湯,這個甘草同芍藥量是一邊大的,現在我們用都是六錢了,都是18克了。在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體會這個,這個甘草啊,小便數用它是對的,大量用也可以的。如果這個人有浮腫,這個甘草啊影響小便不利,你看依着這個病啊,前後都挺适應的,這個病主要根源就是小便數,他本來是太陽傷寒,不應該出汗,由于胃虛不能治水,所以小便頻數影響他汗出,這個小便數在這一段是個主要的症候,這幾個方劑都治小便數,甘草幹姜湯也是的,這個小便失禁呐、遺尿啊?

那麼後頭這個四逆湯是假設的,沒有那麼治的,假設你要是那麼治了,那就變成一個陰寒的一種四肢厥冷了,那非用四逆湯不可。四逆湯就是甘草幹姜湯加附子,在這藥量都輕了,不像上邊用得重。四逆湯在後頭三陰篇當中單獨講得最多了。這個幹姜與附子擱在一起呀,溫裡的作用就大得多了。附子這個藥啊偏于治下,象這個下利呀,那麼它是溫下元的,後世說它是入腎了,那也是根據部位上說的了,它是偏于治下。這個幹姜偏于治上,所以嘔吐什麼都要用姜,不用附子。可是這兩個藥擱在一起呢,是徹上徹下,無處不溫,所以這個四逆湯必須把這個幹姜和附子擱在一起。那麼古人也有這麼說的,說這個附子啊,有了幹姜,它才真熱。那麼就是這兩個藥配伍起來,這個溫中回陽的作用才特别大,所以在三陰篇裡頭對這個四逆湯要着重講的,現在理解到這就行了。在這一段,也不是用它來主要進行治療。

下邊這一段,這個前後啊,又是象一節,又不象,但是後邊的我認為解釋得好,後邊呢就把這個四逆湯抹去了。

30、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幹,兩胫拘急而谵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腔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幹,煩躁,陽明内結,谵語煩亂,更飲甘草幹姜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胫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腔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谵語,故知病可愈。

這個30條,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幹,兩胫拘急而谵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這是一段,這是故設一個問答,他解釋前邊這個問題,這個陽旦啊,桂枝湯的别名叫陽旦湯,他是根據那個症候象陽旦,象桂枝湯,那麼按法治之呢不但不好,而且增劇,變成厥逆咽中幹,兩胫拘急而谵語。兩胫拘急他根本就有的了,腳攣急呀,而人也說胡話。這個呀,我們上邊他是擱個,若胃氣不和谵語,他是擱後頭了,這個可見,開始就是經過服過桂枝湯之後,這個谵語就發生了。這一段是這個樣。那麼當時呀,就是這個先生這麼說的,說到夜半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那麼後的結果呢,同這個先生說的話是一樣的,你怎麼知道的呢?他底下就是解答了。

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胫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它這個病開始呀它就是個虛證,他說寸口脈浮而大,我們這個前一段隻說浮了,這個浮大其外,它沒有,而内裡頭它是沒有×啊。作為浮,他是有外感了,他說浮為風,大為虛,這個大脈呀,如果這個脈大,按着裡頭滑,那是實熱了,是啊,脈大。它這個裡頭當然不是了,不禁按,所以說大為虛。那麼呢有了外感了,他當然身微熱,那麼由于虛呢,指什麼虛呀,就是津液虛嗎,兩胫發攣。這個病形啊由于這個脈浮、汗出,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那麼就是由于他這個汗特别多呀,頭前不有一個嗎,說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有那麼一節,他就也因為那一節,他說桂枝湯他這個津液太虛呀,唉,用桂枝加附子,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湯,那麼又把這桂呀也增加了,好解其表,他這都是錯的,附子溫經,亡陽故也。這個桂枝配合附子,這個附子本來它是一個溫經藥了,那麼再增桂,那更令汗出了,那更使之亡陽了,亡陽就亡津液了,所以他才變成厥逆,咽中幹,煩躁,陽明内結,整個,陽明内結就是由于津液喪失太多,内裡結實了,就實在的實啊,所以他谵語煩亂,那麼這個時候可以給他使甘草幹姜湯。甘草幹姜湯在這裡頭它是簡說的,沒說嘔吐啊,那麼當然就是,雖然他說是個陽明内結,谵語煩亂,他主要由于虛啊,這個虛,津液特别虛,使着胃不和,那麼這個時候還救津液要緊的,講下來陽明篇就有了,我方才所說這個,就是這個脾約了,他古人說脾約什麼意思啊?古人他是這麼看的,脾為胃行津液,說胃呀光消化了,這個津液往外送啊它沒這個本事,它得脾(幫助)。那麼如果胃裡頭啊,沒有津液可輸送了,所以這個脾呀受了制約了,古人這麼看的,這個看法當然是不一定對了,現在我們也不必這麼理解,它就是由于津液喪失太多而胃裡幹,這個你不要先治胃,你還是要想法子調胃而治津液,所以他用甘草幹姜湯,這個谵語都得管,那麼吃了這個藥之後呢,夜半陽氣還了,這個兩足應該溫了,這個“夜半陽氣還”這句話呀也要不得,這古人的看法這都是,古人認為呀,一過了這個不到夜半,你白天吃了這個藥也一樣好病,兩足當熱,那麼但是這個津液還沒完全恢複啊,隻是把這個四肢厥冷治了,胫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胫伸。吃完芍藥甘草湯之後,爾乃就是不久,這個腳就好了。那麼這時候這個谵語煩亂不止啊,這時候你再稍用調胃承氣湯,以承氣湯微溏,因為與頭前那個稍與一樣的意思,微微地呢大便稍稀一點,你别讓他大瀉下,則止其谵語,那谵語就好了,他說由于上邊的這個我的看法都正确,所以這個病它是可以好的。這一段它說明呢,比上一段說明得好,同時在這裡我們也看出來,小便數,桂枝湯吃不得,桂枝加附子(湯)也吃不得,所以凡是小便數,決不可發汗,這個在臨床上啊也常遭遇的事情,所以這個問病啊非詳細不可,你說人鬧感冒,他是憋不住尿,那麼頻數地很,你就這個我們常遇到,他也有感冒也有泌尿系感染這類的病,拿着現在病名說,小便非常頻數,你先不要治感冒,你先治小便頻數就好了,你先給他吃豬苓湯,你就先别管他那感冒。你先要是發汗啊,那非越來越壞,他這個喪失津液,你再發汗就是一個大忌。至于這個它這兩段,也都對桂枝湯講的,所以我們這個辨證啊,不能片面看問題。這個桂枝湯,它是治發熱汗出的,但是還有旁的症候,你都得全面看問題,你不能一遇到這個發熱汗出你就用桂枝湯,這也是往往至成錯誤的。所以他有個小便數,造成這個自汗出,雖然脈浮,你也不能用桂枝湯,尤其他要是有了這個明顯地這個津液竭于裡的一種反應,那你更不能用了,你象說這個腳攣急呀,心煩啊,這裡它已經由于津液的孤燥,他胃不和都已經有了嗎,你還給人家攻表還行了!所以這個時候這個病啊擱在我們現在看,你比如咱們在臨床上遇到這個病?

