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昆侖仙本)
總章:
道可恒道,非常恒道;名可恒名,非常恒名。
德可恒德,非常恒德;衡可恒衡,非常恒衡。
無名而名,天地之始;有名而名,萬物之母。
無衡而衡,尊德之初;有衡而衡,萬道之父。
第一章:
無欲觀妙,有欲觀徼;徼妙同出,異名同玄。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衡之又衡,萬靈之緣。
奧奧為玄,玄玄為道;道道為德,德德為衡。
精精為徼,徼徼為微;微微為妙,妙妙為靈。
第二章:
美之為美,善之為善;醜之為醜,惡之為惡。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底相倒,上下相傾。
前後相随,左右相稱;音聲相和,韻律相樂。
無為之事,不言而教;作而不辭,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功成不居;是以不去,無名而歸。
聖人之美,在于華德;萬民之善,在于普道。
第三章:
若不尚賢,使民不争;若不貴貨,使民不盜。
若不見欲,使心不亂;縱欲必狂,狂兇必亡。
虛心實腹,弱志強骨;美願健身,善意壯體。
民無知無,為無知為;為而無為,無不而為。
第四章:
道沖而用,或似不盈;道淨而為,或明而通。
淵兮湛兮,萬物之淙;湛兮淵兮,萬物之源。
挫銳解紛,去雜除亂;采精奪華,和光同塵。
第五章:
天地不仁,萬物為刍;聖人不仁,百姓為刍。
天地之間,猶如龠乎?虛而不出,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優言佳語,道者尊也。
第六章:
道丹不亡,是謂德健;德健之庭,玄妙之源。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天地之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錦錦若循,使之不損。
萬事含道,适返而生;萬情含道,滋懷而育。
萬民含德,待機而發;萬物含德,應時而放。
天地有仁,萬物為聖;聖人有仁,萬民為神。
第七章:
大道甚遠,其存甚古;生天育地,莫可有始。
天長地久,不以自生;天乘地載,生而無終。
後身而先,外身而存;以其無私,故能成私。
善為道者,頂天立地;照耀萬物,故能成道
第八章:
有為有法,無為無法;不為不法,所為所法。
真為真法,全為全法;道為道法,德為德法。
居善地利,心善胸淵;與善誠仁,言善語信。
政善統治,事善明智;靜善良辰,動善吉時。
上善若水,利而不争;惟所不争,故而無憂。
無憂長存,長存泰然;衆人之惡,故幾于道。
第九章:
懸而吊之,不可久處;高而舉之,不可久立。
崇而捧之,不可久情;尚而抱之,不可久懷。
持而盈之,不可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金玉滿堂,莫能私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而引退;修身處事,乃和天道。
是以聖人,省己察人;斂己利人,含道而去。
第十章:
載營抱一,能無離乎?專氣緻柔,能無嬰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阖,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而蓄之,生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一章:
輻拱其無,有車之用;址埴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其無,有室之用;有以為利,無以為用。
聖人善無,以其為重;萬民視有,以此為寶。
君子有道,以無重用;百姓有智,以有善利。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五音耳聾;五味口爽,五香心芳。
馳騁發狂,貴貨行妨;為腹除目,取此去彼。
聖人貴實,以利萬民;百姓虛華,以用萬物。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身;貴以天下,可寄天下。
愛以天下,可托天下;天下而涵,道之所養。
聖人廣親,萬民博愛;天下為家,道之普華。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故名曰夷;聽之不聞,故名曰希。
揚之不損,故名曰精;搏之不得,故名曰微。
不可緻诘,混而為一;其上不敫,其下不昧。
繩不可名,複歸無物;無狀之狀,無象之象。
玄奧實變,是謂恍惚;靈妙虛華,是謂惚恍。
迎不見首,随不跟後;執古之道,以禦今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綱;善明今終,是謂道紀。
第十五章:
善為軍者,廣博神道;奧不可識,頑之為賓。
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滌不可知,強之為客。
豫若涉川,猶若畏鄰;嚴若敬客,渙若釋冰。
敦兮若樸,曠兮若谷;渾兮若清,濁兮若淨。
清淨徐靜,安甯待動;保此道者,尚不欲盈。
夫惟不盈,故能新成;成就勤新,故能道成。
聖人善新,萬民玄成;百姓好勤,萬物大就。
君子秉天,百姓乘地;天公地私,道者守也。
第十六章:
敬緻虛極,信守靜笃;萬物并作,予以觀複。
