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了解誦讀内容,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
學習理解“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笠翁對韻》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漁。 知道《笠翁對韻》作何解釋嗎?“翁”就是李漁自稱。 “笠”就是下雨天穿 的蓑衣。 “對韻”就是古代人對對子,講押韻。
二、範讀、帶讀《笠翁對韻》 老師先範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 下面請同學們伸出右手的食指開始指讀。老師讀一句,你們齊讀一句,并用 手指跟着朗讀的節奏移動,朗讀到哪個字手指就停在哪個字上,标點符号跳過去 不指。聽明白了嗎?同學們,跟我念。 三、釋讀 1、師讀第一段 講解第一段 重點點撥:山花對海樹 蒼穹 下響 高舂 青春 2、 學生一起說文意。 三、朗讀一東、二冬 1、分組讀(分兩組,每組讀一章,進行小組比賽) 2、 老師說上句, 學生對下句。天對——地, “ 雨對——風, 大陸對——長空……” 3、多種形式朗讀,來争取當堂課背誦。
四、課後拓展: 1、利用課餘時間熟讀。 2、收集對聯。
笠翁對韻》 節選二)
教學目的: 1
1、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了解誦讀内容,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暮鼓對晨鐘,吹竹對彈絲”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笠翁對韻》 (節選二)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漁。
二、範讀、帶讀《笠翁對韻》 (節選二) 老師先範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 下面請同學們伸出右手的食指開始指讀。老師讀一句,你們齊讀一句,并用 手指跟着朗讀的節奏移動,朗讀到哪個字手指就停在哪個字上,标點符号跳過去 不指。聽明白了嗎?同學們,跟我念。
三、釋讀 1、師讀第一段 講解第一段 重點點撥: 1、暮鼓對晨鐘,吹竹對彈絲. 河、漢:奇:偶:吹竹:彈絲: 2、 學生一起說文意。
四、朗讀一東、二冬 1、分組讀(分兩組,每組讀一章,進行小組比賽) 2、老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 3、多種形式朗讀,來争取當堂課背誦。
五、課後拓展:1、利用課餘時間熟讀。2、收集對聯。
3、小兒語(節選)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2、基本了解誦讀内容,提高語文素養。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一切言動 ,都要安詳。 ”
教學難點:
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過程設計
1.揭示課題并簡介學習内容。 《小兒語》是明代呂得勝編寫的,它将為人處世的道理與兒童的常生活結合 起來,對少兒品德的養成及其成長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2.教師範讀原文,請學生認真聽。
3.領學生讀詞句
4.師生共同讨論詞句意義
5.學生練習熟讀背誦 分組讀(分兩組,每組讀一章,進行小組比賽) 老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 多種形式朗讀,來争取當堂課背誦
6.檢查背誦
7.拓展訓練:當我們遇到緊急情況時,你該怎麼做? 小組商量一下,演一演。
4、《治家格言》 節選一)
教學目的:
1、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了解誦讀内容,提高語文素養。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一粥一飯……物力維艱” 3
教學難點:
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過程設計
一、簡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序所作,雖然隻有短短五百餘字,文字通 俗易懂,卻飽含着為人處世的哲學。三百年來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經常誦 讀這些經典,不僅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文化積澱,而且能規範我們的 言行。從今天開始,我們将一起誦讀《治家格言》 。
二、教師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範讀 要求: 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标記出生字、新詞、難點。 2、結合譯文初步感知誦讀内容。 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奏和韻律。
三、結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句: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 念物力維艱。 ”的意思。 1、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該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
四、學生練讀 1、學生認真跟讀。 2、學生自讀。 (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中 出現的共性問題并随時加以指導。 (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 (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 3、小組交流。 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 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
五、課外延伸 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 4 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 3、課外搜集資料,了解有關《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後 與老師、同學交流。
六、作業練習:當别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當别人幫助了你以後,你怎 麼做?
5《治家格言》 節選二)
教學目的:
1、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了解誦讀内容,提高語文素養。
重點與難點:
學習理解“人有喜慶……便是大惡。 ”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過程設計
一、背誦《治家格言》 (節選一) 從今天開始,我們将一起誦讀《治家格言》 (節選二) 。
二、教師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範讀 要求: 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标記出生字、新詞、難點。 2、結合譯文初步感知誦讀内容。 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奏和韻律。
三、結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句: “人有喜慶……便是大惡。 ”的意思。 1、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該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
四、學生練讀 1、學生認真跟讀。 2、學生自讀。 5 (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中 出現的共性問題并随時加以指導。 (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 (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 3、小組交流。 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 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
五、課外延伸 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 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 3、課外搜集資料,了解有關《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後 與老師、同學交流。
六、作業練習 當别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當别人幫助了你以後,你怎麼做?