不是說這個症候應該用什麼藥,還沒講到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就這一段的前後看,當然是以吃芍藥甘草湯為最好了,芍藥甘草湯也能治小便數,也能夠育陰生津啊這個藥,那麼這個是比較正确的。但是張仲景這個書不注重這一點,他注重後頭,他這一點提出來的最好,你象甘草幹姜湯,如果再出現津液虛,由于胃的關系,這個時候不理胃呀,你光滋陰,越滋陰這個胃越壞。滋陰都用生地、麥冬這類藥了,你越滋陰,尤其生地,它暧胃的。胃越不好,津液不會生的,哪來呢?他明明是由于胃虛,尤其治誤了馬上就吐,那你再使生地,他不更吐了,所以這個治病啊,不是憑腦子想,你最終還要從現實症候上看問題,所以中醫這個辨證啊是很有道理的。一不能片面看問題,更不能主觀。那麼這一段他講得較比好,明明是津液大虛,他用甘草幹姜湯,這在後世上數不盡的,尤其《醫宗金鑒》上也說,他說這個津液虛,還用辛甘藥。其實這個辛甘藥用得是對的,你得看什麼時候,你比如咱們常說甘溫除大熱,甘溫除大熱不是說遇到大熱就用甘溫,這是錯的,可是有一種非得甘溫除大熱的,你非用甘溫不可,你比如桂枝湯就是呀,咱們這個桂枝湯講不少了,後頭還有,是桂枝湯沒有不發熱的,可它有一個條件,這個脈必須弱,人必須有津液喪失的這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你用它,那是百試百驗。随便一個大熱,你象白虎湯證也是,你象大青龍湯證也是,那個脈浮緊而無汗,你吃上桂枝湯就壞了。所以以甘溫除大熱這句話就是有毛病,它得遇到它這個适應證,應該以甘溫除熱的這種大熱,你用它就是對了,否則就是害人。你比如說甘草幹姜湯,它能夠治這個津液虛衰的這種厥逆,你可不能遇到厥逆就用甘草幹姜湯,那也是不行的。他又嘔吐,這明明是胃的關系嗎,煩躁,他一現就現急迫的情況,你用甘草幹姜湯就對了,而且這個原病小便數始終存在,你可知道,他又小便數,你用它不是蠻好嗎。所以中醫這個辨證啊,尤其這個書,那嚴得很,不象咱們随便,原則上地看個問題,就來自己想方子用藥是不行的。咱們今天就講到這了。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這個項背拘急,這個幾幾是一個狀詞.這就是全身左右運轉不自由,項背拘急的曆害,那麼太陽病就是頭項強痛而惡寒,就是這一類的太陽病,如果項背強有幾幾的樣子,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他這個方劑啊就是桂枝湯加麻黃加葛根.本來他是個桂枝湯證,所以他惡風呢,我們用這個方劑的時侯....,他這個惡寒特别曆害,惡寒特别曆害當然他也是惡風了,由于他沒有汗所以他加麻黃,由于他項背強所以他加葛根,它就是這麼一個方劑,那麼這一段和前面一段回頭一看就知道了,那個講的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就根據這一條,這本來是葛根湯證,葛根湯證呢應該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這是葛根湯證,那個呢他是不是用葛根湯,他用桂枝湯加葛根,那麼桂枝湯它是發熱汗出惡風,那麼他那個項背強幾幾呢,就項背強幾幾來講應該是葛根湯證,可是葛根湯證呢,他是無汗惡風,所以那一條啊擱個反字,他這個反字啊就為這兩個方劑一個鑒别點,所以他這個文字啊,我們上次講也提到了,他每一個字啊都是有所使的,這個葛根湯這個方劑啊也屬于解表方劑,那麼在臨床應用呢,特别提出誣風惡寒的特别曆害,而且葛根這個藥啊是解肌,這個肌肉尤其在這個頸背部發痙攣,這個葛根是有特效,這個肌肉痙攣就是肌不和勒,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熱,因為熱傷津液嘛,津液枯燥,這個組織啊陰陽失調發痙攣,也有由于這個熱,那麼葛根的藥呢,他是一個專務解肌,它治那個肌肉痙攣,那麼些沖整個這個方劑啊,停濕停水的關系,這個濕也能夠使肌肉發痙攣,因為他用的是麻黃湯,有麻黃他就能夠使之發汗驅水氣,那麼配合葛根呢他又能夠解肌,所以這個項背強幾幾啊他是可以好的,他是從這個方面講,《金匮要略》有一種痙病,痙病就是這個項背強達到高度了,不光是項背強了,全身都往後使勁了,這個拘急的相當曆害了,那個就叫着痙,這個痙病裡頭也有用葛根湯的機會,他得限太陽病,因這個方劑啊是太陽病的一個發汗劑,那麼這個方劑最常用了,我們在臨床上啊無論是感冒啊或者流感啊,沒有汗這個人惡寒特别曆害,那個項背強啊,有的他就不明顯,有的非常明顯,無論明顯不明顯,要是無汗特别惡寒,有考慮用葛根湯的機會,那麼這個方劑呢就很清楚了,剛才我講了它是桂枝湯的基礎,加入葛根麻黃,我們上面那個桂枝加葛根湯沒有麻黃,那個是有汗出這個沒有汗出。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他這個必自下利是個倒裝句,他本來應該這個樣子來看,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湯主之。這個太陽陽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他下利的話,可以用葛根湯主之。而且這個下利不是因為吃藥得的,他是自下利。那麼怎麼叫着陽明合病呢,它是同時發作的太陽病,而又有下利,下利屬于裡呀,這個裡就是胃腸之裡呀,那麼胃腸之裡,陽性證就是陽明病,陰性證就是太陰病。那麼這個他用葛根湯了,他是一種陽性證。他所以叫作太陽于陽明合病,他這個裡陽證和表陽證同時發作。那麼在這個書裡頭他有兩個合病與并病的分析,就是表病與裡病同時發作,這叫作合病。如果先有表,由表傳裡,表沒罷,裡病也生了,這叫作并病,就是前一個病并到後一個病而發病,那就是并病。同時發作的那就是合病,這個是同時發作,他既有表證又有下利的裡證,所以他叫作太陽陽明合病,那麼這個合病也是變化多端呀,如果他自下利,這個用葛根湯主之,這個大家要注意,我們在臨床上常遭遇。這個下利是一個病,這個下利以太陽裡反應出來了,說明這個病有從表解的機會,所以中醫講辯證呀,不是我們說用葛根湯就治下利,我們不要這樣看,他是下利而現表證的話,如果無汗,可以用葛根湯。他這個病呀,我們頭前講太陽病,這個病,這種機制,在生理上抗禦疾病的機制大緻從表解。欲汗而不得汗,所以才發生太陽病,古人管他叫合病,其實就是表證。那麼為什麼用葛根湯呢,葛根這個藥呀,我們頭前講了,他一方面有解肌的作用,同時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這個葛根呀,那麼當然是,你用其它的發汗劑就是不如葛根了,葛根同時有作用于下利,這個病在臨床上很常見的,以發汗的法子治下利,用近代醫學解釋它解釋不了,西醫認為用發汗治下利很奇怪。他也不是随便用,要下利而有表證,要現無汗的話,大概葛根湯。要是有汗呢,當然是用桂枝湯了,我們後頭有,所謂太陰病脈浮者可以發汗,跟這個可以同時互參,我們講到那時再說吧,現在不要說的太多了。那麼這一段呀,這個下利而現太陽病的話,宜發汗為主治,用葛跟湯,古人管他叫作太陽陽明合病。這個必自下利呀,不要這樣來理解,說太陽陽明合病就一定下利,這是不對的。你看這第二段,他自己就說了。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他說個不下利,所以上面那個必自下利,不就是不對頭了,是嗎?他是個倒裝句,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這才能用葛根湯。所以下一段他這個就又說了,這個葛根湯呀他還可以加味,也是表裡同時有病呀,但是他不是下利,但嘔,嘔就是嘔吐,那麼這個用葛根湯呢,就要加半夏,半夏治嘔。當然這個嘔也是以表征出現,以太陽病出現,也就是我們解釋上一段一個意思,就是這個病呀打算從表解,古人把這個嘔也看作裡邊,屬陽明,所以也說是太陽明合病。那麼我們通過臨床的實踐證明呀,這個葛根湯加半夏不止治這個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如果也下利也嘔怎麼辦呢?也用這個,也行的。因為這個葛根湯呀,他就治下利而現太陽,如果有嘔,加半夏就行了,根據這個加減的規律,也可以這麼樣子理解,那麼事實呢也确實是這樣,那麼另一個問題呢,我們也應該注意,這個葛根湯不是治下利嗎?不過葛根這個藥呀,他這個方劑是用他為主呀,量也大。這個葛根呀是一個寒性的,它是甘寒,所以在神農本草上說它治身大熱,消渴,它起這個作用的。這個藥于胃不這麼合适,我們平時用葛根湯的時候,那麼這個人胃不好,你也要加半夏,這個半夏能夠去水,這個胃虛愛停水的,同時它是與甘藥一起發揮健胃作用,所以我們用葛根湯時就藥這一點,資格個這個人就是不嘔,他這個是胃不好,食欲不好,你也要加半夏,這個是我們在臨床實際應用中要知道這種問題。那麼這個葛根湯加半夏的煎服法根上面的葛根湯是一樣,我們凡是有麻黃要煎的話,都是要先煮麻黃,這個葛根湯同是先煮的,因為葛根湯這個藥它不好在水裡溶解的,所以同時與麻黃一起煎,然後把上頭的沫撇出去,然後再加旁的藥,凡是用麻黃都是要注意這一點。這個方劑就不用細解釋了,知道葛根湯了,這個個根加半夏是個加味的辦法了,半夏治嘔咱們都知道,所以葛根加半夏呢,就是這個葛根湯證而嘔者。我們這個樣子來領會這個方劑的應用就可以了。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這個太陽病呀,本來是桂枝證,你看這個書,它提出個桂枝證,桂枝證是什麼呢?桂枝湯證,所以這個書裡頭呀,這一個方劑的應用,他有他一定的适用範圍,這就是某個方劑的适應證,就叫着某方劑之證,他簡言之,桂枝湯證就是桂枝湯的适應證,什麼适應證,我們頭前講了,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這類病就是應該用桂枝湯。這個太陽病呀,他本來是桂枝湯證,就是發熱、汗出,惡風這類的太陽病,那麼治病的這個大夫呀,他不知用桂枝湯,而反用下法,給吃瀉藥,這錯了。一吃瀉藥呀,他裡邊本來沒病,一吃瀉藥呀裡邊就虛了,那麼這個外邊這個外邪乘虛就進裡頭去了,所以就發生利遂不止,這個外邪呀就是熱邪呀,古人管這個叫協熱利,協同下藥,這熱協同下藥而做下利不止,這叫協熱利。利遂不止。那麼他這個誤治造成的了,由于誤治不但造成協熱利,利下不止,同時呢這個表也沒解,所以這個脈促,脈促咱們講過了,這個寸脈促,這個金要略上有,脈浮在前其病在表呀,這個表證的時候關以前的脈是要浮的。所以這個促脈呀咱們上次講了,他又反應于上又反應于外,就是寸脈獨浮這麼一種脈。那麼這時候脈促,這證明表還沒解。他誤治了,本來應該用桂枝湯汗以解之,這個大夫給吃瀉藥,一方面引邪入裡而下利不止,另一方面,表又沒解,所以脈現促,喘而汗出,這個表裡具熱呀,這個熱呀,凡是熱都往上,熱湧于上,所以他人要喘。這個汗出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裡頭熱也使他出汗,根本桂枝湯證就沒解,也是出汗。那麼這要怎麼治你,要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我們方才說了,這個葛根這個藥呀有治下利的作用,同時你大量用也解表,解表解肌嘛,那麼,這個他由于裡邊的熱。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那麼到這了就開始學習麻黃湯的應用了,那麼這太陽病,無汗,它與這個桂枝湯證啊,就是一個有汗無汗的關系,它也發熱,頭痛發熱和桂枝湯是一樣的,它就以為無汗,體表的水份相當的多,由于水份多,這個熱也重,那麼對身上的壓迫,對神經的這個刺激呀上無處不疼啊,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是無處不疼。那麼桂枝湯證它疼不疼呢,它也疼,輕,它以為桂枝湯證出了一部分汗,排出去一部分,對外邊的壓迫呀水份的壓迫呀也輕,存在的毒素也比較的少,所以它疼不這麼重,而且也不上波及到肺,它也不喘。這麻黃湯就不然了,它一點汗也沒有,所以麻黃湯它脈緊呐,這個緊就是血管裡有充分的液體呀,就是水份,咱們叫津液,那麼它個不但到處疼,而且它必要波及于肺的,所以惡風,無汗而喘,那麼就由于人體表啊也排洩廢物啊,它這個一點也不汗出,應該由體表排洩的廢物啊,都擔負到肺上了,所以肺受廢物毒素的刺激,它是要喘的,所以古人用麻黃湯治喘呐很有點道理,但是要沒有表證這個喘古人不用麻黃的,不象這西醫,一遇到喘的就愛用麻黃素,中醫不是的,中醫講辨證嘛。它無汗而喘,有太陽病的征候的話,那你用麻黃湯就對了。這個麻黃湯這個藥非常簡單,麻黃這個藥配伍桂枝啊,發汗相當的厲害,那麼配合杏仁呢,它定喘,這個杏仁咱們都知道了,起下氣定喘的作用,這個甘草也緩急迫,喘病本身就是急迫的征候啊,那麼尤其這個疼,身上無處不疼,這個甘草也緩痛啊。那麼這個方子就是太陽病,要是也發熱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的話,這樣的太陽病,必須要用麻黃湯,這與前面的桂枝湯上截然不一樣的了。咱們一般說呢,桂枝湯叫表虛證,是陽虛,陽證中的虛證,那麼麻黃湯呢,叫表實證。這個麻黃湯的煎服法,也是要先煎麻黃,把上沫子去了,煮這麼一兩沸就行,然後把旁的藥擱裡頭再煮。這個發汗相當有力量了,不象桂枝湯。

