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每日一誦】傷寒論第248條

第248條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導讀:曆代傷寒學者對《傷寒論》多有注釋,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畢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蒸蒸者,如熱熏蒸,言甚熱也。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則表邪已罷,蒸蒸發熱,胃熱為甚,與調胃承氣湯下胃熱。

清·吳謙《醫宗金鑒》

【注】

太陽病三日,發汗後熱不解,若仍陣陣發熱有汗而不解者,是太陽表證未罷也,則當以桂枝湯和之。今蒸蒸發熱,有汗而不解者,乃屬陽明裡證不和也,故用調胃承氣湯。

【集注】

程應旄曰:太陽病,三日,經期尚未深也,何以發汗不解便屬胃也?蓋以胃燥素盛,故他表症雖罷,而汗與熱仍不解也。第征其熱,如炊籠蒸蒸而盛,則知其汗必連綿濈濈而來,此即大便已之征,故曰屬胃也。熱雖聚于胃,而未見潮熱、語等證,主以調胃承氣湯者,于下法内從乎中治,以其為日未深故也。

汪琥曰:言太陽病,不可拘以日數,但見屬胃之證,即可下也。病方三日,曾經汗矣,其熱自内騰達于外,非表邪不解,乃太陽之邪轉屬于胃,病熱不能解也。

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頭不痛,項不強,不惡寒,反惡熱,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病經三日,已經發汗,陽氣得洩則熱當解而内熱反熾,與中風翕翕發熱不同。必其人胃家素實,因發汗亡津液,而轉屬陽明也。三日正陽明發汗之期。此太陽證已罷,雖熱未解,而頭不痛、項不強、不惡寒、反惡熱,可知熱已入胃,便和其胃,調胃之名以此。日數不必拘,要在脈證上講求。

清·黃元禦《傷寒懸解》

太陽病,二日陽明,三日少陽,此但傳經絡而不入髒腑,發汗則解矣。乃當三日少陽之期,發汗不解,而反蒸蒸發熱者,此不在經而在胃也。宜早以調胃承氣調之,免後此之用大承氣。此大承氣之初證也。

清·曹穎甫《傷寒發微》

太陽病,二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此條訂正)

太陽病三日,當為二日,謂七日以後也。發汗不解,郤複蒸蒸發熱,則病不在表而在裡,胃中熱而蒸逼于外也。故但需調胃承氣已足消融其裡熱,不似有燥屎者,必需攻堅之枳實也。

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本條同第249/250/251條同講。

第248第251條論述調胃承氣湯和小承氣湯的使用與辨證要點。

對小承氣湯來說,我們前邊總共講了3條。第一個是陽明病出汗、腹大滿不通者,要用小承氣湯。為什麼不用大承氣湯?其熱不潮,沒有潮熱。要有潮熱,就用大承氣湯。第二個是恐有燥屎,七八日、八九日不大便,恐怕有燥屎,恐怕不見得就是事實,所以先給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若不轉矢氣者,就沒有燥屎。第三個是谵語潮熱,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但是脈不是沉緊而是脈滑而疾者,脈證不符,所以要給吃小承氣湯,不給大承氣湯。對調胃承氣湯來說,我們前邊講了2條,谵語、胃氣不和者用調胃承氣湯,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因此,調胃承氣湯和小承氣湯說的還不夠全面。從第248條到第251條,主要是再把調胃承氣湯和小承氣湯的辨證、治療範圍介紹介紹。

第248和第249條都是介紹調胃承氣湯的。太陽病三日,這是它的過程,開始有病是從太陽而來的,時間也就是三天。發汗不解,發汗不解不是指太陽的表還不解,而是這個病不解。雖然治療是經過發汗,但是這個病還沒有解除。什麼病沒有解除?蒸蒸發熱者,屬胃也。陽明病,蒸蒸發熱,這一條就具體指出來了,就像蒸篦,由裡向外,蒸蒸然而發熱。這種熱就是裡熱向外蒸騰。有裡的,這屬于胃、屬于陽明,就不是太陽了。

要屬于陽明,從第248條來說,這一條是講熱型,講的蒸蒸發熱,還講的什麼?就得聯系起來,還有一個傷寒三日,陽明脈大。如果是傷寒三日傳入陽明,那見什麼脈?見洪大之脈,就不是浮了。傷寒三日,陽明脈大,那是講脈。病人要是出現陽明了,陽明就見洪大之脈,這是一個。還有一條,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煩,汗出濈濈然者,此轉屬陽明也。不論是太陽也好,少陽也好,隻要是轉屬陽明,就要汗出濈濈然。它有汗出了,汗出濈濈然,那就是轉屬陽明了。一個講脈,一個講汗出濈濈然。這是講汗出、蒸蒸發熱。汗出濈濈然的時候我們就講到了,為什麼會汗出濈濈然?因為它就是要汗出而蒸蒸發熱。

