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是作品中固有的。“探讨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高考考綱對學生能力的最高層次的考察,是學生真實水平的較量。它要求學生從人物形象、環境氛圍、時代背景、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曆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特點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應。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特别是文學經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需要進行超越性的、深層次的解讀,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作家的情感,不純粹是個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時代精神的折射,甚至通向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類的普遍文化心理。文學作品所蘊涵的作家博大深層的世界,非常值得探索。
1.中華民族優秀傳統
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國在自身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優良的曆史文化傳統。一是團結統一的傳統,二是獨立自主的傳統,三是愛好和平的傳統,四是自強不息的傳統。這些傳統,随着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獲得揚棄和發展,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
2.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人借助傳統的詞語,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是: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等。忠,盡己報國的責任;孝,生生不息的愛心;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範;義,人間正道的向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為人的底線。
有人另作概括,指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要是: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和立志報國的民族精神;主張建立和諧的社會人倫關系,倡導“仁愛”的人道主義精神;提倡身體力行的基本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3.中華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個性是指一個民族的整個精神面貌。具體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氣質以及民族心理傾向性,如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曆史時代、生産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觀條件的制約。
有的研究者指出,中華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愛好自然,追求光明,④愛好和平,⑤中庸、穩重,⑥一統性,⑦知足。
除此之外,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還有: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官本位心理,道家文化影響下的消極遁世心理,佛學文化影響下的舍己為人心理;還有愛面子心理,天人合一追求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心理,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戀家心理,過年過節與家人團聚心理,父母希望兒女出去闖蕩、有出息能幸福生活又舍不得離開自己的矛盾心理,兒女不願過多受到父母的束縛又想盡孝不忍其傷心的心理等。
如:04年的《草堂·詩魂》抒發參觀杜甫草堂的感慨,揭示了杜甫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不顧個人生活的苦寒,關注國事,心憂蒼生的偉大胸懷。唐王朝抛棄了杜甫,而曆史卻于風雨飄搖中造就了另一個杜甫。這是曆史的幸運,還是曆史的不幸?這是中華民族長達2000年的封建王朝統治的特有産物。再有如李白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卻也隻落得“明朝散發弄扁舟”;辛棄疾雖有“赢得生前身後名”抱負,卻隻能“對酒挑燈看劍”,慨歎“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柳永盡管才情橫溢,卻也隻能“奉命填詞”去;另有蘇轼、白居易……有幾個文人志士的傳世佳作不是在他最失意落魄的時候寫成的?這一文化現象隻能是中國這塊特殊的土壤上特有的産物,深深地烙上了中華民族的曆史印迹。
例2:07年的《麥天》中的民謠“麥梢黃,女看娘”、集市“忙農會”、麥客趕麥場、母親麥忙後的追節,表現鄉土民風的樸實,親情的純厚、和諧;08年的《侯銀匠》中的花轎、侯銀匠對侯菊特濃的父愛、07年湖北高考試題《日月行色》富有生活氣息的方言、中國農村女孩特有的羞澀等等,而這些中華民族特有風俗人情,傳統心理,是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再塑造,也是對中國傳統的人性美,人情美高度贊美,意味深長。同樣,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也必然打着本國民族心理的烙印。
4.中華民族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主張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關懷人的現實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和行為。人文精神有時又包含文化、風俗、民情等。
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價值、人性的内涵與道德的修養、人格尊嚴與社會責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關于人的價值觀念。人生活在世界上面臨的基本矛盾有三個:人與自我的矛盾、人與社會的矛盾和人與自然的矛盾,由此導緻的價值也有不同類型和層次。人的價值可分為人的自我價值、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自然價值。人的自我價值在于人格;人的社會價值在于對社會做出貢獻;人的自然價值在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有益于自然生态的積極平衡。
作品蘊含的人文精神是以對人類自身的關注為主要内容,對人類共同的生存和發展利益為最高準則的一種價值取向,是人類有史以來不斷形成、積澱、豐富的精神文化的總和,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文明表現。從廣義視角看,人文精神同樣具有超越民族、地域的特點,為全人類所共有,其本質是一種自由的、自覺的、超越的精神。
