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名校學案:《窦娥冤》教學設計

感受戲劇高潮,體會戲劇特點

——《窦娥冤》教學設計

教學目标:

1.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戲劇知識,熟悉内容。

2.思維發展與提升:梳理戲劇的矛盾沖突。

3.審美鑒賞與創造:分析窦娥的形象及社會意義。

4.文化傳承與啟示:了解元雜劇特點與社會價值。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民間故事之《窦娥冤》: 元朝時候,楚州有一位姓窦的秀才窦天章,妻子早去世,生活艱難,不得不向同鄉的蔡婆婆借銀子,勉強将女兒窦端雲拉扯到七歲。

蔡婆婆丈夫去世得早,但家裡留下不少家産,一直做着借給别人錢款收取利息的生意。她家裡有個小兒子,和窦端雲差不多年紀。

蔡婆婆覺得窦天章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提議隻要将窦端雲嫁給她的兒子,之前的錢款就一筆勾銷。而她會資助窦天章去京城趕考,等當上大官回來接他們。窦天章答應了。

小端雲雖不舍,但沒有辦法,就這樣留在蔡家,窦天章則上京赴考。蔡婆婆把端雲改名為窦娥,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呵護她,一家人其樂融融。

蔡婆婆的兒子和窦娥長大後,兩人便舉行了婚禮,小夫妻幸福甜蜜。可惜結婚兩年後,窦娥的丈夫生病去世。留下蔡婆婆和窦娥兩個寡婦,非常冷清。窦娥年紀輕輕沒了丈夫,許多人都為她感到可惜。不少找窦娥提親。但窦娥品質堅貞,丈夫去世之後,隻想好好服侍婆婆,拒絕了所有人。

一天,蔡婆婆出門向一位姓盧的醫生讨要錢款。盧醫生是一名醫術差勁、治死過人的缺德醫生。他沒錢還債,就打起了壞主意,他把蔡婆婆引誘到郊區,準備用繩子勒死她。幸好有一對張姓父子路過,救下了蔡婆婆,詢問蔡婆婆委因。蔡婆婆和盤托出,并說家裡又隻有一個死了丈夫的媳婦,兩個弱女子在家,總是被人欺負。”

張家父子一聽,兩人心裡都産生了邪惡的念頭。張老頭裝作驚喜的模樣說道:“哎呀呀,這可真是太巧了!正好我的妻子也過世了,兒子還沒有娶媳婦。既然你們婆媳二人也是寡婦,不如和我們一同結伴,你嫁給我,你媳婦嫁給我兒子多好呀。”

“這可不行。”蔡婆婆連連搖頭,“我一定會重金報答你們。可我們沒有改嫁的念頭。”如果能娶到蔡婆婆,張家父子就可以獲得她的全部财産。否則,哪怕蔡婆婆給再多報酬,也滿足不了他們的貪欲。

張家父子拿起地上的粗繩子,惡狠狠地威脅蔡婆婆,“你要是不答應,我們現在照樣可以把你勒死。”蔡婆婆實在沒辦法,隻好先把張家父子帶回家裡。

窦娥看到婆婆帶回兩個眼神狡詐的陌生男人,心裡十分警惕。她聽蔡婆婆說了事件經過之後,堅決反對改嫁的事情。可不耐煩的張家父子已經闖進宅子,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住了下來。膽小的蔡婆婆趕不走他們,隻能讓他們住下。

蔡婆婆不久生病了,窦娥日夜照顧。張家父子因為窦娥的堅決反對,始終沒能娶到婆媳兩人。便心在歹計。

張驢兒先告訴窦娥蔡婆婆想吃羊肚湯,之後趁着窦娥買菜的時間,跑到盧醫生處,威脅他,弄了一份毒藥。張驢兒偷偷在窦娥煮的湯裡下了毒,不知情的窦娥将湯送到了蔡婆婆的房間。可是病重的蔡婆婆根本不想吃羊肚湯,平日裡香氣四溢的羊肚湯,現在聞一聞就要嘔吐。羊肚湯的香味吸引了在院子裡溜達的張老頭,張老頭搶過窦娥手裡的碗,把湯喝得一滴不剩。一會兒,張老頭心便口吐白沫,沒氣了。

窦娥和蔡婆婆驚訝極了,給蔡婆婆的湯裡居然被下了毒藥,這是怎麼回事?正在兩人發愣的時候,張驢兒一邊号啕着一邊沖了進來。

“你們婆媳聯合起來害我父親,我要去官府告你們殺人。”

