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老人與海(節選)
教學目标
1、細讀人物的内心獨白,分析小說主人公的硬漢形象。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探究海明威的創作風格和《老人與海》的深刻内涵。
3、查找比較中外文學作品藝術特色的資料,與本單元中的外國小說進行比較閱讀。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
評析選文精妙的細節描寫,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風格。
思維發展與提升:
把握這篇小說的主要内容,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色。
審美
鑒賞與創造:
了解聖地亞哥的硬漢性格,體會内心獨白的藝術效果和象征意味。
文化傳承與理解:
培養不屈服于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環境中進行抗争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小說主人公形象。
難點:
了解老漁夫聖地亞哥的硬漢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當我們嬉鬧于歡樂的童年,當我們高歌在懵懂的少年,生命的長河已經注定我們不僅僅要看到浪花的美麗,還有浪花下的兇險,于是我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詞語“挫折”!既聾又啞的海倫,耳聾的貝多芬,雙腿癱瘓的史鐵生,生活給予他們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挫折,然而,海倫成功了,貝多芬成功了,史鐵生也成功了,挫折造就出的卻是生命的最強音。什麼使他們脆弱的軀體如此強悍?什麼使他們敲響生命的最強音?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被稱為“現代英雄神話”的傳奇人物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看他如何用樸實無華的文字,來闡釋生命的意義。
二、寫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裡奧·富恩特斯,并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經常一起出海捕魚。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這條魚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航途中又被鲨魚襲擊,回來時隻剩下了一副骨架。當時這件事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1952 年,海明威發表了《老人與海》,這部作品赢得了諸多贊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這部中篇小說,向讀者诠釋了生命的高貴與尊嚴、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和人與自然的關系。
三、作者介紹
歐内斯特 · 米勒 ·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勳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别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四、題目解說
“老人”是小說的主人公,“海”是主人公的活動場所。大海極富生命力,但卻非常殘酷,是大自然的代表;老人則象征着衰老、死亡、弱小、不堪一擊,在大自然面前極其渺小。小說以“老人與海”為題,就是要展示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人不可被戰勝的精神。課文節選的是老人與鲨魚搏鬥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高潮。從文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鲨魚的搏鬥共分五個回合。這是一首英雄主義的贊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硬漢”形象。
五、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27段):寫老人捕到大馬林魚後遭遇尖齒鲨,殘酷的戰鬥開始了。詳細寫出了老人和尖齒鲨戰鬥的經過,通過老人的心理獨白初步揭示了“硬漢”的精神:人不能被打敗。
第二部分(28~47段):寫老人和加拉諾鲨搏鬥的經過以及打死鏟鼻鲨後準備繼續戰鬥。在搏鬥過程中,老人雖然處境惡劣,但卻絲毫沒有退縮,一直在不斷地鼓勵自己。
第三部分(48~53段):寫老人戰勝鏟鼻鲨後的困難處境——受傷、困乏、天氣惡劣。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驗着老人的意志。
第四部分(54~82段):寫老人再次與加拉諾鲨搏鬥以及與鲨魚鬥争到底的決心。在經曆了一系列的戰鬥之後,老人雖然萬分疲憊,但是始終不停地鼓勵自己。
第五部分(83~97段):寫老人與群鲨激烈的搏鬥終于結束了,老人出海歸來回到自己的家中。
課文結尾定格在這一幕,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我們都會碰到生命中的鲨魚,命運似海,真正的救贖并不是厮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甯。
六、全文分析
1、身為一名漁夫,老人對“打魚”是如何看的呢?嘗試着從文章中找出來。
“
你天生是個漁夫,就跟魚生來是魚一樣。
”“你殺死這條魚不光是為了養活自己和賣給别人吃。你殺死它是為了自尊,因為你是個漁夫。它活着的時候你敬愛它,它死了之後你也一樣敬愛它。如果你敬愛它,那麼殺死了就不算是罪過。要麼是更大的罪過?”老人提到了“自尊”。可見,老人打魚,不單單滿足物質層次的需要,更提升到了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與愉悅。老人對魚的看法,我想,我們可以用海明威的拳擊哲學來解釋:“打拳擊憑天性,即使打死也不是為了打死人。正大光明的打,打拳是為了取勝。”同樣,漁夫天生是為了打魚,打魚必定要有傷害,即使是傷害了他内心中認為最美麗的東西。所以他對于魚是尊重的。“魚是他的敵人,也是知心朋友。”
2、在鲨魚随時都可能襲來的生死攸關的時候,老人心中除了鲨魚,還想到了什麼?
“不過還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為我隻剩下這件事可幹了。這個,還有棒球。”棒球是一項體育(闆書:體育彰顯出的是人的生命力與力量)。一個熱愛體育的人,對生命、對生活,又怎能不抱有熱情呢?所以那個老運動員狄馬吉奧也成為了他力量的來源、他的榜樣。
3、老人心中除了棒球,還放着什麼?