陽明病為什麼要濈濈然汗出?它就先有熱,有蒸蒸發熱才濈濈然汗出。因為它是一個互文見意的寫法,這裡寫的蒸蒸發熱就包括濈濈汗出。這個人發熱,就是渾身蒸蒸發熱,渾身于巴巴的一點兒汗都沒有,那可能嗎,那不就憋死了嗎?蒸蒸發熱就必然有濈濈汗出,這是前後互意的。蒸蒸發熱、又濈濈然汗出,還沒有惡寒,這個人已經沒有什麼汗出。這是什麼病?太陽病有發熱惡寒,少陽病有往來寒熱,這是蒸蒸發熱、濈濈汗出而無惡寒,屬于胃也。既不屬于太陽又不屬于少陽,屬于陽明胃了。不要隻看那麼幾個字,要前後聯系起來,它是全面地看問題。

既然屬于胃,這樣的蒸蒸發熱,濈濈汗出,隻可能是胃裡有燥熱,才能夠出現這種病。其他的膀胱,膽等髒腑有病了,不可能有這樣的熱象,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汗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一個方面蒸蒸發熱,濈濈汗出是屬胃,是屬于陽明病了。第二點,隻有胃有了邪、有了熱了,它才能夠蒸蒸發熱,才能夠濈濈汗出,别的都不行。膽有熱能夠這樣嗎?膀胱有熱能夠這樣嗎?心有熱能這樣嗎?都是不能的,隻有胃陽有熱才能這樣。既然屬于胃了,那就屬于裡、在陽明之經了。怎麼治?調胃承氣湯主之,要用調胃承氣湯治療這個病。

第249條: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傷寒,外感的疾患叫傷寒。治療的程序是用過吐法,吐了以後,出現肚子又脹又滿,這是陽明病的一個腹證。為什麼吐後就出現腹脹滿?吐有發汗之意。因為氣向上向外,這麼一嘔吐渾身就要出汗,所以它有點兒解表的作用。因此吐後它也有解表的可能性。但是,吐既會傷胃液,也會傷胃氣。過去講過,嘔吐之後心煩,脈數,此為客熱不能消谷,全都是這個問題。

這一條是吐後表解而胃液受傷,胃液一受傷了胃就容易燥。吐後雖然是解邪,它也不像是發汗,解得那麼徹底。所以有一些醫家就認為,吐後傷了胃液,就意味着陽明化燥,胃中燥熱,胃腸之氣不和,就可以出現腹脹滿。胃燥而氣不和,這樣的腹部脹滿,但是沒有疼痛,沒說什麼按之痛、什麼繞臍痛。無疼痛,隻有脹滿沒有疼痛,同時還在吐以後的,所以主要是在胃的燥熱導緻胃氣不和,而并沒有腸子裡的燥屎,或是大便成硬。因此不能用小承氣湯,當然更不能用大承氣湯了,所以用調胃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是和胃的,和胃而潤燥,也能夠通利腑氣,因為它有大黃、芒硝、甘草。因此第248、249這兩條來看,一個是從熱型,一個是從出汗來看,屬胃也。因為是太陽病三日,邪氣剛到胃,水谷的糟粕還不能夠凝結成實,所以這時候就用調胃承氣湯,而不能夠用小承氣湯,更不能用大承氣湯。因此說,調胃承氣湯是陽明病胃家實的一個輕證。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為什麼把若發汗放後邊?若吐,若下,若發汗以後而出現了微煩,是不是栀子豉湯證啊?這個煩有火、有熱。過去講栀子豉湯證有心煩,是太陽的熱邪不解,郁于心胸發生的心煩。如果這個人二便正常,肚子也沒有脹滿疼痛,可以用栀子豉湯來處理這個問題。現在二便有問題,小便數,大便因硬者。小便頻數,汗吐下以後傷了胃的津液,胃已經有燥熱,津液就不能夠還于胃中,所以就形成了偏滲,小便反多、反數。前邊經過或汗或吐或下,現在津液不能還于腸胃,就偏滲,小便就多,所以大便就硬。

