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内經》病機學說及其臨床運用
病機學說是以疾病為研究對象,專門研究疾病的成因和性質的學術理論。病機的概念以及病機學說的主要學術理論确立于《内經》,經過曆代的不斷發展充實,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中比較完整、系統的學說。這一學說不僅體現了中醫的疾病觀,而且直接用以指導臨床,作為辨證論治關鍵環節的辨證,就是運用這一學說分析疾病資料、掌握疾病本質的過程。學習《内經》病機學說,有助于深化對病機理論的認識,更好地運用于臨床辨析疾病的實踐過程,提高辨證論治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節《内經》病機學說的主要内容
“病機”一詞,出現于《素問·至真要大論》,該篇有“審察病機,無失氣宜”之說,并提出了“病機十九條”這一著名病機理論。《内經》其他篇章雖未直接言及“病機”一詞,但對病機理論亦有頗為全面、深入的闡發。
一、病機的含義
病機,作為《内經》研究和闡述疾病的獨特學術概念,其所蘊涵的意義相當深刻。“機”的本義是指撥動、擊發弓弩的機關,亦作為“賤”的後起字而有“隐”、“征兆”之義,因此在古漢語中,“機”有如下幾方面的含義∶
(1)事物的樞要、關鍵。如《韓非子·十過》∶“此存亡之機也。”
(2)事物變化之所由,即事物發展變化的内在動因。如《莊子·至樂》∶“萬物皆出于機。”
(3)事物變化的機兆。如《素問·離合真邪論》“知機道者,不可挂以發”句,王冰引《周易·系辭》注曰∶“機者,動之微。”
《内經》所言“病機”之“機”,即包含了上述幾方面的意思,故張景嶽《類經·疾病類》注釋說∶“機者,要也,病變所由出也。”因此,病機既指疾病的本質和關鍵,又指疾病發生和發展變化的内在動因,概括地說,就是疾病的發生及其發展、變化機理。
近世有人參照現代醫學學說,稱病機為“病理”。“機”與“理”本來意義相近,亦常并稱為“機理”,但細心推究,則兩者尚有差别∶“理”指事物的道理、法則,是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規律性的概括,可以說是事物的樞要和關鍵,但不包含事物發展變化的“機兆”、“動因”。因此,準确地說,病機包含了病理但又不止于病理∶病機既研究發病後的疾病動态過程,亦者眼于疾病發生前的動因與機兆,而病理則着重研究疾病發生之後相對固定的機理和規律。
了解病機與病理的不同含義,可以準确地認識中醫病機學說所包括的範疇及其學術特色。
下一篇
怪病怪治——吮指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