夫物芸芸,各複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
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明妄作,妄作則兇。
知明乃容,容乃合公;公乃合王,王乃合天。
天乃合道,道乃合德;道成德就,故而永禱。
第十七章:
太上有德,天地晴靜;太上有道,人民神聖。
太上有理,萬物精明;太上有智,萬事亨通。
上者知有,人無所敬;次者親譽,民有所敬。
再者畏侮,信而不信;下者怒罵,反而有抗。
猶其貴言,功成名遂;百姓解畏,方為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無廢,慈有仁義;智慧欲出,華有大僞。
六親補合,尚有孝慈;國家晖爛,尚有忠臣。
天下事大,莫于朝邦;天下事小,莫于身家。
聖人保朝,持邦為身;百姓護國,執鄉為家。
第十九章:
絕聖棄尊,利民萬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
以武為文,故令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是以聖人,身立于民;無聖無尊,同于天地。
為人不驕,為事不狂;普華同等,載道樂俗。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阿相和;至善無患,唯阿相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畏而敬之,是而無畏。
荒兮蕪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亨泰牢。
蕪兮荒兮,如嬰胎焉;衆人攘攘,似登春台。
乘兮秉兮,我獨迫逃;衆人聚聚,若入玉心。
秉兮乘兮,我獨逍遙;衆人号号,使俠瀛洲。
窈兮寂兮,昏昏昭昭;寂兮窈兮,察察悶悶。
若忽若晦,似無所智;若頑若鄙,貴求于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其極無外,無外而在;其微無内,無内而存。
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象至宏,其宏極彤。
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其物至寵,其寵極雄。
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至真,其真極信。
冥兮杳兮,其中有微;其微至妙,其妙極靈。
幽兮默兮,其中有亮;其亮至光,其光極芒。
默兮幽兮,其中有爛;其爛至輝,其輝極煌。
自古至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以此善哉。
古以德道,通于無極;今以道德,遍于無量。
第二十二章:
曲全枉直,窪盈敝新;少得多獲,抱一為天。
不自見明,不自是彰;不自伐功,不自矜長。
夫惟不争,天下莫争;委屈誠全,誠全道歸。
聖人明理,達事程全;全之求全,道之圓然。
第二十三章:
飄不終朝,漂不終日;希言自然,孰語善哉。
道者同道,德者同德;同道得道,同德得德。
天地以敬,萬神俱守;百姓以敬,萬民供資。
聖人明道,不辭天地;百姓達理,不絕萬物。
第二十四章:
跻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
自伐無功,自矜無長;其于道者,餘食贅行。
愛天樂地,循于天道;通理達情,惠于地道。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玄道而生;獨立不改,周行不殆。
寂兮寥兮,先天之父;其形健健,其狀康康。
寥兮寂兮,後天之母;其體剛剛,其态柔柔。
強名曰道,加字曰大;太大曰逝,太逝曰遠。
太遠曰迩,太迩曰返;返而則往,往而則返。
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四大,人居極大。
人太地太,天太道太;領中四太,道尊極太。
人必法地,地必法天;天必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善為重者,莫于泰山;善為輕者,莫于鴻毛。
善為明者,莫于日月;善為晴者,莫于鬥辰。
善為靜者,莫于汪洋;善為燥者,莫于烈炎。
善為君者,莫于皇王;善為臣者,莫于公侯。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君子終行,不離辎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是以聖人,敬天愛民;慈心開懷,博愛萬物。
天藏地遁,與神同等;普華萬民,道者德也。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迹,善言無谪;善計無策,善算無劃。
善閉無開,善展無放;善斂無收,善觀無察。
善易不蔔,善卦不占;善數不讀,善韻不詞。
常善救人,故無人棄;常善救物,故無物棄。
善人為師,惡人為資;不愛其師,如遇大迷。
不貴其資,雖智不慧;是為襲明,是為要妙。
聖人明道,尊師愛資;信迷仰慧,是為道通。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嬰兒。
知白守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無極。
