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黃帝内經·素問》
自古以來,陽氣就是中醫上一直被強調的一個概念。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接近“玄學”的概念,認為陽氣看不見摸不着,說不定是杜撰出來的,但是從中醫角度來說,陽氣人人皆備,人人所需,因為“人活一口氣”。
陽氣雖然新的,但是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卻似乎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
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小夥子,連續熬夜好幾天,加上吃宵夜喝啤酒,然後感覺肚子不舒服,一直拉肚子,去醫院看了,開了點胃藥,回家吃了以後發現沒用,然後又去看中醫,結果看出來是陽氣不足導緻的脾胃虛弱,開了幾貼方子讓他回去好生養着。果然,調理幾天之後,症狀好了不少,從此這位小夥子就對中醫刮目相看。
像這位小夥一樣,在不知不覺中,陽氣已經不足的人,其實還有很多,甚至是數不勝數,但是大多數人都選擇置之不理。體質好點的,可以挺過去,體質差點的,就會在深春季節,不停生病,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接下來就跟大家盤點下,那些會讓陽氣偷偷溜走的事。
深秋養生,避開4件事,以免陽氣悄悄減少
“好不容易放假,我要好好熬個夜!”
“天氣好冷,不想起床,不想吃早飯!”
“零點了?再玩一會兒手機就睡!”
入秋之後,氣溫逐漸轉涼,床上的被子越蓋越厚,然後就會遇到一個問題,晚上不想睡,白天起不來。
秋宜收斂,冬宜潛藏,秋春季節晝短夜長,我們應該适當增加睡眠的時間,以适應自然界的變化。
但是,現在的人,經常熬夜加班就算了,好不容易晚上回到家,就隻會玩手機打電腦,每次都要熬夜到淩晨才睡,這就有違自然規律了,長期如此,夜間的陰寒之氣就容易侵入人體,趕走陽氣,久而久之,人就會變得困倦、無力,倍感疲乏。
所以我們要說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熬夜,不要長時間賴床,該睡就睡,該起就起,起居有常是滋養陽氣的關鍵。
接着我們來說說第二件事,涉及到飲食問題。問問大家,在寒冷時節,最想吃的是什麼?
想必大家的回答中一定包括:火鍋、烤肉、羊肉湯!
确實,很多人都有貼秋膘的習慣,認為既然天氣冷了,我們也是時候該長點肉,抵禦嚴寒了。這個出發點是沒錯的,但問題就是,很多人已經不單純是貼秋膘,而是在秋冬瘋狂追求這些滋補的高熱量食物,一放假就去吃火鍋,一下班就去買燒烤,這肯定是不行的。
甜膩肥甘厚膩的食物,吃多了,不利于人體的運化,容易形成濕邪,比如說在脾髒彙集成痰濕,然後又轉送到肺部,這就會導緻我們感覺身材悶氣堵,咳嗽痰多,所以如果你經常咳痰,或許也是陽氣不足的表現。
因此,适當貼秋膘可以,但高熱量的食物大家還是别多吃了,還是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比較好,這一點一年四季都适用。
第三,清潔時機不對。一般來說,就是指太晚時尚。很多人下班之後,因為身上沒有感到熱,也沒有汗濕,所以第一時間不會想到時尚,可能會忙别的事,然後等到晚上十一二點才想起來時尚,那還不如不洗。
秋冬時尚建議在十一點之前,最好是十點之前,因為太晚時尚,夜間容易導緻陽氣減少,而且洗完澡之後又容易傷風着涼,引起感冒。尤其是洗頭,洗完頭要及時吹幹,不然受寒之後,可能會刺激血管收縮,神經痙攣,引起頭痛。
最後一件事,就是别讓自己太累。正所謂秋收冬藏,春季應該是收獲的季節,人不能還忙于操心勞累各種事情,适當給自己減輕壓力,學會忙裡偷閑,空出幾天時間出去郊遊、旅行,能夠讓身體緩解一直以來積蓄的負能量,以更好的姿态接納陽氣,調整機體,準備迎接春季。
不過,大家在保留住陽氣的同時,也要警惕秋燥,以免陽氣過盛。為此,我們需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推薦山藥、秋梨、西紅柿等,也可以多喝點養生粥,少吃溫熱大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人參、鹿茸等,或許會加重秋燥。
總的來說,深秋養生,其實并不難,學會起居有常,均衡飲食,定時清潔以及适當休息,就能避免陽氣減少,讓身體有更充足的精力,度過一個安穩的春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