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岡上肌出口位”呢?
先來了解一下:
岡上肌的位置(紅色)
“岡”是指肩胛骨的“岡上窩”,岡上肌就坐落于肩胛骨的岡上窩之上。岡上肌之上有三角肌和斜方肌2座大山,撥開它們才能見到岡上肌之全貌。
岡上肌的作用是外展肩關節。
↓ 肩袖:岡上肌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共同形成肩部核心肌群,即肩袖。
“Y”的上臂前内側是喙突,後外側是肩甲岡、肩峰,而Y的垂直部分就是肩胛骨的體部,3個部分交叉點是關節盂,肱骨頭則投影于“Y”中點,肩胛骨内外側緣成切線位(側位)重疊在一起。此位置能清楚的顯示喙突、肩峰、肩甲岡、肩胛下角。
肩峰-肱骨頭距離(A-H距離)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impingement syndrome
DeSeze和Robinson等對肩峰下的特殊構造以及大結節的運動軌迹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關節的命名。又稱其為肩峰下關節。肩峰下關節由于解剖結構原因或動力學原因,在肩的上舉、外展運動中,因肩峰下組織發生撞擊而産生的一系列症狀、體征的臨床症候群。
常見病因:肩峰前外側端形态異常、骨贅形成,肱骨大結節的骨贅形成,肩鎖關節增生肥大等導緻肩峰-肱骨頭間距減小,造成肩峰下結構的擠壓與撞擊。這種撞擊大多發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鎖關節下面。反複的撞擊促使滑囊、肌腱發生損傷、退變,乃至發生肌腱斷裂。
常見症狀:肩前方慢性鈍痛,患臂上舉60°~120°範圍出現疼痛或症狀加重等。
下圖中:左圖為正常,右圖為肩鎖關節增生肥大所緻岡上肌出口縮小。
肩胛骨、肩關節相關解剖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