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還原版《道德經》完整版(2.0)

還原版《道德經》曆經五年,通過對楚簡《老子》、帛書《老子》、北大漢簡,以及王弼、河上公等各傳世本的逐一詳盡考證,終于複原了老子《道德經》最初的原貌。

之前分上、下兩篇發布了還原版《道德經》的2.0版,但上篇的第30章和第31章,以及下篇的第43章各有一段文字脫漏,這次重發補上,并将上、下兩篇合并為完整版。

全篇共69章,包括老子自序2章,道論32章,德論35章。還原版章數較傳世本81章明顯要少并非删除了章節,而是傳世本的相關章節作了合并,并沒有出現傳世本章節被整章删除的情況。

還原版删除的傳世本章句,按傳世本章序依次為:

15章: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23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重複17章)

30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物壯則老,是謂不道,(重複55章)

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将軍居左,上将軍居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2章:侯王若能守之。

37章:侯王能守之。

41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42章: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為稱。

65章: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些句子之所以還原版不采納,除兩處是重複外,其餘為戰國後人妄自添加,與老子思想相左。如“上士聞道”一段,用了戰國後人常用的上中下三分法,而老子自始至終用的都是二元法,且對“下士”充滿嘲諷之意,這些均非老子風格。

誰也沒想到,流傳了兩千多年的《道德經》居然把老子“道”與“德”的基本定義給改沒了,難怪大家一直都說不清什麼是“道”、什麼是“德”。而如今所有這些問題都有了明确答案。

還原版《道德經》揭示,所謂老子将五千言傳給了尹喜就是個千年烏龍,老子的《道德經》不可能有直接傳人,它在最初的傳承中就被燴成了一鍋粥。不僅文本被徹底打亂,老子當時用的諸多古文字,也因後人一再誤讀而被一一改寫,最終面目全非。

對比傳世本《道德經》,還原後的老子原本邏輯清晰,論證嚴謹,行文流暢,讀起來十分友好,徹底告别了所謂的玄學。

圖片

以下是還原版《道德經》的2.0版,共69章。

老子自序(2章)

老子自序一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老子自序二

大道甚夷,人好解事。我絜有知,行于大道,唯迆是畏。恍乎其未央哉,惚乎其若海,飂乎其若無所止。衆人熙熙,若鄉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孩,儽乎似無所歸。衆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沌沌乎!衆人昭昭,我獨昏昏。衆人察察,我獨悶悶。衆人皆有以,我獨玩以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1. 道論(32章)

1 .1 道體(8章)

第一章

有壯蟲成,先天地生。奪揫獨立,不垓後矣,為天下母。弗知誰子,象帝之先。未知其名,哉之曰道。虞,強為之名。曰大,大曰寰,寰曰德,德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焉,王處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章

道大矣,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柩矣其細也。道氾氾乎,其可左右。萬物恃以生而不辭,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小。成功遂事而不明有,萬物歸之而不知主,可名于大。

第三章

視之而不見,名之曰微;聽之而不聞,名之曰希;搏之而不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杲,其下不烏。繩繩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乎恍乎,中有象乎。恍乎惚乎,中有物乎。窈乎冥乎,中有情乎。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淵乎似萬物之蹤。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湛乎似又存。綿綿乎其若存,用之不堇。

第五章

至虛,亘也。守沖,笃也。萬物方作居,以須複也。天道圓圓,各複其堇。是謂複命。複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第六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巧若拙,大盛若黜,大植若屈。源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第七章

道可道,非亘道。名可名,非亘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亘無,欲以觀其眇。亘有,欲以觀其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衆眇之門。

第八章

随之不見其後,迎之不見其首。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執固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圖片

1.2 道性(9章)

第九章

道之在天下,猶小溪之與江海。勢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固道之出言,啖何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不可既也?大方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褒,善贻且善成。

第十章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為而弗恃。是謂玄德。玄德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掖乎如冬涉川,猶乎其如畏四戾,敢乎其如客,眺乎其如臯,純乎其如樸,坉乎其如濁。笃能濁以滴者将舍清。笃能庇以往者将舍生。燥勝凔,凊勝燃。清清為天下定。

第十一章

闬其穴,賽其門。和其奕,同其誾。挫其奰,解其忿。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第十二章

道亘無名,仆唯妻。天地弗能臣,萬物将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露。人莫之命,夫自均焉。贻折,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贻痺。

第十三章

唯與阿相去幾何?美與亞相去何若?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覆為奇,善覆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

第十四章

道亘無為,萬物将自化。化而鹆作,夫亦将知,知足以滴。夫将貞之以無名之仆,萬物将自定。萬物作而弗殆,為而弗志,盛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十五章

天下諧,謂俄。扶俄有三寶,恃而保治。一曰滋,二曰佥,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滋,故能用;佥,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滋且用,舍其佥且廣,舍其後且先,則死矣。夫滋,以彈則克,以守則固。天将聿之,焉以滋垣之。用于敢則殺,用于不敢則枯。此,兩者或利或害。

第十六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夫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道乎!天之所壓,孰知其固?天之道,不彈而善克,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十七章

道,萬物之注。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道生之,德畜之,而物形之,器盛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自然也。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拱璧以先四馬,不如坐而進此。固之所以貴此?可不謂求以得或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圖片

1.3 道用(15章)

第十八章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天之道利而弗害,人之道為而弗争。夫唯弗争,故莫能與之争。

第十九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亞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随。故物或行或随, 或炅或淬,或培或堕。

第二十章

卅輻同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撚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二十一章

桎而盈之,丕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長保。金玉盈室,莫之能守。貴福喬,自遺咎。攻述身退,天之道。

第二十二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夥?肯與肓孰病?名者實之賓,甚愛必大費,拘贓必侈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二十三章

人之所所畏,亦不可不畏。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何謂貴大患若身?虞所以有大患者,為虞有身。及虞無身,又何患?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庀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迲天下矣。

第二十四章

重為輕根,清為懆君。雖有環冠,燕處則昭諾。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懆則失君。故必貴矣夫以賤為本,必高矣夫以下為基。數至譽無譽,不欲祿祿若玉,落落若石。

第二十五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故大道廢,焉有仁義。六親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亂,焉有正臣。

第二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張之;将欲弱之,必固強之;将欲去之,必固舉之;将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固從使。夫道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笃弱勝強。魚不可脫于淵。

第二十七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夫人之生動諧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兵革。兕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焉!