大便硬,是在胃,還是在腸啊?這就不在胃了,而在腸了。這個燥熱往下來,到了腸。陽明病燥熱有上、中、下三燥。在上邊的就在胃,胃的燥熱盛的就是調胃承氣湯證。現在在腸,大便硬了,還用調胃承氣湯就不行了。為什麼?因為大便已經硬了,怎麼知道大便已經硬了?因為小便數,過去又經過或汗,或吐,或下傷了津液,津液受傷了,大便當然就硬。大便硬了,小便才能頻數,這都是互為因果的。所以這句話是這樣提的,小便數,大便因硬者。反過來說是,大便硬者,小便才數。這樣與小承氣湯和之。與小承氣湯,不與大承氣湯,所以不是燥屎,它是大便剛成硬,還沒達到燥屎的程度。因為還沒有潮熱,沒有出現肚子疼痛。這時候要用小承氣湯調和腸胃,病就好了。

第251條不大好解釋。張仲景用瀉下法也是非常謹慎的,得治一會兒看一會兒,走一步看一步,進行調查研究,進行觀察,符合現在臨床的要求。我們現在看病也是這樣,不論那個醫生看病,我一看就知道了,那是很個别的。有些複雜的問題,就得治一步看一步,吃了這付藥再看下一付藥,下一付藥要怎麼治?他得觀察。張仲景這一條就刻畫了用下法的過程,也是很小心翼翼的。也就是說,辨證是很嚴肅的問題。得病也是兩三天了,這是什麼病?

什麼傷寒,什麼太陽病了,外感的發熱的病。脈弱是不緊的對詞,這樣的條文很一多,比如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這樣的提法,張仲景有一個規律,脈以前是很緊的,有力的,現在它脈弱了,就不緊了,這麼個情況。無太陽、柴胡證,既沒有太陽的表證,也沒有小柴胡湯的半表半裡證,脈還弱,所以就不緊了。

既沒有太陽表證、也沒有小柴胡湯的半表半裡證,脈還弱,也不緊了,這是說明,把太陽、少陽除外了。無太陽、柴胡證,脈弱,心下硬至四五日,既然沒有太陽也沒少陽,還有什麼病?煩躁,煩躁者裡有熱也,心下就是胃脘,心下很硬,胃氣還不和,至四五日,二三日是開頭,這個人至四五天了,在這裡有一個伏筆,就是意在言外,有一個不大便的症狀。這個人到四五日,煩躁、心下硬已經二三日至四五日了,還沒大便。有人就問了,你怎麼知道沒有大便?底下有: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有大便還吃小承氣湯?所以意在言外,這塊兒就看出來這個人是不大便的,如果這個人有大便甚至大便還拉稀,還給吃小承氣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麼些天不大便,心裡還煩躁,心下還硬,既無太陽發熱、惡寒證,也無少陽的胸脅苦滿證,脈也不緊,這怎麼辦?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雖能食,這個人雖然還能吃,說這句話什麼意思?有辨證意義的,陽明病不能食,這個人如果有燥屎,燥屎堆積,腑氣不通,胃氣不能下降,就不能吃東西。現在,雖然不大便四五日,病雖然在陽明,但是還能吃,這說明病還沒到燥屎的程度,就不能用大承氣湯,與小承氣湯少少與,就連小承氣湯也不能給他喝足,少少與,少少給點兒,下文說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到了六日,與小承氣湯一升,吃得比較多了,按說是不到一升,七八合。

前面是少少與之,少少給點兒小承氣湯,三合四合。如果小承氣湯一次吃八合,現在就吃一半了,一半的一半,吃個三合四合就可以了,這樣叫做少少與之,微和之。那麼大家就問了,為什麼張仲景這麼小心?小承氣湯又不是大承氣湯,還給得那麼少,連一個足量都不夠?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為什麼前怕狼後怕虎?因為有這麼幾個證,一個這個病是在陽明,一個是煩躁,一個是心下硬,心下硬和腹硬滿不一樣,胃結、還雖能食,他還能吃東西,這個人才四五日不大便,同時脈還弱,弱不是緊,所以根據這個,看着像有點兒陽明病燥結,但是燥結的程度很小,恐怕瀉下太厲害傷了脾胃,所以張仲景要少少給點兒小承氣湯,他的意思不是徹底給治病,令小安,吃了小承氣湯,因為煩躁、睡不好覺,坐不穩,心下還硬,吃了小承氣湯以後,微微調和,叫他小小的安慰一點兒,绐病人一個安慰,吃藥見好,現在不那麼煩躁了,也有一個療效。