36、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你看看這個也是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吧,要沖那句話,太陽與陽明合病必下利,所以這個必下利是個倒裝句,我也不敢在一段上就說它是倒裝句,就因為看全書。這個要是太陽與陽明合病必下利,這個也不會不下利,它不是,可見那個必下利是個倒裝句。所以讀這個古人書啊,光在片段上看問題就是不對的,斷章取義嗎,你要整個看就不是了。那麼這個太陽與陽明合病,就是太陽病和這個滿,咱們陽明篇沒将呐,陽明篇就是胃家實嗎,當然是腹滿,那麼這個是胸滿,或者他有大便幹燥,這兩種病也同時發作的,所以它也叫合病,不過它另有用意呀,等我講完着。喘而胸滿者,太陽病有喘,陽明病也有喘啊,陽明病這個喘呐,它由下及上的,比如說胃裡頭,實的厲害,大便不通,胃要是實,實就是停蓄東西多了,講陽明篇有得事了,所謂宿食這一類的,它往上壓迫,胃要是滿了它不往上壓迫嗎,壓迫哪呢橫膈膜,人這個呼吸,肺是這麼呼吸,橫膈膜上下配合的,你要一吸氣,橫膈膜它往下,一呼氣,橫膈膜往上,肺一張一閉它與這個想配合的。那麼如果底下頂上了,它吸不了氣了,橫膈膜往下壓不下去了,所以腹滿而喘,這是陽明病,這我們後頭有的,腹滿而喘。那麼這個是喘而胸滿,不是陽明病,它是由于喘,這個呼吸短促,它是使這個胸部的内壓增高,這麼造成的胸滿。那麼這個是由于表不解,氣不得旁達,往上來,波及到肺這個喘,不可下。喘而胸滿啊,是以喘為主,由喘而造成胸滿的,不是腹滿而造成這個喘的,這個與陽明病沒有關系,可不要下,就是大便幹,也不要吃瀉藥,“宜麻黃湯”,應該用麻黃湯來解表。

那麼這段擱個太陽陽明合病是有用意的,就讓你鑒别這一個問題,因為這個喘啊是表、裡共有的一個病,這在臨床上很重要啊,他由裡實造成的喘,用麻黃湯發汗,越發越厲害,要由表造成的喘,你越下越壞。咱們頭前講很多了,這個表證吃瀉藥,不但表不解,而且引邪入内,這個變化更多了,那就造成壞病了。他就有這個用意,讓你注意鑒别,這個麻黃湯證這個喘啊,是以喘為主,以滿為客,由喘造成胸滿,它可不是往下邊去。這個裡實證這個喘呢,它是先滿,由腹滿往上壓迫而後喘。所以在臨床上我們問病的時候必須搞清楚,看這個人喘來了,你随便給吃麻黃湯不行,你好好問問他,甚至于他喘,不但裡邊沒有實證,而且大便還溏瀉呢,你就更不能給吃承氣湯了,當然是麻黃湯證,他這個書啊不是随便這麼說。那麼這一節看起來沒有合病的問題,它就是滿與喘同時發作,他特意給你擱個太陽陽明合病,就讓你辨證的時候,要弄清究竟是太陽病之喘,還是陽明病之喘。認為太陽病之喘,也有喘而滿,是胸滿。陽明病之喘,也有喘而滿,但是是腹滿。但是這兩個病啊主要鑒别點,是喘與滿哪個為主,要搞不清就容易弄錯,所以他特意擱一個太陽與陽明合病,根本呢它不是什麼太陽與陽明合病。