知榮守辱,為天下谷;常德不足,複歸素樸。
樸散為器,則為官長;聖人之用,大制不割。
聖人樂天,豪放萬民;百姓樂地,普華萬物。
君子之道,是為道光;庶人之道,是為道華。
第二十九章:
将欲天下,為而不得;天下神器,不可狂為。
狂者亡之,枉者敗之;執者失之,持者損之。
或行或随,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堕。
聖人用事,慎者為重;除甚除奢,去安去泰。
君子之道,泰者道立;庶人之道,安者道穩。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其主自貴;以德華民,其民自強。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故善事者,不敢強取;勿矜勿伐,勿驕勿狂。
道佐兵強,其事好成;主貴民尊,其事好做。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道者不處,君子惡之。
君子貴左,用兵貴右;偏将處左,主将處右。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以悲哀泣,以喪言禮。
是以殺人,不可得民;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是以聖人,貴民得上;愛民如母,以為天德。!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天地非臣;王侯若守,萬物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君民相和,天下自治。
人而自君,始制有名;知之所名,施道天下。
猶如江海,在道若谷;同天如地,尚德禧俗。!
第三十三章:
恩人者聖,自恩者願;惠人者慈,自惠者善。
忍人者能,自忍者耐;讓人者宏,自讓者寬。
觀人者慧,自觀者照;察人者聰,自察者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福,強行者志;其所者久,永生者壽。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立,生而不辭。
愛養萬物,為而不主;無欲名小,萬物名大。
愛贍萬民,為而不王;惟我為小,萬民為大。
聖人功成,不為有名;終不為大,故能成大。
君子道成,其名不揚;奉天孝地,道者貴也。
第三十五章:
得天待地,萬象奇新;得人待民,億炁祥祯。
銳孔之眼,天地明象;針尖之點,天地曉位。
若執大象,天下必往;往而不害,安定平泰。
樂與施餌,過客欲止;道之出口,淡其無味。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使之不既,用之不勤。
是以聖人,貴天貴地;尊人尊民,是為道親。
第三十六章:
道者奇之,其形不類;德者奇之,其貌不比。
将斂必張,将弱必強;将廢必興,将奇必正。
以柔勝剛,以弱勝強;魚不離淵,龍不脫澳。
國之銳器,不可示人;以此永盛,是謂微明。
第三十七章:
太德棄德,是以尊德;大德丢德,是以貴德。
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持德,是以無德。
太德全為,大德真為;上德無為,下德有為。
太仁綜為,大仁所為;上仁不為,下仁而為。
道而後德,德而後仁;德為道華,仁為道精。
第三十八章:
夫大道者,至公之精;故大德者,至私之華。
道常無為,無為自華;為而無為,萬物自歸。
華而欲作,無名之樸;歸而欲鎮,無名之素。
無名樸素,欲将以靜;晴靜而為,天下自整。
第三十九章:
道者貴一,造化之精;德者尊一,華華之妙。
天得一晴,地得一甯;人得一禱,神得一靈。
谷得一盈,物得一生;皇得一中,王得一整。
貴以賤本,尊以鄙根;高以底礎,上以下基。
皇王自孤,公侯自鄙;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夫大道者,自玄自妙;自恩自惠,自健自強。
返者道動,弱者道用;逆者道進,順者道退。
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為道初,有為道始。
萬物居道,優生佳華;天栽地培,是為道晉。
第四十一章:
大士聞道,做而修之;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大怒。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希道若聚。
泰德若辱,修德若谷;廣德若欠,建德若偷。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德真若渝,道隐無名;唯善道成,唯功善德。
君子善德,以利萬民;聖人善德,以利百姓。
百姓善德,以利萬物;萬民善德,以利衆生。
第四十二章:
道生玄一,一生玄二;二生玄三,三生萬物。
負陰抱陽,沖氣以和;天地交泰,萬物翀華。
負陽抱陰,正氣以秀;天地華育,萬物優美。
人之所惡,王公為稱;民之所懷,萬物為科。
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以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至極,敗于至微;侵之無備,襲之無兆。
天下至柔,馳騁至堅;入乎無間,出乎無隙。
無為有益,不言之教;不為之益,天下希之。
是以聖人,貴極尊微;成以極極,就于微微!
