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作
【教育讀書】
面向未來,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
北京小學校長 李明新
面向未來,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實際有三個問題可以讨論:第一,未來是什麼樣的?第二,終身學習者的素質應該是什麼?第三,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
▲李明新(北京小學校長、正高級教師、語文特級教師)
一,未來是什麼樣的
看清未來的樣子,才知道如何充分地來把握和預測未來。未來是指十年之後,還是二十年之後,還是三五十年之後?時間長短雖然不确定,但教育必須要面向未來,沒有面向未來的教育是沒有活力的。教育不隻是要面向當下社會,更重要的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教育向着未來應該如何發展,而這個發展對于教育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什麼人的問題。
首先,未來是我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時代。思考未來的人、思考未來的教育、思考當下的教育改革,必須看一看未來中國是處于什麼樣的時代。既然未來是我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時代,那麼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公民?需要未來的人才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毫無疑問,這一定跟終身學習有着密切的關系。
其次,未來是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從弱智能到高智能再到超智能這三個階段要走多少年?五十年還是一百年?我們不好說。但科學家已經做了預測,它一定會有這個階段,而且這個階段的時間會随着科技的不斷提速而縮短。比如手機的普及也就是十幾年的事,但是這十幾年裡手機的款式、版本、智能化程度發生了多少變化!今天我們還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就已經感受到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的改變,科技進步的巨大力量是無法想象的。
再次,未來也是人類生活工作不确定性增加的時代。過去的曆史,走得很漫長,過去曆史的發展模式也沒有大的變化。但是現在,經過工業化時代、信息化時代,變化越來越大。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我們生活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必須在考慮今天、思考未來的時候,注意這種不确定性。還要把确定性與不确定性統一起來,思考未來的教育改革。
二,終身學習者的素質應該是什麼
第二個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培養終身學習者的素質。終身學習,重要的不在學習,而在終身。終身不是一個簡單的時間概念,它必須解決人在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其一,終身學習者最需要的是具備主動适應未來世界并積極變革的能力。這種适應是主動、積極的。有些人原來在縣城裡、或在自己家鄉的學習是最好的。他們一開始是充滿自信的,但是一到重點大學之後,忽然間發現自己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而且他的學習方式完全不能适應某些大學的需要。因此他無法适應、無法面對了,從自信到了自卑,心理承受不了這種轉變。是他學的知識少嗎?學科的能力弱嗎?不是的。關鍵是在過去的教育中,沒有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一種終身學習的素質,那就是具有主動适應未來世界與積極變革的能力。
未來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的人,他們對待未來是不麻木的、不消極的、不恐懼的、不盲從的人。霍金在若幹年前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提醒我們人工智能可能會發展到非常強大的程度,甚至可能在完全無意的情況下毀滅人類。既然我們已經預見到未來的局面。那我們就要面對問題,去改變它,首先改變我們自己,我們要自救。每一個人在真實的生活中會因不确定性的增加,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要做一個内心很強大的人。所以我們培養人,必須使他面對未來世界的态度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
談到我們還要适應未來的時代,那麼今天的教育教學就要教給學生适應的方式,培養最基本的适應能力。比如說自我的反思、自我的調節、自我的激勵、自我的管理等等。這些能力,比學科知識更重要,它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未來的時代,我們更要主動變革。适應的目的在于和這個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所以我們必須改變自己,以創新、探索的姿态迎接未來。
其二,面對未來的終身學習者應該具有對世界好奇探索和發現的品質。人從出生之後天生就是個學習者,天生對外部的世界是好奇的,具有探索和發現的能力,但是為什麼慢慢就沒有了或者退化了?這與我們的教育密切相關。我們忽視的恰恰是人生最重要的、是未來最重要的東西。無論是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之後,一個人要想自信地、生機勃勃地去生活、面對這個世界,必須保持對新事物的興趣,必須有強烈的求知欲,要能夠具有探索發現未知的好奇心,并且在任何一個事物面前敢于質疑,他應該具有這種勇氣,也應該具有質疑的能力。
