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 韓國城、海濱廣場公園、劉公島、華夏城演藝中心 大凡去過威海的都到過韓國城确切名稱應是“海港大廈商品城”,尤其是十多年前,更是來客必定尋訪之所,爾今這座大廈中三層的韓國貨攤販商場貨品和鋪面,如同前十年面目基本一樣,多是外地人來購買價廉的釣具、服裝和小商品。 海濱廣場公園就是為市民提供休閑鍛煉,中國大媽街舞的海邊綠化帶,除了是瀕臨大海,視野闊廣外,别無其它饒趣。 晌午飯後,才是今個的主要去處---劉公島。“劉公島不僅僅是個島。”這句廣告詞告訴遊衆們,劉公島内中有段子、有事迹,那是滿清天朝水軍發轫和覆滅之地,更多人曉得的是盤萦周匝百年不屈的唉歎和冤魂。 再也不想去回想那段酸楚的過往了。合着多數遊客的步伐信步走出“中國甲午戰争博物館”後,于同行16人結伴一起,花錢揀擇乘坐景區電瓶車做環島遊覽。 劉公島絕多有些名聲和紀念性意義的場所都集中在島的西南。下了電瓶下,自北而南我們漸次參觀了動物園、北洋海軍忠魂碑,遠看了通體黑色的潛艇,海軍公署(北洋海軍提督署)、龍王廟、丁汝昌寓所,來回走了個往返路。
北洋海軍忠魂碑是為紀念中日十九世紀未甲午戰争豐島、黃海、威海三役中犧牲的近千名中方壯士英魂而鑄立。碑體六棱形,通高30米,兩側嵌浮雕,碑座是紅花崗石,碑身由白色大理石貼面。由戚其章撰寫碑文後梢如是說“時值北洋海軍成軍百年(1888--1988年),追憶痛史,緬懷先烈,忠魂永垂青史,英氣流芳百世。茲記其颠末,以為他日之殷鑒。”當讀此,想起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複哀後人也。 我知道對于那場讓國人顔面掃地海戰,後人做了無數剖析思辨,總結歸納的失敗原因有十數條,不謂不全不細,可誰為主?那是次?卻是衆說紛纭,莫衷一是。我真不知道幾人真的能看透,還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誠然看透的人誰又能潇潇灑灑走一回,痛痛快快暢所欲言。 設宮壇祭祀龍王起河于唐,滑稽的是至北宋被金人擄出北荒的徽宗封了青、赤、黃、白、黑五位王,《西遊記》裡有四海龍王一說。龍王管的是興雲布雨,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這龍王廟就是給龍王們焚香打恭的場所。書上說:龍王是中國古代龍神崇拜,海神信仰再結合佛經中的龍王的産物。如“媽祖”、“黃道婆”、土地老爺、竈神寺廟一般,既不是佛門又非道家更不歸儒派管轄。至于非要将其歸屬,還是各自發揮點才情吧。 劉公島的龍王廟主殿上端坐的當是東海一把手。這座供奉東海龍王“冷豬肉”的廟宇建造于明代,仿四合院布局,并沒什麼特别之處,讓我想說說的是它面前長長的不座戲樓。 寺廟戲場出演的作用是為了娛神祭神,而并非取悅信人法衆,普羅大衆适時伴神而樂。因此戲樓面對應是寺廟的主大殿,為好讓佛祖菩薩(天朝人認為佛就是神,其實佛是覺悟了的人而不是神,道教的三清為三神仙)高興,将戲台設計面對寺廟主殿(倒座式)理應當然。中國傳統戲場中寺廟戲場是分布最廣一類,諸多都傾圯或摧毀在歲月的磨難以及天災人禍中,寺廟戲場卻因宗教的庇佑而留存下來。僅山西80年代“經文物部門普查,山西仍想出清代以前的廟台2887座,僅及原數的十之二三。”戲樓正面的橫楣“寰海鏡清”當表達民衆企望海波不興,環宇清平之意。那棵150年的樸樹一如既往戲樓旁,“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丁汝昌先入太平軍,後歸滿清,平洪剿撚,官做到清國海軍提督,是我安徽廬江人,又是甲午海戰自義的最高将領。義士悲歌,鄉土情懷,寓所當應膜拜。 丁汝昌寓所門外台階前的稱謂而上得石級進入内院門房匾額是書的是“丁汝昌紀念館。”館前正面一座銅質丁汝昌正坐塑像。全館分花園、寓所和後花園三部分。進入院内,在正廳前有一單孤的垂花門,形制仿若曲阜孔府中的那扇“重光門”,隻不過沒其鮮豔高敞,盡管知道其年代不久,但經海風雨水侵蝕,日照月射,飽經風霜,老态龍鐘,滄桑垢面,頗給引人追憶緬想。