人文精神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響到物質文明建設。它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文化個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所以, 高考所選文本更注重選擇主題健康積極的文本,其主要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再塑造。從某種意義上說,探讨作品中蘊涵的人文精神是高度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的思想态度,體現了新課标教學對探究能力的重視和關切。
例1:06年的《一幅煙雨牛鹭圖》。文本極力渲染那幅煙雨牛鹭圖:細雨如煙,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開的土垡如波如浪……,從不同的角度抒寫一幅煙雨牛鹭圖蘊含的美。但就是這樣一幅精美絕倫的舉世佳作卻即将因日益發達的現代文明而消失。作者眷念這詩意朦胧的古老農耕文明氣息,為其即将消失而惆怅;但曆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鄉村向城鎮、城市,向現代都市的演變,是曆史的必然,是不可回避地事實。反應了現代人既向往都市文明又渴望回歸自然矛盾心态,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矛盾。
例2:07年的山東卷《燈火的溫情》:“有時我身處鬧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兩旁是紅紅綠綠的燈,而我卻如處荒野,心裡刮着凄冷的風。”而且“不僅在鬧市裡,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會有這種孤絕感。”作者極力刻畫内心的孤絕感,甚至是“從環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無燈”可謂孤絕到了極點。人生路上的孤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溫暖,沒有自我救贖的靈魂,因為“這種黑暗也許是一個大時代的國家民族的浩劫”,是物質文明迅猛發展的不和諧的畸形産兒,雖談不上“國相攻,家相略,人相賊”,但人與人之間少了一點慈愛。但作者并沒有放棄對人間真情和溫暖的渴望和追求,對人生信念和人格尊嚴的呼喚與堅守。“人很難不失意,失意時不失人格,不失風骨,不失高潔,才可獨居寒冷的江峽中,成為高天銀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
“探究文學作品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可以從“一積累,兩善于”入手。
“一積累”指積累有關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相關内容。
“兩善于”指:
1善于選擇審視角度。從社會的角度、政治的角度、教育的角度、個體人格成長與形成的角度來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根據文本内容多方位聯系,選擇與文本關聯較緊密的方面,作為考察的視點。可以假設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後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對文本進行審視,這樣就比較容易實現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發掘的目的。
2善于進行層面切割。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曆和體驗,獲得個性化的理解;聯系文本産生的時代,分析文本的曆史意義;聯系社會現實,分析其現實意義等。
典例:2018年全國卷
有聲電影
老舍
二姐還沒看過有聲電影,可是她已經有了一種理論,在沒看見以前,先來一套說法,不獨二姐如此,此之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之”也,她以為有聲電影便是電機嗒嗒之聲特别響亮而已,不然便是當電人——二姐管銀幕上的英雄美人叫電人——互相巨吻的時候,台下鼓掌特别發狂,以成其“有聲”,她确信這個,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據說有聲電影是有說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開開眼。恰巧打牌赢了錢,于是大請客。二姥姥三舅媽,四姨,小秃,小順,四狗子,都在被請之列。
大家決定看午後兩點半那一場,所以十二點動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點三刻誰也沒動身。二姥姥找眼鏡找了一刻來鐘;确是不容易找,因為眼鏡在她自己腰裡帶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媽找鈕子,翻了四隻箱子也沒找到,結果是換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臉又洗了一刻多鐘,總算順當。
出發了。走到巷口,一點名,小秃沒影了。折回家裡,找了半點多鐘,沒找着。大家決定不看電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脫了,分頭去找小秃。正在這個當兒,小秃回來了;原來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來找她們。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車,耽誤不了。
二姥姥給車價還按着老規矩,多一個銅子不給。這幾年了,她不大出門,所以現在拉車的三毛兩毛向她要,不是車價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動。她偏要走一個給他們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邁步,不過腳是向前向後,連她自己也不準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為看電影特意換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點什麼不敢擡腳,她過去攙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話,這二位一定是一齊倒下。
三點一刻到了電影院,電影已經開映。這當然是電影院不對;二姐實在覺得有罵一頓街的必要,可是沒罵出來,她有時候也很能“文明”一氣。
既來之則安之,打了票。一進門,小順便不幹了,黑的地方有紅眼鬼,無論如何不能進去。二姥姥一看裡面黑洞洞,以為天已經黑了,想起來睡覺的舒服;她主張帶小順回家。誰不知道二姥姥已經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聲電影,将來見閻王的時候要是盤問這一層呢?大家開了家庭會議,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順,買幾塊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見紅眼鬼了。事情便這樣解決了。四姨攙着二姥姥,三舅媽拉着小順,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過來招待,可是大家各自為政地找座兒,忽前忽後,忽左忽右,離而複散,分而複合,主張不一,而又願坐在一塊兒。直落得二姐口幹舌燥,二姥姥連喘帶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滿頭是汗,觀衆們全忘了看電影,一齊惡聲地“吃——”, 但是壓不下去二姐的指揮口令。二姐在公共場所說話特别響亮,要不怎樣是“外場”人呢。