37、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這一條啊我們在臨床上最多見了。那麼得這種這個感冒,不一定得十日已去,據我個人這個觀察呀,三四天就有這個事,表沒有了,但是這個脈呀還是浮,浮可是細,這個細就是津虛血少了,脈浮細就是在表的這個津液也虛了,血液也不足了,它是在表,這個人呢同時也嗜卧。這個嗜卧呀,是這個半表半裡,尤其是這個少陽病的一個特殊症候,少陽篇裡他沒提,尤其是個柴胡證。這個一會兒我們可以慢慢地講。這個在臨床上常見的,看到脈浮,你再給吃發汗藥就不對了,這是外已解呀。因為什麼?脈浮細。人啊,病入裡了,人就是困倦無力而嗜卧,假設又同時發作胸滿脅痛,胸滿脅痛柴胡證啊,胸也滿,兩脅也疼,這個我們講到柴胡湯就明白這個,柴胡湯裡他說是血弱氣盡腠理開,這個病開始在表,那麼人患病這個機體呀打算發汗,所以把這個體液都輸送到體表來了,你看我們講桂枝湯講麻黃湯都是這樣子,就打算出汗。可是這個階段過去了,那麼這個疾病在表,(正氣)支持不了了,它還與疾病不斷鬥争啊,但是不能在表了,就打算在半表半裡。半表半裡就是借助這個肺呀,腎髒啊,就是各種髒器協和的力量吧,由呼吸道啊、泌尿系啊,或者是再由汗腺啊,各方面排出這個病。那麼這時候這個表面上啊血弱氣盡,我們講柴胡湯就有了,血也弱,氣也盡,它都撤這個防線啊,加強裡頭防線啊,打仗的話。所以在表啊這個津液血液都少,所以脈浮細而嗜卧就在這個時間。我們在柴胡湯證裡頭講啊,講的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這個邪往裡頭走,就在這個胸脅的部位,結于脅下,所以咱們一得這個少陽病,胸脅苦滿,正邪在這個地方紛争,我們這段就說的這個,本來在太陽病的時候脈不細,脈雖浮但不細。脈一見細了,雖浮,在體表的這個津液血液都不足了,這個病就有入内之勢,如果人再嗜卧,它波及到内髒了,人就困倦了,“外已解”,這是外頭這個表證完全解除了。那麼這時候看是不是柴胡證,光一個嗜卧還是不行的,如果再胸滿脅痛,這柴胡證是具備了,那就是與小柴胡湯。

他這個書啊又怕你誤于這一點,說十幾天了就這樣子,這不一定。“脈但浮者”,十幾天也好,再日久也好,這個脈但浮,不細,而且也沒有這一系列的症候,外證,就是嗜卧呀,胸脅滿呀,都沒有,那你該解表還得解表,沒有汗,還是用麻黃湯,這後頭也有。所以在臨床上啊,不能有主觀,說十幾天,這個表證應該沒有了吧,他就有嗎,就有你還得解表。但是前邊這個情形很普通,十幾天表不解的也有啊,怕你固執這個十日已去。

那麼如果脈浮細而嗜卧,這肯定病是傳變了,這個病都是由表傳半表半裡,再傳裡,或者由表傳裡,仲景這個書是這樣的,與内經上不一樣啊。内經說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又跑到少陽去了,他這個書不是的,你們看就看出來了。這個在臨床上我們常遇到,那麼這個人呐高燒不退,可是摸這個脈啊有點細,雖浮而細,病人困倦無力,這個時候差不多他要這些病都來了,惡心、胸脅滿,也有時候往來寒熱,這都是柴胡證。這個時候用柴胡湯為主,沒錯的。如果口舌幹燥,舌再有白苔,你要加石膏,這個我們在臨床上是常見的,所以這一段書挺重要,我們常遭遇的事情。那麼有的,近幾年好了,大概我剛到學院的時候,用柴胡,大家還不同意,不敢用呢,那陣兒都說這柴胡啊,升散,都怕用它,現在一般人都沒有這個(想法)了,所以在臨床上。有的時候遇到這個事不知道用柴胡湯,可是這個病始終不好,有一般的這種高燒,多少日子不退,全是這個問題,就是十日已去,脈浮細嗜卧,這類的情況遭遇的最多。那麼這個柴胡湯,主要以柴胡為主藥了,你看看他用的量是半斤,這古人半斤,就是一劑分三付的話,每一付還得八錢呢。黃芩,與柴胡這兩個藥啊,全是苦寒藥,解熱去煩,這個柴胡這個藥啊,在本經上說的很清楚,它就是主心腹腸胃間結氣邪氣,結氣,就是結于脅下這個結,所以它治胸脅苦滿,它從胸到心下就是胃到腹,胃腸中結氣邪氣,推陳置新,它的作用就是這個作用。所以柴胡配合黃芩,即能解熱,它又能夠去胸脅滿和痛。那麼底下呢,他用些健胃藥,人參、甘草、大棗、生姜,都是健胃的,擱上半夏止嘔,因為這個柴胡證啊,它是少陽病,它是必嘔啊,這個書這一節還沒提,但是常有惡心。他為什麼擱這些健胃藥啊?就是我們方才所說這個脈浮細,津虛血少了。這個津液虛,血少也是液啊,不是咱們那個現在都知道血球了,不是血球少了,血液,血裡面那個液體,津液少,血裡的液體它也少。那麼津液的生成由哪來的呢?由胃來的,咱們講桂枝湯講了,所以在這個,我們這個外邪所以進裡,就因為這個津液在外邊不足以驅邪了,所以這個邪才往裡頭走。那麼這個時候啊,趁着沒入裡,他健胃生津,還得想法來對付疾病啊,所以早先徐靈胎他說這個小柴胡湯妙啊妙在人參,就在這一點。可是這病已經進裡了,這人參要不得,就不能夠再健胃了。他裡邊已經病進來了,你把門關上了,那就是關着門抓賊嗎,那還行了?它沒進來,外邊的氣血已經虛,健胃,就是補中益氣這種意思了,所以他在這個小柴胡湯裡頭啊,他特别用健胃有力的人參,那麼另外呢有半夏配伍生姜它止嘔的,這個後頭将柴胡證啊咱們再詳細講,這略略地提一提。

所以這個方劑,它即是個解熱劑,同時也是個健胃劑,健胃止嘔,那麼小柴胡湯證啊大概都是胃不好,這個我們在臨床上也常見,為什麼他嘔呢?所以他這個書也是,不嘔就是沒有少陽病,不渴沒有陽明病,陽明病準渴,少陽病準嘔,後頭再詳細講啊,這個咱們先撂到這塊。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拆,此為逆也。大青龍湯主之。

這一節很不好理解,他說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咱們方才講過麻黃湯證,麻黃湯證是太陽傷寒啊,那麼它如何是太陽中風呢?它這裡頭主要的關鍵在一個不汗出,他不說是無汗,他說這個病啊應該汗出,什麼應該汗出?中風應該出汗啊,而不得汗出才發煩躁,那麼這是就文字上來分析了,實際他這個――――

――――生姜、大棗,這不是桂枝湯沒芍藥嗎,麻黃、石膏、甘草、生姜、大棗、杏仁,這就越婢湯,它這個方子啊就是桂枝湯去芍藥,不是桂枝去芍藥,我說錯了,它是麻黃湯,桂枝、麻黃、杏仁、甘草,這是麻黃湯,麻黃湯越婢湯合方,我方才說錯了,它這兩個方子合方,就是說麻黃、桂枝、甘草、杏仁這是麻黃湯,與越婢湯合方,越婢湯沒杏仁,越婢湯啊是甘草、生姜、大棗、石膏、麻黃,這幾個藥,這是越婢湯。那麼這個合方是怎麼弄一個中風呢?由于這個越婢湯啊,它是金匮裡頭的方劑,它治風水,就是人有水氣,水氣者就是浮腫啊,同時有外感,古人叫風水,這個風水也是風邪了。那麼這個越婢湯主治呢?是身熱不斷汗出,它這一段啊,主要說的是越婢湯,這個中風從越婢湯這說的,越婢湯應該不斷汗出啊,由于他這個病啊又有麻黃湯證,麻黃湯證是表實無汗,由于表實無汗,而汗不得出,那麼這個越婢湯是治熱的,你看它是大量用石膏啊,他就有裡熱,所以身熱不斷汗出。那麼由于這個表實,汗不得出,這個熱不得外越啊,那麼這個人啊特别發煩而且躁,它是這麼個意思。所以他這個大青龍湯證啊,所以擱個太陽中風,這兩個字啊,那麼他這個症候呢,确實是一個麻黃湯證,但麻黃湯證呢他又不說無汗,他寫個不汗出,又多個煩躁,這個煩躁是石膏證。由于這一段啊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問題,這個中風與傷寒啊就主要是一個汗出汗不出,出了汗,這個脈也不浮緊了,那麼身上疼痛也輕了。要是不汗出呢?不但脈緊,而且身上必疼痛,這是就這個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這個關鍵就在一個汗出一個不汗出,它要是一個麻黃湯湯證,他隻是無汗他不煩躁,那麼他這個煩躁就是裡頭有熱。他這一段為有别于麻黃湯證,那麼你看看這一段的文字就看出來了,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還是無汗啊,那麼這個不是麻黃湯證嗎?用麻黃湯就錯了,所以他在這個無汗與不汗出,在這裡頭他用文字上有所區别,同時他也不寫,身重是傷寒,他擱個太陽中風,他這裡頭的語義啊相當地深沉,一方面告訴你分析方劑,這個方劑裡頭越婢湯就是治風的,可是越婢湯汗出,這個麻黃湯無汗,表實無汗,所以這個汗他叫不汗出,汗不得出,而且還發煩躁,熱不得外越啊,它往上攻沖頭腦就發煩躁,他是這個意思。所以他這個不是真正中風病,你看他後頭就說了,他也怕你誤會到中風啊,“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脈浮微弱,那是真正的中風證,咱們頭前講的中風,陽浮而陰弱嗎,脈浮于外而弱于内,汗出,那真正的中風病用這個可不行啊,他在這就把這個補充一些,他怕你真認為是中風證,你也用大青龍湯就不對了,千萬不能給使大青龍湯。“服之則厥逆”,一吃呀大汗亡陽,津液不達于四末,手腳就要涼了,而且筋惕肉拆,這個肉也跳,咱們方才不講了嗎,津液喪失,肌肉發痙攣,這個肉拆筋惕也是這種情形,它不是拘攣,它是肉跳,也是肌肉當時營養失調。“此為逆也”,這是治療的錯誤啊。“大青龍湯主之”,這是在頭前。

