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中華文化5000年的文化瑰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造福了世人。實際上道家的《道德經》更是一部權謀大書,比如權謀大師韓非子把道德經推舉為權謀寶典。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講講《道德經》中隐藏的權謀智慧。
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我們經常習慣把天地神格化,認為上天跟人一樣是有豐富的感情。所以人們總是渴望得到上天的庇佑。
但是往往這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老子說:天地不仁。為什麼叫不仁?儒家講仁義,認為上天是仁義的。很顯然老子的這句話或多或少是說給儒家聽的。
老子希望人們别把希望寄托于上天了,因為蒼天本就是以不仁的形式存在的。天地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它對待萬物一律平等。
一草一木一世界,蒼天為何單單眷顧人呢?1922年,梁啟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前論第二章'天道的思想'附錄二'天道觀念之曆史的變遷'中,也認為老子的話表現了對天的信仰的動搖。
二、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争,為了功名利祿、高官厚祿、榮華富貴而争的頭破血流,焦頭爛額。這一類人是我們常見的“聰明人”,一生為名為利而争。
但是争到了什麼?你忽發現越想得到的,反而越會失去。
所以第二種人是老子提倡的“傻瓜”的處事原則是:不争。就如老子說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凡事甘為人後,給人一種無欲無求的感覺,反而能夠占得先機。将自己脫離于利益争鬥之外,反而能笑到最後。
三、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什麼是天道?老子給了我們四個字:功成身退。
在《三十六計》裡有一計叫:走為上計。長久以來一直被人恥笑為膽小懦夫。實際上不是,知進是聰明,謀略。知退是智慧,是天道。
老子說: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之所以失敗,并不是我們不聰明,而是我們缺乏知退的智慧,是因為我們不懂天道。
總結:人生在世,我們必須要懂得三種智慧:其一,做人要務實,自助者才有天助。其二,做人不要以為鋒芒畢露的争兇鬥狠,而要懂得以不争為争。其三,做人要知進,更要知退。
知退者,知天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