“但願沒有人太為我擔心。當然啦,隻有那男孩會擔心。不過,我相信他會對我有信心。好多上了歲數的漁夫也會為我擔心,還有不少别的人也會的,他想。我住在一個人心善良的鎮子裡啊。”可見,即使貧窮、食不果腹,他依然愛着身邊的朋友,身邊的朋友也愛他,所以他更想要堅持下來給他們看看。
4、那麼,對讓他一無所獲的大海,他又是怎麼看的?怨恨嗎?
“不管怎麼說,風是我們的朋友,他想。接着他又想,那是有時候。還有大海,海裡有我們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敵人。”以感恩、包容的心對待周遭的事物,熱愛大海、風、魚,那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5、搏鬥中老人獲勝的原因是什麼?
在這場勇氣、毅力和堅韌的較量中,毅力支撐着老人的身體,希望支撐着老人的精神,而經驗使老人獲得希望。年老的聖地亞哥用智慧而不是靠僅有的體力,用知識和機智而不是靠僅存的傲慢來支撐自己,最後取得了這一次的勝利。
6、老人在内心中對大馬林魚持什麼态度?
大馬林魚是作者讴歌的對象,文中在寫老人紮死它的同時,又帶着不無贊揚的語氣寫大馬林魚的高與大,給讀者展示它的力與美。“我從沒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着或更崇高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看來,在老人眼中,大馬林魚代表了堅強和勇猛,是一個真正的對手和老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7、體會文中聖地亞哥老人的内心獨白,談一談你對他的印象。
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衆多“硬漢”中最完美的形象,他是真正具有男子漢氣概的人。他沒有從危險、殘酷的現實中“退卻”,而是勇敢地接受現實;他憑借自己的意志力創造了現實,赢得了哪怕是非常短暫但最終慘敗的勝利。在海明威的筆下,老人是個要竭力超越自身極限的人。
8、為什麼海明威讓老人歇了五次才到家?
老人在海上和鲨魚就是經曆了五個回合的搏鬥,才終于走上了回家的路,所以這一回家的過程(摔倒-站起來-往上爬)是不是也可以隐喻老人不斷重複的生命曆程?雖然空間從海上轉換到了路上,但是生命的搏鬥仍在延續,五次坐下,五次養精蓄銳,每一次都是為了下一次能夠站起來。
七、中心思想
本文節選的這一部分内容,通過老人聖地亞哥不屈不撓,勇鬥鲨魚的故事,表現了老人勇敢、堅忍頑強的鬥争精神,塑造了一個打不敗的滄桑“硬漢形象”,表達了人要明敢地面對困難的主題。文中老人的魚被鲨魚吃光,看似失敗了,但他并沒有在魔運面前屈服,而是與之殊死搏鬥,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力量,雖敗猶榮,說明人可以暫時戰敗但是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遠也打不垮的。
八、寫作特點
1.結構簡單。
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蔓不枝,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老人與海》中直接出場的人物隻有老人聖地亞哥,情節也主要圍繞其與大馬林魚的搏鬥以及由此引來的與鲨魚的搏鬥而展開,可謂簡單而集中。
2.生動的細節描寫。
在塑造聖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作者把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老人與鲨魚搏鬥的場景上。如寫鲨魚出現的情形:“當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漸漸下沉,擴散到一英裡深的海水裡的時候,它就從深處遊了上來。鲨魚莽莽撞撞地一下子沖過來,劃破了藍色的水面,豁然出現在太陽底下。”細節描寫簡練生動,但鲨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立刻展現在讀者面前。又如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生動而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3.意蘊含蓄凝練。
海明威在文中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含在自然的行文或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鲨魚搏鬥的場面:“老人聽見大魚的皮肉被撕裂的聲響,把漁叉猛地向下紮進鲨魚的腦袋……”這種描寫本來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卻會自然生出同樣的感覺,與老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獲取印象,而不擠到描寫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描寫對象和讀者直接進行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他獨創的
“冰山”文體
,我們需要将1/8直接呈現的内容反複品讀,前挂後聯以啟發思考,為實現以小見大,需要現有内容的支撐,同時也需要調動積累,運用想象産生共情,從而對7/8的隐性内容作出合理的解讀和推斷。
九、補充資料
迷惘的一代
又稱迷失的一代,是美國文學評論家格特魯德·斯坦因提出的,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美國一類作家的總稱。他們共同表現出的是:對美國社會發展的一種失望和不滿。他們之所以迷惘,是因為這一代人的傳統價值觀念完全不再适合戰後的世界,可是他們又找不到新的生活準則。他們認為,隻有現實才是真理,可現實是殘酷的。于是他們隻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價值觀,用叛逆思想和行為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的不滿。
十、總結全文
老人的硬漢形象不是由他外在的強壯與否決定的,而是由他内在的心靈決定的。所以這種形象才有堅實的存在基礎。支撐起老人硬漢形象的,正是他對生活的熱愛。他熱愛一切與他有關的事物,包括體育、朋友、大海、風、魚……他欣賞生活中一切美好而強有力的事物,并且用包容而感恩的心對待一切。正是基于這此,老人才能具有這種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重壓之下依舊優雅地活着,不失人的尊嚴。他擁有崇高的靈魂。所以,通過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能夠将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物變得飽滿而充實,得到更多的啟迪。
十一、布置作業
閱讀原著《老人與海》,并寫600字左右的讀後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