第二十八章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争。居衆之所亞,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正善信,事善能,動善時。弗争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夫唯弗争,故無尤。

第二十九章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成全歸之。故善為士者不武,善闡者不怒,善勝者不舉,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争之德,是謂庸人,是謂配天,故至極也。

第三十章

益之而損,損之而益。古人之所教有義,夫教人。強梁者不得死,吾将以為教父。禍莫大于無敵,無敵斤亡吾保。故稱兵相惹,則哀者勝矣。用兵有語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胻,攘無臂,勢無兵。乃無敵矣。

第三十一章

天道無親,亘與善人。以道差人宇者,不欲以兵強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弗發,果而弗矯,果而弗矝,是謂果而不強其事好。長固之善,為士者必非弱。保此道者,不裕尚盈。

第三十二章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其安易桎,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踐。為之于其無有,拘之于其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作于壘土,百仭之高起于平地,千裡之行始于足下。以其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僵肕;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兵強則不勝,木強則供。故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2. 德論(35章)

2.1 人德(6章)

第三十三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此兩者亦稽式。知此稽式,是謂玄德。

第三十四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虺虿毒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陽怒,精之至也。終日哭而不憂,和之至也。和曰桐,知和曰明。賹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臧則耆,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五章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善聿者不巢,善保者不穴,孫孫以其祭祀而托。修之身,其德乃灑;修之家,其德有舍;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勸身,以家勸家,以鄉勸鄉,以邦勸邦,以天下勸天下。

第三十六章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信不足,焉有不信。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謂眇要。

第三十七章

善者不搏,搏者不善。閉其門,塞其穴,終身不務。啟其穴,塞其事,終身不逨。善行無徹迹,善言無假舌,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啟,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第三十八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哉營魄保一,能無離乎?專氣緻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天門開阖,能為雌乎?生之蓄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圖片

2.2 聖人之道(20章)

2.2.1 聖人不自生(5章)

第三十九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而弗居。

第四十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江海所以能為百源王,以其能為百源下,是以能為百源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民弗累,其在民前民弗害,天下樂進而弗厭。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第四十一章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聖人之,裁天下怗怗,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四十二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有壓之,故有裕弗居。聖人不積,既已為人己俞有,既已與人己俞多。若此其不欲見賢也。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有契而不責于人。故有德伺契,無德司徹。

第四十三章

善者不辨,辨者不善。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故聿語有之:明道如孛,起道如潰,進道如退。上德如溪,大伯如辱,盛德如不足。聿德如偷,桎德如渝。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2.2.2 聖人知不知(6章)

第四十四章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四十五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第四十六章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勝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第四十七章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欲将取天下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罪莫厚乎甚鹆,咎莫險乎裕得,過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為足,此亘足矣。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太。

第四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奚;為天下奚,亘德不離,複歸于嬰兒。知其伯,守其辱,為天下溪;為天下溪,亘德乃足,複歸于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亘德不忒,複歸于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第四十九章

昔治得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源得一以盈,王得一以為正而至治。天無以清将恐裂,地無以甯将恐廢,源無以盈将恐竭,王無以為正而貴高将恐蹶。是以聖人執一為天下牧。

2.2.3 聖人為無為(9章)

第五十章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沖。

第五十一章

希言自然。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愧之;其次,侮之。猶乎其貴言,成事述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是以聖人之語曰:我無事而民自福,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清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第五十二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水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弗知,而莫能行也。是故聖人之語曰: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主,受邦之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五十三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是以聖人善求人而無棄人。物無棄哉,是謂曳明。

第五十四章

絕學無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五十五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之。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為之者敗之,執之者遠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臨事之紀,誓終如始,此無敗事矣。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效不效,覆衆之所所過。是故聖人能敷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

第五十六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第五十七章

不上賢,使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鹆,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使民無志無欲,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五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圖片

2.3 道德治理(9章)

第五十九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第六十章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赍财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絕智棄偏,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僞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事不足,又命之域唬鬥:示索保仆,小私寡鹆。

第六十一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治大邦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夫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恭為上,弗美也。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取天下恒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第六十二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夫天多忌諱而人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故治善,為道,非以明民。将以,愚治也。

第六十三章

民之難之,以其智也。民之饑,以其取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累,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遺生。弗壓其所居,弗厭其所生。夫唯弗壓,是以弗厭。故以智智邦,邦之賊;不以智智邦,邦之德。

第六十四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若民且不畏死,若何以殺懼之?若民且畏死,夫為奇者吾得而殺之,而孰敢矣?若民且必畏死,則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而代大匠斲則希不傷其手矣。邦之利器不可以視人。

第六十五章

絇人事夫莫若啬。夫唯嗇,所以麥。是以麥備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域。有域治焉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六章

大邦,天下之所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牝。牝以争勝牡,以其争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于大邦。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所欲。故大宜為下。

第六十七章

小邦寡民。使十伯人器勿用。使民重死而遠徙。雖有周車,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圖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