直到看座的電筒中的電已使淨,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過,總不能忘了謙恭呀,況且是在公共場所。二姥姥年高有德,當然往裡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媽到底是媳婦;而小順子等是孩子;一部倫理從何處說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讓,把前後左右的觀衆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爺。好容易一齊坐下,可是糖還沒買呢!二姐喊賣糖的,真喊得有勁,連賣票的都進來了,以為是賣糖的殺了人。
糖買過了,二姥姥想起一樁大事——還沒咳嗽呢。二姥姥一陣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與四姨三舅媽說起二姥姥的後事來。老人家像二姥姥這樣的,是不怕兒女當面講論自己的後事,而且樂意參加些意見,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個金九連環。也别忘了糊一對童兒!”這一說起來,還有完嗎?說也奇怪,越是在戲館電影場裡,家事越顯着複雜。大家剛說到熱鬧的地方,忽,電燈亮了,人們全往外走,二姐喊賣瓜子的:說
起家務要不吃瓜子便不夠派兒。看座的過來了,“這場完了,晚場入點才開呢。”
隻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覺,二姐才想起問:“有聲電影到底怎麼說來着?”三舅媽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沒聽見。”還是四姨細心,說看見一個洋鬼子吸煙,還從鼻子裡冒煙呢,“鼻子冒煙,和真的一樣,你就說!”大家都贊歎不已。(有删改)
4. 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 小說塑造了市井婦女的群像,同時對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較為精細的刻畫,如“外場”人二姐、“特意換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門”的二姥姥。
B. 在公共場所電影院觀看具有私密性的“電人巨吻”并發狂鼓掌,或是在這一場合大談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當時社會生活的怪現象。
C. 小說開頭部分寫二姐等人對有聲電影無知,結尾寫大家對有聲電影“贊歎不已”,較為完整地描寫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識轉變過程。
D. 小說标題為“有聲電影”,既是指有聲電影這一新奇事物, 也可指二姐等人在電影院裡一系列“有聲”的喧嘩表現,可謂一語雙關。
5. 請結合二姐等人看有聲電影的經過,簡要分折小說所揭示的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态。(6分)
6. 小說運用多種手法以取得語言的幽默效果,請從文中舉出三處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4.C 【解析】“思想意識轉變過程”這一表述有誤,通讀全文可知,面對新事物,主人公們的思想意識并未有絲毫轉變。
5.①還沒親見就先有說法,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無知的自大;
②聽說真有新奇就想“開開眼”,是一種從衆、趨新的心态;
③也不真想看電影,不願進一步了解,實質上是一種固步自封的心态;
④胡亂作出“共識”評價,隐含的是無所适從的焦慮不安。
6.①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之”,或“一部倫理從何處說起”,借用并改換了經典語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門時二姥姥找眼鏡、三舅媽找鈕子,四狗子洗臉,同一行為模式重複多次,産生喜劇效果;
③如“既來之則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後,忽左忽右,離而複散,分而複合,主張不一,而又願坐在一塊兒”,将書面語與口語混搭,莊諧并出;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幹舌燥,二姥姥連喘帶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滿頭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寫人物窘态,帶有打油詩的诙諧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讓座位,“把前後左右的觀衆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爺”,把抱怨說成“感化”,反話正說,既諷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賣糖的,聲音之大令人“以為是賣糖的殺了人”,這種誇張令人忍俊不禁。
《阿Q正傳》問題設計:
1.阿Q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個深入人心的經典人物。試結合文章,分析阿Q的形象特點。
2.阿Q的生存法寶是“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的形成原因,一直吸引着讀者的關注。請你從總結未莊的環境入手,分析其成因。
3.魯迅先生的語言總是那麼耐人咀嚼。請鑒賞下列語言表達的妙處。
(1)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幾乎失敗了。
(2)他睡着了。
4.我們現在需要“精神勝利法”嗎?請舉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
【答案】
1.被壓榨得一無所有的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無名、無姓、無籍貫 、無家庭、無固定職業、無固定居所;質樸勤勞、狹隘守舊、自尊自大、卑怯自賤、自欺欺人
2.成因:①未莊人孤陋寡聞,眼界狹窄,閉塞固執,排斥異端;②未莊人冷酷無情、閑散無聊、欺軟怕硬。
3.(1)“不幸”寫出了阿Q賭博赢錢之難得,赢了錢反而遭遇莫名其妙的痛打,赢的錢一文也不曾拿到。這樣獨特的經曆讓阿Q有些痛苦,但他打自己耳光,又“得勝”了,所以作者用“幾乎”來形容他的失敗。
(2)表面上寫阿Q在經曆賭博赢錢被打又失去所有的錢後,在自我麻痹中睡着;實際暗示了阿Q生活在黑暗中而不自知的麻木。
4.觀點一:需要的,我們現在所處在壓力山大的社會裡,這種精神可以讓我們緩解壓力。一個人不可能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比别人好,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挫折,如果沒有一點阿Q精神的話,恐怕就會被郁悶的情緒擊倒,心理壓力會很大,會無法面對現實生活,無法面對親朋好友。
觀點二:不需要,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态度,會讓人一直消沉。阿Q精神隻會詩人因虛幻的“精神勝利”的補償而心滿意足,進而屈服于現實,成為現實環境的奴隸。
觀點三:任何事情就像硬币一樣都有兩面性,生活中,要辯證對待。阿Q精神”并非壞事,它内含科學性;對于心理失控的人來說,它是一劑良藥,使我們能放松自己的心情,從中獲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但阿Q精神不是時時都能用的,如果我們時時都用“阿Q精神,那麼就會喪失進取意識,缺乏敏銳的發展觀,我們的人生将會失去意義。
下一篇
演講首尾呼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