據說在丁汝昌家鄉廬江縣也有座同名紀念館,至于具體在何處如何構建和内中有陳設一概不知。 海軍公署·北洋水師提督署是劉公島主要參覽地。這座親臨指揮120多年前那場戰争的地方是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指揮中樞,也是國内僅存的、保存完好的清代高級軍事衙門。它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圍以長垣,占地1萬米²,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築群。沿中軸線有三進院落,分前、中、後三廳。前為議事廳,中是宴會廳,祭把廳在後面。東西跨院問有長廊貫通。大門前左右角樓為鳴金、奏樂和瞭望處,東西兩側是轅門。整個建築飛檐畫棟,雄偉壯觀。往事不堪回首,有人說它是不得不去而又不願親臨之地,一個令人痛心疾首之所。 海軍公署,09年來過,對裡邊的情況還存着一些記憶,夥同大夥,按照慣常的方式,照例遁着主參觀路線擇要巡視了一番。回到出門處,見有一先生擺攤簽名售書,近前一看書名《甲午海戰》,作者是喬鴻鳴,簽名是丁小明,印章中為“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玄孫丁小明。”翻開一看,這書從撰到付梓,似乎與這位丁先生了無關系,可丁先生辦的這事既揚了祖先的英名,還從中獲得的很大的經濟利益,這正是:子孫托依了先輩的福蔭,先人的恩德滋潤了後生。 動物就不想寫了,盡管其中飼養了國寶---熊貓,挺逗人喜愛的,盡管我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觀視這種生靈,但何要将如此珍貴的動物放置在劉公島,我想不出理由,但我知道有些緣由不是我等山民野老所能領會得到的。 威海華夏城景區,是變廢為寶,興利除害的一方項目,是将原威海龍山44處廢棄的礦坑,經綜合治理與環境修複後,作為旅遊開發景點,因而宣稱中國生态環保第一城。我們從劉公島輾轉乘車來到華夏城,任務是觀看在其中的《神遊傳奇》---大型實景演藝。 離開演入場尚有一個小時,為去認真細仔觀摩華夏第一牌樓留夠了充裕的時間。 華夏第一牌樓兀立于一山岡台地之上,仿明清牌樓古建築形式,磚石結構,正面為五間六柱式,細看是五座八腳牌樓組合而成,單個猶如許國牌坊,且五座八腳牌樓規制體量由小而大,正背面均由兩邊向中間收縮,層次感、立體感突顯。牌樓南北跨度86米,高21米,正脊兩端吻獸護頂,四翼角尖塑龍首鳳尾翹起。牌樓之下為四角藻井,二十四角垂蓮座壽桃,金檐雕龍畫鳳,滿目吉祥華貴,通體彩繪,琉璃蓋頂。牌樓正面有寬闊宏敞的廣場,有三座仿若故宮金水河上的漢白玉小橋,由着地塊都承接着開朗軒敞的步階玉砌,供人踏步登臨穿越牌樓。當你迎面緩步而上,擡首挺胸,會讓你憑添一股糾糾豪氣,使人感受威武而增自信。 會跑的實景演藝《神奇傳奇》秀與一般遊區演藝有所迥異的是觀衆動而舞台不動。在一大型遺棄的坑口蓄水池中,駐泊着一艘“神奇傳奇”秀号舳舻,這艘畫舫式的船樓,甲闆設計為前低後高,觀衆就落于布列其上的兩千多個座位中,由“船艙”機械驅使,船舶不可平移隻可在池塘中旋轉,360度一周欣賞池岸上七場六幕演出。 置舞台于自然山水天地間,打造獨特的會“跑”的觀衆席看台,将中華千年傳統文化串聯成秀,利用現代化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使人們在流光溢彩,雷電鼓号中,感受天道輪轉,乾坤朗朗,算是寓教于樂,使觀衆在賞心悅目中接受華夏文明于曆史、傳說中演進、蛻變、轉換幾個階段概念化的形象教育。 第一場是序幕.《天賜華夏》,後面的六場分别是:第一幕.先祖部落;第二幕.鳳凰涅槃;第三幕.八仙賀喜;第四幕.盛世風情;第五幕.龍的傳人;第六幕.天佑華夏。 再回威海百納中心大酒店912房間。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