但當醫生的還得觀察,這個病沒有治好,還在進行當中,還得觀察大便到底有沒有下來,沒下來,多少日子沒下來。至六日,大便還沒下來,用個少少與之就不行了。但他沒有拉稀,也沒發生脈微澀,也沒出現虛寒的現象,這時張仲景敢用小承氣湯一升,正常用七八合,不是三合四合的問題了,這時用一升,加大了劑量。這是解決陽明病的問題,解決大便硬的問題,所以他很慎重,在治療當中他是有觀察的。

底下是括号句子了,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張仲景說他這個人若是不大便,已經到了六七天,可下不可下?雖不能食,一個雖能食、一個雖不能食,這兩個互相對照說,不大便六七天,不能食是不是有燥屎了?現在不大便六七日了,雖然不能食,也不見得用大承氣湯。如果這個人小便少,不是小便數,而是小便少,這回在小便上出問題了,前面小便數多,大便硬,大便硬才可用承氣湯,現在是小便少,成無己的注解說得很清楚,小便少者,則胃中水谷不别,必初硬後溏,雖不能食,為胃實,以小便少則未定成硬,亦不可攻,所以小便少就反映這個人裡沒有燥屎,為什幺?如果裡有燥屎,燥熱逼迫津液就要偏滲,就要小便數多,現在小便少,腸胃裡燥熱不盛,燥屎未成,這樣就不要用承氣湯攻下了,他的病理變化是但初頭硬。

為什麼六七天下不來大便?就是因為前面那一塊大便是硬的,後面還是溏便,未定成硬,沒有到了一定成硬的程度。攻之必溏,要是用了承氣湯,一下子就要拉稀了,不是下燥屎,而是要腹瀉了,這樣就錯了。那怎麼樣才能用承氣湯攻之?必須等待這個人小便利,小便利就是小便數利,燥熱逼迫津液偏滲,屎定硬,糞便一定硬了,所以一個定、一個未定,這裡面是有分量的,到了屎定硬了,乃可攻之,可以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結合這個條文,我們還可以回顧以前的條文,那麼屎定硬,一個是小便數多,還有個轉矢氣不轉矢氣者。轉矢氣者,就是大便已有燥屎;不轉矢氣者大便不燥結。小便數多一個,轉矢氣一個,潮熱一個,腹滿繞臍痛一個,這些症狀,你們給掌握住了,大承氣湯主之,就不用猶豫了。原文是一條一條說的,一個證一個證說的,我們學習,要有全局觀點才能拿下來。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太陽病三日,雖發汗而病不解,其人反蒸蒸發熱者,此發自于裡,不似太陽病的發熱翕翕然于外,故謂屬胃也,宜調胃承氣湯主之。

太陽病才三日,發汗不解,馬上蒸蒸發熱,傳變可謂迅速。不用大承氣湯,以無大汗出而腹滿痛故也。

【注】

1.太陽病,汗法為正治。發汗後而病未解,預示着傳變的可能。

2.蒸蒸發熱,言其熱如蒸,即潮熱。從内達外,為裡熱已轉屬陽明,故曰屬胃也。

無大汗出、口舌幹燥,不同于白虎湯證,無腹滿硬痛,故不用小承氣湯,雖有潮熱,但無谵語、屎硬等證,故不用大承氣湯,以胃熱蒸騰發自于裡,故以調胃承氣湯主之,有芒硝之故也。

子恒試注

患太陽病三天,發汗治療後,病未緩解。太陽病,發汗是正治之法,治療後病未緩解分兩種情況,一是發汗不當,或不足或太過,邪氣未去或正氣已傷,需要根據情況辨證用方。一是邪氣由太陽傳入它經。患者出現蒸蒸發熱,蒸蒸發熱是形容熱由裡向外蒸騰而發,熱勢較太陽病的發熱更重,一般不伴有惡寒,屬于陽明病的特征之一,提示邪氣已經由太陽傳入陽明,主方可選擇調胃承氣湯,調和陽明邪熱。

繼承和發揚中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劉渡舟傷寒論講稿》,作者/劉渡舟;《胡希恕講傷寒論》,講述/胡希恕。轉載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協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内容,轉載請說明出處。

前文提要

第228條: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栀子豉湯主之。

第229條: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第230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第231條: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幹,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哕,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第232條:脈但浮,無餘症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哕者,不治。

第233條: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内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第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第236條: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第237條: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第238條: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第239條: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第240條: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第241條: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第242條: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第243條: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第244條: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複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第245條: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于裡,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第246條: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抟,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第247條: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自我測驗

第248條: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複制可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