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如何優雅地給領導提意見

    官場有風險,入仕需謹慎

    文/ 大聖

    公元696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東北契丹叛亂,建安王武攸宜奉旨率軍征讨。

    這個武攸宜,是武則天的親侄子,平時在京城養尊處優慣了,哪裡懂得帶兵打仗,戰場上一通瞎指揮,緻使大軍很快陷入困境。

    武将軍一籌莫展,決定按兵不動,固守待援。

    手下有個參謀站出來了:“我反對!我們這樣不是坐以待斃嘛,乞分麾下萬人以為前驅。給我一萬兵馬,讓我當前鋒,殺出重圍。”

    武攸宜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就顯你能,你個讀書人懂個屁,打仗不是作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是溫良恭儉讓,是暴力行動,是要死人的懂不懂?!”

    參謀不服氣,說:“我覺得......”

    武攸宜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給我閉嘴!”

    參謀還想争辯,武攸宜一怒之下,将這名參謀降職為軍曹,直接轟出了大帳。

    軍隊中有句名言: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參謀人微言輕,意見不被采納也就算了,還被降職,自己好歹也算是國内知名詩人,當着那麼多人的面劈頭蓋臉一頓訓斥,人家不要面子的嗎?

    為了建功立業,報效國家,自己毅然放棄大城市舒适的生活,投筆從戎,來到邊疆,空有一腔抱負,卻無法施展,同事們也不理解,說自己是想出風頭,真是有點想不通。

    此時,正值黃昏時分,殘陽如血,郁悶中的他獨自登上不遠處的幽州台,極目遠眺,百感交集,那種無邊無際的巨大的孤獨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一首震铄古今的絕唱,脫口而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這首《登幽州台歌》很快傳遍了全國,家喻戶曉,“時人莫不知也”,本來已經有點過氣的詩人,因為這首詩,名字再次被人們記起。

    對,他就是被後人譽為“唐之詩祖”的陳子昂。

    1

    陳子昂的一生充滿傳奇。

    他出生在四川一個富豪之家,史料記載,富二代陳子昂少年時期“馳俠使氣,至年十七八未知書。”基本就是混黑道兒的,從來沒看過書。

    直到18歲那年,因為打架鬥毆,陳子昂“擊劍傷人”,差點搞出人命,家裡為了平事兒,花了不少錢。

    父親很生氣,說他:“你也老大不小了,成天在外面打打殺殺,能有什麼出息啊,你看人家隔壁老王家孩子王勃,比你大不了幾歲,雖然英年早逝,但短暫的一生留下了多少錦繡文章;再看看人家駱賓王,7歲就會寫鵝鵝鵝,你呢,7歲還尿床呢,到現在連個檢查都寫不好。”

    一番話讓陳子昂羞愧難當,他幡然悔悟,從此退出江湖,專心補習功課,準備參加高考,為此,家裡把他送進長安國子監學習。

    衆所周知,國子監是全國最高學府,一練考300分的學渣也能上嗎?

    對陳總來說,凡是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一年後,陳子昂在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當然,落榜了,畢竟原來的基礎太差了,就補習了一年,别說國子監,毛坦廠加衡水加黃岡密卷出來的也不行。

    陳子昂毫不氣餒,回到家鄉,閉門謝客,繼續複讀,“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雲之風骨。”成績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公元682年,21歲的陳子昂躊躇滿志,再次進京應試,志在必得。

    沒想到,又落榜了。

    不應該呀,自己估分起碼在600分以上,怎麼會連個二本都沒考上呢?

