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女兒派原創
最近,在網上看見了一則視頻。 視頻裡,一個小女孩正坐在餐桌前。 隻見她舉着勺子,氣定神閑地舀着碗裡的粥,可舀歸舀,就是不往嘴巴裡送。 而一旁背着書包,準備送女兒上學的爸爸則全程皺着眉。 面對始終不慌不忙的女兒,爸爸神色複雜。 眼看着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本應7點45到校的女兒還坐在家裡,爸爸終于忍不住移開了視線,并深深歎了一口氣。看完後,真是又想笑又來氣。 其實在家長圈裡,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10個孩子9個磨蹭,還有一個是因為根本沒聽見你說什麼。 而面對孩子的磨蹭,大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催促。 可催促,真的能幫孩子改掉磨蹭嗎?孩子的磨蹭不是病
催促的家長最要命 《超級育兒師》中,曾出現過這樣一幕: 媽媽是個“急性子”,但兒子灏灏卻天生就“慢吞吞”。 每天還沒下班,媽媽就一邊邊打電話催兒子寫作業。然而,等媽媽回家一檢查,卻發現灏灏還是什麼都沒做,媽媽一下子就爆發了:
“為啥一個字都沒寫?” “打了多少電話,催了多少次!” “是不是想氣死我?” 這樣的“戰争”,幾乎每個幾天就會爆發一次。 一開始,面對媽媽的催促、吼叫,灏灏要麼一言不發,任由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要麼一邊用手捂着耳朵,一邊往角落裡躲。可漸漸的,無論媽媽說什麼,灏灏都無動于衷了。 有時候,他甚至還會惡狠狠地瞪着媽媽,一個字也不肯寫。生活中,不少父母就像灏灏媽媽一樣: 看到孩子磨蹭,便催他、吼他,甚至想打他,卻發現,自己越着急,孩子越拖拉、效率越低下。其實,正如蒙台梭利所說:
“每個人的孩子都有一個程序,他在某個年齡段該領悟什麼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 你沒辦法強求,過分人為地加以幹涉隻會毀了他。” 心理學上,也有個 “超限效應”: 指的是當一個人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後,就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過多的催促,隻會事與願違。 一個孩子之所以磨蹭,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概念,可能是因為作業難度太大,可能是因為專注力不夠。 也可能是有點“完美主義”的傾向…… 而這些都是可以解決、克服的。 但如果父母總是沒完沒了地催促,或者氣急敗壞地打罵孩子。那麼日後,孩子的磨蹭就隻剩下一種理由: 故意和家長對着幹。 督促孩子,本意是為了讓他珍惜時光,更好地成長。 但催促得太多,隻會激發了孩子的逆反情緒。 最終,讓孩子将大量的時間花在跟父母對抗上。 所以,與其催催催。 不如和孩子統一戰線,一起面對“磨蹭”這個難纏的敵人。 為了孩子的成長,請家長一定要收好這份“磨蹭作戰指南”。備戰階段:
直觀地認識磨蹭及其後果前段時間,我看到一位媽媽在後台留言:
“自從當媽後,我每天早上都要打一場硬仗。 催起床、催洗漱、催穿衣服…… 催到最後,永遠是我氣得七竅生煙,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其實,起床、洗漱、穿衣服,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可家長們卻在不知不覺間把這些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弄得自己比孩子還着急。 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被催促着往前走的生活。 他們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在磨蹭。 因此,家長們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自己,直觀地認識自己的行為及其後果。 就像文章開篇提到的那位父親。 在翻看他的作品集時,我發現,他後來曾有意識地跟女兒進行“角色互換”。 比如: 爸爸也學着女兒的樣子,慢悠悠地吃飯,任由女兒在一旁幹着急:比如: 眼看女兒已經遲到了,爸爸還在不慌不忙地穿鞋:另外,還有的父母擔心孩子錯過上課時間,或被老師批評,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 為了避免遲到,父母可能會給孩子喂飯、幫孩子穿衣服、開車送孩子去學校; 看到孩子因磨蹭沒完成假期作業,父母可能會幫孩子連夜做手抄報、全家人一起在開學前一天補作業等。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誤以為磨蹭對自己的生活不會産生任何影響。 正确的方式,其實是讓孩子自己承擔磨蹭的後果。 提前告訴孩子大緻要在幾點前出門。 然後,将起床、吃飯、換衣服、收拾書包的時間全部交由孩子自己安排。 父母既不催促,也不發火。 或許一開始,孩子會丢三落四,會沒時間吃早飯,會上學遲到。 但隻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最晚幾點起床”、“每天能在廁所可以待多久”、“書包應該什麼時間收拾”之類的問題,孩子一定會弄得一清二楚。作戰武器:
神奇的PDCA循環法教育家葉聖陶說:
