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中醫 讓中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第 787 篇,醫路漫漫 青竹相伴。
來源|青竹醫社
導讀
引經理論是中藥藥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曆代醫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是指導臨床辨證用藥的重要依據。
什麼是引經藥?
引經藥對于中醫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引經藥,又稱“引藥”,是指在處方中可以起到向導作用,能引領其他藥物到達病所或者對機體某經絡或髒腑有特殊作用的藥物。 中醫引經藥的運用是中醫學的特色之一,其實質是宏觀的靶向思維。 引經藥與藥物歸經理論有一定的區别。藥物歸經主要體現的是藥物自身對某些髒腑或經絡的親和作用,但是引經藥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引導它藥作用于某一髒腑或經絡。因此引經藥不僅本身對某些髒腑經絡有比較強的選擇性,也能夠影響它藥的選擇性,使本身不歸屬該髒腑經絡的藥物也能夠産生一定的親和作用。
引經藥的起源
引經之說萌芽于《神農本草經》,發展成熟于金元時期。金代醫家張元素尤其重視引經藥,張氏将引經藥稱為“的藥”,其在《醫學啟源·各經引用》有: “太陽經,羌活; 在下者黃柏,小腸、膀胱也。少陽經,柴胡; 在下者青皮,膽、三焦也。陽明經,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腸也。太陰經,白芍藥,脾、肺也。少陰經,知母,心、腎也。厥陰經,青皮; 在下者,柴胡,肝、包絡也。以上十二經之的藥也。”張元素不僅明确了十二經報使藥,而且有上、下之分,這也是後世引經理論的雛形。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序例》中首次提出
“引經報使” 一詞,雲: “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引經理論在清代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其臨床應用也更為普遍深入。
引經藥的作用
●
引藥上行
《本草求真》曰:“
桔梗系開提肺氣之品,可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 ”。如參苓白術散,借桔梗載諸藥上浮,引歸于肺,益肺利氣,借肺之布精而養全身。
●引藥下行
《本經逢原》曰:“丹溪言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之”。從曆代醫家均推崇牛膝的“引藥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為身體下部疾病的引經藥使用,臨床上治療多發性神經根炎、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無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療效頗著。旋覆花是治療呃逆上氣的一味“引藥下行”之品,臨床有“諸花皆升,旋覆獨降”之說。
●引藥直達病所
中藥引經藥直達病所的藥物,臨床使用十分廣泛,如桑枝引諸藥達臂與手指,羌活引諸藥達上肢,獨活引諸藥達下肢,頭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經各異,《丹溪心法》在治療時即注重引經藥的運用,指出:“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
●引火歸元
金匮腎氣丸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歸元之品,在虛陽上越的戴陽證、陰盛格陽的格陽證中常用之。
●引氣歸元
焦樹德教授認為,砂仁可“引氣歸元”。慢性肺源性心髒病、心衰反複發作,表現為肺腎氣虛或虛多實少者,平時服用七味都氣丸加砂仁,對改善肺腎功能、增強免疫機能、減少複發有顯著療效。
●引氣上升
升麻、柴胡在補中益氣湯中引清氣上升,使該方顯益氣升提之功。日本學者報道,去除升麻、柴胡該方隻有補益氣血之功,而不能益氣升提、升舉下陷之髒器。
●引血下行
鎮肝熄風湯重用牛膝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餘氣,并趕于上”之“氣厥”。臨床觀察,該方去牛膝而用于高血壓患者,對眩暈一症的療效大為遜色。