“明明是你下毒想要害我婆婆。告官就告官,我們才是有理的一方!”窦娥一點也不害怕張驢兒的誣陷,她堅信隻要自己沒幹過壞事,就不會被冤枉。

可這世間的法則并不是永遠公平的,被買通的斷案縣令根本不聽窦娥的解釋,隻管給窦娥和蔡婆婆打闆子。為了保護蔡婆婆,窦娥隻能含着一肚子冤屈,無奈地承認是自己毒殺了張老頭。可憐的窦娥就這樣被推上了斷頭台。她嬌小柔弱的身子外套着麻袋一般的灰色囚服,台下的鄉鄰們紛紛對着她指指點點。又有誰理解窦娥滿腹的冤情呢?

窦娥咬緊嘴唇,驕傲地揚起下巴。她沒有錯,她對得起父親,對得起丈夫,也對得起婆婆。她無愧于天地,無愧于正義,更無愧于自己的心,即便是死亡,也是慷慨赴死,沒有任何人可以迫使她低頭。

“我窦娥與天地立誓,如果我真的是被冤枉的,就請在我死後實現我三個願望。”

“第一,挂丈二白練在我面前,若我當真冤枉,就讓我的血全部濺上白練,絕不在塵土上落下半點。”

“第二,現在是酷熱的六月,若我當真冤枉,就降下漫天飛雪,将我的屍身覆蓋。”

“第三,楚州一直雨水充足,若我當真冤枉,就讓楚州幹旱三年,一絲雨水不落。”

話音剛落,劊子手一刀斬下了窦娥高揚的頭顱。鮮血瘋狂迸濺,果真和窦娥之前說的一樣,全部噴灑在了高挂的白練上。

原本悶熱難耐的盛夏,突然陰雲密布,悲風咆哮,飄落起鵝毛大雪,轉眼覆蓋了大地。大家都凍得瑟瑟發抖。

過了三年,楚州遇到百年難遇的大幹旱,為了治理幹旱問題,考上功名的窦天章再次回到了楚州。由于蔡婆婆給窦娥改了名字,搬了家,窦天章在楚州四處打聽,沒有找到女兒的下落,倒是聽說了有關窦娥的故事。

他感覺這個叫做窦娥的女孩有些親切,便用心查詢了一些資料,驚訝地發現,窦娥正是他的女兒端雲。本想要将端雲一家接到京城生活。萬萬沒有想到,等他光榮返鄉的時候,端雲已經成為卷宗裡記載的殺人兇手。

這件事情一定有問題,窦天章仔細翻看卷宗,找到了疑點:窦娥隻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怎麼拿得出毒藥呢?更何況,他的小端雲是一個心性善良、信念堅定的孩子,絕對不會做出殺人的行徑。他必須要替窦娥查明真相,還女兒一個公平,讓她的靈魂得以解脫。

為了替女兒平冤,窦天章重新開庭審查案件,将蔡婆婆和張驢兒一同叫到衙門問話。

“你們知道誰那裡有毒藥嗎?”窦天章詢問兩人。

“普通人家沒有毒藥的,隻有城南的盧醫生會配置毒藥。”蔡婆婆搶着回答。

窦天章立刻派人把盧醫生抓了過來,盧醫生膽子很小,一張口就把張驢兒供了出來,“是張驢兒找我買的毒藥。”

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原來當年窦娥說得沒錯,的确是張驢兒想要毒害蔡婆婆在先,沒想到意外毒死了自己的父親,還将罪責誣陷到窦娥頭上。真兇落網,背負冤屈的窦娥終于得到解脫。一場春風帶來細雨,浸潤了楚州幹旱了三年的大地,枯瘦的枝丫久違地再次披上綠衣。窦天章打開窦娥被野草遮蔽的墓碑,将女兒的骨灰帶回了京城。

