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臨床 ▏補陽還五湯新用

補陽還五湯

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醫林改錯》,由生黃芪、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七味藥組成。功效:補氣活血通絡。本方是體現王清任所創氣虛血瘀理論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于中風後遺症的治療。臨床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脈緩或脈細無力為證治要點。近年來筆者根據本方藥物組成特點對所治療疾病有所拓寬,發現補陽還五湯加減對腦部多種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1

補陽還五湯治療腦外傷後遺症

腦外傷後遺症又叫腦外傷後綜合征,是指腦外傷病人在恢複期以後,長期存在的一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或精神性症狀。包括頭痛、神經過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礙、記憶力障礙、頭暈、失眠、疲勞、耳鳴等症狀。而神經系統檢查并無異常,神經放射學檢查亦無陽性發現。

患者,男性,39歲。因交通事故導緻顱骨骨折,頭部右側皮膚破裂出血較多,住院一個月後出院。三個月後仍然頭暈乏力、容易疲勞,右側耳鳴嚴重夜晚加重,一直不能工作,在家休養。根據患者發病史和表現,考慮腦外傷後遺症,與局部失血較多導緻微循環障礙有關,神經失養,故耳鳴嚴重。刻診:舌紅苔薄白膩,左脈弦細,右脈弦數。

用藥如下:

黃芪3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紅花9克、赤芍12克、地龍9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陳皮9克、熟地20克、制山萸肉12克、石菖蒲12克、丹參15克。

首診10劑,處方以補陽還五湯為基本方,患者舌苔白膩說明内有痰濕,于是加陳皮、法半夏、茯苓燥濕化痰;腎開竅于耳,以熟地、山萸肉補益肝腎;石菖蒲化濕豁痰,醒神益智開竅治療健忘耳聾;葛根、柴胡、丹參升陽改善局部微循環。二診患者症狀改善明顯,繼續鞏固治療兩次痊愈。

2

補陽還五湯治療腦動脈硬化頭昏

腦動脈硬化是指腦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硬化、玻璃樣變等動脈管壁變性所引起的非急性彌漫性腦組織改變和神經功能障礙,主要見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頭痛眩暈、失眠健忘、肢體麻痹,可有情緒波動、喜怒無常、煩躁不安,或焦慮多疑、固執、嫉妒等。

患者吳某,59歲,因為頭昏、記憶力減退在醫院檢查診斷為腦動脈硬化。服用西藥擴血管、降血脂藥物療效不顯,又自行服用三七粉略有改善,要求中藥治療。來診時自述頭腦昏昏沉沉、記憶力差。血壓正常。脈細滑、舌質淡胖苔薄膩,大便溏。

考慮為氣虛痰濁、清陽不升。以補陽還五湯合二陳湯加減,處方如下:

黃芪2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紅花6克、赤芍9克、 地龍9克、丹參15、葛根20、石菖蒲9、陳皮9、法半夏12、茯苓15、炙甘草6。

以上藥10劑,日一劑水煎服兩次。

本方以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二陳湯健脾化濁,加丹參、葛根活血改善腦供血,石菖蒲化痰開竅。

二診患者訴服藥至第5天時,頭昏明顯好轉,比以前服用西藥效果佳,效不更方,繼續鞏固10天。

3

補陽還五湯治療腔隙性腦梗死頭痛頭暈

腔隙性腦梗死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幹深部的小穿通動脈在長期高血壓的基礎上,血管壁發生病變,導緻管腔閉塞,形成小的梗死竈。臨床常見不少患者沒有典型的肢體運動障礙,多是因為頭暈頭痛在醫院做腦部CT檢查而發現。但是恰恰是這種患者的頭暈頭痛一般治療效果不佳。

患者吳某,女性,50歲。因為頭暈頭痛乏力、失眠來診。在醫院做腦部CT提示右側腦部腔隙性腦梗塞。醫院予以擴血管和改善睡眠的藥物服用後療效不佳。患者血壓150/90mmHg。

患者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膩,脈細滑。證屬氣虛血瘀、痰濁阻滞而頭暈頭痛。

治療以補陽還五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處方如下:

黃芪2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紅花6克、赤芍9克、 地龍9克、法半夏12、天麻9、茯苓15、陳皮9、白術15、甘草6、龍骨30、葛根20、雞血藤20。

上方10劑,日一劑水煎服兩次。

本方以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以半夏白術天麻湯息風化痰,加龍骨安神定志,葛根、雞血藤養血活血。

二診,患者服藥後頭暈頭痛明顯好轉,精力較前旺盛。失眠仍有,上方加遠志9克,再服用10劑。

三診患者頭暈頭痛消失,睡眠好轉。

除了上述疾病外,補陽還五湯還對手腳麻木、腦供血不足、各種痹症等凡屬于氣虛血瘀者均有較好療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