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醜小鴨中學校長 愛心與教育研究會會長 詹大年
15号,昆三中邀請我去講學了。
昆三中是昆明的名校。
“傾聽生命的聲音”是我和名校教師共同的話題。
差不多要結束講課的時候,我提出了“21點”。
到底是“21條建議”還是“21條忠告”?我覺得都不适合。
于是,就用了“21點思考”——
1.建立關系,而不是建立制度
關系,生成制度。制度,維護關系。關系好了,制度才會好。
2.自主管理,而不是被管教
每個孩子都有設計管理的天賦,參與管理的意願。為什麼不把管理交給孩子呢?
3.無限遊戲,而不是有限遊戲
學習,本來是無限遊戲,被我們玩成了有限遊戲,上大學标志着“勝負”決出,很多人再也不愛學習。批評是個無限遊戲,不是為了對與錯,而是“繼續下一次”。
4.孩子立場,而不是成人立場
為什麼“減負”提了幾十年,今年卻變成了“雙減”?“雙減”的提出從側面說明之前的“減負”是越減越重的。現在的教育,基本是為成年人的利益設計的。立場錯了,結果肯定不會好。
5.揚長避短,而不是取長補短
生命獨一無二,不可複制。有長有短才是生命的必然,也是生命的美好。揚長避短,有利于個體生命的自然綻放。強調取長補短,會抹煞個性并且讓人自卑得不知所措。
6.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滅問題
孩子早戀你卻想讓她不早戀了,孩子成績不好你卻想讓他突然好起來……這是“消滅”問題,不是“解決”問題。我所說的解決問題是指接納問題、尊重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思考問……走在“解決”的路上。有些問題是不能解決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奇迹,連問題的根源都不清楚,怎麼可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案呢?
7.保護尊嚴,而不是根究對錯
A偷了B的衣服。A不承認,但監控有顯示。要處理嗎?要。但前提是同時保護好A和B 的尊嚴。所有的教育行為,都要把保護孩子的尊嚴作為立足點。沒有尊嚴,教育就不會真實、有效,也不會持久。
8.學習,而不是教學
“教”和“學”是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沒有必然的聯系。“教學”中,“教”和“學”都是被動的。但學習一定是主動的。不愛學習的孩子其實是不愛教學。
9.作品,而不是作業
作品是一種創造。真正的快樂和自由隻有在創造中才能獲得。作業呢?你懂的。
10.個體,而不是群體
群體,是最容易制造氣氛的。雞血高手特别擅長制造群體的快樂。而個體的孤獨、痛苦往往會被這種群體的快樂所掩蓋。教學,可以面對群體。而教育,往往是面對個體。關注個體,才是關注生命。
11.成長,而不是成功
教育,指向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成年人的成功。而往往我們以成年人在教育中獲得利益的大小來判斷教育的成功與否。成長,是生命存在的方式。
12.方向,而不是目标
成長,隻有方向,沒有目标。設定目标的成長本身就是對生命的誤解。
13.完整,而不是優秀
優秀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屬于完整的人。教育,是發展完整的人格。
14.快樂,而不是快感
快感,是短暫的。快樂,是持久的。擊敗對手,成為人上人,“土豬拱白菜”都隻能獲得快感而不是快樂。
15.對話,而不是談話
對話,是平等的傾聽,是關系的延續。談話,可能預設了目标和場景,甚至可能會高高在上。
16.表達,而不是表演
表達是主體的一種自然的流露。表演則預設了效果。
17.參與,而不是參加
參與,是主體資格的體現,關乎“我”的價值。而參加,隻關乎“他”的利益,“我”則是可有可無。
18.歌唱,而不是唱歌
歌唱,是一種生命力量,是一種生命情感。每個人都有可能歌唱,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曾經有歌唱。
唱歌,是一種專業技巧。
19.規則,而不是規矩
規則,守護人。規矩,限制人。規則,是生成的。規矩,可以是寫出來的。
20.擇“性”,而不是擇優
“性”,是個性,是特點,是潛能。發展人的教育應該擇“性”而教,而不是擇優而教。
21.我是孩子王,不是統治者
老師的本質,是學生,是學生領袖,而不是統治學生的人。
……
——2021年11月16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