6《 名賢集》
教學目的
1、了解有關《名賢集》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點與難點
1) 《名賢集》文學常識的掌握
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過程設計 上新課前, 讓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片, 猜一下是什麼成語或典故, 望梅止渴” “ 、 “七步成詩”“管中窺豹” 、 (學生參與) 。這些成語和典故都出自我國南朝時期的 筆記體小說集《名賢集》 。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 6 《名賢集》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 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子,後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沒有子嗣,而過 繼于他,并承襲為臨川王。
二、課文分析 1、課文引入: 2、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 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 3、翻譯: 總結: 從文中寥寥幾句, 我們就能體會深刻道理, 而這正是 《名賢名賢集集》 藝術手法上 “以事見人” 獨特的魅力。 并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 《名賢集》 簡潔明了,清麗委婉的特征。
三、知識的擴展 1、有關隐語的介紹 我國的謎語源遠流長,早在生産力還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現了謎語的語言 現象。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 語言日益豐富, 具有隐示性的歌謠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并出現了我國謎語的最早形式--廋辭和隐語,這是謎語的最初萌芽。到東漢時 期, 隐語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 利用方塊字在離合增損中形、 音、義的變化,産生了第一條文義字謎,即“黃絹幼婦,外孫齑臼”八字。隐語 從先秦過渡到西漢,就開始逐步趨向于謎語,當時流行的射覆,已成為民間和宮 廷的娛樂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語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現出對其的 特别鐘愛。 2、用猜謎的形式使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謎面:呀(打一成語) 2)謎面:群英會(打一教育機構) 3)謎面:歐美民族(打一人名) 謎底:1)唇齒相依 2)幼兒園 3)西施
7《 名賢集》(節選二
教學目的
1)了解有關《名賢集》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點與難點
1) 《名賢集》文學常識的掌握
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過程設計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名賢集》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 了解到《名賢集》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 承襲為臨川王。 一、課文分析 1、課文引入: 2、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 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 3、翻譯: 三、知識的擴展 1、有關隐語的介紹 2、做聯句遊戲,看誰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師小結 這節課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 氣氣;勸誡我們凡事都要從小處做起;告訴我們與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8《逢老人》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重點與難點 8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 一裡二裡行,四回五回歇。 ”
教學難點:
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逢老人》,作者是 唐代詩人隐巒。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小結。老師先總結詩句意思。你是怎麼讀懂的呢? 總結學習方法:1、反複朗讀;小組合作學習。 4、查字典;請教老師、父母;背誦,加深理解。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龜雖壽》 (節選) 2、讀一讀,背一背 3、比較一下兩首詩中的老人有什麼不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收集描寫老人的古詩。
9《 幼女 詞 》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 幼女詞》,作者是唐代 詩人施肩吾。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小結。老師先總結詩句意思。你是怎麼讀懂的呢? 總結學習方法:1、反複朗讀;小組合作學習。 2、查字典;請教老師、父母;背誦,加深理解。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乞巧》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0 介紹乞巧節的相關資料。
10 《陶者》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 詩人梅堯臣。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蠶婦》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1 收集描寫勞動人民的古詩。
11 《題畫》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 牧童何處去,牛背一鷗眠。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題畫》,作者是清代詩 人袁枚。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畫鴨》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2 收集描寫圖畫的古詩。
12 《池上》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教學重點 ”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池上》,作者是清代詩 人白居易。 《池上》是描寫小朋友天真爛漫的一首詩。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江南》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3 收集描寫蓮葉的古詩。
13 《關山月》 關山月》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關山月》,作者是唐代 詩人李白。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涼州詞》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4 收集描寫邊塞風景的古詩。
14 《棉花》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教學重點 ”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棉花》,作者是清代詩人 馬蘇臣。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童謠《棉花》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5 收集棉花的的資料。
15《小松》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閑即傍邊立,看多長卻遲。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小松》,作者是唐代詩 人王建。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詠松》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6 收集描寫松樹的古詩。
16《神童詩》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别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教學重點 ”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詩名是《神童詩》,作者是宋代 詩人汪洙。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給古詩配上圖畫,做個精美的書簽。
17《神童詩》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熟練背誦。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教學重點:學習理解“年年當此節,底事雨紛紛。 ”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首《神童詩》,作者是宋代詩人汪洙。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古詩: 2、多種形式朗讀詩句。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理解詩句。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古詩《清明》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收集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18 繞口令》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繞口令,并能熟練背誦。
2、能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加深對繞口令的理解。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繞口令》的形式,喜歡繞口令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誦讀内容,能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繞口令》, 《繞口令》是勞動人民創 造的一種口頭遊藝形式,富有生活氣息。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繞口令 2、多種形式朗讀繞口令。 ⑴ ⑵ ⑶ 自己輕聲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正音。 齊讀,讀正确流利。 3、引導學生理解繞口令。 ⑴ ⑵ ⑶ ⑷ ⑸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質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說。 小組互相學習,朗讀繞口令。 指名反饋,師生補充。 反複朗讀,熟練背誦。
三、聯系實際,暢談體會 1、出示繞口令《水連天》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選擇一個繞口令分組比賽。 2、搜集繞口令,比一比哪個小組搜集的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