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為人處事,經常迷茫不知何去何從?這“人生三要”,能幫你減少煩惱無數……

人為什麼常常要将心比心,就是因為我們立場不同,看法就不同,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300字,深度閱讀需7分鐘,受益終生|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慨: 做人真難,為人處事,沒有一樣是省油的燈。

這也是為什麼“社會很單純,複雜的是人”這句歌詞能夠迅速走紅,因為它說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人心難測,世事紛繁,各種利益關系交織焦灼,太多時候,我們會感覺不知何去何從,不知道追求些什麼,堅守些什麼。

大道至簡,那些複雜的事情,隻要你能找到根本,會發現一切選擇都很簡單。

那麼,為人處事,有沒有根本性的底層邏輯供我們堅守?還能減少很多麻煩,讓自己自在清明?

當然有。

今天我們分享“人生三要”。如果你能做到或者堅守,大概率會減少很多煩惱和焦灼。

1     第一個,要憑良心

一個人隻要憑良心,就絕對不會做壞事,良心就是最好的天平。

我們中國人常常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這把尺就是你的良心,它會告訴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孟子講人有良知、良能,這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老子所講的,道是先天就存在的東西。

可見,良心人人俱有,與生俱來。

隻是我們長久以來,迷信于科學,盲目排斥科學無能為力的東西,已經對憑良心這回事,喪失信心。

科學是無法評量憑不憑良心的,一旦科技挂帥,道德不可能不遭受質疑而日趨淪喪。

但是,你隻要憑良心,良心就出現了。隻需要向内求,完全不需要向外求。

而且,向内求很容易,隻要我願意,誰也阻擋不了。

所以,遇到問題,你隻要問問良心,都很好解決。

良心是二十四小時不休息的,千萬不要說,我問良心的時候,良心睡着了。沒有這回事,是你睡着了,不是良心睡着了。

良心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我們不要自己騙自己。

别人永遠找不到我們自己的良心,隻有我們自己才能摸着自己的良心。

換句話說,憑良心的人,很快就找到自己的良心,不憑良心的人很不容易找得到。

憑良心,心正意誠,就會和神明接通,獲得相當的神靈,我們稱為靈感。

不憑良心,一念邪惡,就會和魔接軌,做出和魔鬼同樣的行徑,而令人厭惡、痛恨,事後自己也悔恨不已。

憑良心,猶如時常聽某一電台的廣播,習慣之後,一打開就十分自然的轉到那一台,聽到邪惡的呼聲反而不習慣,很快就轉過去不去聽他,就不至受影響。

憑良心做,人就是神;不憑良心做,人就是鬼。

憑良心你會歪打正着,不憑良心你會正打歪着,中國人的信仰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憑良心為人處事。

2     第二個,要替别人想一想

中國人常講将心比心,胡雪岩最常講的一句話: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

我們要想,“我不喜歡的,别人大概也不會喜歡;我喜歡的,别人不一定喜歡”。

很多人說,“我不喜歡的,他不一定喜歡;我喜歡的,他一定喜歡”,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所以中國人常常講“不要!不要!”很少說,“要!要!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萬不要像現在少數人把它改成“己所欲,施于人”,絕對不可以!不能亂改經典。

說“我喜歡,你一定喜歡”,一定是不行的,可是“我不喜歡,你大概也不喜歡”,這是可以的,因為這是人性!

人所喜歡的不一定一樣,人所不喜歡的大緻上是一樣的!一定要分得很清楚,不要自作聰明。

現在有的人很喜歡把成語改來改去,其實那些人是文化的破壞者,我們不要做那種人。

《論語》中,子貢問孔子:“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字吧!”

《論語》裡仁篇也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那是曾子對于孔學的體會。

現在孔子親自說出一個“恕”字,證明曾子的體會,十分深刻而正确。

後來朱子直接說明“推己及人為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将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别人想一想”。

人為什麼常常要将心比心,就是因為我們立場不同,看法就不同,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将心比心,就是你要離開你自己,跳出你自己,站在他人的立場融入他,來了解他,而不是完全用自己的角度去了解他。

你不是他,永遠不會了解他。魚在水中遊,到底樂不樂誰也不知道。

你說魚很樂,魚就在那而叫苦連天,我不遊就要沉下去了,你還樂?你來試試看,遊半個小時很樂,我遊了一天了哪裡還樂?

将心比心,替别人想一想,最大的效用就是你自己一改變,所有人都改變。

你要改變别人是沒有辦法的,但是你自己一改變,别人就跟着你改變了。

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讓你做事越來越稱心如意。

3     第三個,自己先做,而不是總是等别人

别人做不做那是他的事,我能不能做我自己最清楚。

《道德經》告訴我們:天地是不仁的。為什麼?天要刮風就刮風,要下雨就下雨,要出太陽就出太陽。

有一句話叫做“天道無親”,天地沒有親戚。但是後半句呢?“常與善人”,它常常去照顧内心善良的人。

《易經》也告訴我們:你要做一個内心善良的人。

我們可以保證,人生最愉快的時候就是能做到四個字“心安理得”,僅此而已。

隻要覺得心安理得,你就是最快樂的人。

心不安,理不得,那你就糟糕了,就很麻煩了。

心怎麼才能“安”呢?就是憑良心,你就安了。

理怎麼才能“得”?每一個人的條件不一樣,處境不一樣,能力不相同,想法不一緻,所以“理”是變動的,你隻要覺得“我已經盡力了”,就問心無愧了!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沒有固定的标準,任何事情都是“看着辦”。

不可以有固定的标準,每個人量力而為,不要因為你出的力多,就覺得驕傲,也不要覺得你出的力少,就覺得好像沒有面子,盡力了就好。

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就是說,當君王的,要盡君王的責任;當幹部的,要盡幹部的責任;當父親的,要盡父親的責任;當兒子的,要盡兒子的責任。

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責任。

我們不講什麼權利義務,我們在乎的是你有沒有盡到責任。

盡到了責任,就問心無愧,沒有盡到責任,就愧對祖先。

為人處事,要憑良心;要替人家想一想;自己先做,而不是總是等别人。

這三個要點總結為三句話就是:人人憑良心,時時立公心,自己先力行。

按照這三句話為人處事,你不僅能無往而不利,還能活出人生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