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古人對管理者有上中下三個劃分,最高明的管理者可以充分調動衆人的才智,一般的管理者可以使用衆人的勞力,最差的管理者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現代社會,很多管理者其實都是處于“中、下”的層次,不是事必躬親,親力親為,就是把員工當普通的勞動力,都在浪費人力資源。
實際上,老闆們大都知道自己付出的薪酬有很大一部分被浪費掉了,但他們不知道怎麼才能改善這種情況。
嚴格的KPI績效和管控,所起到的作用有限,要想讓員工竭盡全力,必須要采取“上君”的方法才行。
任正非就是這樣一個管理者,他真正做到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充分利用了衆人的才智和力量。
在任正非看來,文化可以促進生産力的發展,《華為基本法》中就明确強調了對企業文化的重視:
“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産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
而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任正非也提到自己創辦華為時候的思維轉變,“我深刻地體會到,組織的力量、衆人的力量,才是力大無窮的。”
所以任正非追求的是成為一個組織管理者,而不是追求個人英雄主義。
每個男人都有英雄情結,我見過幾百個老闆,他們有年輕的創業者,也有上了年紀的大老闆,我發現他們幾乎都有很強的個人英雄主義。
這不是批判,相反,我認為“個人英雄主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積極的因素。正是在它的驅使下,這些老闆們鼓足勇氣,披荊斬棘,拼搏奮鬥,在市場競争中赢得了成功,取得了财富和社會地位。
而這些又增加了老闆們的自信心,他們紅光滿面,說話聲音洪亮,到哪裡都自帶氣場,讓人不敢小觑。
事實上,他們确實有能力有實力,能為人所不能,勇于任事,敢于承擔責任和風險,這都是普通人所做不到的。
每個老闆都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強者,但在管理工作中,過于強勢的他們反而會成為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既然下屬和員工都不如自己,做事不如自己高明有效率,那為什麼還要他們去做呢?不是我不能容人,而是他們實在沒出息。
這是很多老闆的想法,誰行誰上啊,我巴不得員工都比我能幹。可是,在下屬和員工看來,如果自己真的比老闆能幹,比老闆水平更高,那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沒有一個非常強勢的老闆可以容忍公司裡有挑戰自己權威的人存在,公司就像一個舞台,明星、主角隻有一個,那就是老闆,其他任何人都是配角,我的地盤我做主,是老闆在“養着”所有人。
這才是現實狀況,所以如果老闆沒有思想上的轉變,光談格局和管理方法,根本不會有實質的改變,下屬和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也不會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
要知道,華為能夠将星如雲,人才濟濟,首先是任正非作為老闆的“虛位化”,他是非常甘願隐居幕後的。
英雄情結和個人英雄主義的内涵是以自我為中心,是虛榮心和好勝心,但任正非早已超越了自我,克服了這些人性的弱點。
在《華為的冬天》裡,任正非說自己“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他對成功視而不見,他也不追求在公司說一不二、唯我獨尊的感覺。
任正非想得很透徹,第一,那種個人霸道的決策環境已經不存在了,在現代社會,誰也不敢逆水行舟,跟集體、組織、衆人的意願對着幹。
第二,團結就是力量,華為的事業成功必須依賴集體,“隻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團體,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無成。”
力不敵衆,智不盡物。任正非明白隻有改變自己,成就他人,利益分享,責任共擔,大家才會團結在他身邊,盡心盡力,力出一孔,把事業做大做強。所以,老闆們想做“上君”,任正非就是很好的榜樣,值得老闆們深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