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到達南京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往紫金山山拜谒中山陵。中飯也沒有顧得上吃,乘遊1路車趕到中山陵園。
孫中山先生,是我所敬仰的曆史人物之一。這位中華民國的谛造者,曾被尊稱為國父。推翻滿清王朝後,他出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後讓位于袁世凱。袁恢複帝制,他發動第二次革命,推翻新的帝制,并在廣州成立革命政府。其後,在他的領導下,革命軍開始了北伐戰争。
做為曆史人物,孫中山先生的思想中,民主、民生意識似更強烈些,帝王思想,大英雄主義則淡得多。這我們不僅從他的“主義”或《建國方略》中看到,更從他的實際行為中看到。他的建立民國的主張,是有着深厚的内涵的。他在反清鬥争中,奔波于西方列國之間,所受到的民主思想的教育與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随時可以放棄政治權力,如大總統之類,去做具體的建設國家的工作,如他希望自己去修鐵路,這是孫中山先生民主的平民的思想的反映。可惜年不假之,他去世得很早,逝時不到六十華誕。
因其推翻清政府統治的業績及對中國近現代曆史的深遠影響,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族所普遍景仰。随着曆史的演進,他的身影愈顯偉大。
進入陵園,那長長的通道兩岸,盡是高大的柏樹。莊嚴、肅穆。
花崗岩牌坊(石料出自蘇州),覆以藍色的琉璃瓦,清甯、高貴、莊嚴。上匾為孫總理所倡導的“博愛”。“博愛”,我們現在不批判這一思想了。其實,博愛并非哪個階級所提倡,而是人類的普适價值。這一點非常之重要。
花崗岩牌坊的石雕
陵門。上刻有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天下為公。天下并非哪個人、哪個黨派之天下。老蔣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失去了天下。其實,誰人不懂這個道理,沒有參透總理之遺訓,終歸要失去民心,失去天下。 碑亭。碑文之正面: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 仰望祭堂。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 花崗石砌成。 祭堂前的石獅 祭堂兩側的銅鼎民族、民權、民生,為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所書。
祭堂建築的石雕藝術,下圖同。進入中山陵祭堂,出于對中山先生的敬仰,我沒有拍照。當然也有人在裡面提醒人們不要拍照,但仍有同胞拍照不止。我注意了一下,外國朋友很是講究,沒有一人拍照的。
由于人太多,我隻好中山雕像的左前方立正,三鞠躬。走出祭堂,伫立在祭堂門前,念及曆史的曲折回複與秩序井然,我不禁淚濕雙眼。
祭堂下的奉安大典鼎 此鼎在抗日戰争中,被日軍的飛機炸了一個大洞。我駐足在那裡呆了一時。心想,兄弟相煎外人欺,這種曆史再也不要發生。資料備存
中山陵是中華民國國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位于市東郊紫金山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1926年1月動工興建,1929年6月1日舉行。1961年成為。
中山陵是近代十分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中山陵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南京中山陵景區,古稱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東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東郊,是中支的主峰。東西長7千米,南北最寬處4千米,周圍綿延10餘千米。 巍巍鐘山,青松翠柏彙成浩瀚林海,其間掩映着兩百多處。
陵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鐘"形圖案 ,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内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
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征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設計的“自由鐘”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花崗石砌成。陵墓入口處的花崗石牌坊。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融中西于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镂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直額。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是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制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 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镌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孫中山先生卧像,下面安葬着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密封。
中山陵前臨蒼茫,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仰止亭、,等紀念性建築,衆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不僅寄托了海内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孫中山在逝世。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于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也。”(根據的說法,孫中山還曾說過“他日我辭世後,願向國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遵照孫先生遺願,靈樞暫厝于北平内,在南京鐘山修建陵墓。詩《中山陵》有名句:“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 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終點”。
中山陵由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施工。動工興建,春主體工程完工。建成後,呂彥直便去世。
下一篇
寫給知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