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小圈
吳哥小圈的通常走法是小吳哥(ANGKOR WAT)、通王城(ANGKOR THOM)、托瑪侬神廟(Thommanon)-周薩神廟(ChauSay Tevoda)、茶膠寺(Ta Keo)、塔布隆寺(Ta Prohm)、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想要一天之内全部都能仔細看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拼友隻有一天時間,我做臨時導遊,盡量挑重點的地方看,還過濾掉了托馬侬神廟、周薩神廟和茶膠寺,即便如此,也走了滿滿的一整天,感覺真的真的非常累!
我的遊記從這裡開始,會把後面幾天參觀的同一景點的内容都編輯到一起,本節包括了通王城(ANGKOR THOM)、塔布隆寺(Ta Prohm)、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
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
資料上說這裡是個佛教寺院,是是國王和皇後泳後小憩的地方,實際上對于一般人來說,在吳哥的衆多遺址中,很難分辨出佛教與印度教寺院的區别,這裡的建築、浮雕紋飾與吳哥其他地方沒有什麼特别不同之處。對這個寺廟的感覺挺好的,這一次去趕上有好多地方在維修,所以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不多,基本上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這裡是斑黛喀蒂寺的東門,早上過去,光線正好。
光影中的天女浮雕
帶刀侍衛
我喜歡這個天女的笑容,感覺非常生動
神塔全部都在做維修
塔布隆寺(Ta Prohm)
電影《古墓麗影》不僅讓安吉麗娜·朱莉紅的發紫,同樣也是吳哥更為世人所知,可以說為吳哥旅遊在全世界都打了一次巨大的廣告,其中塔布隆寺因為是電影主要取景地之一,更是成為了全世界遊客玩吳哥的必到之處,要在大家都知道的那幾株巨樹之下留影紀念,那就準備好排隊吧。
塔布隆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獻給自己母親的“寺廟之王”(我們之前去的聖劍寺是他獻給付清的),因為修建在古暹粒的盛期,所以規模在吳哥的排名也能進前幾位。記憶中,這裡除了巨樹之外,宮殿各處的浮雕也非常精美,非常值得在這裡停下來慢慢參觀遊覽。不過我們的壞運氣似乎還沒完,塔布隆寺的維修規模更大,幾乎所有主要的宮殿、巨樹都不對外開放,看不到那幾棵騎在牆頭上的巨樹和盤根錯節的樹根,很遺憾,隻能外圍拍幾張照片走人。
茶膠寺(Ta Keo)
我就在路邊拍了張照片,不想上去了。這裡遊人似乎一直都不是很多,可能是因為其建築風格與空中宮殿、巴公寺類似,遊客走小圈的話,剛看完那那兩個寺廟,到了這裡極容易産生審美疲勞。我的建議還是應該上去看看,這座寺廟是阇耶跋摩五世為自己興建的葬廟,非常典型的印度教風格,高度不低(到中央台最高點為50米),因為是一座未完工的寺廟,顯得比較粗犷,跟我們看到的其他寺院還是有明顯差異。遠觀上層的神塔修繕得不錯,在平台上或能有意外收獲(據說能俯瞰吳哥城全貌,因為自己沒上去,隻能表示懷疑,周圍的樹木确實太高大了,塔尖上可能還行)。
戰象台(TerrceoftheElephantes)和癞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從通王城的東門進入後,很快就來到了戰象台和癞王台,這兩個景點緊挨在一起,從遠處看去,就是平地上建起的一道長長的高台,兩台相連,加起來差不多400米長。目測高台的寬度約有10米左右,巨寬的一條步道,平台呈南北向 ,據說整個平台上至少能站一萬多人;戰象台和癞王台的東面是個面積約4萬平米的廣場,能容納30萬人以上吧,如果當時吳哥的人口在100萬左右,國王在這裡一喊集合,全國人口的1/3就全站在台下了。
癞王台是當時的皇家火葬場所在地,因平台頂端一座沒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一位染上麻風病的國王)。