我是一個語文老師,在研究語文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周有光先生,他活了112歲。他是一個典型的終身學習者。周有光先生最開始是學經濟學的,在他40來歲時被派往歐洲工作,但他忽然對字母學又感興趣了,自己學習了字母學。後來國家成立全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時候,因為這一點把他調過來,他從搞經濟研究的一下子變成研究語文的漢語拼音問題。這個反差太大了。在這個未知的領域,周有光心态很積極,後來他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等他到了85歲的時候,又忽然對文化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又開始獨自研究文化,一直筆耕不辍到112歲。許多人在沒到退休的時候可能心就死了,已經對外部的世界失去任何興趣了。生活中我注意到周圍那些很有活力的人,有幾個特點:比如說有一種老年人喜歡玩兒,總是琢磨着到各地去旅遊,充滿活力。還有的老人退休之後一直在學藝術,他們的生活很充實。總之,他們沒有停止學習。這個學習是個大的概念,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我們培養什麼樣的品質,才會保持不斷學習的動力。
其三,應該具有在精神層面追求幸福的價值觀。今天談教育問題,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有時我們最終傳遞給學生的價值追求是物質層面的。比如現在有些家長為什麼過早給孩子報培訓班,不管孩子适不适合都要給他報。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上一個好的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然後找一個好工作,成家立業過一個好日子。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思維方式。其實人生哪有這麼簡單?我們必須認識到,将來面對的世界是一個科技飛速發達的世界,科技為我們人類帶來了便利的條件,但生活水平越高,物質條件越改善,我們越應該在精神層面有所追求,否則人就成為了物質世界的奴隸,或者說是一個沒有任何生活情趣的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發明出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可以坐在這裡,幾十個小時都不停地彈鋼琴,彈得悅耳動聽。人工智能的彈琴機器人在剛剛出現的時候可能使人類興奮,這代表我們的技術進步了。但是當它們普及了,成為人類生活一部分的時候,你還會很興奮嗎?其實藝術享受的感覺是降低了。你會覺得那不是藝術,那仍然隻是技術的展現。而在那個時候,我們在閑暇時間,想欣賞鋼琴的時候,仍然想去坐下來靜靜地用心聆聽的,是那個鋼琴手通過了十年、二十年的努力,用自己的一雙手彈出的動聽的鋼琴聲,那才是一種真的享受!因為這是人與人生命的交流,是通過鋼琴進行心靈的交流。因此,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就要重視藝術課、哲學課、創意課,隻有這樣人在未來才能活得幸福。
三,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
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第一,要實現培養目标的價值提升。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中國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對立德樹人的精要描述。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終身學習素質應該包含在其中,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這裡蘊含真正的、未來的教育價值。
第二,教育的供給方式要豐富起來,各級各類的教育要體現面向每個人,體現面向大衆的教育。終身學習者這個概念不是面對精英的,是面對每一個人的、是大衆的。因此我們的教育供給應該是體現全民的、全程的、全方位的,而且最重要的,它應該體現個性化教育的公平。沒有個性化教育,人的終身學習就是不完善的。
第三,課堂教學的系統變革。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質疑、探索、創新,提高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對于未來講更重要,我們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開展項目式的、生活化的、綜合性的學習,因為這可以回到真實的問題面前,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會得到提升。天天坐在課堂裡面對一本書是提高不了這種能力的。最終要建立正确的學習價值觀,正确的學習價值觀,就是指學習為了什麼。學習就是為了人的生命更完善、更幸福。
第四,未來教師專業化水平一定要提高。許多名校畢業生都想到中小學任教,這是非常好的趨勢,我們一定要用一流的人才去培養未來的人,因為我們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在未來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不隻是學習的執導者、一個組織者、一個具有高學曆的人,更重要的他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是教育的創意者、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服務者。所以老師必須有思想、必須有創意、必須有人格、必須使自身就成為一個豐富的課程資源。
教育的未來不是夢,每個人并非無所适從,但是你要注意:要在未來面前主動,唯一的選擇就是成為終身學習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