[解題]《窦娥冤》原名是《感天動地窦娥冤》是元代的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的作品,《窦娥冤》是關漢卿雜劇中最出色的代表作。清代作者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認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關漢卿:“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他三位:鄭光祖,白樸和馬緻遠)他一生的創作極其廣泛,他的雜劇的類型很多,有悲劇,有喜劇,大多數都是揭露了當時的黑暗腐朽的統治,因為在當時,他是一位能夠接近群衆的普通的下層醫生,這也是他的作品的主題主要以揭露當時的腐朽的政治為主的原因,而做編劇和演出類的活動隻是他的兼職和謀生的手段,雖然是兼職,但是他的作品确是熠熠生輝,除了《窦娥冤》之外,他的《望江亭》、《單刀會》也非常的有名,而最著名最廣為人知的作品莫過于《窦娥冤》。

(二)任務一:了解戲劇知識,熟悉文本内容。

[提問]分角色朗讀課文,概括節選第三折戲劇的情節,疏通難懂句意。

[明确]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願,昭示清白。

[提問]齊讀曲牌“端正好”,此曲中哪些詞語說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明确]“沒來由”“不提防”可見窦娥無辜受冤,是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難怪窦娥臨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并引用“盜跖、顔淵”的典故用以指責天地好壞不分,黑白颠倒。

[提問]試讀揣摩“滾繡球”,窦娥為何埋怨天地?

[明确]對天地的情感态度變化:信賴——懷疑——控訴——悲憤。

窦娥和婆婆相依為命,二十歲的她隻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卻不得,“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揭露了社會的嚴重不公。

因為窦娥的沖突對象隐于幕後,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裡,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怨恨天地,實為訴說自己蒙受冤屈,控訴黑暗的世道。

源于受封建神權思想嚴重影響。窦娥相信天地,相信官府能主持正義,但在現實面前,她逐步覺醒,并看清社會本來面目。她強烈抨擊天地鬼神實質上是對封建官府,對社會黑暗統治的強烈控訴。

源于對天命的認同,天是現實社會的政治秩序,如果這個秩序不能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人們往往感到絕望。這個時候文人會選擇佯狂避世,普通人會呼天搶地,怨天怨地。

[提問]面對邪惡勢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訴天地就是大膽的抗争,可為什麼又屈招呢?又怎麼甘心忍受這冤屈?這樣做的代價可是犧牲生命。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後街是怕怕婆婆傷心,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見其善良。作者刻畫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顯出價值,顯出冤屈之深。善美卻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憤。人們不由不為三歲喪母,七歲離父做童養媳,二十歲就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揮灑同情之淚。

[提問]窦娥臨死前反複叮囑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确]①體現窦娥難以舍别婆婆,表現了她對婆婆的挂念;

②安排婆婆做這些事,是讓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獨痛苦或生輕生之念;

③可以增強悲劇氣氛,白發人送黑發人,白發人祭奠黑發人,更加突出社會黑暗,無公道可言。

[提問]含冤的窦娥臨刑前發下三樁誓願,一願比一願深刻強烈,層層深入,是全劇的最高潮。各有什麼目的?

三樁誓願應驗了兩樁。現實生活中這反常的情況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是封建迷信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明确]①血濺白練——彰顯冤情。六月飛雪——還我清白。亢旱三年——懲治邪惡。

②不是迷信。從觀衆來看,符合中國百姓善惡有報的心理,能引起觀衆更多的共鳴;從主題思想來看,雖然不合生活邏輯,但合乎人情,有力地再現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殺卻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美好願望;從人物形象刻畫來看,表現了窦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作者借此表達對社會的腐敗黑暗的憎恨之情。

從藝術上看,大膽想象、誇張屬于浪漫主義手法,讓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藝術舞台上得以實現,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并表達美好的願望,符合傳統文學的習慣。也讓苦難中的人們悲苦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屠刀砍了窦娥頭,但砍不倒天理;邪惡毀了窦娥人,但壓不住正義。

[提問]有人認為窦娥是善良的野蠻人,她的誓願“六月飛雪,楚州亢旱”是一種複仇,一種盲目的野蠻的報複,将一己私仇擴大至整個楚州之人,你如何認識這種看法呢?