“必須随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同樣,想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方法很重要。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曾提出一種“PDCA循環法”,用來提升工作效率。 如今,也有不少人用它對抗懶惰和拖延。 所謂的“PDCA”,其實就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P”代表“Plan”,也就是計劃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給孩子列計劃表的意識,但最終卻發現,不僅目标沒完成,計劃也變成了笑話。 其實,不是因為孩子太拖拉。 而是因為列計劃的時候,大多數家長從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難以操作的目标。 而一個可操作的目标,必定是具體的、特殊的、可拆分成幾個小步驟的。 例如: “我要改掉磨蹭的壞習慣”,這就是一個模糊的、難以實現的目标。 而“我今天要在9點前完成各科作業”,則是一個具體的目标。 另外,很多家長列計劃的時候,會直接複制網上的計劃表,或者參考其他孩子的。 但實際上,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特長和弱點都各不相同,别人的計劃往往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無論目标是大是小,實現它都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誰也沒辦法一蹴而就。 因此,任何一個目标都需要被拆分為一系列小的、明确的步驟。 例如: “期末考試時考入班級前10名”,對孩子而言,這就是一個不知道如何實現的大目标。 相反,如果将這個目标拆分為: “分析以往的失分情況”、“進行專項知識訓練”、“梳理最基礎的知識點”等,它就變得容易多了。“D”代表“Do”,也就是執行
看過一句話,頗有感觸:
“這世界從來缺少的都不是完美的計劃,而是說幹就幹的行動力。”不少家長也經常吐槽孩子:
“隻要媽媽不在家,計劃都是水中花。”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年齡還小,大腦還沒有完成發育,因此,他們對目标的專注度也遠不及大人。 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和幫助便顯得格外重要。正如心理學家大衛·伍德說的:
“父母應該充當孩子的'腳手架’: 為孩子解決問題提供一個框架,讓孩子自己動腦筋,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在此列舉幾個提升孩子執行力的對策,供各位家長參考: 1. 執行計劃時,要确保第一步能在5分鐘内完成 執行最難的部分,就是如何跨出第一步。 所以,孩子在家做作業的時候,父母不要一上來就全部交給孩子,而是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先完成自己擅長的科目中的幾道題。 一方面降低了執行的難度,緩解了孩子的焦慮; 同時,也給予了孩子正向的反饋,讓他對完成目标充滿了自信。 2. 和孩子一起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在安靜的圖書館寫作業,和在環境嘈雜的地方寫作業,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效率是天差地别的。 因此,營造一個安靜、整潔、周圍人都在積極向上的環境,對孩子而言至關重要。 3. 堅守時間期限,并盡量不要改變它 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孩子做一件的時間越長越好。 比如,計劃用10分鐘的時間默寫一首古詩詞。 但看到孩子今天狀态不錯,默寫完一首後,居然又主動默寫起另一首,父母便不忍心打斷孩子。 不知不覺間,孩子就默寫了半個多小時。 于是,下一次設置目标時,父母就會将默寫的時長定為半小時,甚至45分鐘。 可實際上,孩子的狀态總是時好時壞。 下一次,孩子可能默寫了三五分鐘,就開始走神了。 這時候父母難免會責怪孩子,而孩子也會對“執行計劃”這件事産生反感,進而選擇逃避。 所以,當時間期限到了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懂得讓孩子停下來。 而不是讓孩子憑借着一時的沖勁兒繼續做下去。“C”代表“Check”,也就是檢查
檢查,通常包括兩種常見的方式: 一種是自檢。 也就是由孩子自己對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總結,這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難度稍高。 另一種是他檢。 即是由父母密切監督孩子的完成情況,幫孩子抗擊惰性。“A”代表“Act”,也就是處理
當孩子達成了全部或部分目标時,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 可以是語言上的稱贊、表揚,也可以是帶孩子吃一頓大餐、看一場電影或者滿足孩子一個合理的心願。 對于沒有完成的計劃,可以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但如果孩子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經常遭遇磕磕絆絆,每一步都很難進行下去,也要考慮修正目标,根據現實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作戰技巧:
