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從早上的刷牙洗臉到晚上的上床睡覺,什麼都要催的孩子該如何培養自主性?

自由的孩子更自主......

如果您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你不停在背後催催催,那麼隻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孩子根本不想做這件事

當孩子内心抗拒時,自然會産生抵觸,于是就會出現不催不動,催一下動一下,做什麼事都要你跟在屁股後面催的情況了。


01

讓人頭疼的孩子


朋友梅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難管了,比如不喜歡寫作業,做事不專注,幹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的......
梅是一個很溫柔的媽媽,她很少打罵孩子,因為她一直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通過閱讀很多的文章和書籍,她也知道吼罵孩子是不好的。
但,有時候,真的是氣得血都要沸騰了!
在我組建的#智慧父母成長營#裡,總是有媽媽向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刷牙洗臉都要催,每天都要跟在屁股後面提醒。
也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每天上床睡覺都要磨磨唧唧半天,上床後也不能自主的自覺,非讓父母陪着讀書或是拍着才睡。
還有的父母說自己的孩子,隻要一拿到手機就不肯放手,每次到了規定時間都不撒手,非得反複提醒才能放下......
不知道您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類似這樣的一些問題和習慣呢?
您是不是也為此感到煩惱不已呢?
如果你也為類此的問題感到困惑,感到煩惱,感到挫敗的話,建議認真把以下的文字看完。

02

探究拖延背後的真相



《拖延心理學》指出,遲緩習性既非惡習,也非品行問題,而是由恐懼引起的一種心理綜合反應。
拖延的現象其實在每一個身上都會出現,無論是學生還是科學家,無論是職場小白還是成功精英,拖延的問題幾乎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

我們都知道拖延這種習慣非常不好,但總是很難改變,無論是對我們自己,還是幫助我們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真相是: 我們之所以把事情不斷往後推延,是因為我們害怕那個背後的情緒——即對失敗、成功、控制、依附的恐懼。
了解了這一點後,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産生這樣一些情緒?
比如,你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耐心等她按自己的節奏吃,你就在旁邊不停的催:“快點吃,再不吃一會就冷了!',甚至有時等不及孩子自己吃,就迫不及待地喂給她吃?
再比如,孩子剛放學回到家,前腳剛進屋,你的提醒就來了:”快去寫作業,寫完作業好出去玩。“

你或許會說,是啊,有什麼問題嗎?不應該這樣提醒他們嗎?多好啊,把飯趁熱吃了,把作業早早完成了,就一身輕松的去玩,她好我也好!

但是,親愛的,你的孩子之所以做事沒有自主性,什麼事情就要你催,就是因為你不了解孩子,你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參與過多,控制過多,導緻孩子産生了抵觸情緒。

并由此慢慢喪失了做事的自主性和失去了做事的興趣,對家長産生了心理依賴和被唠叨指責後的憤怒與悲傷。
當孩子做事沒有自主性,生活處處受限不自由,又沒有力量與家長對抗時,拖延是孩子保護自己狹小個人空間唯一的方法。
當這些孩子慢慢長大,到了青春期後,就會變得叛逆和不聽話。

03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可能家長們最關心的是,那我如何重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呢?孩子如何壞習慣已經養成了,還有沒有可能重新糾正呢?
答案是肯定的!
隻要你做到了以下幾點,那麼你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個省心省力,自覺自主的孩子。

首先,要學會做一個會偷懶的媽媽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裡的寶,所以家長們往往都是下意識地對孩子呵護倍至,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們幹。
但恰恰是這個”什麼都不讓孩子幹“,極大的幹擾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積極性,破壞了他們做事的好奇心和興趣。
導緻他們慢慢變得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對什麼都習慣性依賴,習慣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着好奇心來的, 小孩子其實是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願意嘗試的,之所以變得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恰恰是因為我們家長幹擾過多導緻。


第二,學會尊重孩子的節奏,靜待花開
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很多成年人的生活都是連軸轉,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超越别人的武器,成為我們很多人深信不疑的人生真理。

但是,生活本身是需要細細體會的,你需要在細嚼慢咽中體會食物在口腔裡融合産生的幸福感,你需要在清晨的露珠裡發現空氣的清新......
但太多的成年人,慢慢失去了這樣的能力,慢慢失去了感知生活之美的能力。

所幸孩子還有,孩子是有靈性的生物,他們天然熱愛生活一切真實的事物,所以他們願意跟随内心的聲音去體會生活
他們會因為一群螞蟻而蹲在牆角看半天,也會對因為遊戲太過投入而遲遲不願”出戲“,但是我們家長太急了

我們巴不得孩子腦子裡裝個開關,一按就立馬去學習,一按就立馬去刷牙洗臉,一按就立馬把飯吃完......
我們不允許孩子按照自己内在的意志,不允許孩子以孩子的節奏生活,孩子自然是不開心的,不開心了,自然有情緒,有情緒又不被允許表達,可不就隻能拖延麼


第三,要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就是在犯錯中長大的。不是有句話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麼
如果你不接納孩子犯錯,在他犯錯後總是唠叨,批評,指責他,埋怨他沒把事情做好,那麼下次,他會連嘗試都不願再嘗試了
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生活啊,如果你在工作單位,總是因為主動做了一些事情而被指責,你是不是也會能躲就躲,能逃就逃,能不幹就不幹

如果”不幹不錯,多幹多錯“,誰願意自己天天犯錯被指責呢?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委屈,會說:哪裡有這回事?我們倒是願意讓孩子多幹,也要他願意幹啊,關鍵是他什麼都不願幹!
往往說這樣的話的人,都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當然是叫不動了,可能也會表現出“懶”的特點。但是,仔細想想,把時間往前倒倒,倒到孩子一、兩歲的時候
當他嘗試自己用手抓飯時,你是不是嫌他把飯灑得到處都是,而喝斥他瞎搗亂?
當他第一次學着爸爸的樣子,拿着螺絲刀把玩具給拆了時,你是不是責怪他“敗家”?
當他第一次想自己穿衣服時,你是不是嫌他穿得太慢,嫌他穿不好而直接代勞......

一個十四歲孩子的問題,可能是四歲時的那個“因”,導緻今天的果
所以我會在#智慧父母成長營#裡,反複跟大家說:“ 要以全局觀去養育孩子,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整體,孩子的發展是動态變化的,不能割裂的看孩子今天的問題”

所以,無論孩子多大,我們都要有足夠的寬容心去允許孩子犯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焦慮,會有情緒,但是請一定要去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内置的“智慧導航”
用心理學的語境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有自主驅同社會主流價值的傾向,所以不要急,如果你覺得孩子現在有些問題,有些讓你感到不好的地方

那是因為孩子正在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生命,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 我們隻需要給予信任,因信任給予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因自由而生出自主性,自律性,最後發展出健康成熟的人格出來。
做父母,是在用生命打造另一件生命的藝術品,需要用心、用愛、用時間去等待,不用急,有時“無為即有為”!
如果您正為不知道如何養育孩子而犯愁,歡迎加入#智慧父母成長營#
如果您是一位學習了很多育兒的知識,但仍然”知道卻做不到“的媽媽,歡迎加入#女性成長營#

作者介紹:黃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青少年心理師。用文修心,以字養性,用平和、持久而緩慢的力量向内生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