[明确]這涉及美學問題,即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實用價值是理性的,強調道德的善惡;審美價值是感性的,注重情感的表達。

文學欣賞是以情感人,當觀衆沉浸在戲劇的氛圍中,完全忘記了其他利害關系,為她而悲,為她而恨,這就達到戲劇的教育目的。從文學的角度去欣賞《窦娥冤》,就不會去考慮這一番誓願究竟會造成多少人的傷亡,究竟會造成多大的财産損失,而隻會為她的悲而悲,為她的恨而恨。如“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激起人們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秦王朝暴虐統治的憤恨,但我們不會去質疑這一情節的真實性,更不會去想孟姜女哭到長城後,使多少百姓遭殃。

[提問]窦娥發三樁誓願與對天地的指責是什麼關系?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窦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

第一,這是窦娥這一形象的特點所決定的。

窦娥并非是一開始就對官府有着清醒的認識,而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走上反抗的道路。她先是而後又年輕守寡,被張驢兒父子恃強霸占,再加上太守桃杌的嚴刑逼供,把窦娥推向悲劇的結局。這一步一步的逼迫,也使得窦娥善良的性格越來越堅強。不答應張驢兒的逼婚時,她抱着守貞潔的道德觀念。在被張驢兒以父死相要挾時,她對官府還抱有幻想。但在遭到桃杌的毒打後,這一幻想就消失了,希望也徹底破滅了。

所以,窦娥一方面是一個善良的女性;一方面她又由一個善良的弱女子,一步步發展為以生命控訴封建社會的壯烈女性。

第二,也正反映了作家的曆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窦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隻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窦娥的冤案。

(三)任務二:分析窦娥形象及其悲劇的原因。

[提問]戲劇中的窦娥是一位什麼形象?

[明确]1.勤勞善良、孝順賢惠,飽受封建壓迫與推殘,充滿反抗精神,敢于同惡勢力鬥争的勞動婦女形象。既剛強又軟弱;既恪守封建道德又不滿封建制度;既相信官府又痛恨官吏;既痛恨封建社會又寄希望與天地這樣的矛盾的人。

2.自怨自艾,性格單純,對官府抱有幻想,在反抗這個社會的背後,她不在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維護封建禮教的尊嚴,隻是想給自己樹立起一塊貞節脾坊。

[小結]用一個字來概括窦娥的形象:美,劇本中沒有她外貌的描寫,可我們卻實實在在感覺到美的存在。美和善本來是中華民族弘揚的優秀品質的,可現在卻成了殺死窦娥的劊子手,可以說千古奇冤。

[提問]窦娥勤勞、善良、孝順、安分、剛烈,這樣一個有價值的女性被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明确]①張驢兒父子。他們救人純屬巧合,救人之後立即乘人之危,貪财好色,厚顔無恥,品行惡劣,是社會黑暗勢力的代表。(窦娥悲劇的直接責任者)

②太守桃杌。他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是貪官污吏的代表。(窦娥悲劇的主要責任者)

③庸醫賽盧醫。他欠債不還,且要勒死蔡婆婆;張驢兒求取毒藥,明知是去害人,但因有把柄在張驢兒手裡,仍然把藥給了張驢兒。(既是造惡者,又是助惡者)

④其父窦天章。為追求功名不惜将女兒典押給蔡婆婆。(窦娥悲劇的間接責任者)

⑤蔡婆婆,善良但逆來順受,怯懦,動搖,面對張驢兒父子的強娶動搖不定。(窦娥悲劇的間接責任者)

[提問]本文采用哪些表現手法?

[明确]1.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

三樁誓願,浪漫主義手法使窦娥形象更加突出,反抗精神更鮮明;使主題思想更深刻,矛盾沖突更激烈;使故事情節更生動,悲劇氣氛更濃烈。

[補充]《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隐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借用女娲補天的神話傳說引出石頭的來源,為寶黛的悲劇愛情蒙上奇異的色彩。又如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借夢境點明小說的總綱和故事的結局。這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2.運用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雪、東海孝婦。運用典故不僅僅成為窦娥抒發冤情的手段,而且也為我們走進窦娥内心世界,聆聽她的怨憤,打通了情感之路。

[總結]窦娥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作者通過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以及在它的庇護下流氓惡棍的橫行,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難,歌頌了窦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

元朝是遊牧民族蒙古人建立的王朝,雖然元朝統一了全國,但是他們卻把人分成了四種,蒙古人最高貴;以西域人和較早歸附蒙古的色目人為次;原金朝境内的契丹、女真族、漢族等稱為漢人,為第三等;最底層是原南宋境内各族人民,被稱之為南人,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再加上統治階層内部權利鬥争不斷,貴族們為了享受橫征暴斂。殘酷的高利貸、腐敗的吏治、混亂的社會秩序,底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于這個社會的反抗,窦娥有着極其強烈的信念,且不願放棄,但她不為現實所容,這也是窦娥悲劇的原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