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寶寶出汗、盜汗和自汗,如何區分,如何調理,幹貨!

小孩子多汗是個常見的現象,請注意,是個現象,不是症狀。也就是說,小孩子确實比較容易出汗。但是就寝時出汗的盜汗,或者動辄就出的自汗,就是有問題了。有問題,要解決,我們慢慢講。

為什麼小兒多汗?

要知道為什麼小兒多汗,就要了解出汗的原理。

出汗是由于體内陽氣蒸騰陰液,想象一下,煤氣爐的火,煮開了一鍋水,水蒸氣沸騰,碰到冷的鍋蓋,就凝結成水珠了。于是,出汗的原理,你懂的,就是人體内的陽氣,因為自身的溫煦作用,使得身體的陰液蒸發,通過肌膚腠理(也就是我們的皮膚毛孔)排除體外形成汗液。

所以,正常的出汗是将體内的多餘的熱量帶出,這也就是為什麼發燒的病人出汗後會退燒的原因。(當然,也有汗出熱不退的,這個是另外的問題,這裡不詳述。)

了解了出汗的原理,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小兒多汗。因為小兒是純陽之體啊,冬天抱着小寶貝睡覺,就跟抱個暖爐一樣,你說他陽氣旺不旺,陽氣一旺,當然就容易蒸騰陰液,于是就容易出汗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兒雖然是純陽之體,但是陽氣稚嫩,乃是稚陰稚陽之體,且脾常不足,是經不起涼茶或者在無辨證情況下寒涼藥物的折騰的。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既然是因為陽氣蒸騰所緻,那麼治病求本,我用點寒涼的藥物讓陽氣不那麼旺就不出汗,那樣就是犯了虛虛實實之弊了。那樣出得更厲害,那是氣虛的自汗。

什麼樣的出汗屬于正常的?

我們說的小兒多汗,是有一定的度的,也就是指正常的出汗。出汗,不止跟體質有關,也跟氣溫和衣物有關。氣溫過高,衣物不透氣或者過多,都是出汗,這種出汗都算是正常的。

夏天,在家裡坐着不動都有可能出汗,所以,小孩子不活動時隐隐汗出,活動了可以濕透衣服,這些都不算過分,當然也是要看溫度的變化。

但是不會是小孩子像從水裡撈出來那樣,這種出汗的程度就是過度了。冬天,在衣服适當的情況下,小孩子總是要活動一段時間之後才出汗,這個時間的長短和活動的劇烈程度相關,但是,也是不宜大汗淋漓的。

還有一種出汗是正常的,那就是小朋友入睡之後的頭兩個鐘頭,如果出現頭部和背部的輕微出汗,也是可以認為是正常的。這是因為晚上睡覺,陽氣進入陰分進行休養,那麼初進入是仍可蒸騰陰液,小朋友由于皮膚細嫩,腠理疏松,于是小朋友睡着之後會有一小段時間的出汗。

什麼樣的出汗屬于不正常?

不正常的出汗,一般是盜汗、自汗。

1) 盜汗,也就是夜間睡着之後的出汗,一般的症狀是真正入睡之後出汗,輕度的可以在淩晨5點左右出汗,其出汗的時間長度和出汗量的多少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是成正比的。

盜汗有一個明顯的,甚至可以算是特征性的特點就是醒來之後就汗止。不管你出汗多麼厲害,濕透了多少衣服被褥,隻要你睜開眼睛,出汗就會停止。這是因為眼睛睜開,陽氣也就從陰分中出來,一個是減少蒸騰,一個就是可以固攝汗液。

2) 自汗,動辄汗出。自汗是由于氣虛不能固攝汗液而出現一活動就出汗。所以有些媽媽就會描述,小孩子一活動,汗珠就開始一顆顆滾下來,甚至整個頭就像洗過澡一樣,這些都是自汗的表現。

3)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也相對少見的病理性出汗,是濕熱内蘊的出汗,這種出汗屬于實證的範疇,孩子會是一派熱像,出汗較粘,汗液偏黃偏臭等。

