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沽酒居士
西元2019、09、15;東元4716
人類的四大人種,大約是在六到三萬年前形成的。
一、人種進化
二百五十萬年前,最早的人類能人,即早期猿人,誕生于非洲東部,一百六十萬年前,能人滅絕。
一萬八十萬年前,在非洲誕生了直立人,即晚期猿人,由于氣候的變化,直立人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前往亞洲和歐洲,元謀猿人,北京猿人等等即是直立人。二十萬年前,亞洲和歐洲的直立人也滅絕了。
十幾萬前,在非洲又誕生了早期智人,他們由留在非洲的直立人進化而來,也是由于氣候變化,他們的一部分也走出了非洲,但是,三萬年前,來到亞洲和非洲的早期智人也滅絕了。
因此,雲南元謀猿人屬于170萬年前的晚期能人到早期直立人的代表,70萬年前到2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屬于中期到晚期直立人。這兩支早已滅絕,隻有3.4萬年前到2.7萬年前開始的晚期智人北京山頂洞人(面貌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智人),勉強可以稱為中國人的祖先。
所謂的三大人種,是19世紀的提法,并不準确,因為除三大人種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之外還有棕種人,是西元20世紀末提出來四大人種的劃分。
二、四大人種
第一種四大人種的劃分:
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混血人種。
在學界将大洋洲的原始居民單獨分類棕種人之前,第四大人種一直指的是南美洲歐洲大航海時代造成的混血人種。
第二種四大人種的劃分:
大約六萬到五萬年前,留在非洲的早期智人又進化為晚期智人,同樣由于氣候變化,晚期智人的一部分也走出了非洲,走向歐洲和亞洲。關于人類的進化,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是重要原因,這些變化導緻人類一次次走出非洲。
另外,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使人類在非洲不斷進化,但是在其他大洲,這些變化則使得那裡的人類被一批批滅絕,不斷由非洲而來的一批批新品種所取代,這是因為隻有非洲大陸的熱帶森林和草原,才能使得氣候變化不至于滅絕那裡的人類,相反能起到促進那裡人類進化的作用,而其他大洲則不具備非洲那樣得天獨厚的條件。
至于留在非洲的晚期智人,其Y染色體有些微變化,即現在的黑人模樣。
三、分子人類學
分子人類學中的Y染色體可以研究父系遺傳,以mt線粒體研究母系遺傳,非常有效可靠。我們以Y染色體為線索,來講述晚期智人擴展到各大洲的具體進程及四大人種的形成。
那麼,黑人,棕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哪個出現的最早呢?
印度次大陸是人種活化石,以印度人為例子來說明,常規印象上印度隻有膚色白的雅利安人和膚色黑的達羅毗荼人,但印度除了印度東北的黃種人,還有四種人:尼格利陀人(矮黑人)、維達人(棕種人)、達羅毗荼人(棕種人)、雅利安人(白種人),以此來分辨膚色出現的先後。
1、矮黑人尼格利陀人
六萬年前,阿拉伯區域的尼格利陀人遷徙到了印度的橫河流域,這種是印度最原始的居民,矮黑人種,如今不均勻地分布在印度最南端,占印度人數最少。
尼格利陀人一般俗稱矮黑人,與非洲黑人同膚色而不同血緣,都是由于早期紫外線的照射而形成的,矮黑人是早期猿人不斷的遷徙,為了适應紫外線,脫去毛發的産物,是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人類,介于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之間,除印度外,印度尼西亞部分島嶼,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島嶼,俄羅斯庫頁島、日本的北海道仍零零散散分布着少量矮黑人。
2、棕種人維達人
五萬年前,棕種人的一支維達人又來到了這片平原,他們和尼格利陀人搶奪着這裡的生存環境,他們的土著稱呼自稱為前達羅毗荼人,證明他們也是早期的一支,他們如今分布在斯裡蘭卡,大航海時代之前沒有文字,一直是漁獵方式生活。
3、棕種人達羅毗荼人
三萬五千年前,人們常規賽上理解的印度早期居民,棕種人的一支達羅毗荼人才來到這裡,他們的人數最多,在古印度文明中占據極為舉足輕重的地位。
4、白種人雅利安人
至于純色白種人雅利安人,是3500年前才來到的印度的,他們把棕種人達羅毗荼人趕到了南部,統治着達羅毗荼人,形成了印度的四大種姓制度: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高種姓不與低種姓通婚,以此來保證自己的血統純正。
雖然人種不同,但在上世紀,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都被按骨骼劃分為地中海—高加索人種,也就是歐羅巴白種人。
由此可見,是先有黑種人,再有棕種人的,後來棕種人再衍化出白種人和黃種人的。
四、東亞東南亞的黑種人/棕種人