第四十四章:
名身孰親,體貨孰多;甚愛必費,多藏必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方可長久,故能永存。
是以聖人,貴身疏名;貴體疏貨,愛道藏德。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曲,其用不折;大巧若拙,其用不笨。
大辯若讷,其用不諱;大論若诘,其用不詐。
躁勝寒冷,靜勝炎熱;晴精仲整,天下自統。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德,萬民以勤;天下失德,萬民以亂。
天下有道,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郊。
罪大可欲,禍大不足;災大貪圖,咎大欲得。
第四十七章:
不出門戶,遍知天下;不窺窗牖,預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不行而知,不見而名。
不作貴賓,即可利民;不作尊主,施發天德。
其貴不作,大貴越多;其尊不作,大尊越聖。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徇;徇之又徇,以至無為。
無為而為,天下禧事;有其禧事,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心,百姓為心;聖人無意,百姓注目。
善者善之,德者德之;善信信善,德信信德。
聖人含德,天地發仁;百姓含德,社稷發義。
第五十章:
出生無死,生生之厚;有生無亡,華華之愛。
聖人有德,萬民無死;百姓有德,萬物不亡。
聖人喜天,萬民樂地;百姓華道,萬物普天。
第五十一章:
道生德蓄,物形成勢;德生道華,惟象命革。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尊道貴德,常而自然;行道尚德,自然而然。
第五十二章:
先天為始,始而無始;後天為母,母而有母。
既明其始,既悟其母;既得其母,即知其子。
既用其子,複守其母;既衛其始,沒有不殆。
塞兌閉門,終身補勤;開兌濟事,終身補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開光複明,無遺身殃。
通陰達陽,是為侑道;知實明虛,是為侑德。
通道明道,通德明德;此為奇智,神慧襲常。
故弄玄妙,是為道神;善解妙玄,是為德祥。
第五十三章:
介然有智,行于大道;大道甚玄,民甚好徑。
朝田荒蕪,倉虛鍋盡;厭飲惡食,是謂道乞。
财貨有餘,唯威施畏;是謂道侉,非真道德。
聖人明道,道用無窮;庶人明道,用道廣大。
百姓樂道,萬物并優;萬民樂道,萬物精美。
第五十四章:
善為道者,建而不拔;抱而不脫,祀而不辍。
修身德真,修家德餘;修鄉德長,修國德豐。
修天德普,修道德華;以身觀家,以鄉觀國。
以地觀天,以道觀德;以德注世,天下善哉。
第五十五章:
抱道之寬,同于玄母;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蟲不螯,惡龍不觸;猛獸不據,擢鳥不搏。
軟骨柔筋,常而握固;至精真炁,永生禧祥。
幼者善道,道之老也;老者善道,道者幼也。
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若不言智,是謂玄同。
塞兌閉門,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為天下貴。
聖人不言,君子不語;以身而為,道者啟也。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法利地,以象取天。
天下多忌,民而彌貧;天下多諱,民而越窮。
王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法多彰令,盜賊滋擾;官多迫壓,國民滋抗。
無為自華,無事自富,無奢自整,無欲自樸。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夬夬
福禍所倚,禍福所伏;熟智其極,無其正邪。
善正為奇,複奇為邪;民迷其久,必有所暴。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亮而不肆,光而不耀。
聖人照民,不迷其心;道心大明,此為德輝。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是謂早服;從道積德,是謂無剋。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深根固蒂,可以長生;長生久真,道炁長存。
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其神不神;德莅天下,聖人同民。
道德相和,天地尊民;天地相和,神鬼敬物。
互為相和,道之交焉;互為相往,德之歸焉。
第六十一章:
天下交牝,以靜勝牡;以靜待動,以動制靜。
天地孕靜,萬物育動;動靜相應,各得其所。
天地旋轉,日月輝煌;百姓做作,萬物優美。
第六十二章:
夫大道者,天地之澳;故大德者,萬道之寶。
美言以市,尊行加仁;天地所敬,王侯所恭。