不正常出汗的自我調養

當發現小朋友出汗不正常時,首先要考慮日常起居是否合适,比如衣物會不會過多,比如日常飲食是否過于辛辣。若是确認日常生活沒有異常,可以根據出汗 的情況,考慮是自汗還是盜汗。但是畢竟自汗和盜汗屬于病曆範圍,疾病的變化相對複雜,所以,最好是有醫生的确認之後再給予飲食上的調理。

A 盜汗在中醫一般認為是陰虛或者是氣陰兩虛型,所以一般都是以滋陰補氣的方法,比如北芪蓮子百合糖水,太子參麥冬煲豬肉湯等等的食療方子都可以改善。

1.北芪蓮子百合糖水

黃芪10,蓮子(去心)10,鮮百合10

黃芪用煲湯袋裝好,與蓮子同煮至蓮子熟爛,加百合煮熟,去除黃芪,加糖。

2.太子參麥冬煲豬肉湯

太子參10,麥冬5,豬肉适量,加水煮至肉熟,調味,喝湯。

B 自汗是由于氣虛所緻,所以在飲食上就以健脾補氣為主,可以用小米山藥粥,太子參北芪煲龍骨等食療以改善。

1.太子參北芪煲龍骨

太子參10,北芪10,龍骨适量,煲約50-60分鐘,調味,喝湯。

C 濕熱内蘊的出汗一般比較少見,一般是以清利濕熱為主,冬瓜荷葉湯,綿茵陳煲鲫魚等都可以緩解。但是,正因為它少見,一定要醫生診斷明确再給予食療調理,免得有虛虛實實之弊。

小兒推拿的調理方法

中醫多認為這是“陰虛火旺”的表現,家長可以用桑葉15克熬水給寶寶孩子連喝3天,或者龍骨、牡蛎各15克磨粉喂服;還可以用吳茱萸6克、肉桂3克磨粉、米醋調糊,于睡前外敷雙腳的湧泉穴上,橡皮膏固定即可,晨起摘下。

日常護理上家長應該注意給孩子勤換衣服,注意肚臍和足部的保暖,保持衣被幹爽衛生,避免受風感冒。

每晚臨睡覺前家長可以配合做小兒推拿調理。小兒推拿是一種綠色非藥物療法,可以通過捏脊、推、揉、按等手法刺激經絡穴位,達到氣血調和,經絡疏通,神氣安 定,陰陽平衡,正氣充足的目的。捏脊,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保健手法,從孩子的尾椎和肛門之間的長強穴開始,家長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輕推 孩子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将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後沿着督脈,自下而上,左右兩手交替合作,自尾椎下的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

除此之外,還可以一起配合補脾經、補肺經、推三關、按揉中脘穴及足三裡穴補益氣血、固護衛表,補腎經、揉腎頂補益腎元、斂汗填精,按揉勞宮穴、湧泉穴安神定志等小兒推拿手法。

補脾經

補肺經

揉中脘

按揉足三裡

補腎經

揉湧泉

對于心火旺盛、脾氣暴躁的孩子可以多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腸等通利瀉火。

自汗,主要表現為平時汗出比其他孩子多,一活動就全身是汗,頭汗淋漓,從中醫角度講多為小兒元氣不充,腠理不密,衛陽不固,或者脾胃實熱。虛證往往容易怕冷畏風,身體消瘦,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等;實證則多口渴怕熱,身體壯實,面色紅赤,喜好冷飲等。

家長每日可予按揉小天心及一窩風舒經疏風,補脾經、揉腎頂培土生金,補腎經、揉二人上馬補益腎精、通調水道,分手陰陽調和營衛,按揉百會穴升陽調神,按揉氣 海穴、關元穴調和陰陽。對于容易飲食積滞的孩子可以多清闆門,揉捏四縫穴等消食清胃。上述手法非常簡單,重在持之以恒。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