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約君說
秋冬季
不少街坊有這樣的困擾——
明明穿夠了衣服,或是蓋上了厚被,
卻依舊覺得冷,
尤其手腳總是冰涼冰涼的,
怎麼捂也捂不暖。
這有辦法調理嗎?
有!中醫師來支招!
妙方就藏在每家每戶的廚房裡,
用對了驅寒又強身。
手腳冰冷常見于三類人
手腳冰涼,并不是什麼稀罕事,不過有些人即使做足了禦寒措施,手腳依舊捂不熱。還有的人,不僅冬季手腳冷,夏天也有這樣的狀況。
(圖/視覺中國)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可從以下三種情況尋找原因:一是腎陽虛;二是氣血不足;三是淤血引起。
一般來說,老年人、女性更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老年人群體中,随着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退化,老年人容易出現腎陽虛、氣血不足等問題,如果有基礎疾病或者久病初愈,這類症狀會更為明顯。而女性常見于氣血不足,一般生理期過後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
此外,對于缺乏運動以及沒有規範有效鍛煉的體虛的年輕人,也是手腳冰涼的常見群體。
單隻手(腳)冰涼
要排查血管問題
除了體質原因,如果長期手腳冰冷難以緩解,也要考慮是否存在心腦血管或者血液循環方面的問題。
比如,四肢末端血液微循環功能不好,就容易導緻手腳冰涼。一般來說,血液從心髒輸出時溫度在37℃左右,如果血管内存在血管痙攣、堵塞等問題,血液無法順利到達四肢末端,那麼造成的反應就是四肢溫度偏冷。
因此,如果四肢冰涼情況比較嚴重,或是出現單隻腳或者單隻手冰涼的情況,應警惕有可能是血栓性疾病或下肢靜脈栓塞性疾病引發,要盡早看醫生确診,别拖延了救治時機。
體虛怕冷
廚房四寶來幫忙
如果隻是體質原因導緻的畏寒,飲食上可注意多攝入溫補食物,或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通過藥方、藥膳來調理。
(圖/視覺中國)
不止是吃,都說“足底暖全身益”,泡腳也是秋冬下肢保暖的一個好方法。
不過,中藥材的種類這麼多,看得人“頭都大”,有沒有更日常、更簡易的調理方法?有!
幾乎家家戶戶都常備的這些調味料,内服外用“雙管齊下”,用對了也能溫補驅寒。
生姜
中醫認為,生姜能散寒暖胃、止咳止嘔,屬于辛發之物,可振奮人體的陽氣。易傷風感冒、暈車暈船或有怕冷、手足發涼、吃冷食後易腹瀉、納差等體質偏寒、脾胃虛寒者适合多吃姜,因為姜性溫,可以用來溫中驅寒。不過,體質燥熱、陰虛、濕熱、痰熱之人就不宜了。
如果遇到外感風寒,怕冷怕風,周身肌肉酸痛,可取一大塊生姜,用刀拍扁或切片,再加一勺鹽煮開後泡腳。一般泡個20分鐘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紅薯生姜湯
材料:紅薯200克、生姜15克、紅棗4粒(1人量)。
做法:紅薯削皮後切成大塊、生姜去皮後切片,紅棗撕成兩半後備用;将紅薯放入鍋中,加入清水800毫升,大火燒開後加入生姜及大棗,轉小火30分鐘後即可。
點評:紅薯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寬腸通便的作用,适合蔬菜水果進食較少的冬季。生姜性味溫辛,有祛濕散寒、溫中益脾胃的作用。兩者搭配,效果更佳。
花椒
花椒性溫,在中藥裡屬于祛寒類藥物,能除寒、通血脈、調關節。
很多人喜歡用花椒泡雞爪、鴨爪,其實它也是泡腳的好藥材。花椒泡腳可以驅濕散寒、止痛。
比如,在受涼後感覺肚子脹氣或是腹痛腹瀉時,抓一把花椒加入适量水煎熬,待充分融入水中後倒入泡腳中,先熏雙腳,等水涼到能下腳時用來泡腳。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加入熱花椒水,水以蓋過腳踝為好,泡上半小時,以全身微微冒汗為宜。泡腳用量一般15~30克。
胡椒暖胃湯
材料:五指毛桃30克、黨參20克、白胡椒10g、生姜3片、豬肚半個、瘦肉100克(3~4人量)。
做法:将五指毛桃、黨參用清水洗去浮塵,稍浸泡,白胡椒、生姜常規處理。豬肚沖洗,刮去白膜,翻轉用生粉反複揉擦,洗淨,飛水處理,瘦肉切大塊。将全部藥材食材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大火煲沸後,改中小火煲約1.5個小時,最後加入适量的食鹽,撒上蔥花即可食用。
點評:冬季是調養腸胃的好時節,此湯健脾益氣、暖胃祛寒,适用于脾胃氣虛、食少便溏、胃寒冷痛等人群。
桂皮
桂皮又稱肉桂,性大熱、味甘辛,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等作用。
使用桂皮泡腳,尤其适合四肢冷、腰膝疼痛、腎氣不足的人群。泡腳用量一般10~15克。
但由于肉桂性質偏熱,建議不要每天使用,一周2~3次為宜。同時,孕婦及陰虛火旺的人群不可使用;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注意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肉桂丁香煲羊肉湯
材料:肉桂10克、丁香3克、羊肉300克、生姜适量(3~4人份)。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汆水。肉桂、丁香洗淨,生姜切片。在瓦煲中放入清水2升,把以上食材全部放入煲中,武火煲開後改文火繼續煲1小時,最後調味食用。
點評:羊肉是補虛佳品,可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肉桂、丁香與其搭配,可增強溫補作用。
艾葉
從中醫的角度看,艾草其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平喘止咳等作用。
艾葉特别适合一些手腳易冷,整晚腳冷難眠的陽虛的人群。可取幹艾葉30~50克,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也可以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後再加水泡腳。
不過,容易上火的人或用艾葉泡完腳易咽痛口幹的人,不要天天用艾葉泡腳,一周兩次左右就好。
艾葉紅棗茶
做法:取鮮艾葉120克(或幹艾葉30~50克),紅棗10個,雞蛋1~3個,紅糖适量。
做法:艾葉、雞蛋洗淨,紅棗去核。往鍋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加入艾葉、紅棗、帶殼雞蛋,煮10分鐘。把雞蛋取出去殼,再放回鍋内繼續煮15分鐘,最後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點評: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絡的功效,搭配紅棗和雞蛋煮茶,能養氣血、行血氣,有助于緩解怕風怕冷、手足怯冷、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等不适等症狀。
小提醒:
泡腳要有“度”,水溫不宜高,一般40℃左右;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10~20分鐘為宜;浸泡的高度最好能沒過腳踝。泡腳後一定要擦幹,最好順便按摩足底和小腿,可助緩解一天的疲勞。
整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有約、老人報
編輯/李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