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哎呀媽
最近,被溫州一位5歲小女孩圈粉了。
滿臉稚氣的她,在白茫茫的滑雪場上一躍飛過6米高的大跳台,順利完成跳台180°轉體。
酷飒的小身姿,引來陣陣喝彩。
她叫金睿萱,不喜歡别人當她小妹妹,喜歡大家叫她“萱姐”。
别看她小,就在去年,她已經參加過滑雪比賽。
和8到12歲的小選手競技,拿了兩個項目的第二名。
和年紀遠超過她的成年組角逐,雖然沒拿到名次,但勇氣可嘉,令人心生敬佩。
就連她的滑雪視頻,也被謝霆鋒觀看點過贊。
如此出圈的“滑雪界小紅人”,自然引起大家對她成長背景的關注。
自打一歲多起,爸爸經常帶她去雪場玩雪。
有一次,爸爸抱着她從山上往下滑,沒想到她一點都不怕,還異常興奮。
在那之後,爸爸便送她一套滑雪裝備,帶她學習滑雪。
發現她身上的天賦,全家人作出一個大膽決定:由爸爸全職陪練,媽媽打理生意。
就這樣,這個本該和同齡人一樣還在學跑的女孩,已經熟練掌握滑雪技能,在雪地上來去自如。
不得不說,她的爸爸媽媽真狠!
尤其是爸爸,放下工作全身心陪伴女兒訓練,這樣的“付出”足以改變女兒一生。
大部分的中國家庭,在養育女孩這件事上總習慣以媽媽為主。
爸爸更多是在外打拼賺錢養家,陪伴和參與孩子成長的機會少一點也不足為怪。
然而,心理專家卻呼籲:
女孩3歲前,媽媽要給予乳汁、親吻和擁抱;3歲後,爸爸所扮演的角色作用愈發重要。
在某種程度上,會給女孩帶來和媽媽截然不同的影響。
女孩的自信,和爸爸的愛有關
一直很羨慕兒時玩伴小燕。
人群中,她總是最耀眼的那一個。
雖然外貌不算是令人驚豔的大美女,但她渾身散發出的自信、淡定的氣場,總讓人忍不住多看她兩眼。
記得以前和她一起參加夏令營,隻要老師布置小組活動,她都是主動請纓擔任組長,帶領組員思考、策劃和實施小組方案。
不管什麼情況下,别人叫她幹什麼,她都落落大方,絕不扭捏。
那時便知道,這麼自信的她,得益于有一個特别愛她、尊重她的爸爸。
小燕爸爸是出了名的“女兒奴”。
好幾次去她家玩,經常看到爸爸主動過來找她說話,總把“女兒真棒”“女兒說的是”挂嘴邊。
就連收拾東西,給客人端茶切水果這些小事,都能被爸爸誇出花來。
以前還小,隻覺得小燕爸爸嘴巴真甜。
現在想想,才發現,小燕身上的諸多優點,都是爸爸言行舉止中透露出的愛的滋養。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孩子在3歲前和媽媽是“共生”關系。
特别是女孩,她會把自己和媽媽視為一體。
3歲後,她開始探索除自己以外的世界。
如果這時爸爸能經常和她互動,給予她肯定、贊美和認同,她會充分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給她帶來充分的自信力和安全感。
美國密西根大學做過的一項關于“父親教育對女兒的影響”調查結果,能夠很好解釋這一點:
63%的女孩,因為在童年時得到父親的關愛,長大後遇到挫折時心理自愈能力更強;
69%的女孩,認為自己的自信心更多來自于父親的贊揚與鼓勵。
這就意味着,當女孩開始長大懂事,爸爸對她說的正面話語,會成為她的精神養分,不斷激勵她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爸爸的每一個“我愛你”的舉動,都能讓她感受到更強大的生長力量。
爸爸的榜樣,是女孩行走未來的标杆
大量的現象表明,女孩自3歲起就會把對媽媽的情感,逐漸轉移到爸爸身上。
對女孩而言,爸爸是她生命裡第一個異性形象,更是她學習效仿、自我完善的參照和榜樣。
看節目《謝謝了,我的家》時,被一對父女的故事深深打動。
女孩是一名武警邊防軍人,駐紮在環境惡劣的南疆邊檢站上。
之所以主動選擇走上這條路,完全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在過去長達27年裡,父親就是帕米爾高原邊檢站裡的一名邊防軍人。
工作性質的緣故,爸爸長年不在家,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常人無法想象的惡劣環境中。
