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每日一誦】傷寒論第396條

第396條

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導讀:曆代傷寒學者對《傷寒論》多有注釋,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畢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汗後,陽氣不足,胃中虛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了了。與理中丸以溫其胃。

清·吳謙《醫宗金鑒》

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中虛寒,不能運化津液,聚而成唾,故唾日久無已時也,宜理中丸以溫補其胃,自可已也。

集注

程知曰:病後陽氣不足,胃中虛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了了。前牡蛎澤瀉用散者,欲其戀肺而下水也;此理中用丸者,欲其溫胃而收唾也。

喻昌曰:身中津液,因胃寒凝結而成濁唾,久而不清,其人必消瘦索澤,故不用湯藥蕩滌,而用圓藥緩圖也。

張璐曰:傷寒差後體虛,每有遺熱,故禁溫補,即間有素禀虛寒者,祗宜理中圓調理,未嘗輕用桂、附也。


清·黃元禦《傷寒懸解》

病後陽虛,胃寒氣逆,津唾上湧,久不了了。此當以丸藥溫之,不便急下,宜理中丸也。

清·曹穎甫《傷寒發微》

胃中有熱,則吐黃濁之痰,《金匮》但坐不卧之十棗湯證也。胃中有寒,則吐涎沫,《金匮▪痰飲篇》之小青龍湯證也。若大病差後之喜唾,則胃中本無上泛之涎沫,咽中常覺梗塞,所出但有清唾,此與吐涎沫者略同,而證情極輕緩。痰飲之吐涎沫,以吐黃濁膠痰為向愈之期,喜唾者,亦當如是,為其寒去而陽回也。至于久不了了,則胃中微寒,非用溫藥,斷難聽其自愈。然湯劑過而不留,尚恐無濟,故必用理中丸以溫之,使得久留胃中,且日三四服,以漸而化之,則宿寒去而水氣消矣。

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這一條論述中寒的證治。

大病雖然好了,但還是胃氣虛寒,不能夠輸布津液,而且肺金之氣也冷了,肺寒金鳴,不能敷布津液,故而出現喜唾。久不了了者,不是一朝一夕,時間很長久。也有的本質是胸上有寒,也就是說兩太陰,手太陰肺和足太陰脾有寒了。有寒,陽氣就不運了,津液就不化,聚而為飲,所以喜唾。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應當用溫藥來溫太陰,用理中丸。《金匮要略》上也有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虛寒肺痿,用甘草幹姜湯治療。用理中丸,能夠溫中焦,暖上焦,能夠運化津液,所以能夠治這個病。這是大病瘥後脾胃虛寒的。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這個就沒問題了,這個大病差後,胃氣不和,就是胃虛有寒,尤其有寒飲,這個胃虛才停飲嘛,胃要不虛這飲在那待不住。由于它有飲,所以它喜唾,這個飲往上走。這是根據辨證這都挺好,口幹口渴,裡頭都有熱。喜唾,這口當然不幹了,口水多,都是裡頭有寒。那麼有寒怎麼樣呢?就用溫藥吧。一般最常用的就是理中丸。

理中就是理中焦,就是治胃,古人說是治脾,古人說的脾的功能大多是胃的功能。這個喜唾,也有的時候是吳茱萸湯證,吳茱萸湯證也喜唾,但它那個喜唾,胃的毛病較重,總是要有惡心,起碼是惡心,甚至于它有頭暈。那個胃的飲水多,也有吐粘沫,頭痛,或者頭暈,或者胃疼,就是吳茱萸湯證。那個吳茱萸湯也是溫中去飲,會影響到頭部,但這理中湯不影響頭部,可是心下痞硬,胃特别虛。

子恒試注

大病初愈之後,脾胃虛寒,水濕不化聚而成飲,故而唾液增多,日久不愈,則母病及子,脾肺皆寒,治療可用理中丸溫化水飲。

繼承和發揚中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劉渡舟傷寒論講稿》,作者/劉渡舟;《胡希恕講傷寒論》,講述/胡希恕。轉載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協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内容,轉載請說明出處。

前文提要

374條:下利谵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375條: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栀子豉湯。

376條: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377條: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378條:幹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379條: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380條:大吐大下之,極虛,複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郁,複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381條:傷寒哕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382條: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

383條: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複更發熱也。

384條: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複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385條: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386條: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388條: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389條: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390條: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湯主之。

391條: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

392條:傷寒陰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燒裈散主之。

393條:大病差後勞複者,枳實栀子豉湯主之。

394條: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

395條: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蛎澤瀉散主之。

自我測驗

第396條: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複制可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