●引邪外達
柴胡可開邪熱内閉,使邪氣從内達外,為醫家臨證所習用。
●引邪下行
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熱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熱下行作用。
引經藥的應用原則
●按藥性使用引經藥
各經的引經藥按其藥性有升浮藥和沉降藥、苦寒藥和辛溫藥之别,因此,各經病證,可按寒證和熱證分别選用各經升浮性或沉降性的引經藥。如手少陰心經的引經藥黃連性味苦寒,屬沉降藥,适用于熱證,細辛性味辛溫,屬升浮藥,适用于寒證。
●按表裡經關系使用引經藥
凡屬表裡關系的兩經,由于經氣相通,兩經的引經藥有相同作用,臨床使用時也可相互為用,如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因屬表裡關系,故引經藥都有升麻。
●按手足經關系使用引經藥
少陰,太陰,厥陰,少陽,太陽,陽明六經每經都分手經和足經。由于經氣相通,也可以相互為用,如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同屬少陰經引經藥都可用細辛 。
●引經藥的用量
引經藥隻是為了引藥入經,起“引經報使作用”,能起作用即可,故
用量不宜過大。
腫瘤科常見的引經藥
相信大家對頭痛的引經藥都非常熟悉,如頭痛在後腦,連于項屬太陽經頭痛,引經藥可選用羌活或藁本;頭痛在前額屬陽明經頭痛,引經藥可選用葛根、白芷;頭痛在兩側連及耳部為少陽經頭痛,引經藥可選用柴胡;頭痛在巅頂或連于目為厥陰經頭痛,引經藥可選用柴胡、吳茱萸、川芎或牡丹皮。
其實臨床中引經藥的應用非常之多。 現代醫學尤其是腫瘤醫學中,最熱門的當屬靶向治療,而引經藥的應用其實就相當于中醫學中的靶向治療。引經藥是中藥方劑靶向療效的載體。在處方用藥時,如果能夠恰當地應用引經藥,則可以使藥力直達病所,增加藥物在靶組織中的分布濃度,大大提高臨床療效。因此不少中醫學家也将引經理論應用到腫瘤治療中,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腫瘤科引經藥。 如
鼻咽腫瘤 用善通鼻竅的辛夷、蒼耳子引經;
舌腫瘤 用入心經之蓮子心引導;
卵巢、子宮腫瘤 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雞冠花引經,乃取類比象之意;
腦腫瘤 則加用可強力搜剔腦絡之蟲類藥僵蠶、全蠍以引藥入腦; 根據淋巴部位與功用可歸屬為中醫之肝經,故
淋巴瘤 用入肝經之貓爪草、桔梗為引導等。
又如
食管癌 用硼砂、硇砂;
甲狀腺癌 用白芥子、僵蠶;
肺癌 用桔梗、白果;
乳腺癌 用瓜蒌、山慈姑;
胃癌 用半枝蓮、白術;
肝癌 用柴胡、青皮、陳皮;
前列腺癌 用女貞子、菟絲子、王不留行;
睾丸癌 用知母、枸橼;
膀胱癌 用萆薢、龍葵;
直腸癌 用馬齒苋、苦參;
淋巴癌 用牡丹皮、紫草;
骨肉瘤 用威靈仙、杜仲、續斷;
下肢腫瘤 用牛膝、木瓜,
肺癌 患者在化療時服用桔梗、沙參等,
食道癌 選用威靈仙等。 總之,在臨床用藥時
首先要明确病證所在的髒腑經絡,然後選用相應的引經藥 。明确了藥物的歸經引使,然後循經用藥,往往可事半功倍。引經理論是中藥藥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曆代醫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是指導臨床辨證用藥的重要依據,如果能夠深入研究并挖掘其特色,那麼對于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将會是一個巨大的推進。
附曆代文獻記載的常見引經藥
參考文獻 [1]冷靜,鄒亮,胡一冰,等.中藥引經理論與藥物靶向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3):277. [2]榮傑,張金榮.張金榮運用引經理論治療腫瘤經驗[J].中醫雜志,2012,53(8):706. [3]趙樂,裴曉華,王春晖,等.治療腫瘤運用引經藥經驗[J].中醫雜志,2013,54(24):2088. [4]吳娟,謝晉,張群林,林竹霞,謝荷,孫備.中藥引經理論的現代研究進展和思路[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13):2428-2434. [5]翟江偉.中藥引經藥應用探讨[J].山西中醫,2018,34(08):1-3.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禦用客服
▼版權申明
整理/天一排版/ 天一校對/青竹學術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