那裡氧氣嚴重不足,人經常睡不着覺。
建站之初,沒有營房,爸爸就帶領士兵搭帳篷。
冬天沒有水,就挖冰取水,光靠雙手在環境極其惡劣的邊檢站堅守、生存。
這份對事業的堅持,對身份的認同,促使女兒立志成為像爸爸一樣的人。
以前她愛哭,爸爸告訴她“人總是在淚水中成長的,但千萬不要被淚水所淹沒”。
真知灼見,銘記在心。報考志願時,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軍校。
上學後,第一個考核科目是在太陽底下堅持站上30分鐘的軍姿,她站着站着,眼前一黑暈倒過去。
醒來後想打電話跟爸爸訴苦,卻被提醒“你是軍人的孩子,要堅強要忍耐”。
有爸爸這樣的領路人,她學習效仿,畢業後果斷選擇和父親一樣的工作,堅守自己的選擇。
李玫瑾教授曾說:
“母親把孩子照顧得再好,也取代不了父親的角色。
因為母親連接着孩子的過去,父親卻更能夠引導着孩子的未來。”
很多時候,爸爸的一舉一動決定着女兒行走未來的姿态和方向。
合格的好爸爸,不需要口裡說多少的大道理,隻需要以身作則,帶頭領路演示給孩子看。
相信孩子一定心裡認準他為自己的燈塔,義無反顧效仿着爸爸。
成就女孩一生的底色,是爸爸用心的陪伴
說到“陪孩子”,身邊不少爸爸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
待在孩子身邊,孩子自個玩啥不用管,也不耽誤自己看手機,隻要身在人在就是“陪伴”。
孩子究竟是怎麼看呢?
四川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孩寫了一篇日記《我的爸爸》,字裡行間全在吐槽爸爸:
“一回到家,爸爸就拿着手機趴在沙發上打遊戲……手機像一個詛咒,把爸爸變了個樣子……爸爸您就放下手機,陪我一起玩嘛!”
原來,爸爸每天雖說在家裡和她同處一室,卻沉迷遊戲。
連陪她寫作業,檢查作業,都“機不離手”。
可想而知,每次看到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爸爸,女孩心裡是有多委屈和無奈。
有句話這麼說:媽媽決定了女兒成長的基礎,爸爸提升了女兒發展的高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爸爸長期陪伴的女兒,她們在今後的升學、找工作、戀愛方面都不太容易焦慮。
爸爸對女兒生活的積極參與和關注,會給她帶來足夠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一位女網友曾動容分享了和爸爸之間的往事:
打她記事起,家裡就住在一個很舊很小的老房子裡。
爸爸是個普通工人,工資不高,但特别喜歡帶她出去“窮遊”:逛書店、博物館、美術館……
為了激發她的好奇心,爸爸每一次陪她出遊,都會提醒她:看看地上有沒有什麼寶藏可以找。
有時是一顆小白珠,有時是别人丢掉的橡皮筋,有時是沒人認領的遊戲卡片。
雖然現在會覺得傻,但那種“窮中作樂”的日子,充滿了無數和爸爸有關的回憶,給她充充足足的踏實,讓她清楚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也有能力和勇氣去愛别人。
其實孩子需要的東西不多。
比起漂亮的芭比娃娃,好看的裙裝,她更喜歡的是爸爸陪她遊戲時的歡聲笑語。
而她也從中收獲愉悅的回憶,内在平和的力量。
這足以讓她在往後餘生,從容應對外面世界的諸多挑戰。
教育家斯賓塞在書中寫道:
“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每一個女孩,值得一個美好、幸福的歸途。
想要讓她變得自信、快樂、勇敢、堅韌,一定少不了爸爸的超強能量。
從今天起,請好好塑造孩子的個性,用心陪伴孩子的每一個成長時刻吧。
要知道,3歲後,爸爸的愛、榜樣和陪伴,是女孩在未來裡活得漂亮、出彩的武器和力量。
—— End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