    我們知道,唐朝時期,科舉試卷上的名字是不密封的,如果考生有關系有背景,或者在文壇有名氣,對評卷結果會有很大的影響。

    陳子昂在四川是著名土豪,但在京城根本不算個啥,又沒有結識考官的門路,難免吃虧。

    此時的大唐文壇,“初唐四傑”如日中天,劉希夷、張若虛名動天下,詩壇新秀宋之問也已嶄露頭角,而陳子昂呢,寫的詩詞雖然頗受好評,但因為缺少名家推薦,在社會上一直默默無聞。

    經過認真的反思,陳子昂深刻地領悟到,在文壇,特别是在首都文藝界揚名立萬,讓大家快速認識自己和自己的詩詞文章,是科舉成敗的關鍵。

    2

    公元684年,陳子昂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

    這回他提前半個月就到了長安,精心策劃并實施了一場轟動京城的事件營銷。

    這一日,鬧市街頭,有人叫賣一張古琴,要價百萬,且不還價,許多人圍觀,搞不懂這琴憑啥值這麼多錢。

    陳子昂走過去,粗略一看,就說:“包好吧,我買了。”當場現金付款。

    圍觀群衆當時都驚呆了,一百萬買張琴,這該不是個傻子吧?這琴到底好在哪兒呀?您給我們彈彈呗。

    陳子昂微微一笑:“明日此時,宣陽裡大街,現場彈奏,敬請光臨。”

    當天,各大媒體紛紛在頭版頭條報道此事:《震驚!價值百萬古琴驚現鬧市街頭,神秘買主明日将彈奏天籁之音》《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一個真敢賣,一個真敢買》《愛琴如命,揮金如土,這究竟是哪裡來的土豪?》……

    相關消息瞬間刷屏,迅速占據熱搜榜榜首。


    第二天,長安宣陽裡大街人山人海,大家争相圍觀,都想聽聽這張價值百萬的古琴,能整出什麼動靜。

    萬衆矚目之下,陳子昂捧琴出場,環顧四周,朗聲說道: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感謝各位光臨,在下 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 ” 我寫了詩詞文章上百篇,你們不看,這破琴有啥好聽的。

    說完,把琴高高舉起,重重砸在地上,摔了個粉碎。

    在衆人的一片驚呼聲中,陳子昂開始現場散發自己的原創詩文,人手一份。

    摔琴事件轟動京城,陳子昂迅速成為熱點人物,他的詩文也随之傳遍長安,業内好評如潮。其時京兆司功王适讀後,驚歎曰:“此人必為海内文宗矣!”一時帝京斐然矚目。

    幾天後,科舉開考,陳子昂金榜題名,進士及第。

    3

    依照《大唐朝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中了進士隻是取得了任職資格,并不會立刻授予官職,還要參加吏部組織的考試,還要等職位空缺,等多久不好說,快了也許一兩個月,慢了可能十年八年,比如韓愈,中進士十年後才被授予官職。

    陳子昂更倒黴,還沒等安排工作,唐高宗在洛陽病逝了。

    舉國哀悼,睿宗剛剛即位,哪裡顧得上你們這些新科進士工作的事,等着吧。

    此時,武則天準備将高宗的靈柩運回長安,陳子昂聽說這件事後,以特有的敏銳覺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當即給武則天寫了一封信,《谏靈駕入京書》,力勸武則天不要移靈入京。

    為啥?因為“天子以四海為家”,所謂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畢竟洛陽也是大唐的京城之一,又是公認的風水寶地,皇帝埋哪兒不是埋,何必勞民傷财瞎折騰呢。

    說是一封信,其實是一篇文章,洋洋灑灑1800餘字,放眼全局,縱論古今,寫得有理有據,文采飛揚。

    武則天看罷,大為贊賞,雖然沒有采納陳子昂的建議,但卻被他的文采所折服,稱陳子昂“地籍英靈,文稱偉晔。”當即授予他秘書省麟台正字之職,負責皇家典籍的校對工作。

    雖然隻是個副科級幹部,但武則天對陳子昂十分賞識,“數召問政事,言多切直。”多次召見陳子昂,就國家政事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坦率交換意見。