學會利用身體和感官體驗正式開始寫作業前,先複習一下舊的知識
曾有一項研究顯示: 一個恐懼數學的人,之所以在做數學題前會磨蹭、拖延,其實是因為一想到要對付數學這件事,他大腦那種的痛覺中心就會被激活。 但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讓他痛苦的不是數學本身,而是對數學的恐懼。對此,有專家解釋道:
“對一項任務的恐懼,會比這項任務本身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 相反, 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遊刃有餘,他自然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樂在其中。 所以,孩子在正式做作業前,父母可以安排一個小的複習環節。 從熟悉的知識入手,即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能幫助孩子迅速進入狀态。在執行一件艱難的任務前,和孩子一起做10分鐘運動
面對艱難、複雜的任務時,大多數人都會本能地回避,陷入磨蹭、拖延的怪圈。 而處在磨蹭、拖延的掙紮中時,就會焦慮、恐懼,内心充滿了壓力。 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生長因子的釋放。 這種生長因子能夠有效刺激新神經元,包括大腦海馬神經元的生長,而海馬有助于孩子對事物建立起一個全局的視野。 從而擺脫焦慮、恐懼的困擾,用更好的狀态處理問題。 另外,還有一些技巧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執行力,對抗磨蹭: 1. 保證充足的睡眠; 2. 多食用能為大腦提供養分的食物; 例如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亞麻籽、猕猴桃;含有維生素C的西柚、牛肉和牛肝;含有維生素D的魚油、牛奶和谷物;含有維生素E的菠菜、花生和蘆筍等。 3. 保留娛樂、放松的時間。附1-12年級磨蹭程度測試表
及測試結果1-12年級孩子磨蹭程度測試表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進行作答,選“是”計1分,選“否”不計分。 最終,将所有的分數求和,對照後面的測試結果。 1. 在學習中,總是選擇最容易但最不重要的事情做(比如,削鉛筆),越重要的事拖得越久? 是(1分) 否(0分) 2. 每天做作業時總忍不住開小差,臨近睡覺了才開始寫作業? 是(1分) 否(0分) 3. 從來沒有為學習列過計劃,也不懂得時間管理? 是(1分) 否(0分) 4. 在學校能做完的事,非要拖到晚上回家後才開始做? 是(1分) 否(0分) 5. 家長布置任務後,很難立刻行動,而是推托說“等一會兒”、“再玩5分鐘”? 是(1分) 否(0分) 6. 每次老師或家長問及任務進展時,總說“快了”、“馬上”、“還差一點”? 是(1分) 否(0分) 7. 平日裡很懶散,很多事情都想着等會再做? 是(1分) 否(0分) 8. 要寫作業時腦子裡突然冒出很多想法,然後就開始走神,很難進入學習的狀态? 是(1分) 否(0分) 9. 經常完成不了定好的計劃,或者無限期推遲計劃? 是(1分) 否(0分) 10. 必須要等全部細節到位(上完了廁所、喝好了水、整理了桌面等)後,才開始學習? 是(1分) 否(0分) 11. 經常因為時間緊張,潦草完成,結果被家長和老師批評? 是(1分) 否(0分) 12. 書桌上放着一堆零食、玩具、課外書,學習的時候經常開小差? 是(1分) 否(0分) 13. 臉皮比較厚,任家長怎麼催,也不慌不慌,習以為常? 是(1分) 否(0分) 14. 從不會主動彙報作業完成的情況? 是(1分) 否(0分) 15. 經常因為磨蹭耽誤睡覺,每天表現得很疲憊? 是(1分) 否(0分) 【注】孩子磨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某一階段的狀态及心理因素的影響等等,因此本測試僅供參考。測試結果分析
0-4分: 輕度磨蹭。 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找到孩子磨蹭的原因,盡量幫助孩子克服這一壞習慣。 5-11分: 中度磨蹭。 磨蹭已經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改善它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大的耐心。 12-15分: 重度磨蹭。 磨蹭已經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這時候父母的催促和焦慮,很容易變成指責和壓力給孩子。 最好的辦法,就是陪孩子一起做計劃,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更重要的是,永遠不要放棄孩子。 最後,如果家長朋友們想要紙質版的 《磨蹭程度測試表及測試結果》,點擊下方卡片關注“女兒派”,在後台對話框輸入“ 磨蹭 ”,發送後即可打印下載測試表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