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疫情和個人錢包不鼓的情況下,靈魂和肉體必須要有一個在路上,既然已經不能滿足肉體了,那就必須滿足寂寞的靈魂。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已成為了我的日常習慣,就像現在我在倒逼自己寫作一樣,雖從0-1的過程會很辛苦,但時間終究會跟自己和解,給自己帶來收益。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是什麼書籍都讀,選書沒有一個範圍和架構。是那種看到當下哪本書暢銷,哪本書封面好看,我就沖哪本書,花上兩三天甚至半個月的時間去閱讀。開頭這樣的無效讀書帶來的後果是可怕的。
為啥我會說無效讀書帶來的後果是可怕的呢?因為我發現,當我花了時間去閱讀的這些書籍,很大一部分都是“沒營養”的, 我讀完之後吸收不了知識,隻是娛樂。在我積累了一定閱讀量的時候,會發現剛開始閱讀的都是些什麼爛書啊?簡直就是浪費我的時間精力和眼力嘛。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免爛書,怎樣避免無效閱讀呢?
在我平均每月閱讀4本書的習慣下,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質量:
1、選書的時候,先看出版社。沒有參考出版社而是根據自己喜好選書的行為,就是在浪費自己的金錢和時間。這條特别針對國外的譯文。同一本外國文學,在行業内知名的出版社和小出版社之間,能形成不同的閱讀效果。知名的出版社背後會有背景厲害、文學造詣厲害的譯者幫書本進行翻譯,這就跟一個翻譯教授PK一個六級翻譯學生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是對書籍有要求的友友們,建議要參考好的出版社。例如:上海譯文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譯林出版社等等
2、選好書本後,先浏覽一遍目錄。看書先看目錄,從目錄可以看到作者關于這本書大體的構造。知道文章的走向, 對書本有個大體的了解。這也是為了後續寫讀書筆記做的鋪墊。
3、做好筆記是對每一本書籍最大的尊重。相信很多友友都有感覺,每次看完一本書,腦袋裡會形成自己對這本書的見解和感悟,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再回憶卻完全都想不起來這本書的内容和當時自己的想法。以前我也是這樣,後來我學會了在書上做筆記,看到好的句子會摘抄下來,放在素材庫,看到書中有感悟的地方,例外用個便簽貼或者做好筆記标注,寫上自己當時的想法或疑問。現在對我來說,一本沒有做過筆記的書,都是我沒有看過的書。
以上幾點都是我閱讀幾年來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方法,友友們要是問我讀了多少書?我的數據不算多,每月平均4本,2021年完讀52本。工薪階層,下班後晚上的時間不是用來上課就是用來閱讀。閱讀能帶給我心境上的變化,能讓我安靜,平穩地面對生活。至于能不能通過閱讀變現,這都是後話。
畢竟,花若盛開,清風自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