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7年,田因齊做了齊國國君。但是,這家夥卻不好好做國君,迷戀彈琴,整天在後宮彈琴玩樂,簡直就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這也導緻了他荒廢政務。國家變得衰敗起來,周圍的鄰居們看到這塊大肥肉,讓這麼一個蠢人占據着,都跑過來打秋風,齊國更是連連吃敗仗。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物,給國君提意見,接下來讓齊國的面貌為之一新。這個人就是齊國的一個賢士——鄒忌。鄒忌看着齊國衰弱下去,那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滿腹經綸的他不得不想辦法勸解齊威王,不能這麼下去了,這是亡國之兆啊。
鄒忌決定好好
給
齊威王聊一聊,但是,怎麼說服齊威王呢?這就需要掌握一些門道,他聽說齊威王有一個愛好就是彈琴,所以,決定先從這裡作為切入點。這一天,鄒忌帶着一把琴來求見齊威王。齊威王有一個彈琴不錯的琴師來跟自己交流,趕忙請進來。鄒忌見到齊威王之後,做出一副很專業的樣子,又調弦又試音的,接着做出要彈的樣子,但是,手卻放在琴上,沒有任何動作,就那麼傻乎乎地坐着。齊威王看到這一幕,感到不太對,于是不懂就問:“您為什麼準備好了卻不彈琴呢?”鄒忌一本正經地說:“大王,小民除了能彈出美妙的琴聲,還對彈琴的道理也是頗有研究。”齊威王聽了一愣,不由地問道:“彈琴難道還有什麼說道嗎?”鄒忌回答說:“那是自然,彈琴的學問跟您治國安民的道理是相通的。琴上的大弦,就像是國王,要有春天般的溫暖;琴上的小弦,就好比是宰相,要清澈的像潭水一樣。彈琴的時候,大弦和小弦要相互配合,協調起來,這樣彈出來的琴聲才會好聽。這彈琴的道理,跟您治國是一樣的。”齊威王聽完之後,頓然醒悟,覺得鄒忌很有見解,便請鄒忌繼續說。
鄒忌說:“一個國家要想治理好,關鍵在于國君和國相在推行政令的時候,能夠遵循四季都規律一樣。”齊威王非常欣賞鄒忌,便請鄒忌入朝堂做宰相,讓鄒忌為他整頓朝政,推動齊國的改革。鄒忌就憑借一張破琴,幾個包裝出來的觀點,一個爛大街的道理,一頓忽悠,被齊威王任命為相國,開始了對齊國的治理。當然,鄒忌也絕不是耍嘴皮的人,在他的主持下,齊國獎勵群臣吏民進谏,推崇革新政治,完善法律制度,選拔優秀人才,獎勵名将賢臣,處罰奸猾小吏,同時也排除得力的大臣堅守邊境,齊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強盛起來。而鄒忌被齊威王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鄒忌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鄒忌的口才,卻也是敲門磚。鄒忌勸說齊威王,也确實有其與衆不同的地方。
【子霄讀史感悟】我認為,鄒忌給我們帶來3點啟示:
一、規勸别人,尤其是領導,要注意說話的藝術。如果鄒忌直來直去,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批評齊威王“你看你有沒有一國之君的樣子?像不像一個明君……你應該……”越是這種義正詞嚴的态度,越容易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甚至會帶來殺身之禍,規勸的效果就是負面的。
二、勸說領導,一定要拐彎抹角,用簡單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把道理說明白。可以說,鄒忌确實非常高明,比起之前規勸齊威王的大臣,鄒忌把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把複雜的事情講得簡單明了,把逆耳的忠言包裝起來,所以,鄒忌的說服委婉而有力。
三、規勸别人,千萬不要一本正經,更不要直講自己想說的,而是要講對方想聽到,從頭到尾牽着對方的思路走。鄒忌從琴入手,一下子勾起了齊威王的興趣,接下來一步步下來,讓齊威王聽得欲罷不能。
我們都知道,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是,所有人都喜歡聽别人贊美自己,所以,我們給朋友、領導提意見,一定要掌握溝通的藝術。跟領導溝通,尤其是跟領導提意見,更是如此。掌握好技巧,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小則表揚鼓勵,大則升職加薪,千萬不要不識時務,說不通還硬說,隻會讓領導反感,讓人覺得不識時務,自己好心沒好報,有人甚至還會丢了飯碗。一個善于管理領導的人,不僅僅會讓自己職場如意,人際關系和諧,還能夠讓自己快速實現自我價值。毫無疑問,鄒忌是一個懂得管理領導的高手,把領導的優點、弱點、情緒、資源等,為自己所用,成就領導的同時,也實現自我價值。你覺得是這樣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