參觀這裡最好能在上午來,順光。
站在戰象台的南頭,右側是巨大的廣場,更遠處是南北倉庫的遺址。
迦魯達和迦家辛瑪交替出現,共同支撐着戰象台
迦魯達頭部特寫
迦家辛瑪頭部特寫
修羅和阿修羅的頭部特寫
戰象台怎麼能少了大象
老皇宮(Phimeanakas)
戰象台的中間有一條路,直接通往老皇宮,老皇宮的主體建築就是空中宮殿。空中宮殿的色彩很豔麗,我的照片在中午12點左右拍攝,如果是日落時段的話,應該更美。通往上層平台的台階被攔住了,看來已經禁止遊客上去,隻能圍觀了。老皇宮是很容易被漏掉的一個景點,還有好多人把這裡跟巴本宮混淆,将巴本宮叫做空中宮殿(是不是因為空中宮殿這名字叫起來特别上檔次啊)。
空中宮殿
守護宮殿的辛瑪
隐藏在密林中的側門之一
巴芳寺(Baphuon)
在空中宮殿的後面有一條小路與巴芳寺相連,遊人不多。絕大多數的遊人均由巴芳寺前面長長的步道(與戰象台的南側相連)進去,這裡同屬于通王城的核心區。它是十一世紀中期優陀耶叠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arman II)獻給濕婆神的國寺,在當時是整個都王城的中心,巴本宮是其中心建築,共有三層,屬金字塔形建築。這座寺廟同樣修建的非常精緻,據說當年法國人為了維修複原,在巴本宮上拆下了30萬塊浮雕砂岩,後因柬埔寨局勢動蕩,特别是紅色高棉後,資料遺失殆盡,給複原工作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現在,在寺院的四周,仍然散落着大量的岩石浮雕,可以想象原本的建築有多壯觀。到這裡,一定要登上最高一層平台,據說這裡是通王城内可以爬上的最高處。
從正面看到的巴本宮,可以看見步道的一段
進去大門後近觀中心建築部分
中心最高部分,可惜現在不讓上去,可以明顯的看到表層的巨石多數已剝落,露出了下面紅色的火山岩基座。
在上層平台俯視
二層圍廊的一段,适合冥想打坐,我是被曬得太頭暈,在這裡喘了一會氣。
巴本宮的後部,是一座巨大的卧佛像,其實好多人都沒走到後面來,隻是在前面拍拍照就走了。
散落在巴本宮四周的岩石浮雕
巴戎寺(BAYON)
資料上顯示巴戎寺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在通王城的最中心的位置,蘇利耶跋摩一世始建,阇耶跋摩七世時重建,建築規模宏大,尤其是49座大小不一的寶塔,每座寶塔上都有一個四面佛的巨型石刻雕像(據說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的形象),包括最有名的“吳哥的微笑”就在這裡,名氣實在太大;另外,第一、二層圍廊的精美浮雕,有描寫柬埔寨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場景,也有印度神話故事,都是巴戎寺最有價值的看點。有點疑惑,怎麼吳哥這些佛教寺院裡面的浮雕都是印度教神話故事呢?
巴戎寺在吳哥算是很大的寺院遺址了,第一層圍廊的總長度足有600米,我看了第一層圍廊和第二層的少部分,實際上也是走馬觀花式的粗略看了看(不是象一般團體過來時,就是導遊指着一小段浮雕巴拉巴拉幾句講解),加上蹭聽和查旅遊手冊,就用了近2小時,如果你對宗教文化方面特别感興趣的話,自己算算時間吧。這一次二遊巴戎寺,前前後後加起來應該用了4.5小時。
四面佛
這就是吳哥的微笑
外側圍廊浮雕,主要是描述柬埔寨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場景,當然也包括了戰争。
經驗分享:
1、小圈各處皆精華,有時間、有精力的盡量把你們的腳印鋪滿所有的地方。
2、确實應該提前做攻略,避開正在進行大規模維修的景點,像我這一次,在斑黛和塔布隆都有點浪費時間的感覺。
3、多了解一點吳哥的文化和曆史背景,會讓你的旅程變得更有趣。
4、戰象台、癞王廟盡量安排最早的時間去,一則順光,二則免受太陽暴曬;巴戎寺早晚皆可(下午人少),除了光線的原因外,也避免趕着遊客最多的時候去擠熱鬧,排隊照相很不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