那麼這個方劑,頭前我們已經講了,它是越婢湯與麻黃湯的合方,就是應該汗出而不汗出的這麼一種裡熱、表不解的病。主要的呢,證象麻黃湯證,但是煩躁,這個煩躁是石膏證了,所以與麻黃湯證是不一樣的,與桂枝湯證更不一樣,不要因為中風兩個字,而當成中風證,來用大青龍湯,那不行了。這個大青龍湯發汗最厲害,你看看這個用量就知道了,麻黃是六兩,一劑是三付,古人開的一劑是三付藥,這個六兩就是六錢了,我們現在用六錢,這麻黃夠重的了,同時這個麻黃配合桂枝,我們方才講了,那是發大汗的,又加上杏仁、生姜,這都容易發大汗。但是有石膏,也清裡熱,這個石膏啊阻礙麻黃發汗,所以麻黃配伍石膏是不發汗,但是麻黃大用,他要出大汗了,所以這個麻黃不能輕用,輕用反倒不出汗,非大量用不可。

那麼這個方劑也是個挺好的方劑,我們在臨床上也常多用,尤其治這個腎炎的水腫,有時候用這個方子。腎炎水腫一般都用越婢加術湯,有的時候有大青龍湯證。但是這個方子呢,我們不要輕易地用六錢,我就遇到這麼一個人,我也聽人講的,我也沒看到,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就想起來吃大青龍湯來了,就是大汗亡陽吃死了,這個出汗出得厲害。

我們方才講葛根湯了,這個大青龍湯也是太陽病一個發汗劑,這個方劑惡寒也特别厲害,所以在臨床上要是惡寒特别厲害的這種太陽病,無汗,那麼在葛根湯與大青龍湯這兩個方劑,你要好好辨。如果這個人沒有煩躁,它(大青龍湯)有石膏,不但煩躁,還口舌幹啊,那你就用葛根湯。如果他有煩躁,再有,口舌再幹,那就使大青龍湯。這兩個方劑啊,都惡寒特别厲害。有一年,我得肺炎,那麼就是惡寒特别輕,我那個時候給自己開的(方子),我沒用大青龍湯,我用的是葛根湯加石膏,錯了,但是也好,不是不好,好了它還回來,我吃了這個燒退了,第二天還有,這麼兩三天。我自己也是打躇吃這個大青龍湯,大青龍湯這個麻黃非多擱不可,其實我要是開始吃大青龍湯啊,我不會後來得那麼重,我住院住了二十來天。

這個對于肺炎,急性肺炎的時候,真正惡寒特别厲害,有用大青龍湯的機會。那麼治浮腫,尤其腎炎的浮腫,也有用的機會,但是都得這樣子,特别地惡寒,沒有汗,煩躁。這在臨床上,有一個小兒的肺炎啊,這也是一個學生治的,他姓劉,這個小孩子簡直就是不行了,住西醫院都推出來了嗎,就是用大青龍湯救回來了,這是小兒肺炎,不是腎炎,這個方子也常用的。

39、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主之。

依他這文章啊,給後世造成口實,他這個脈浮緩他弄個傷寒,這個傷寒沖着無汗說的,由于這個病啊是個水氣病,水氣病就是體表有水氣,所以他身不疼,但重,人這個組織裡頭啊,就是肌肉、皮下的這個組織要是停水多就沉。那麼身不疼但重,沒有汗,他也叫太陽傷寒,但是脈内不是那麼樣子達到充血程度,脈是浮緩而不浮緊,它是這麼一個病,他擱個太陽傷寒。因為這句話呀,後世注家說大青龍湯又治中風,又治傷寒,所以鼎足而三嗎,桂枝湯是治風邪的,治風傷衛,麻黃湯治寒傷營,這個大青龍湯營衛俱傷,搞出這個來了,其實一點也不對,你們看這段也不是傷寒,哪來的傷寒。它是水氣病,所以在底下他分析身不疼。真正傷寒達到那麼樣子充血,壓迫身上一定疼。他身上不疼,但重,就是身上沉,有水氣嗎。

“乍有輕時”,這個水氣還沒達到整個浮腫,整個浮腫就光沉。腫,它沒有乍輕時。這個乍輕時說明這個水氣呀,還流着,它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沉,挪到旁處去了,這個地方就不沉了,所以乍有輕時。

