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常呈現出一些奇怪的消費觀。比如願意花6000元買一條舞裙的大媽,卻為五毛錢在菜市場和小販砍價半天;願意透支信用卡買名牌包的少女,卻點一份15元的外賣都心疼......
為什麼對待不同的商品,消費觀呈現出如此巨大的差異?
根據心理學研究,和用火燒手指會造成疼痛相似,我們在花錢的時候,也會有一種心理上的疼痛。營銷試圖做的一件事,就是通過制造假象,設置陷阱,減少人們在消費中的痛苦感。這裡就不得不談談營銷中常見的心理效應了。
這篇文章将帶你了解營銷中常見的六種心理學效應。
飛輪效應——消費習慣的力量讓停滞的飛輪開始轉動需要多大的力?
事實上,當我們想要轉動停滞不前的飛輪時,我們首先需要使用最大的力量。但是,當我們把飛輪轉了一圈又一圈,飛輪達到一個速度時,飛輪本身的慣性和勢能會使飛輪繼續轉動,這是飛輪效應的基本原理。
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被培養出來後,營銷人員實際上不用花太多力氣就能聚集消費者。
為了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互聯網巨頭選擇了“為用戶燒錢”這條路。這一戰略的基本模式是:先燒錢争取用戶,建立行業準入标準,再進行品牌延伸和産品拓展,彌補品牌的不足。
例如,在淘寶京東割據電商江山之時,拼多多靠“百億補貼”和“社交裂變”悄然崛起,如今已成為電商一霸。瑞幸靠着“燒錢”,一年擴展兩千家門店,迅速收獲億萬用戶。
為什麼這些公司願意花大價錢獲取用戶?原因是他們很清楚“飛輪效應”的重要性——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後,消費者就會像旋轉的飛輪一樣在平台上持續消費。而用戶的後續消費,也會使得公司早期投入的資金逐漸回籠。
羊群效應——人們的從衆心理群,具有三個特點:低智商、易受暗示、易受感染。
我們不應該把一個群體看作是許多人的組合,而應該把它看作是一個有生命、有呼吸、有活動、有思維的“個體”。群體的每個人都是這個“個體”中的一個細胞。細胞不能獨立思考,所以會本能地跟随群體的意志,逐漸迷失自我。
易受環境影響的下沉市場和青少年群體,更容易跟着群體“輿論”的趨勢走。比如,在網絡的大規模營銷下,從不化妝的女孩子也很可能會買一支口紅。
營銷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利用人們的從衆心理去創造潮流和時尚,讓人們成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羊”。
累贅原理——消費品的“必需品”錯覺生物學家紮哈維在“累贅原理”中說明,在自然界中,生物常常會生長出不利于生存的外形,用于吸引異性,繁衍基因。這就是為什麼孔雀要長度相當于身形兩倍的、美麗卻礙事的尾巴,極樂鳥胸前長着極其華麗、色彩鮮豔的羽毛。
為了能将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自然界的動物們長出了“累贅”的外形。人類社會也是如此。為了能吸引他人的關注,男女雙方都盡力在外表上顯示自己的優勢。
營銷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盡量讓“産品”充當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這就讓人産生了這類産品不可或缺的錯覺,沒有這種商品就無法證明自己的美貌和智慧。
“累贅原理”是口紅營銷中最典型的應用。口紅營銷給人造成的錯覺就是:似乎沒有這個色号的口紅,你就無法變成靓麗的小仙女或者高冷的女神。
“斬男色”、“人魚姬色”、“櫻花色”等名詞逐漸成為口紅色号的别名。口紅營銷抓住了女生們的小心思。仿佛隻要換個口紅的色号,就能換一張臉,今天是甜美仙女,明天是“素顔女神”。仿佛如果你把這些色号全部買下,那你就是“百變女神”。
上一篇
腳冷背寒求助
有話要說...