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外圈
一群拼友分乘兩輛小車前往外圈遊覽,在途徑比粒寺的時候拍了幾張比粒寺的外觀,之前已經發了,這裡不再多說。女王宮的距離較遠,加之出發時間相對有點晚,等我們到達的時候這裡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沒辦法,女王宮名氣太大,以至于好多人坐着TUKTUK也跑過來,我們在停車場至少看見将近20輛TUKTUK。
女王宮
女王宮是通常的叫法,實際上我覺得本來的名字班蒂斯蕾(Banteay Srei)更好聽。這座寺院不愧吳哥最精美建築的美譽,地面建築全部由紅色砂岩構建,在陽光、藍天的陪襯之下,顯得美豔無比。無奈旅遊旺季,遊人如織,想安安靜靜的遊覽是不太可能了,看這架勢,等到下午,人也不一定少得了多少。奮力殺入吧,管不了更多了。(非常遺憾,實在沒機會拍紅土主道以及兩側的林伽(男性的JJ),能看到的全是腿兒。)
在池塘外側觀賞女王宮
班蒂斯蕾供奉的是濕婆和毗濕奴,所有建築上面布滿了各種各樣的浮雕,其中多數都是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我對宗教故事一向不太感冒,蹭聽了些導遊的講解,略微知道了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
騎在三頭象身上的因陀羅,還有下面的卡拉。因陀羅是印度神話中的天神之王,雷雨之神。手持金剛杵,騎大象是主要的辨識特征。卡拉則是一個超級吃貨,最後連自己的身體也吃了,甚至連嘴巴都隻剩下上颚,卡拉是吳哥浮雕的主要配角,在各種都能找到。 (此處更正:第一次發文的時候搞錯了,下面這組浮雕應該是騎坐大象的濕婆,此前因為一直有個概念,騎坐大象的應該就是因陀羅。後來将圖片放大後觀察,發現神像額頭上還有第三隻眼,确認應是濕婆)
這組浮雕的對面是濕婆和他的妻子帕瓦蒂(Parvati,梵文,也就是UMA,UMA是在佛教裡面的名字))(嚴重的逆光,沒帶閃光燈,隻能将就用相機本身自帶的閃光燈了)。濕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拍座次應該在梵天(Brahma,世界的創造者)和毗濕奴(Vishnu,世界的維護者)之後,因為他主宰毀滅,所以排在第三,但是在世俗社會中,印度教的教民對濕婆的供奉卻是最多的,因為他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我們在很多印度教寺廟中都可以看到的林伽既是有力的證據(生殖崇拜從原始社會開始就是人類尊崇和供奉最多的主題,後來在宗教神話故事中也很常見)。
保留比較好的第二道門, 被譽為最精美的浮雕之一,主角是毗濕奴。 (此處更正,第一次發文時因為感覺與此前的因陀羅神像極為相近,誤将此處也标識為因陀羅的神像,後來查多個資料,發現是我自己搞錯,實際上應該是毗濕奴,誤導各位了,SORRY) 局部放大的圖片
跳舞的濕婆SHIVA,濕婆是舞蹈之神,下方的則是他的妻子烏瑪UMA(頭已被盜,想必十分精美),SHIVA跳的舞可是創造和毀滅世界的天舞。
騎在公牛南迪(Nandi)身上的濕婆
濕婆抱着他的妻子帕瓦蒂,下面是拉瓦那(Ravana,也被稱做羅波那,在印度神話中,羅波那對梵天進行過曆時數年的激烈苦行,過程中因為憤怒於梵天的無視而将自己的頭切下來,但每次剛切下時都會從中生出新的頭出來,如此重覆10次後梵天終於顯靈),所以,我們在浮雕上看到的拉瓦那有20隻手和10個腦袋,他是濕婆的忠心追随者。
納羅辛哈(毗濕奴的化身)撲倒阿修羅王,雙手按在阿修羅王的MM上
毗濕奴的妻子拉克修米(Lakshmi)被由兩頭象噴出的聖水沐浴,應該是很吉祥的意思吧,在其下面是毗濕奴的坐騎迦魯達
供奉毗濕奴和濕婆的神塔,門口是護衛的迦魯達毗(濕奴的坐騎)、羅納辛哈(Narasimha,毗濕奴的第四個化身) 、哈奴曼(Hanuman),最後一張上是瞪着大眼睛的阿修羅吧
重點來了,缇娃妲Devata和男侍衛,各種攻略遊記記載太多,我就不在這裡啰嗦了,兩個字,漂亮,四個字,漂亮極了!
女王宮建築上布滿了各種精美浮雕紋飾,都來源于印度教的神話故事,不過具體的就不為我所知了,隻能粗略辨識幾個主要角色。
從卡拉口中出現的馬卡拉
從卡拉口中出現的那伽
從卡拉口裡出現的辛瑪
迦魯達和卡拉交替出現的紋飾
除了美輪美奂之外,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詞來形容在女王宮看到的一切呢。我們的時間有限,加上每拍一張照片都要等待很久,隻能懷着遺憾着離開了女王宮,繼續前往下一站崩密列。
崩密列(Beng Mealea)
崩密列是一座沒有進行修複工作的印度教寺廟,雖然很大,遊人卻隻能順着修建的木質步道參觀,目光所及之處全是滾滾亂石,少數外形保存相對完好的建築散落在熱帶密林之中,盤根錯節的樹根從建築的縫隙中張牙舞爪的鑽出來,把巨石塊頂開,推向遠處。這裡原有的精美浮雕都哪裡去了,全部被埋在下面?不不可能!或許能在私人博物館找到吧,兩個同行的拼友很喜歡這個地方,他們都是潛意識中破壞欲望很強的人?
崩密列能看到的石刻浮雕不多,翻了些資料,沒見到什麼考證文章,隻好我自己猜測了。
這個浮雕應為因陀羅,比較好辨識
疑似濕婆與烏瑪的組合
疑似毗濕奴
這個應該是衆神攪拌乳海吧
以女神為主題的浮雕紋飾
趕在關門之前來到羅洛士群遺址,這地方以前沒來過,司機把我們停到一個遺址門前,告訴我們趕緊進去,還有30分鐘就要關門了,也沒弄清楚到底是那一個遺址,匆匆忙忙就跑進去了,我的天,好小,應該就4座神塔,建築風格和材料與比粒寺、東梅奔非常相似,應該是同時代的建築,破敗得也很厲害,還搭上了腳手架,正在維護之中,花了10多分鐘草草看了一圈。依我看,這個點也可以果斷放棄。後來看地圖,知道我們去的地方叫羅萊寺。
聽司機說巴空寺(BAKONG)是這裡最大的寺廟,更加匆忙地趕到那裡,眼看就要日落,沒時間細看,匆匆登上最高一層平台,果然好景緻。在我們登上去半小時之内,天空的烏雲越積越厚,塔身的色彩變化很快,很快就有大顆的雨點落下,我們又匆匆離開,就要出寺門,突然後頭看到一縷陽光從雲層的縫隙中透射出來,哇,這是要升仙了麼!
今天走了一次典型的外圈行程,總結下來有幾點供參考:1、出發時間越早越好,不管是途徑比粒寺的時候停下來拍照還是趁人少早點趕到女王宮多參觀一會,都會讓你覺得起早床是值得的;2、盡量把在女王宮停留的時間延長,照片能多拍就多拍,回家慢慢選,會發現很多驚喜;3、把陽光最強的時段留給崩密列;4、羅洛士群很值得一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