    因為這層關系,陳子昂再次爆紅,“時洛中傳寫其書,市肆闾巷,吟諷相屬,乃至轉相貨鬻,飛馳遠迩。”一時聲名大振。

    很快,陳子昂又被提拔為右拾遺,從八品正科級。行政級别雖然不高,但左右拾遺隸屬于國家監察機關,專門負責監督修正皇帝工作上的失誤和疏漏。

    是的,誰也不可能永遠正确,偉大的皇帝也難免犯錯,所以需要設立谏議制度,專門給皇帝提意見。

    這個工作可以接近高層領導,不僅容易進步,而且,特别适合陳子昂的性格,對,沒别的愛好,就喜歡提意見。

    4

    陳子昂任職右拾遺不久,京城發生了一起殺人案。

    死者趙師韫若幹年前任縣尉時,因私事殺了徐元慶的父親,徐元慶當時年幼,為報殺父之仇,隐姓埋名,在一家驿站打工。十年後,升為禦史大夫的趙師韫出差,剛好住在這家賓館,徐元慶抓住機會,殺了趙師韫,然後投案自首。

    案件轟動一時。在對徐元慶如何判決上,社會上出現了巨大争議。

    一種意見認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何況死者是朝廷命官,必須依法嚴懲,判處死刑;

    另一種意見認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徐元慶替父報仇,屬于至孝至烈,應該從輕處理,免于一死。

    雙方各執一詞,争執不下。

    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層,當時,武則天為了倡導“孝悌忠信”的社會風尚,準備赦免徐元慶的死罪。

    陳子昂聽說後當即表示反對,寫了一篇《複仇議狀》,向武則天建議:“國法專殺者死,元慶宜正國法,然後旌其闾墓,以褒其孝義可也。"

    意思是,徐元慶故意殺人,依法必須判處死刑,但為父報仇,是一片孝心,情有可原,建議對其執刑後,再通過适當的形式,比如評為“感動大唐十大孝子”之類的,對他的行為給予表彰。

    嗯,這個主意甚好,武則天欣然接受,并将此案例還寫進了《唐律》,“編之于令,永為國典。”


    這件事讓陳子昂深受鼓舞,覺得武則天是一個能夠接受批評意見的開明之君,他終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從此,“以身許國,我則當仁,每上疏言政事,詞旨切直。”意見建議一個接着一個。


    武則天笃信佛教,不殺生,所以,下旨 “禁天下屠殺及捕魚蝦”, 導緻江淮饑民 “餓死者甚衆”, 陳子昂上書直言,說這種假仁假義的規定,完全不切合實際,隻有昏君才想得出來。

    武則天任用酷吏,濫施刑罰,鼓勵告密,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百姓噤若寒蟬。陳子昂挺身而出,直斥當權者“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勸谏武則天,不告密是做人的底線,應立刻停止誅殺李唐宗室。

    谏言一個比一個尖銳,一個比一個犀利,領導心裡能高興嗎?朝廷設立左右拾遺,監督議政,更多的是做個姿态,你還當真了。

    也不是不能給領導提意見,凡事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王建國,領導班子開村民大會征求意見,下面都不吭聲,場面一度有點尴尬,關鍵時刻,建國忽地一下站了出來,大聲說:“我對趙支書有意見!”

    會議主持人說:“有意見講出來嘛,我們今天就是專門來聽取群衆意見滴,不要有什麼思想顧慮,不要害怕事後打擊報複,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嘛。”

    小麗在下面使勁兒拉建國的衣角,建國根本不理會,氣呼呼地說:“趙書記作為一名村幹部,一點都不注意工作方法,隻要一投入工作,就沒白天沒黑夜,加班加點,夜以繼日,星期天也不休息,每天總是工作到深夜,村裡的狗都睡了,趙書記房裡的燈卻依然亮着,有時甚至通宵達旦。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累壞了怎麼辦?還怎麼帶領群衆緻富奔小康?我們多次勸他注意休息,他就是不聽,一心撲在工作上,對自己的身體太不負責了,這樣下去,我們廣大村民決不答應,哼!”