是以聖人,以道治世;以德理民,此為德尚。
第六十三章:
天為吉事,報怨以德;地為善事,加情盡義。
圖難其易,為大知小;得成其敗,總統明細。
輕諾失信,重訟必奸;聖人猶難,終成無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為之未有,治之未亂;法之未作,理之未成。
合抱之木,生于毫毛;九層之台,起于細土。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萬海之航,終于手上。
妄為者敗,強持者失;無為無敗,無持無失。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以輔萬道,自然而德。
第六十五章:
以道明民,以慧理人;常智楷式,是謂玄德。
以德照天,以道普地;常覓模忒,是謂玄衡。
聖人有道,以民為天;以物為地,是謂玄道。
君子有德,以慈恩人;以悲惠物,是謂玄名。
第六十六章:
大海汪洋,以其善下;下而愈下,極下不下。
泰山巍峨,不辭微埃;微埃積塵,基于大地。
聖人欲上,以其言下;君子欲貴,不鄙凡民。
處人不重,用人不害;以其不争,莫能與争。
是以聖人,位尊泰山;身鄙汪洋,是謂道精。
第六十七章:
夫大道者,其德細也;吾有巨寶,保而持之。
一慈二儉,三穩四重;審勢察明,不枉為先。
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神保護,地神佐佑。
聖人慈儉,萬民鞠躬;君子穩重,百姓盡垂。
是以聖人,忠心天下;萬民為孝,此為道泰。
第六十八章:
善鬥不武,善戰不怒;善待不徼,善勝不争。
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啟人之慧,是謂得天。
是以聖人,藏武息怒;以待而勝,是為道統。
第六十九章:
用兵至言,為客而退;禍于輕敵,輕敵喪寶。
抗兵相加,哀者必勝;兩軍對峙,慎者必利。
聖人之勝,哀其萬民;君子之利,慎其百姓。
第七十章:
易知易行,天下有宗;夫惟無知,是以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以病利病;是以不病,然而無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剛威柔勇;民不怕兇,智敢慧猛。
無狎民居,民無所憤;無厭民生,民無所怒。
夫惟不厭,是以無阿;自知自明,自愛自尊。
第七十三章:
狂猛者殺,智勇者活;或利或害,天之所惡。
不争善勝,不言善應;不取自至,不召自來。
憚然善謀,繡哉善計;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聖人善謀,百姓善計;謀利計活,是為道滋。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何以死懼;民常畏死,天下怪者。
執刹熟敢,司刹常敢;妄刹狂斫,必有自傷。
聖人理世,治而不刹;民以待用,是以道備。
第七十五章:
稅多民饑,官多世亂;民饑輕死,是以難治。
求生之厚,民以安生;謀賢之惠,民以貴活。
是以聖人,重民輕官;世之長安,此為道和。
第七十六章:
民生柔弱,其死堅強;草木柔脆,其死枯槁。
堅強生徒,柔韌活徒;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聖人治世,用堅使柔;啟韌發強,此為道廉。
第七十七章:
夫天之道,猶強弓乎?高者仰之,下者舉之。
餘者損之,欠者補之;為而不恃,功成不處。
聖人之德,含天納地;台舉萬民,是為道均。
第七十八章:
柔弱于水,堅強莫勝;以柔剋剛,以弱勝強。
正言若反,奇語若抗;善覺好悟,道者慧也。
受國之垢,社稷之主;受國不祥,天下為王。
是以聖人,載道參天;禀德普地,是為道理。
第七十九章:
和大餘恕,安可為善;執契不責,有德司約。
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無親而親。
是以聖人,道成德就;同于萬民,是為道仁。
第八十章:
廢王之尊,利民萬倍;大邦分治,小國寡民。
百姓同尊,萬民俱富;甘食美服,安居樂俗。
聖人之道,代天普華;萬民以尊,是以德尊。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智者不博,博者不智;與人愈有,為人愈多。
萬民之道,忠信君主;萬物之道,忠信人主。
天地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萬民之德,普于天地;萬物之德,華于人民。
天地之德,普華衆生;聖人之德,教化萬民。
萬物之道,同于玄道;玄道之德,同于道衡。
萬民之道,同于道德;道德之衡,同于德衡。
道德經36句精華 關于道德經36句經典句子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是以聖人終不為大,則無敗事。美言不信。善者不辯,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魚不可脫于淵,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莫不知,15、是...