“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主之”,無少陰證這句話,也是與旁的節目有關了,這與這個《金匮要略》有關,《金匮要略》有這麼一條,說 “水之為病,脈沉小者,屬少陰”,脈沉小,我們講少陰病就知道了,少陰病脈微細,浮者為風,脈要是浮啊就是風,就是我們說越婢湯了那個風,所以這個水氣呀,有屬于少陰的,有屬于風邪的。要是沒有水而寡脹,虛脹着為氣。要是水腫發汗就好,但是少陰病,屬于少陰脈沉小,應該用麻黃附子甘草湯。要脈浮,耳不小,不沉小,就應該用杏子湯。你們回去看看金匮要略,水氣篇就這一段。那麼治水氣呀,要是脈沉小用不得的,他說的這個杏子湯就是大青龍湯。但是金匮要略的注家都不這麼說的,因為他們都不對着的看,也有說麻黃湯加杏仁的,也有說麻黃甘草湯加杏仁的,醫宗金鑒就這麼說的,也有說麻杏石甘湯,都不對的,應該是大青龍湯。這大青龍湯去水他後邊有,治溢飲嘛,溢飲這個指水飲溢于外謂之溢飲。那麼這個治水氣病,大青龍湯發水氣是最好呀。那麼主要你治水氣的話,你看他有沒有屬少陰的這種情況,那麼要真正要是少陰病的這種水氣病的,你不能夠用大量麻黃和石膏了,那得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那個量都少的很。我們講少陰病,就有麻黃附子甘草湯了。現在咱們講到這個地方,不知麻黃附子甘草湯是怎麼個事情,現在咱們先不說這些費話。所以他治水氣病,特别提出來了,尤其大青龍湯。大青龍湯發汗的力量也重,解熱的力量也重,真正陰寒的虛證,那用這個藥是大相反了,那非把人藥死不可,所以他特别提出個少陰病,無少陰證者,那你吃大青龍湯是沒問題的。這不再是脈浮緩浮緊的問題了,這是水氣,你看看這節,那是什麼風傷寒,寒傷營呀。所以這個注家就是根據上邊這個名,那個叫中風,這個叫傷寒,其實仲景的意思不是這個意思。他這個太陽病無汗者他叫傷寒,有汗者叫中風,那麼上邊這個沒有汗也叫中風,他那個意思應該有汗,而這個汗不汗出,他特意這麼來。由于不汗出,什麼不汗出呀,由于裡熱,總而言之就是裡熱。這個裡熱應該汗出而不得汗出,他這個表實,所以這兩個方劑要喝的,一個有熱應該出汗吃越婢湯,一個表實汗不得出就是麻黃湯,所以他把這兩個方劑合用。這個地方挺要緊,而且都不好理解。這個大青龍湯呀不但是一個解表解熱的重劑,也是一個發水氣的重劑,發水氣的力量最大,必越婢湯力量大,因為越婢湯裡沒有桂枝,他這裡頭有桂枝。那麼由上一段的水氣,這個40節繼續他又談到水氣。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這個與我們頭前講的那個,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于那節有關系,那節我們講了,裡頭要是有停水,不利水表不解,所以他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你們看看那節,這節呀就由這上來的,他說這個心下有水氣呀,雖然發汗而表不解,他開始是無汗,傷寒嘛。這個表不解他就是,他擱個表不解幹什麼,他就是由于心下有水氣,一般藥發汗而表不解,就是用麻黃湯發汗而表不解。他怎麼就沒去水氣,那麼這個,不但表不解,由于這個發汗藥的刺激,激動裡水他就變百出了。幹嘔,那麼在這個玉函經裡頭沒有幹嘔,就是咳而發熱,幹嘔也行的,他裡有水飲,逆于上他就幹嘔嘛。發熱而咳,表不解他發熱,裡有痰飲充逆于肺他就咳。或渴,這個裡有水,看看你的水的代謝如何,如果小便不利,裡頭停水非渴不可。這個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這個舊的水不去,新的水他不吸收,新的水不吸收,我們全身的組織都缺少水的營養,他就渴。後頭醉翁嘛我南講五苓散咱們就有了。這個渴呀就咱們書上說的水不化氣,水停不化氣,你光喝到裡頭他不解渴,甚至于消渴。或利,或者這個水在裡頭,小便不走,水谷不别,下利。或噎,這個氣往上撞,再有水,水氣充逆,吃東西要鼈氣,噎。或小便不利,那麼小便不利才有這個征候,心下才停水呀,或者也有這個征候。小便不利,少腹一定滿,人家這個膀胱不就在這個少腹嘛,少腹就小腹了,小便不利,膀胱裡畜水,這個小肚子就脹滿。或喘者,那麼這個喘,他一般麻黃湯裡都有了,尤其在裡頭有痰飲,這個表不解,他都往上來,□□于肺,不但咳而還要喘,小青龍湯主之,就是上邊這個一切的這個情況,那麼他主要的就是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這是肯定的,這個應該用小青龍湯,那麼底下這個或已下,或有或無,不必管他,都要用小青龍湯,咱們這個書呀,每個方劑後面要有這個或或呀,他都給弄個加減方,這個不對的,所以我向來也不這麼用,你們看到後頭他□□也注了,這恐非仲景意,他弄的錯了。你看我再找個說一下就知道,若咳去半夏,加瓜簍根三兩,這都是錯的,他這個主證呀,他這個咳不是瓜簍根治的,這個瓜簍根治這個咳他是一個燥咳呀,是津液虛那麼一種咳,水不化氣這個咳他不行。尤其他這個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黃更瞎鬧了,根本這是一個解表的方劑呀,他是傷寒表不解,你去麻黃你解誰去?所以這個書後頭加減方呀,每一個都這樣,都不要信。用不着的,我們用小青龍湯是常用來治咳治喘,無論小便利不利他都能治。所以他後頭這個加減呀,不要信,也不要這麼用,他根本是一個表不解為主的,由于這個一般我們辯證來說呀,就是外有邪,就是感冒了,而内有飲,内裡頭有水飲,就這麼一個病,他外邪激動裡飲,他這個征候有些或然的症狀。看這個飲多飲少呀,人的身體強弱呀,他這個症狀百出,不一定,尤其這個裡飲這個水飲這個病呀,他是最沒有一定。你看底下頭暈呀,惡心呀,嘔吐呀,這個水飲這個心悸呀,水飲的這個征候多去了。我們隻要依證去水就行,那麼有表證的當然易小青龍湯,小青龍湯這個方劑呀,他是以麻黃芍藥甘草來解表,其它的藥都是一個溫中去飲的這麼一種藥,細辛、幹姜、五味子、半夏,也去飲也治咳。飲逆,你看半夏也去水,這個五味子也去水,咱們五味子都知道治咳了,他是一個去水的這種鎮咳藥,他有收斂作用。那麼細辛幹姜都是溫中去飲的藥。那麼裡頭去飲,你這個麻黃桂枝才能發揮解表的作用。如果裡頭不去飲,那傷寒表不解,那你吃這種發汗藥也不行。而且還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壞病。所以這一篇呀和我們頭前那個一樣。

42、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他說太陽病外證未解,外證其實就是表證了,他這擱個未解呢,這就說明這個太陽病啊,依法服完麻黃湯,如果這個表還沒解,脈浮弱者還應該以汗解,宜桂枝湯。這個外證和表證是兩碼事,在他這個書上,這個表證啊隻是不得汗出,體表的表,麻黃湯的表不解常說表不解,這個桂枝湯呢,咱們頭前講的桂枝本為解肌呀,它這個病在肌肉這一層,他比表深,可也在人體的外,體表、體外,所以他叫外證,桂枝湯證他常叫外證,他與表證作一個區别。所以這一段就是這樣,太陽病它外證還沒解,表示解了,就是吃完麻黃湯,太陽病還沒解就叫外沒解。這個脈浮弱者,脈拿手一診呐,雖然浮,這個脈往外,但是一按呢,不盡按,弱,緩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浮于外弱于内嘛這種脈。這個還應該以汗解,應該宜桂枝湯。這個桂枝湯的應用啊,主要是津液有所喪失,再用桂枝湯,不然的話應該用麻黃湯。那麼桂枝湯這個方劑,我們頭前有個桂枝加葛根了,所以當大夫不當守方治病啊,他要是與桂枝湯證有些出入呢,就要加減了,他底下就說的是一個加味方。

43、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仁湯主之。

太陽病不應該吃瀉藥,那麼這個大夫啊,誤用下法,那麼這個病人是微喘者,這個喘啊,我們頭前有這麼一段啊,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如前法。這個喘也是氣上沖的一種反映,這個氣往上沖,表未解,這個邪熱也拌着往上沖啊,所以他也喘。微喘,不是咱們說的哮喘那個喘,這個微喘也是氣上沖的一種表現,所以還用桂枝湯,還是表不解,那麼依法應該用桂枝湯,但是由于微喘,與桂枝湯證多少有出入,所以加厚樸、杏仁消脹定喘。這就是所說這個治病,你就用桂枝湯行不行,這個也對,也不能壞,但是他喘未必然就好,而且這個效驗啊也決不如桂枝湯再加厚樸、杏仁。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啊,這個病不恰好這個方子,他有些與這個方證有所出入,你就得想法子,這個也就是這樣。頭前有那麼一段我記得,“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也是一樣。這個人平常就有喘,再得外感,這個喘非厲害不可,他是桂枝湯證,那麼桂枝湯證呢也要加厚樸、杏仁才好呢,同這一樣,所以這個厚樸、杏仁呀有消脹定喘的作用,在這看得很清楚。那麼桂枝湯加上厚樸、杏仁,我們現在應該這麼來看,就會桂枝湯證微喘者,可以治這個病,但是無汗而喘不行的,那還是麻黃湯證,是不是。

這段兒都小,我再講兩段。關于麻黃湯就不講了,這幾段都是給桂枝湯講的。

44、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這個他把外證啊特别提出來了。他說本來是太陽病,如果外證沒解,就是指着桂枝湯證了,那是萬不可下的。頭前有一個桂枝證,醫反下之,所以利遂不止,不有那麼一節嗎。那麼這個給桂枝湯作總結,把前後都說了。太陽病,桂枝湯證還存在,叫外證未解。凡是有這種情況,外證未解的情況,就不可吃瀉藥。“下之為逆”,如果要給吃瀉藥,這就是治療的逆治,這是錯誤的。那麼外證怎麼治呢?那就宜桂枝湯,外證就指着桂枝湯主證說的。

下面還有一條。

45、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複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有這麼一個說法,在中醫,汗下,發汗不好了,完了吃瀉藥,這是一個陋習呀,這是不對的,庸俗陋習。那麼這一段就說明這個,“太陽病,先發汗”,應該先發汗,就是用麻黃湯發汗,這個病沒好,這不是錯誤啊,真正的重感冒也是一樣,你象我們遇到流感,你給他吃發汗藥,由于這個病重啊,他不是一下子能好的。沒好了,這個大夫應該看所以沒好的原因,到底根據現在證應該用什麼藥。這個大夫粗心,他一看發汗不好,“而複下之”,那發汗不好,我再給吃瀉藥吧,這是有這麼一種大夫,但是不是人人都這樣子了。“脈浮者不愈”,你吃瀉藥的時候看看脈呀,脈還浮,外不解,那應該吃桂枝湯就對了,所以先發汗不解,那就是外不解,應該吃桂枝湯。這個大夫沒這麼來,他(給)吃瀉藥了,吃瀉藥的時候,脈浮者不愈,根本就脈浮,外不解,吃瀉藥是誤治,這個病是不會好的。什麼道理呢?底下他解釋了,“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根本這個病還在外嗎,到裡邊治去了,吃瀉藥不是治裡嗎,所以這個病它不好。那麼現在發汗了,又瀉了,這陣兒再看看這個脈呢,還浮,所以這個病仍然在外。那麼在外,你就當需解外就好了嗎,給他吃桂枝湯就行了。

