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分形原理,豐富且直觀地幫助選穴;
脈診與針灸相互參照結合;
臨床實踐經驗的集合,而非簡單的引證羅列
如何選經選穴首先,在本書的“斷法、選經、選穴、配穴、取穴、手法和治法”等篇章中,老師對他在臨床中治療有效的經驗做了精細且系統的整理。比如,老師說:“本質上看,針刺治療部位的确定,離不開三個要素:經度、緯度和深度。
與之相應的,選穴離不開三個環節:選經、選部和選層......選經,往往是針灸選穴的第一步。臨床選擇某條經脈施行治療,大多基于兩點考慮:從病變位置直接判斷,或從經脈——在髒腑關系間接判斷......由此出發,則病在外者,多從手足六陽經着手;病在内者,主要從手足六陰經,以及足陽明、足少陽等八條經脈考慮。”層層遞進,從選經入手,把針刺提綱挈領的說明白。
對于手足十二經的選擇,老師又根據主治的差别編撰成了記憶口訣:
手三陰,治心肺,上肢内。
足太陰,治胃腸,濕邪下肢内側藏。
足厥陰,調肝氣,小腹前陰小便疾。
足少陰,治上逆,腰痛神亂因腎虛。
手陽明,口齒鼻,上肢前痛肩不舉。
手少陽,治耳疾,上肢側痛轉不利。
手太陽,主肩臂,項背腰痛耳目疾。
足陽明,主身前,胃腸氣滞神不安。
足少陽,主兩側,調肝氣。
足太陽,主背後,治癫狂。
在選穴的章節亦有歌訣:
肝心脾肺腎,沖陵白淵溪。
肝膽陽陵求,胃腸三裡巨。
心肺膻中胃中脘,腸用天樞下關元。
脈診與針灸互參其次,脈診與針灸的結合是此書的亮點。雖然《靈樞》開篇就在《九針十二原》中說到:“凡用針者,必先診脈。”但是我在拜訪到的醫生中見到的脈診和針灸相結合的醫生并不多,而在無疾老師的診室裡也真實見到了,通過脈診對患者進行髒腑經絡辨證,并且針灸後脈象的快速轉變,正合乎《靈樞》所言:“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
無疾老師說,與中醫學相比,經絡學約等于中醫基礎理論,腧穴學約等于中藥學,治療學約等于中醫内外婦兒。多出的刺灸法為針灸特有。可見,作為學科,針灸學有兩部分内容明顯缺失,一是診斷學,二是處方學。沒有診斷學如何判斷病變經脈所在?幸好,脈診法集信息的全面性、定位的精确性,以及動态性、即時性、靈敏性于一身,對針灸來說,這簡直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診察方法。
尤其好的是,無疾老師在書中編選了30則醫案,并在附錄中做了醫案索引,每一則醫案都生動的記錄了通過脈診辯證後對經穴的選擇和針灸前後的脈象變化,特此摘錄一則令我記憶尤新的胃熱包寒案:
腹部疾病,先在脾胃,次在肝膽。脾胃最多雜亂證,寒與熱,虛與實,常亂作一團。
王×,男,44歲。2015年10月診。
近一月來血壓時高,身體狀态不佳時明顯。血壓可至160/110mmHg,右風池穴處疼痛,身寒熱。口氣較重。納佳,大便可,寐晚。煙1-2包/日,啤酒常飲,冬日亦然,白酒半斤,2-3次/月。喜長跑。脈左關小弦滑,右關滑數硬。察三裡、陽陵附近皆可及縱向條索。
針三脘、天樞、氣海,三裡、陽陵、左太沖。約五分鐘後,左關脈轉柔,右關略小。再約十分鐘後,左脈平,右關脈轉弦細,下及右尺。加刺右太白、公孫。約五分鐘後,右關脈弦象減,漸滑數。再約十分鐘後,弦滑數象漸平,起針。
按:常聽說寒包火,很少聽到熱包寒。實際上,寒包火多見于肺,熱包寒的現象則可見于脾胃。此案中,初始右關滑數硬,屬典型火熱熾盛象;而後右關脈轉弦細下貫尺,又呈典型寒象。再後來滑數象又出,與弦象并見,已屬正氣來複象。由此案可以大體了解脾胃寒熱變化的常見過程。
首先患者平素脾胃偏弱,又嗜寒飲冷食,縱冬日亦喜喝啤酒;右關出現的弦細象,即是寒邪在中的痕迹。面對寒邪,自身陽氣會啟動溫化機制,在寒邪聚集處開展工作。案中再現的滑數象,即是在針刺激發下,陽氣着力溫化寒邪的表現。常見的熱包寒,大多止于此。又因久受寒涼者,陽氣多偏弱,其勢不敵寒邪,故通常僅見寒象。此患者則又有一些特殊。嗜煙故生燥熱,白酒則助濕熱,喜運動則陽氣偏盛。當陽氣聚以化邪時,體内熱邪也随之前往。陽氣在熱邪的鼓動下,無法安心溫化内部的寒邪,而是在寒邪周圍蓄積,成為新的熱邪,從而出現宛如“油炸冰激淩”狀的熱包寒效果。肝風鼓動下,火熱邪氣上攻至頭,故頭痛頻作。
上案以寒熱錯亂為主,治法當如剝蔥抽繭,層層疏解。胃中熱邪積聚,疏散以三裡為主,輔以陽陵;寒邪潛伏在内核,其藏也深,須從足太陰太白激發陽氣,複以公孫瀉其邪。如此胃中寒熱調和,諸症大減。
講過胃的問題,再看一看脾。中醫脾主運化,所謂運,從此處運到彼處;化,從此物化為彼物。所以,運出現問題,常表現為便秘;化的問題,常發為腹瀉。《選經》章中講過:運不行,要在從足陽明選三裡、巨虛輩調治;化不利,重點在足太陰選陰陵、地機、三陰交、太白諸穴。
分形原理中的自相似原則
老師提到分形理論中的有一個自相似原則。所謂自相似,即物體的局部與整體在外形上相似。
從整體外形看,人體包括頭部、軀幹和四肢。如果隻看手腕以下的部分,包括手掌和五根手指,則局部外形與整體一緻;再仔細觀察,軀幹背部有脊柱支撐,手背淺層也都是掌骨;軀幹前方主要是柔軟的腹部,手心處則是柔軟的手掌;四肢各有三個大關節:肩肘腕、髋膝踝,四根手指也各有三個關節。
這個分形結構對認識腧穴的位置與主治幫助很大,這裡不妨先舉幾個例子。當雙手握拳相對,虎口所在的緯度區,與面部在整體所處的緯度區一緻。合谷穴在虎口正中,其所屬經脈為手陽明,又剛好經過面部,如此橫豎都和面部相應,無怪乎“面口合谷收”。
又如列缺穴在手腕前方,從緯度上與咽喉部相近;從經脈角度,屬于手太陰經,與肺髒相合,也和咽喉部聯系密切。所以臨床遇到咽喉幹癢痛引起的咳嗽,針列缺常獲佳效。再如内關穴,在手腕内側兩筋之間,從緯度上看,與心髒的位置大體相應;從經脈屬手厥陰,同樣與心髒關聯緊密,這為内關治療心胸疾患提供了一個認識角度。
這樣的分形理論尤其對初學者認知選穴上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這裡我還想提到的是,在對無疾老師的兩次拜訪中,老師臨床時對患者的認真詢問、診斷、治療與關懷都深深地影響了我,有仁術者必懷仁心,我真誠地向各位針灸愛好者推薦這本《零起點學針灸》。
作者:乙山
上一篇
神奇的煮大蒜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