一位悟透《道德經》的奇才,活了123歲,留下了一本曠世奇書
張道陵 民間傳統形象張道陵一生弟子無數、可是成為他的徒弟卻沒那麼容易!想要成為他的好徒弟必須要經過重重人性的考驗,傳奇人生話說張道陵帶着一幫愛徒從龍虎山輾轉到了四川的鶴鳴山中,弟子們聽了張道陵這話!當...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原文及譯文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⑦,事變沒有出現迹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要在禍亂沒有産生以前就早做準備;有所作為的将會招緻失敗,有所執着的将會...
道德經解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這段話出自《道德經》第51章,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萬物呈現各種形态。環境使各物成長。所以萬物沒有不尊崇道而珍貴德的,道所以受尊崇,使萬物成長作育;使萬物安甯心性。使萬物得到愛養調護,生長萬物卻不據...
《道德經》“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
《墨子》裡記載了我國古代最早的小孔成像實現。小孔成像颠倒見”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眼耳鼻舌身“實際上在《道德經》裡“都喜歡泛舉出五類來囊括:這些統統是我們普通人都體會過的東西。我們平常無法察覺的一套感官”...
圖片《道德經》
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以萬物為刍狗,水善利萬物而不争,是謂天地根;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功遂身退。寵辱若驚:視之不見名曰夷:抟之不得名曰微,...
圖解《道德經》八大思維
看見黃金東老師将整本《道德經》倒背如流,或者抽取《道德經》裡面的任意一句話,什麼時候我也能把《道德經》背下了就太酷了,我居然隻花了不到一周的時間也把《道德經》背完了。大音希聲.....越來越覺得這本書...
道德經大智慧:教你三招處世絕學,洞察天機,讓你立于不敗之地
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造福了世人。實際上道家的《道德經》更是一部權謀大書,比如權謀大師韓非子把道德經推舉為權謀寶典。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講講《道德經》中隐藏的權謀智慧。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認為上...
《道德經》裡的八大思維
禍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辯證法思想,讓我們看到對立物之間的真實關系,儒家提倡仁愛、禮義和忠孝,認為隻有仁愛、禮義和忠孝等美的才能改造社會“但老子采用逆向思維;仁義、孝慈、...
《道德經》這一章告訴我們,強扭的瓜不甜!
将欲取天下而為之,不可執也。夫物或行或随;是以聖人去甚,老子認為,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傷人又傷己“西漢末年的王莽改制就是最好的明證,不為桀亡,天下神器誰都想要。其實不隻是治國,要你情我...
《道德經》這一章告訴我們,最偉大的靈魂往往都是雌雄同體!
為天下谿,性格太過剛烈、太過直率,太過逞強;往往都沒有好下場,曉得對方的長處,懂得揚長避短,另外行事要謙虛低調。仍憐草木青,隐忍包容。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壞人讓好人形象更為豐滿,每個...
《道德經》這一章告訴我們,什麼是做人做事最高明的境界和功夫!
善言,是謂襲明。不善人之師;我個人認為有三種解讀一是擅長行走的人,為人低調、做事不顯山不露水,已經把事情做到最好,但卻從不邀功請賞、不居功自傲,一看就是用心不純,2、善言,無關楗而不可開:我們現在經常...
【趙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經第42章:道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背陰擁抱陽,事物常因受到損害而得益,樂意付出、甘願吃虧的人反而能得到更多!無我大德叫做;無我的我才能接近宇宙智慧的流經,用您的博愛心、謙卑心去轉活您天長地久的幸福命運吧!您平時在生...