六萬年前,晚期智人誕生時,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的數量大約幾十萬,其中一部分走出了非洲。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批次不同,面對的情況和環境也不同,因此基因是變化的,最早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包括棕種人和矮黑人,其Y染色體分别以C和D為主,他們一路向東,經過西亞,中亞,來到東亞,一直東南到澳洲。
東亞此前的早期智人都滅絕了,因此,棕種人成為東亞及東南亞的主人。
五、澳洲的黑種人/棕種人
澳洲矮黑人的祖先既走水路又走陸路,在起碼距今八千年前由印尼某島和新幾内亞來到澳大利亞,主要的路線是東線,即從新幾内亞越過托雷斯海峽而來的,而西線是以帝汶島作為出發地。澳洲黑人的祖先首先到達澳洲大陸北部沿海地區與西北地區,經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加之六七千年前從東南亞來的棕種人移民又不斷湧入,部落間争奪漁獵和采集領地日益繁頻與激烈,因而許多黑人部落紛紛南下尋找新領地,這樣在遠古時代的澳洲大陸上開始了曆時近萬年之久的人口大流動,整個澳洲大陸逐步被黑人和棕種人移民所占領。北部炎熱而無南部涼爽也是黑人、棕種人南移的重要因素。
六、西亞、南亞、歐洲的白種人
五萬年前,又一批晚期智人走出非洲,如前所述,他們的基因也是變化的,他們的Y染色體以K為主,他們中的一支留在中東,其Y染色體變為以F為主,即後來的阿拉伯半島人,而大部分則繼續東進,長期生活在伊朗阿富汗高原,後來向西穿越小亞細亞半島和地中海來到歐洲,或從中亞越過。
大約三萬五千年前,生活在伊朗、阿富汗的這一批晚期智人分為兩支,其中一支,向北向西,先進入中亞,然後進入北亞,最終進入歐洲,由于環境變化和基因突變,漸漸形成現代白種人的模樣,他們的Y染色體以R和I為主。他們與歐洲本地的原始居民尼安德特人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在消滅尼安德特人後代混入了百分之3.4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後來形成了歐洲的四大民族:拉丁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
七、東亞和東南亞的黃種人
白種人應稍早于黃種人,以印度北部帕米爾高原的居民為例子,是達羅毗荼人和中國境内羌氐人的混血,很明顯能看出來白種向黃種過渡的過程。另外人類智商研究,黃種人平均智商105,稍高于白種人的100,也可證明這種理論,即智商越進化,身體野生能力越退化。
1.由中亞翻越昆侖山和蒙古高原
進入中亞的這一支,分出了向東的另一支,他們于大約四到三萬年前翻越昆侖山和蒙古高原,因為高寒的氣候變化,漸漸形成了黃種人,進入東北亞,一萬年前又來到美洲,形成後來的印第安人,他們的染色體以Q為主。
其餘部分繼續南下,直到甘肅,形成羌氐民族,他們的Y染色體以Q3為主。
大約八千年前,羌氐民族又一分為二,一支向東,後來形成華夏族,一支向西,後來形成藏族和緬族。
2、由印度恒河平原跨過孟加拉平原
伊朗、阿富汗晚期智人的另一支,則向南向東、經過印度和孟加拉平原來到東南亞的時候,也是由于環境因素和基因突變,以孟加拉國的恒河和賈木納河為界,後來漸漸形成黃種人。
大約兩萬年以前,東南亞黃種人大舉北上,他們分為兩大支,一支從緬甸出發,進入四川,然後其中的一部分留在長江流域,形成後來的百濮民族,他們的Y染色體以Q2為主。
東南亞黃種人的另一支,則從越南沿着海岸北上,他們後來形成百越民族和東夷民族,他們的Y染色體,以Q1為主。
3、原始氏族社會
黃種人掌握的使其技術相對比較先進,因此,他們對已經在這裡定居的棕種人占據優勢,他們大肆殺戮棕種人,最終取代他們成為東亞的主人。
黃種人将棕種人的男性殺了大部分,但是,卻留下了棕種人的女性為妻,形成了現代黃種人的模樣,由于各地混血的母系棕種人的比例不一樣,因此,現代各地漢人的模樣也是不一樣的,如廣東人和山西人的差别明顯是不小的。
4、母系氏族社會
黃種人進入東亞以後,其組織形式是血緣氏族公社,男女平等,婚姻形式是族内群婚制,即族内同輩的男女進行婚姻,在東亞定居下來
之後,男人負責狩獵,但收獲很不穩定,女人負責采集果物,收獲非常穩定,組織形式約于1萬年前漸漸變為母系氏族公社,婚姻形式變為族外群婚制。
大約7、8000年前,人類發展了農業,開始種植莊稼,畜養家畜。
大約5500年前,兩河流域出現了最早的人類文明蘇美爾文明,出現了政權,“蘇美爾”是黑頭發之意,顯示他們可能是一支黃種人。
5、父系氏族社會
大約5500——5000年前,中國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據此可考,華胥氏、伏羲氏族是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中國江淮平原淮水一帶的羌氐民族。
6、炎黃部落與東夷部落
4700年前,黃河中遊的神農氏、軒轅氏部落興起,與來自于東部沿海東夷族的一支九黎族領袖蚩尤大戰而戰勝,九黎族戰敗,南遷湖南、巴蜀一帶融入了百濮民族,形成了後來的苗族。
7、華夏區域的奠定
直到4000年前夏朝興起,正式形成以黃河中遊(今山西、河北南部、河南、陝西、甘肅東部)為主的華夏文明。
夏朝前期,太康失國,東夷族領袖後羿入侵,直到後來少康中興,據此可見,今山東一帶的東夷族在夏朝仍舊繁盛。因此,武王伐纣後,封功勞最大的太公姜尚在齊,為的是鎮守東夷。
8、百濮、百越融入華夏
夏、商、周三代以後,春秋之前東夷族徹底融入華夏族,四川、雲南一代的百濮族則發展為巴國、蜀國、苗人,雲南各少數民族的祖先。楚國、越國之南的百越族則一直到漢唐時才被華夏族所融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