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的閱讀經驗分享

有人說無目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我反對。

胡适先生說,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我深以為意。

開卷即有益,有人為博聞強識、有人獲取資訊而閱讀、有人為提高理解能力而閱讀,有人對現狀和問題的反思而閱讀,即使你隻是為了愉悅身心甚至打發時間而閱讀,看似毫無目的,實則也是修身悟心。

閱讀需有目的,否則閱讀的轉化率過低,不僅不能獲得知識價值,更不能獲得情緒價值。

明确閱讀目的有助于我們打破無目的閱讀那種眼中了了,心下匆匆的散亂模式。

明确的讀書目的猶如巨大的磁力場,你看的每一個字,每一首詞,每一句話會被吸引着向這個主心骨走去,将書本的内容、結構與主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而提升效率與專注力,有效節約大量時間,讓讀書這件事兒,變得尤為輕松。

明确閱讀目的,并不是鼓勵大家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衡量其知識可行性和水平性,功利性閱讀,而是盡可能地通過明确閱讀目的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技巧越熟練閱讀效率越高。

書山浩如煙海,如何從基礎閱讀進階到檢視閱讀、分析閱讀甚至是主題閱讀,不僅能成功啃下大部頭,還能将融會貫通,聞一而知十,通過知識遷移解決問題,做一個對自我是又要求的讀者,是這篇文章要談論的主要問題。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做一個對自我有要求的讀者,除了需要具備明确的閱讀目的,我們還要制定舒适的閱讀策略。

我的閱讀經驗乏善可陳,不足為外人道,但在對有效閱讀的探索中獲得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心得:

在閱讀中,記筆記是吸收知識非常至關重要的一環,優秀的筆記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梳理知識脈絡、對内容進行思辨,在持續不斷的深入和補充中鞏固知識。

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我主要用以下三種方法進行做筆記:

1. 利用思維導圖做結構筆記

結構筆記是作者觀點的線性延伸。

将書本結構圖像化,創造出思維之眼是我非常重要的閱讀方法,我認為它有非常重要的三個功能:

①  通過解構與重塑,将複雜内容簡單化,将多少化,再通過各種途徑消化理解知識。

②  大腦擅長圖形化記憶而非規則的文字記憶,層級、環節以及種類組成的具有條理性的結構組成模塊化圖形,有利于知識與大腦之間産生聯結,深刻且結構穩固,快速記憶的目的。

③  可以充當工具,通過檢索查閱等方式快速回顧知識點,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而關于做結構筆記的具體方法,我采用的輔助工具是 Effie 思維導圖: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心無旁骛地沉浸式閱讀,先對整本書的内容框架有個簡單的了解;然後第二遍側重梳理書的大綱脈絡,将主要點整合,根據自己的理解不斷修改調整思維導圖的内容。

我的結構筆記

小标題的線性延伸内容不能照搬原文,而需要自己總結概括關鍵詞。在這一過程中既能鍛鍊表達能力,又在無形中幫助我們深入理解相關句段内容。

利用 Effie 的思維導圖整理讀書筆記

做好結構筆記之後反複閱覽,也可以按照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狀态和吸收程度有取舍地删減一些内容,使結構筆記更為簡練精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書籍都與結構化筆記适配,我主要用這這種方法來閱讀社科、哲史類目書籍。

2. 利用摘抄本做概念筆記

概念筆記是深入作者觀點的垂直解構。

概念筆記是讀書人開始做讀書筆記的必經之路,它相當于讀書筆記的原始狀态,所以有些人“輕視”它的難度和價值。

然而想要把概念筆記玩出花兒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本書裡面充斥着大量概念和觀點,但向來帶着批判性思維去閱讀的我們怎可能忘記思辨呢?

概念筆記記錄的就是我們贊同、異議或批判的觀點們,他們可以是與你的讓你心動或共鳴的,也可以是使你信服或震撼的,更可以是你與作者持不同觀點的,或學界尚未有定論的……隻要你在乎,它就有價值。

在裡,我學習到了奧野宣之推薦的蔥鲔火鍋筆記法,即:

摘抄重要内容

評論對内容的想法

内化精華知識為自己所用

最後在實踐中反思升華

摘錄-思考-行動-反思,這一過程符合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即先關注,再深入。

在具體實踐中,我使用的工具依然是 Effie, 方法很簡單,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3. 利用卡片寫作做拆書筆記

拆書筆記是對作者謀篇布局的邏輯順位排列。

我在大學時期兼職寫過拆書稿,将一本書拆解分析,保留原書核心觀點,用自己的特色語言重新解讀一遍。

這既是一件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學習過程。

其實拆書的底層邏輯很簡單,兩個詞兒:庖丁解牛和高屋建瓴。

庖丁解牛,即了解大多數書籍成書的基本邏輯,無外乎背景、知識點介紹、知識點應用、總結反思這幾個步驟,照本宣科即可。

高屋建瓴,即找到文眼,找到重點、難點、核心思想,并将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找到讀者的痛點,以小見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給讀者。

這種拆為己用的閱讀方法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标,以獲取能力,取得成果為結果導向,需要關聯我們的學習經驗,規劃具體的應用場景,難度比較高。

而也正是因為它這種呈模塊化的非線性特征,所以我選擇用來完成它。

一本書幾十上百萬字,要提煉到幾萬字,工程量着實有點大,如果這時候有了一張卡片,将我的任務這塊“火車”分為許多個車廂,用邏輯套上鎖鍊,這些“車廂”拼在一起,已經可以勾勒出整個火車的輪廓,即文章的版圖,那麼,一切都變得容易多了。

題外話,跳脫出作者身份,我還是要勸導各位,諸如樊登讀書、新世相讀書會等讀書軟件,聊作分享或談資可以,但不要将其奉為圭臬:

二手知識畢竟是主觀有所取舍的加工成果,欲要看究竟,還需親閱親為。

碎片化去精英化也去系統化,利弊皆有之。

但平心而論,日常閱讀是門檻極低的自我提升選項,俗話說得好,人不死路,虎不死山,如果我們将這一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都主動碎片化了,無異于直接将書籍放入碎紙機,悲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