【趙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經第43章:無為有益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馳騁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愛,2、有形有象的東西必然會毀壞,無形無象的東西卻可以長存。但惡最終被善的強大生命力所摧毀。3、感恩與宇宙集體意識有更大的連結,人生的最高境...
《道德經》修仙口訣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是和讀者講道理,而是直接告訴你要怎麼做,不用問為什麼。沒有比《道德經》更口氣大,這段話前邊在掰扯天地是怎麼回事,跟你說這些你也不懂,坐那兒老老實實的聽我說吧。這麼解釋估計很多人會不...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道德經(附釋文)
少私須欲,知足之為足,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是謂果而不強,長古之善為士者,保此道者不欲尚盈“上古之善為士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誓終如始,慎終如始,而弗能為,道恒亡為也,夫亦將知知足...
【珍藏】帛書版《道德經》全文
以觀其眇。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夫唯弗居,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似萬物之宗,聖人不仁,其猶橐龠輿。是謂天地之根。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衆人之所惡,夫唯不争,能毋以知乎,馳騁畋獵使...
《道德經》全文及簡介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并不能涵括《道德經》(修身立命、治國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實則表達了儒家的德治主張。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
《道德經》全文誦讀(字幕版)
名天地之始;欲以觀其妙;欲以觀其徼。同謂之玄。萬物作焉而弗始,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使民不争;使民不為盜;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似萬物之宗。以萬物為刍狗;是謂天地根。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宋龍淵《道德經講義》——知止章第四十四
名與實皆喪。貨得害必生。皆非長久可恃者。人切不可殉物以害真。亦知與身較其孰親乎。不知身可親。身以不能廢其名。當時二聖何嘗有心于名哉。皆是不求而名自有。謂之道身。貧賤不足以累其心。富貴不足以介其意。更有...
《道德經》全文及釋義(第六十五章)
不會要人民以智取巧。不以智治國,是因為智巧詭詐太多,以智治國乃國之災害,不以智治國才是國家的幸福,知道這兩總治理國家的方法不同,何需太多聰明人,常常是一個聰明人”誰是領導笨拙的日本人的聰明人呢“他們是...
老子與道德經的曆史真相之四十
道從來都是心無所住無欲無求而從容不迫,将會感得百姓民衆的風氣都歸于淳樸。那時我将以無可名說的大道之樸再施教化。這一章是老子面對西周末年混亂不堪的的社會局面,以無為的形式來表現出天道挫其銳解其紛的關鍵作...
老子與道德經的曆史真相(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地之間永遠是虛無浩渺空空蕩蕩的精神氣象,而且有着深淵一般令人敬畏的品質和風箱一般的因果規律和能量,他才能夠作為各種玄妙的母體而成為天地的根源。有些人的罪惡可能瞞得過世人,終有個家...
老子與道德經的曆史真相三十五
看似弱小而天下無可駕馭其上者。天地也會感念世間的吉祥而降下甘露,好比道存在于天下,上一章說齊莊公被周幽王戲辱之後産生的怒火和将欲取天下而為之的欲火混熾在一起,但老子知道齊莊公還有借機一戰成名(或名利雙...
老子與道德經的曆史真相三十四
愛殺人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啊!殺很多人就要以悲哀的心情哭泣死者,上一章已經表示出反對戰争的态度。而崇拜武力的西周從未停止過對周邊的戰争,被周幽王戲辱之後産生的怒火和将欲取天下而為之的欲火混熾在一起,根本看...
老子與道德經的曆史真相(14)
才能體悟空無的真實妙用。智慧圓滿的關鍵在于心靈垃圾清掃的是否幹淨——“這就是初步的心性修行方式......,智慧的心就像擦亮的鏡子”直接照出世間萬物的本來面目。自然心能轉物。但如果以為佛佗執于頑空,就...
上一篇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111:《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規則》——人工主義哲學的三大斷言
下一篇原來微信中隐藏着這麼多實用功能,個個都很貼心,看完漲知識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