這裡頭你們看出來了沒有,桂枝湯證與麻黃湯證用藥有個定法,發汗後,下之後,這個表不解,太陽病不解,不能再用麻黃湯,都要用桂枝湯。桂枝湯可見最平穩不過的藥了。就是用了桂枝湯,表還沒解,還要用桂枝湯,不能用麻黃湯,這是定法,這個在臨床上挺重要。就是我們給人家發過汗了,就是用麻黃湯,然後你再用銀翹散也不行,這個薄荷還是發汗的,所以必須用桂枝湯,這是外不解,不是表不解了,已經發汗了,透表出汗了,所以這個地方挺重要。這我們就看出來中醫對這個外表呀,外表就是咱們普通得了感冒,這裡頭啊不是随便,現在咱們講立個法吧,就是辛溫發汗吧,我們講這些都是辛溫發汗,應該用哪個方劑呀?他提出桂枝湯證、桂枝證,就是要辨方證,原則上應該用辛溫發汗,太陽表證嗎,說是××××,我們還沒講完,這太陽篇還早呢,因發汗就是這麼樣子複雜。應該用葛根湯的,你要用了桂枝湯是絕對不行的,用麻黃湯也絕對不行,不但無效,而反有害。所以這個方劑搞不清楚,不能治病,我們看這個書也看出來了。這個書上方子本來不多,非要記熟不可,不但要記他的藥味、分量,而且還要知道這個方劑适應的一切,你這樣才能治病。究其實這個很好明白,又好學,不是難學,你記住這個就能治病啊,記不住不行,你光談論這些理論不行,我們看到這就看出來了,你看這個解表方劑,你看這幾個都不一樣。你看大青龍湯那個,很象麻黃湯證,那個症候你用麻黃湯是絕對不行的,不但後面說這個傷寒脈浮緩,身重,乍有輕時,那是根本就是個水氣病了,那用麻黃湯就更不行了。就是他說那個中風,他特意擱個中風,怕你用麻黃,他那一段那個語句很好啊,所以後世注家,他越好越給人走邪路,說又治風又治寒,風傷衛,寒傷營,大青龍湯就治營衛兩傷,哪有這些事呀,不是的,他這個文章都有用意的,他在這特殊加重,引起你注意,這個不是麻黃湯證,可是有麻黃湯證,同時有越婢湯證,他就是這個,你要分析這個方劑,就能明白這個,你要不分析方劑,你就不清楚。

46、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這一段啊,它就是這個表證,就是麻黃湯證,也有多日不解的。頭前有一個,“太陽病,十餘日,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一般說呀,它要是,這個病由表傳裡,或者是傳半表半裡,這個八九天,大概都傳裡的多,可也有例外,這條講的就是的,本來就是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這是太陽傷寒表實證啊,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那麼如果經過八九天,這一系列的征候啊不解,經過我們審查呢,表證仍在,他這個“表證仍在”不是一個廢話,他這裡頭啊雖然說是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是個表實證,但沒有惡寒,你看這裡頭,那麼必須他惡寒才是表證完全沒解呢,他裡頭擱個表證仍在,他就是言外有因啊,說經過詳細審查确認是太陽表證,就是麻黃湯證了,而仍然存在的話,那麼這樣子呢你不必顧慮日數多少,仍然可以發汗。那麼在這一句話後頭啊就是麻黃湯主之,這麻黃湯就吃在這個時候。那麼吃過這個藥之後,服湯已嗎,微除,這個病啊一時地感覺輕快,所以較比好啊,有效,但是同時呢,可是這個人就發生目瞑、發煩,發煩就是發煩熱呀,煩躁不安而閉着眼睛,死不瞑目啊說死了都閉不上眼睛,這個他當時就是閉眼睛。那麼這是什麼呢?這個病比較重,時間久,或者是經過誤治人身體虛,那麼這個病要是吃藥中病,常常地發生意想不到的瞑眩狀态,這就是瞑眩。古人有一句話呀,說“若要不瞑眩,決計不療”,這是《尚書》的一句話,說假若吃藥之後,沒有這個瞑眩的反應,這個藥好不了他的病,這是古時候有這麼一句話,可是這臨床上經常見到、遭遇的,那當時很吓人的,你看這個人吧,睜不開眼,閉着眼睛發煩躁,折騰不安,這個就像這個藥啊不對頭似的,其實這個病是必好。劇者必衄,他就說的瞑眩的這種情況,要如果再厲害的話,鼻子也要出血,但是這個呀不必害怕的,衄乃解,鼻子出血,這個病就要好了,那麼言外就是不出血,就是發煩目瞑,這種瞑眩狀态發作,這在臨床上這個病非好不可,這個咱們在臨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但是一般的疾病它要不是日子久,你看這個他是八九天啊,八九天應該汗出而不汗出,那麼他有這種情況反應,再不然人身體素虛,得一種急性病,那麼他要發生咱們說這個戰汗等等的,有的是,後面咱們這書裡頭也有的是,那麼他沒明說,這個也就是瞑眩狀态,就是吃藥中病一種有驗的反應,就是這個藥啊有效驗的一種反應。這個事情常遭遇的,我也遇到過這個事情,半夜讓人去砸門去,也就是這麼個事,我給他吃本來是治下利的一種藥,他吃完了是下利無度。半夜砸我門去一問,這種情況,我說不要緊,我說你回去吧,我說再連下吃就好了,這個藥治下利的,它不會更下利,不過來這個人他說不行,您非看看去不可,這個人厲害得很。後來我就去了嗎,正是半夜,去了這個小孩子就好多了,是個小孩。後來我說把二煎再吃了吧,他媽還不敢(讓)吃,我說不要緊,吃了吧,吃完了第二天就好了。這個事情很容易遭遇的,有些方劑,也不是個個方劑有這個情形。這個麻黃湯啊,如果是人體虛,病久,常發生這種情況,何以呢?底下那個所以然,為什麼這個人他要這個樣子呢?要有這個瞑眩狀态呢?――――――

――――所以這種這個體液啊充斥周身,脈也充血,所以脈緊嗎。這個說明邪重,日久不好,他要發瞑眩,所以出血也是這種原因。他這個外邊這個淺在動脈充血達到一個高度,鼻子這個地方最容易破,所以要出血的。這個陽氣呀,古人這個陽氣,不一定就指的有熱,後世不就都擱什麼熱了,不對的,他是認為這個氣分和血分分成陰陽的,凡是氣分,體液也是屬于氣分的,古人說這個氣就是指的津液,這個我們講了,後頭我們再說,那麼這個不是熱,就是由于這個太陽病,咱們開始講了,就是人患病這個機體啊,太陽病它這個發作呀,就是想用體表達到發汗的目的而解除疾病這麼一種病理狀态,咱們開始講了。那麼老也達不到汗出,到八九天了,這個體液充斥體表是越來越重,越重他越發不出汗來,越不能出汗,那麼這個時候一汗出的時候,咱們給他用藥幫着了,由于這麼樣子陽氣重,他要發生瞑眩而衄血的,他這個解釋就是如此,咱們可見這個古人說的陽氣就指的精氣,精氣指的什麼呢?就是血液、津液,脈外的津液,脈内的血液,都叫做精氣,就是養人的精氣啊,以前咱們講過了,至于這種他叫做陽氣。

47、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他說也有這個情形,這個太陽傷寒啊,太陽傷寒根本就是體表充實津液啊,脈浮緊嗎,也有認為自衄而愈的,古人也說這個衄,鼻出血,是紅汗,其實這話似是而非,它是這個血管裡頭充斥的水分相當地多,所以脈浮緊,它越實啊它越不能出汗,他要有了出血呢,他這個體表,表氣松通一下子反倒容易出汗,而能自汗愈的。這個在臨床上也遇到過,就是古人呢,說一個人半身不遂啊,拽一個跟頭,把腦袋呀磕到石頭上了,磕破了,淌不少血,嗯,他半身不遂好了,這事情有的是,我們頭前講這麼一節,所以,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有這麼一節,你們回頭看看,那麼這個同這一樣,他這個太陽中風啊,吃桂枝湯是沒錯誤的,他就由于這個病邪啊,比較深、實,阻礙藥力呀反倒達不到出汗,你要刺刺風池、風府呢,也像這個似的,同自衄一樣的,使着血液舒通,這個藥力反倒發揮了。那麼這個呢也有這樣的,太陽傷寒是表實證啊,由于鼻衄而好的,這個也有。那麼我們遇到太陽傷寒,發熱脈浮緊,這類的病,那麼這個人鼻衄而愈了,不要給人吃藥了。如果衄而不愈呢,該吃藥還得吃藥,後頭有。這就是根據上邊這個,“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這一段,他說不止于多少日子太陽病不好,吃了發汗藥,而得瞑眩且衄,病好了,也有這樣的。根本就沒吃藥,他自己鼻子自衄,也好了,不是因為吃藥,也有這樣的。這是說這個鼻衄啊,與這個病的進退好壞,有的時候有關系的,那麼一般說呢,要是表實證衄血,有好的。總而言之給邪氣得找出路啊,邪因衄而解,完了也出汗,不是不出汗。

