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經·第二十九章老子心得:
1、強扭的瓜不甜
老子認為,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非萬事萬物的規律,來治理天下,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傷人又傷己。西漢末年的王莽改制就是最好的明證。因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下神器誰都想要,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配得上。不是有句話嗎?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其實不隻是治國,追求一段愛情,又何嘗不是如此,要你情我願才行。看不清形勢,勉強去做,必然失敗,霸王硬上弓,必然變味,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2、無為非不為
老子經常說無為,那麼到底什麼是無為呢?無為不是不作為,也不是消極被動,而是在沒有把握還不知己知彼的前提下,不随意亂為,不胡作非為,而是讓“無”——天地運行的總規律,去為。
夫子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無為其實是一種積極的等待:等待時機的出現,等待局勢的扭轉,等待對方犯錯。無論做人做事,隻有順道而行,順其自然,才能無為而無所不為。譬如楚漢之争,項羽的剛愎自用、胡作非為反而給了劉邦以可乘之機,笑到最後的反而是草莽出身的劉季。
3、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人呢,有欲望、有野心,有理想固然是好的,可有時一旦欲望滿足,野心得逞,理想實現,就有點忘乎所以、覺得老子天下第一、自認為無所不能。而自信心爆棚、野心膨脹的結果就是,沖昏頭腦,恣意妄為,最終導緻德不配位,報應不爽。吳某凡、李某迪就是最好的明證。所以聖人告誡我們“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說一定要勤于修德,戒驕戒躁、不要走極端,不要追求奢華,更不要矯枉過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