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補中益氣湯加減-内傷發熱

王某,女,77歲,門診患者。

初診

反複發熱10天。

患者自述10天前因勞累導緻發熱,熱勢最高達38.5攝氏度,伴有咳嗽,雙下肢水腫,乏力,怕冷,自汗的症狀,曾于社區醫院診治,服用退燒藥物後熱勢趨于正常,但日後反複發作。納差,飯後胃脘部疼痛,眠一般,小便調,大便質稀,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綜合脈症,四診合參,本病當屬祖國醫學“内傷發熱”範疇,證屬氣虛發熱型,以益氣健脾,甘溫除熱為治療原則,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整方如下:

黃芪30g 黨參30g  白術15g  茯苓30g 

當歸30g 柴胡12g  升麻9g  肉桂30g 

附子30g 幹姜9g  焦三仙20g  海螵蛸20g 

炙甘草9g 羌活15g  延胡索15g

7劑,免煎顆粒,日1劑,開水沖服,分早晚兩次溫服。

複診

二診:患者自述服藥後發熱症狀明顯減輕,乏力,胃脘部疼痛緩解,水腫消失,仍有咳嗽,納可,眠差,二便調,舌淡苔白,脈弱。囑上方加桔梗20g,珍珠母60g,郁金20g,瓜蒌20g,北沙參30g,繼服7劑。

三診:電話随訪,患者自述發熱症狀消失,咳嗽明顯緩解,納眠可,二便調。

按語

内傷發熱是指以内傷為病因,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為基本病機,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發熱的病理性質可歸為虛、實兩大類。患者為老年女性,氣血不足,體質虛弱,勞累後發熱,平素乏力均為氣虛的表現,當以補中益氣湯加減益氣健脾,甘溫除熱。

本方中重用黃芪,味甘微溫,入肺脾經,補中益氣,升陽固表;配伍黨參、炙甘草,甘溫補中,補氣健脾之功更著;白術健脾益氣,助脾運化;血為氣之母,氣虛日久,營血亦虧,故用當歸養血和營;茯苓健脾滲濕,利水消腫;柴胡、升麻輕清升散,協助益氣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肉桂,附子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幹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焦三仙健脾消積;海螵蛸制酸止痛,收斂止血,收濕斂瘡;羌活祛風勝濕,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二診患者仍有咳嗽,眠差故加用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珍珠母重鎮安神;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瓜蒌清肺化痰,利氣寬胸;北沙參清肺養陰,益胃生津;以增強全方清肺化痰,重鎮安神之功效。

泉泰書院的系列圖書,将臨床的事、教學的事、科研的事娓娓道來,并且融入了親情、友情、師生情、醫患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