48、二陽并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佛郁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佛郁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二陽并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這是一段,那麼這一段主要講的是二陽并病。

那麼什麼叫做并病?仲景這個書講表裡相傳,由表傳裡,或者傳半表半裡。那麼這一段二陽并病呢,就是太陽病傳陽明,這是表裡相傳,由表傳裡。那麼傳裡,表證還沒罷,裡證發現了,這就叫做并病。先表後裡,表未罷,裡證有了,這個就叫做并病。這個并,它是兼并的并,咱們說秦并六國,就這個并,吞并的并。那麼頭一個病,并于後面這個病而發病,所以叫做并病。

那麼二陽并病,指的太陽陽明并病,那裡頭有個解釋了,他說太陽初得病時,開始得的太陽表證,當然表證要發汗呐,可是發汗,汗也出了,但是病沒好,這個不徹就指着病沒除,徹當除字講,就是病沒愈,因而轉屬陽明。那麼這個不是說不應該發汗,這個我們以前也講過,如果這個重的表證啊,你發汗合法,能減其病勢而已,病常常的不好的,要是輕病那沒問題了。你象我們遇到這個感冒,太陽病輕病,你喝點姜水也好,稍稍出點汗就好。可是真正重病,就是依法來用藥,有時都不好的。不好不要急呐,不過是在半表半裡,在裡這個階段要好的。這個就是講了這個情形,他說原來得的是太陽病,太陽病依法當發汗啊,發了汗了,但是病并沒有好,由于這個樣子呢,這個病由表轉裡而轉屬陽明。

這個陽明病啊,他擱個“續自微汗出”,這是陽明病的一個外症的反映,我們後頭講到陽明篇就有了,陽明病,法多汗,陽明病是胃腸裡邊有熱,熱結于裡嗎。熱結于裡,蒸發于外,所以老出汗,續自微汗出,老要微微地綿綿不斷地出汗,這就是轉屬陽明病了。那麼既然并病,太陽病還存在啊,所以我們不要冒冒失失就要吃瀉藥,如果我們看太陽病還存在,主要的身疼痛、惡寒還有啊,這個就是不可下,下之為逆。你這陣兒别看陽明病了,應該下,可是表證在,不能下,這是定法。那麼必須先解表,下之呢就是為逆,逆就是逆治,就是治錯了。那麼這個應該用什麼藥發汗呢?當然用桂枝湯來小發汗,他續自微汗出嗎,咱們講桂枝湯講多了(自汗)。凡是津液有所損傷之後的這種表證,全要用桂枝湯。他這個書上沒說,但是言外之意告訴你用桂枝湯。這是第一段。

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佛郁在表,當解之熏之。這又一段。他說在太陽病期間,發汗之後,有的轉屬陽明而二陽并病。這也不一定都二陽并病,他底下有這麼一段,這以前都學過的,他說假如這個人面色緣緣正赤,就是整個的面色都紅,這還是表不解的現象啊,這是陽氣怫郁在表,還是不得汗出的一種問題,這與二陽并病沒關系,“當解之熏之”,解之就是以小發汗法來解之,我們頭前講那個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都是這種情況。也可以熏之,古人啊為達到那個小發汗的方法,也有拿荊芥、艾蒿這一類的(藥)熏,用個盆子把它們煮成湯,趁熱的時候,身上覆蓋了,熏,也可以出點小汗。解之熏之,解之就是小劑的(發汗藥)發汗的方法,來解其怫郁在表的外邪,這不關乎裡邊的事。或者是熏之,稍稍出點汗就好,這個病不要緊的。這又一段。

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佛郁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那麼這一段呐,根本就是發汗不到家,所以病不好。這個“不足言,陽氣佛郁不得越”,那(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佛郁在表)是個微末的表證不了了的小病了,這個病不是的,你不足以說這是陽氣怫郁不得越,這個要重得多了。這是當汗不汗,還應該發汗。你看這個人他也是躁煩,躁煩,以躁為主了,這個說明表不解而發煩躁得厲害,就是當汗出不得汗出的意思。他是身上哪都疼,沒有定處,這是表證,大概哪都酸疼,自己呢也不知道在哪,有時候在四肢,有時候在腹中,但是你摸那那也不是,按之不可得。那麼由于表不解,不得汗,這個氣往上湧。所以短氣但坐者就是不汗出而喘,他躺着氣上不來,這個熱往上湧的厲害,所以這種情形呀就得再發汗,不解之薰之小發汗都不行。這個情形咱們看出來是大青龍湯證,肯定要用大青龍,不汗出而煩躁嘛,這就是咱們頭前看看那個大青龍湯就是。那麼怎麼知道這是汗出不徹呢?由于他這個脈澀故之也,這個脈澀呀大家都是根據這個經文呀,這個脈的不及,有的因為這個邪盛阻礙這個血行,而不流利,而發生澀,這是大家一般的解釋,可是這個脈澀呀,總是有些問題,我覺的。他這個脈澀不可發汗,你還怎麼發汗,而且這個澀脈是有關于血液在内的流行的一種反應,凡是澀脈都是虛。真正實還見脈澀的還真少,是不是這個脈澀呀應該是脈緊呀或是脈浮,我看是較對的,也許是錯字,但是現在大家都是根據這個條文的解釋,說是實的太厲害,當汗出不汗出阻礙了血行流暢,這也有澀的情況,但這種澀它絕對是有力的。

這是各家都這麼解釋,這麼解釋也能解釋的通,但是事實上我沒遭遇到這種情況,拿我個人的經驗。真正的這種表實證而脈弦澀的,在理論上講講不通,恐怕這個應該是脈浮,因為他這個脈浮還在表嘛,再不就是脈浮緊,這個是比較對的,這個脈澀,這個書裡的錯字很多,這個暫時先擱在這個地方,你們看各家的注呀,全是我頭前說的那個,就是因為表實的厲害,不得汗出,這個血在這個脈裡頭反到受了阻礙了,這麼一種澀,他把這個澀呀,不按着一般澀者為血虛,津液少,不是那個解釋法,我認為這是敷然古人的論說了,這個不一定是對的,但這個不一定重要,這個頭前這種情況,不汗出而煩躁,一點汗也沒有,那麼這類的情形再發汗就好了,也不關系二陽并病,他這二陽并病呀就是指頭一節。那麼開始太陽病,後來也依法治療,發過汗,雖然汗先出,但是而病不去,那麼這樣子呢,因而轉屬陽明。表都沒去,陽明病就有了,所以續之為汗出,就一個陽明病的外證了,那麼這個時候怎麼治這個并病呢,并病當然是表證沒好先解表。就看這個并病呀,裡證如何?他這個二陽并病,它是太陽病與陽明病的并病,如果他外邊有表證,裡頭他是一種虛寒的這類的,你看少陰病與太陰病的并病你就不能先解表了。那麼也有太陽病轉到太陰的,也有的。那麼裡虛寒,你就不能先解表,當先救裡,頭前有過。那麼下利青谷,可是身體疼痛,那你得先救裡,而後身疼痛,身疼痛是表證的,也表沒罷。這在他這個書裡頭呀,在臨床上都挺重要的,這也是一種定法,咱們在臨床上也是,這個人多少日不大便,他這個裡實呀很清,很明顯,但是呢,他還發燒怕冷,這表證沒罷,你不要先給他吃瀉藥,要先給他解表。解完表了,你在給他下裡,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呀,說是下不厭遲,說是該下的病,緩了沒什麼大害處。如果裡邊要是個虛寒的病,就是有表證,也要舍表救裡,這在臨床上都是定法。你要是不守這個辦法呢,那就是為逆,那就不會好病的,這個咱們要知道。至于這塊這個脈澀呀,要我看,脈澀應該是個錯字,可是個家都不說他錯,就那麼個解釋法。說是太實了,血液受阻,所以脈也澀,這麼個看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