    言辭激烈,毫不留情,說得趙書記滿臉通紅,頻頻點頭,連聲說:”虛心接受,虛心接受,一定改,一定改。”

    陳拾遺你看,意見要這樣提。

    5

    由于陳子昂鋒芒畢露,直言敢谏,後來不但受到武則天的冷落,更得罪了一大批權貴,連周圍的同事也開始疏遠他。陳子昂沒有特别要好的朋友,滿腹心事無人傾訴,那段時間裡,他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與孤獨。

    當年同科上榜的進士,有的都做到廳局級了,可最早步入仕途的陳子昂,十幾年來卻一直在原地踏步,正科級的職務再也沒有升遷過。

    孔子曰:人不能守着一棵樹吊死,應該多試幾棵。地方上混不出來,可以去部隊上試試。

    公元696年,契丹叛亂,36歲的陳子昂主動請纓,以随軍參謀的身份,同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

    結果,跟新領導的關系也沒搞好,在軍中處處受排擠,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唯有“獨怆然而涕下。”這首《登澤州城北樓宴》,正是他當時灰暗心情的寫照:

    平生倦遊者,觀化久無窮。

    複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

    坐見秦兵壘,遙聞趙将雄。

    武安軍何在,長平事已空。

    且歌玄雲曲,銜酒舞熏風。

    勿使青衿子,嗟爾白頭翁。

    公元698年,軍隊班師回朝,連個三等功都沒混上的陳子昂萬念俱灰,以父親年邁多病為由,上表辭官,朝廷也沒挽留,直接就批了。

    陳子昂就此離開了仕途,回到家鄉四川省射洪縣。


    原本想遠離官場是非之地,隐居家鄉專心文學創作,沒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陳子昂在任時得罪了不少權貴,特别是武氏一族,對他更是恨之入骨。


    子昂卸任回鄉不久,射洪縣令段簡就接到上面某位大人物的暗示,讓他設法将陳子昂置于死地。

    縣令正好也想搞陳子昂的事情,史料記載:“屬本縣令段簡貪暴殘忍,聞其家有财,乃附會文法,将欲害之。”意思是,縣令看陳家是當地富商,正想找個借口敲詐一筆錢,既然上面有這個意思,就順勢把他給抓起來了。

    陳總一向遵紀守法,照章經營,不銷售假冒僞劣,不偷稅漏稅,憑啥抓人家?

    呵呵,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政府想整你個農民企業家,很難嗎?

    收集證據材料的時候,“子昂慌懼,使家人納錢20萬,而簡意未塞,數輿曳就吏。”拿了20萬給縣令,結果人家嫌少,還是把他抓進了監獄。

    耗盡家财上下疏通都不行,陳子昂終于醒悟,看來人家不光想要錢,還要命。

    于是,“因命蓍自筮”,也就是自己給自己算了一卦,“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

    公元702年,陳子昂死于獄中,年僅41歲。

    6

    大唐詩壇,群星閃耀,陳子昂當然算不上夜空中最亮的星,除了那首《登幽州台歌》脍炙人口,很少有人能完整背出他的其它作品。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陳子昂在詩壇無可替代的地位。

    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峥嵘,寓意深遠,蒼勁有力,被後世譽為“詩骨”。他在“初唐四傑”的基礎上,徹底擺脫了齊梁頹靡詩風的影響和束縛,以風雅之音,開唐代詩文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先河,奠定了唐詩波瀾壯闊的萬千氣象。

    白居易将其與杜甫并列,稱“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韓愈則認為,“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也就是說,唐代詩歌的繁榮昌盛,是從陳子昂開始的,是當之無愧的“唐之詩祖”。


    陳子昂一生仕途不暢,郁郁不得志。其實,現在回過頭來看,不論是在地方,還是在軍隊,以陳子昂的個性和能力,真把他放在位置上,也未必比别人幹得好。

    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能寫好詩詞文章,未必能當好官,打好仗,帶好兵。

    或許,陳子昂當初就該認清形勢,遠離官場,反正家裡又不缺錢,當什麼官嘛,隐居田園,專心創作,肯定會有更大的成就。——至少,不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現在說啥都晚了,其人已殁,墳冢荒蕪,唯有詩文流傳,千年不朽。

    若幹年後,杜甫慕名來到四川,瞻仰陳子昂故居,作詩緬懷:

    位下曷足傷,所貴者聖賢。

    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

    -End-

    作者新書熱賣中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